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前言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称三岔河,北源称六冲河,流经贵州、重庆两省(直辖市)。流域面积km域面积的76.0%;乌江在化屋基以上为上游,称为三岔河,化屋基至思南为中游,思南至涪陵为下游。乌江流流域呈狭长羽翼状。主要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清水河、野纪河、偏岩河、湘江、2020年入汛以来,贵州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铜仁市普降暴雨,沿河县受到不同程度的洪灾损失,农作物受灾,道路、渠道等受损严重。面对洪水灾害,除了提前做好天气和灾害预警,做好防汛应急预案和相应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位于贵州铜仁市沿河县境内乌江干流和甘龙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纳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水规计(2017)182号),同时为铜仁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大江大河项目。本工程建成后,通过新建堤防、岸线整治等综合治理,能有效减小洪水对河岸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及泥沙淤积,减少洪水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还可增加当地居民的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居得安心。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工程治理对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乌江自然水生物的生存,改善工程区内生态环境,同时也保证工程区内经济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名录(2021年版)》、《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贵州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1年本)》等有关规定,本工程项目类别为河湖整治工程,直接涉及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和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应该编制《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贵州水陆源生态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开展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到委托后,我公司根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收集本工程涉及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公众参与公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环评工作方案。此后,我公司工作人员多次进入现场,对本工程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敏感点分布及相应的环保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建设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水务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听取社会各界对工程建境、河道底泥和土壤环境监测,我公司于2022年12月开展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现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特此呈报,敬请审查。、分析判定相关情况本工程选址选线、规模、性质、施工及运行方式符合全国及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铜仁市水利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本工程建设内容是乌江干流和甘龙河支流的护坡工程、冲沟治理工程、巡查平台工程、岸线整治工程等,主要是工程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运营期项目自身不产生污染物,本工程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本项目运行期不消耗煤矿资源、水资源,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防洪堤,无新增污染物,并且改善征地红线内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不会对区域生态敏感目标及生态保护红线造成不利影响。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中所列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本工程建设任务是人口及农田保护,建设内容是乌江干流和甘龙河支流的护坡在开展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铜仁市生态环境局、铜仁市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和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关心与指导,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林业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和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公司对上述指导、关心、帮助和支持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专家及公众致以诚挚的i 附件2关于请协助开展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函附件3铜仁市水利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表(大江大河治理工程)附件5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附件7《关于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执行标准的复函》(铜(沿)环标复[2023]01号)(铜环函[2017]34号)附件9关于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县城段)对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影响的批复函(沿风景复函[2023]1号)附件10《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对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告》专家审查意见附件11《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对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告》复核意见附件12《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关于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附图7项目与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黎芝峡景区)区位关系图图v-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沿河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原则根据本工程项目组成和评价区环境特点,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有关要(1)调查分析工程涉及区域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明确当地环境功能、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明确工程涉及的主要环(2)依据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施工和运行情况,全面、系统的分析工程施工、建设征地、工程运行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针对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给区域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理、环境管理规划,使工程建设尽量不降低所在地区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工程区域生态环境(4)分析工程施工期、运行期以区域环境的总体变化趋势,从环境保护方面论1.2.2评价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2)整体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该与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区域及流域规划等相互联系,做统(3)突出重点原则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及敏感问题进行重(4)公众参与原则(5)生态优先原则在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恢复措施中认真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做到源头和过(6)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原则所拟定环保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2018.12.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正)》(2016.7.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2018.10.26)(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6.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20.9.1)(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7.1)(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2018.10.26)-3-(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正)》(2014.3.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1.3.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2020.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修正)》(2015.4.24)(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正)》(2015.4.24)(1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2009.8.27)(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正)》(2013.6.2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修正)》(2019.4.23)(1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正)》(2018.10.26)(19)《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2010.4.1)(2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2012.7.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1.1)(23)《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1.3.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6.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3.19)(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条例》(2017.10.7)(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2.6)(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12.7)(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3.1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1.8)(8)《土地复垦条例》(2011.3.5)(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4.21)(10)《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2.6)(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4-(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2019年11月)(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14)《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15)《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2022.2.1)(16)《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8.1.1)(17)《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12.5)(1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12.22)地下水管理条例》(2021.12.1)(20)《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4)《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2015]第35号)(5)《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林湿发【2017】150号)(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5号)(7)《水利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通知》(水规计[2017]237号)(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5-(10)《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11)《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1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5月30日修订)(13)《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2008年9月)(14)《水利建设项目(河湖整治与防洪除涝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环办环评【2018】2号)(15)《长江十年禁渔计划》(2020年1月1日发布)(1)《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9.8.1)(2)《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2019.3.29)(3)《贵州省渔业条例(修正)》(2015.8.24)(4)《贵州省河道条例》(2019.1.17)(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修正)》(2015.7.13)(6)《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2013.11.1)(7)《贵州省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4-2030)(8)《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17年修正)》(2018.1.1)(9)《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2016年1月1日起实施)(10)《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批复》(黔府函〔2015〕(11)《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黔府发〔2015〕39号)(12)《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黔府发〔2013〕12号)(13)《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黔环呈〔2004〕96号)(1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黔府发(15)《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2.1)(16)《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2018.11.29)(17)《贵州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1.1)-6-(18)《贵州省森林条例(2017修正)》(2018.1.1)(19)《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21.5.1)(20)《贵州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21)《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黔府发[2018]29号)(22)《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铜(23)贵州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的通知》的通知(黔长江办【2022】2号)(24)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落实《铜仁市产业负面清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2020.7)(25)《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26)《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1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6)(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50433-2018)(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13)《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1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7-(15)《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16)《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SL/Z712-2014)(17)《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公告2017年第43号)(1)《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水北方勘测设(2)《铜仁市水利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2017年3月)(3)《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对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影(4)《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县城段)对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5)《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对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识别与评价因子确定区环境特点,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下表。主要内容影响性质干扰量干扰落落工扰动活动、施工作业无用污水利影响-8-主要内容影响性质扰动根据铜仁市生态环境局沿河分局《关于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执行标准的复函》(铜(沿)环标复[2023]01号)的规定,本工程执行的环境(1)地表水环境:乌江及其支流甘龙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2)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3)环境空气: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其他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类标准。(5)土壤环境:项目所在地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GB–2012PM104小时平均NOx04小时平均PM104小时平均NOx04小时平均境GB–2002pH值(无量纲)6~9mgL25*mgL≥6.0crmgL5-9-BOD5mgLmgLNH3-NmgL≤0.5砷mgL≤0.05汞mgL.00005镉mgL≤0.005mgL≤0.05SS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二级标准。境GBT848–17pH值(无量纲)6.5~8.5mgL450mgL1000mgL250mgL≤0.002mgL≤0.05砷mgL≤0.01汞mgL≤0.001mgL≤0.05mgL250mgL≤0.02mgL≤20.0mgL≤1.0mgL≤3.0NH3-NmgL≤0.5LMPN/≤3.0境GB–2008qq18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砷mgkg0镉mgkg5)mgkg≤5.7铜mgkg≤18000铅mgkg800汞mgkg8镍mgkg900mgkg≤2.8mgkg≤0.9mgkg7-10-mgkgmgkgmgkg6mgkg596mgkg4mgkg616mgkgmgkg0mgkg≤6.8mgkg3mgkg840mgkg≤2.8mgkg≤2.8mgkg≤0.5mgkg0.43苯mgkgmgkg270mgkg560mgkg0mgkg8mgkg1290mgkg1200苯mgkg570mgkg640mgkg6mgkg2602-氯酚mgkg2256mgkg5mgkg≤1.5mgkg5mgkg151䓛mgkg1293mgkg≤1.5cd]芘mgkg5萘mgkg018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pHpH>7.5(水pH>7.5(其他)镉mgkgmgkg汞mgkgmgkg砷mgkgmgkg-11-铅mgkg0mgkg铬mgkgmgkg0铜mgkg0mgkg镍mgkgmgkg锌mgkgmgkg(2)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2)废水:地表水执行Ⅱ类水质河段禁止新建排污口,废污水经处理后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20)后综合利用。(3)声环境: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限值GBT0-20生利水20)pH(无量纲)6~9BOD51/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级境-1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本工程属于水文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本工程新建护坡总长度为16.67km,过水断面宽度占用比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护岸工程、岸坡冲沟治理、巡查平台建设及岸线整治工程等,乌江干流县城段防洪堤沿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河段建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表2中的“注4”,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级。/%及外扩范围A1/km²;工程扰动水底面积A2/km²;过水断面宽度占用水域面积比例R/%一级;或完γ≥30二级α>>β>2;节0A节γ≤10R注1:影响范围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注3:造成入海河口(湾口)宽度束窄(束窄尺度达到原宽度的5%以上),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注4:对不透水的单方向建筑尺度较长的水工建筑物(如防波堤、导流堤等),其与潮流或水流在一类海域建设的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注6:同时存在多个水文要素影响的建设项目,分别判定各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并取其中。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与行业分类,本工程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中的A-水利-5、河湖整治工程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报告书,对应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结合收集资料分析及野-13-外实地调查,本工程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为一般地区,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本工程施工布置较分散,施工期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鉴于本工程规模小、施工时间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推荐的AERSCREEN估算模式,PM10污染因子的Pmax为0.8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规定,本工程评价区声GB,施工结束后施工机械噪声影响随即消失,运行期无噪声源、对外界声环境无影响,因此,声环境评价陆生生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要求,本左岸里程桩号K9+078~K9+758共680m植物护岸工程占用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约保护红线1.1hm²,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本项目属于水文影响型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但由于不建设拦河坝,不对水文情势造成较大影响,评价水生生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要求,本工程乌江干流县城段防洪堤沿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河段建1.6.6土壤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工程属-14-所在地干燥度小于1,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因此,本工程土壤环境评价工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不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原辅助材料,也基本不涉及危险性物质,仅是施工机械涉及极少量废机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级工作等级划分要求,本工程环境风险潜势属I型,评价势I等级一二三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说明。见附录A。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范围,充分考虑各环境要素的特征及项目实施可能造成根据本工程项目组成和布局,结合乌江水系和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关系,确定本工程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乌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甘龙河,具体 断面(H1+326)下游5km之间约7.333km河段。陆生生态:工程占地涉及到完整的生态单元范围;涉及到的敏感区,应包括涉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整个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范围,-15-(1)工程分析,根据本工程项目组成和施工工艺,开展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2)明确本工程与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的区位关系,开展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工程优化调整和生态(3)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调查,分析本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4)根据本工程施工工艺和作业时间,分析工程实施对水环境、水文情势和环(5)根据本工程施工工艺和风险源识别,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可能导致的突发环标根据本工程项目组成和平面布置,结合本工程评价区环境特点,确定本工程评界方位环境6174X岸~200m居住(37户GB-2012)二级GB2008)2类6204X岸200m居住(5户6129X岸m居住(21户6124X岸m居住(55户6018X岸居住(16户5932X岸m居住(12户6282X岸GB-2012)一级GB2008)2类6273X岸居住(34户GB-2012)二级GB2008)2类6060X岸~200m居住(28户5784X32左岸居住(31户-16-界方位5821X岸居住(33户5910X岸m居住(66户5839X岸居住(24户6279X岸m居住(15户6746#施工区居住(81户0186居住(2270227/GB-2012)二级GB2008)1类5742X岸m/5757X岸~200m人水渠镇、洪渡镇段的水环境功能江汇口段的水环境功能本工程洪渡镇段位于洪渡镇乌江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不占用水源保护区面积,距离二级保护区最近72m,距离一级保护区最近82m,距离取水口最近距工程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岸线整治工程位于思渠镇乌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占用面积约0.2hm²,距离一级保护区和取水口最近距离约水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植被,以节节草、水蓼、火母炭、五节芒为主的杂类草湿地植评价区分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均为不受破乌江流域的鱼类生境和产卵场,保护区河段主要保护甲鱼、黄颡鱼和鳜鱼三种护管理和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和甘龙河涉及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占用区域均为湿地保育区,占用面积约8.68hm²能不改变区-17-界方位区岸工程乌江干流县城段与支流甘龙河段涉及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占用面积约能不降少、性质环境评价水平年(1)环境现状评价水平年为2022年-2023年;(2)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水平年为2023年-2024年;(3)运行期预测评价水平年按工程竣工后第三年。1评价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等,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次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报告书编准备阶段:研究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保护文件,征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建设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和要求;收集沿河县以及涉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并对工程现场进行初步调查,通过初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因子﹑评价重点和评价方法,确定各因子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调查与监测阶段:开展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声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现状监测,进行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的现状调查,掌握本工程评价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报告书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在上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预测评价工程施工、建设征地和工程运行对评价范围内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针对不利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环保投资概算和经济损益分析,编制完成《贵州省乌江(沿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19-2工程概况2.1流域概况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称三岔河,北源称六冲河,流经贵州、重庆两省(直辖市)。流域面积屋基以上为上游,称为三岔河,化屋基至思南为中游,思南至涪陵为下游。乌江流流域呈狭长羽翼状。主要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清水河、野纪河、偏岩河、湘江、甘龙河是乌江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酉阳红石,流经重庆西阳小河注入沿河县境内黑獭汇入乌江,境内河长18.8km,平均坡降6.7‰,多年平均流量风、普定、引子渡、洪家渡、索风营、构皮滩和思林、沙陀、彭水水电站,拟治理河段上游乌江干流建有沙沱水电站,电站坝址位于沿河县城上游约8km处,拟治理河段位于彭水水电站库2.2地理位置贵州省乌江(沿河县段)治理工程位于沿河县境内乌江干流及其支流甘龙河,河道治理总长度29.3km,分为三段:①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整治起点位于沿河县二桥,终于思渠镇马儿(麻阳)河汇合口下游,起点坐标为东经108°29′43.875″、北纬纬29°01′25.;③一级支流甘龙河段,起点坐标为东经北纬-20-2.3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3.1河道现状河道现状行洪能力0+000~桩号1+900)人口较为密集,估算居住人口在1万人左右。道路临水侧滩地、岸坡现状的岸坡上分布有大量房屋、厂区、驾校以及其他单位,由于建基面较低,现状河道基本满足10年一遇洪水的过流能力。(下图黄线区域为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区域)为避免形成内涝,本次工程不考虑修建堤防,仅对现有的岸坡进行植物防护提高抗冲能②温家坝~甘龙河口(桩号1+900~桩号5+100)段左岸分布有温家坝、桐子园村2个村,两村人口合计约400人;右岸分布有杨庄其余房屋均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下图黄线区域为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21-准区域)个别不满足20年标准房屋不再进行防护,此段主要问题是岸坡多被平整为③三甘龙河口~黑獭乡(桩号5+100~桩号7+200)段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右岸有黑赖堡、黑獭乡政府所在地,仅有岸边10处左④黑獭乡~虎头社区(桩号7+200~桩号9+800)段此段为界河,右岸为重庆西阳土家族自治县,左岸岸边的大溪村、甘子坪村均在20年水位线以上,现状大于20年一遇行洪能力;岸坡被附近村民开发耕种,此⑤虎头社区~思渠镇段(桩号9+800~桩号27+700)-22-桩号(m)深泓点高程(m)洪水重现期(年)81.88082.02080.17081.21080.00080.00073.84076.620+40077.01076.76076.76072.56073.18065.580-23-岸坡冲沟情况两岸岸坡土层裸露情况由于历史原因,岸坡较缓处,多被附近居民分片开发耕种,以种植蔬菜为主,岸坡崩塌体情况-24--5规划县城边界至思渠镇河道左岸崩塌体情况现有水利设施现状受洪水淘刷,渡口基础坍塌,台阶破损严重,现只剩一半宽度,尚可勉强维持原滑坡体挡墙基础采用钢筋网混凝土层防护,现混凝士层已破损,尤其挡墙最2.3.2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1)岸坡建筑部分不满足防洪标准(2)岸坡耐冲刷性较差,主河槽水位变动区塌岸-25-县城段由于岸坡植被破坏,土层裸露,岸坡抗冲能力差:两岸(尤其是右岸)的(3)现有设施破损严重,影响正常运用及行洪安全现有的渡口台阶破损严重,影响正常使用和行人安全;挡墙基础防护体破损严(4)无巡河路,日常管理不方便由于二桥以下河道两岸道路距离岸边较远,不便于日常巡查管理,无法完整观(5)水生态退化,问题突出两岸岸坡由于城区建设及开荒种地引发的生态破坏和退化现象仍较为突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诉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开发利2.4建设必要性(1)是保障沿河县城防洪安全、筑牢沿河发展的需要2020年6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由于县城段、洪渡镇段河岸表土裸露,抗冲刷性较差,县城至思渠段局部水利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影响运行安全。因此,实施沿河县乌江护岸工程,通过岸坡防护、修复水利基础设施,使(2)是便于河道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河道管理工作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由单纯的工程管理向工程设施、水域岸线资源等全方位管理转变,通过加强保护,可持续发展轨道维持河湖健康生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便于河道、。(3)是贵州省紧抓乌江经济走廊发展建设的需要乌江经济走廊是贵州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战略支撑作用很强的区域之一,是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加快推进乌江经济走廊发展,有利于构建西南内陆开放发展新走廊和通江达海新优势;有利于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区域绿色发展-26-潜力,增强内生发展新动力;有利于促进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带动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先行试验区建设,共抓大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对于更好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确保与管过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沿河是乌江经济走廊的重要沿江城市之一,通过对沿河主城区乌江干流的综合整治,积极促进以乌江为纽带的区域沟通和衔接,借乌江经济带的连通,加强沿河跨省跨(4)是助力铜仁积极建设乌江生态旅游廊道(风景道)项目的需要江县德江县和沿河县。乌江生态旅游廊道(风景道)是一次以交通为主导的“多规合义。此前的风景道规划只是对一条路进行规划,而乌江生态旅游廊道规划是对风景道网络的规划,也是交通与全域旅游、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深度符合的规划。乌江沿河段是乌江生态旅游廊道(风景道)的重要区段,沿河应紧抓乌江生态旅游廊道(风景道)的建设机遇积极提升乌江两岸风貌建设,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全面推进河岸生态修复工程,全力融入乌江生态旅游廊道(风景道)建设。本工程对两岸岸坡进行绿化处理、景观打造、清理岸坡崩塌体,在实现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兼顾景观建设,为积极建设乌江生态旅游廊道(风景道)添砖加瓦。(5)是提升乌江河岸风貌,打造生态宜居沿河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方针已深入人心。沿河左岸的多处崩塌体与景区风貌不协调,故实施沿河县乌江护岸工程将进一步推进沿河县(6)是打造“千里乌江,百里画廊”旅游品牌的需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2019修订)提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在沿河县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一区两轴”的城镇空间框架。“一心”即沿河中心城区,是沿河县城镇空间的极核,也是贵州省东北部重要的门户,沿河中心城区由和平、沙子、中界、淇滩和黑獭组成;“两轴”之一为乌江城镇发展轴线,依托乌江、县道以及今后联系沿河县和周边区域的快速干道形成城镇发展轴。项目-27-区处于乌江城镇发展轴线,区位优势显著,实施沿河县乌江护岸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打造美丽乌江,大力促进沿河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沿河乌江山水绿廊的2.5工程任务与防洪标准2.5.1工程任务本工程建设任务是人口及农田保护,通过对治理河段进行防洪综合治理,加强对岸坡的保护防止洪水对岸坡的冲刷,保护乌江沿线周边团结街道、和平街道、黑水镇、思渠镇、黄土镇、洪渡镇人口17.1万人,耕地约4.8万亩,使各乡镇乌江段能抵御10~20年洪水,满足乡镇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保护乌江水生态环境,兼顾整体美观,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相融合,人口(万人)耕地(万亩)1渠镇段82539415镇段/6///82.5.2防洪标准本次治理河段位于居民及耕地集中区,保护乌江流域周边4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人口17.1万人,耕地4.8万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表4.3.1中规定,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表3.0.1中规定,5万亩,因此确定工程等别为Ⅴ等小(1)型。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和本工程保护对象特性,本工程,-28-2.6项目组成与工程规模本工程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程等四部分组成;本工程治理河段共三段,即乌江干流2段,支流1段,河道治理总长度km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新建护坡14.8km(左岸9.8km,右岸5.0km),其中蜂巢格室生态护县城下游洪渡镇治理段左岸新建植物护坡,一级支流甘龙河段两岸新建植物护坡0.54km(其中左岸0.27km,右岸0.27km)。县城段二桥以下左岸冲沟治理4处,边坡进县城段两岸建设巡查平台6.82km,其中一级2.01km,右岸1.51km)。17.9km,清理岸坡崩塌体、修复现有的水利房屋。多余土方用于坡面平整,故本工程无弃渣产渣场。主要依托现有的高速、国道、省道、县道和材料施工期水泥、混凝土、钢筋、砂石骨料等全置。施工期废水经絮凝沉淀处理后综合利用于护-29-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全部进入镇(街道)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采取低尘低噪的施工工艺,使用符合环保标开展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动植物及剥离工程占地区表层土,临时占地区及时进合理选择施工时间,避让主要鱼类繁殖期,采用低影响的工艺,落实施工期间的驱鱼和施工期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理;多余土方用于坡面平整;危险废物委托具有优化施工方案,水下施工选择在枯水期(12月~次年2月)进行施工优化涉及风景名胜区的县城乌江二桥至思渠镇段护岸工程的景观设计,实施游赏线路的管理。放流对象选择胭脂鱼、长鳍吻鮈和岩原加强施工期水生生态保护宣传,水产种质资设置警示牌。编制施工期、营运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施施工期禁止在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隔油池、沉淀池时设施。2.7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mkmkm植物护坡11.5km),洪渡镇左岸植物护坡长度1.33km。支流甘龙-30-左岸1.90km,右岸1.40km),二级巡查平台3.52km(其中左岸2.01km,右岸1.51km)。2.7.1县)。(1)县城段(县城二桥~下游规划城区界,桩号X0+000~X9+800)-31-3.3km,植物护坡11.5km)。修整后进行植物防护,提高岸坡的抗冲刷能力,减少-32-X-33--34-岸1.40km),二级巡查平台3.52km(左岸2.01km,右岸1.51km),一级巡查步道(2)思渠镇段(温家坝~思渠镇,桩号X9+800~X27+700)处渡口台阶和1处滑移体挡墙基础防护体破损严重,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清理岸边崩。①清理岸坡崩塌堆积体。清理城区边界至思渠镇段17.9km河段左岸19处崩塌②修复渡口台阶。对渡口台阶进行修复,满足其使用功能;采用浆砌石基础,本工程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涉及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思渠镇乌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35-区和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本河段仅进行护坡工程、2.7.2县城下游洪渡镇段段左岸新建植物护坡,上游段从水塔至码头治理河长mm段涉及洪渡镇乌江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本河段仅新2.7.3一级支流甘龙河段涉及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和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2.8施工布置及进度安排2.8.1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本工程在山间谷地施工时,因谷地区大部分为农田和乡村周边,机耕道和乡村针对经过坡耕地区域不能满足运管要求的机耕道进行加固或改建;且做好施工(2)建筑材料本工程评价区建筑材料供给充足,砂石料、木材、水泥、钢材、商品混凝土等均可以从沿河县城各有关物资供应站购入,施工材料供应条件较好,因此,本工程统。(3)机械修配系统-36-2.8.2施工临建区根据本工程布置和环境特点,结合施工期施工人员数量少特点,本工程施工期直接租赁当地乡镇(街道办)现有房屋作为施工营地,施工现场不再新建施工营地。根据沿河县城、洪渡镇的污水处理系统情况调查,以上2个乡镇均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了污水管网,目前正常运行;本工程施工营地全部选择于污水处2.8.3弃渣场(1)土石方2.8.4施工导流查平台施工时,先进行施工平台开挖,然后在该平台上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程施工安排在枯水期(12月~翌年2月)进行,施工期随时注意天气情况,当有暴雨预警时,停止施工、机械撤离并保护好现有工作场地,待洪水退去,水位降至正常蓄水位后再进行巡查平台施工。故乌江干流河道治理段不需要设置围堰,施工导流2.8.5施工工艺岸坡整治(1)土方开挖m以74KW型推土(2)土方回填m钻孔灌注桩-37-(1)桩基钻孔(2)混凝土灌注钻孔验收合格后进行灌注混凝土施工。灌注桩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制作,采用蜂巢格室生态护岸防洪堤边坡修整并碾压回填完毕后,然后人工拼接蜂巢格室,并用专用锚杆固定自下而上串联蜂巢的加钢带,加筋带于堤顶错固。蜂巢格室铺装完毕后,人工铲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部位主要为线性分布,混凝土主要采用0.4m³移动式搅拌机就近拌制,人工配合胶轮车入仓。混凝土采用软轴振捣棒振捣密实,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格宾石笼格宾石笼主要用于岸坡冲沟治理,格宾石笼在专业的生产厂家购买,10~15t自2.8.6施工进度和人员度特点,本工程施工期设置2个施工营地,即沿河县和洪渡镇,每个标段施工高峰2.9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用地15.27亩);临时占用园地9.04亩。本工程建设征地不涉及居民建筑物,无搬2.10工程投资-38-3工程分析3.1规划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本工程建设内容是乌江及支流甘龙河的护岸工程、岸坡冲沟治理、巡查平建设及岸线整治工程等,属于鼓励类中“二、水利”中第1项“江河湖海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无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贵州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内容,因此,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符合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三十二条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提升洪涝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开展河道泥沙观测和河势调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整本工程内容为护岸工程、岸坡冲沟治理、巡查平台建设及岸线整治工程等,实施后将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评价区水环境和.1.3与全国和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沿河县属于重点污染防治,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强锦江流域及重要水源地保护,强化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沿河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类型,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沿河-石阡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区”,发土流失治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39-本工程建设任务是人口及农田保护,建设内容是护岸工程、岸坡冲沟治理、巡查平台建设及岸线整治工程等,本工程实施将保证乌江涉及河段两侧的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因此,本工程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4与全国和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和《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涉及的沿河县流失控制生态亚区——I1-4松桃—铜仁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在项目区域内,喀斯特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土保持极为重要,部分地区水源涵养重要及营养物质保持较重要。以水土保持及农田生态系统为目标;加强土壤侵蚀防本工程建设任务是人口及农田保护,建设内容是护岸工程、岸坡冲沟治理、巡查平台建设及岸线整治工程等,本工程实施将保证乌江涉及河段两侧的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因此,本工程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3.1.5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2019修订》的符2─2030)2019修订》,本工程位于沿,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抵御洪水侵袭,提河县旅游县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城市总体规划重1.6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6.1生态保护红线本工程建设任务是人口及农田保护,将保护乌江及其支流甘龙河两岸的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护坡工程、-40-冲沟治理工程、巡查平台工程、岸线整治工程,无新增污染物,并且改善红线内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为了提高沿河县的防洪能力,加强农田保护任务,必须实施贵州省乌江(沿河段)治理工程,并且无法避让;因此,本工程符合沿河县国土空间1.6.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本工程评价区环境现状监测,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本项目位于铜仁市沿河县,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本工程运行期不产生污染源,满足环资源利用上线1.6.4环境准入清单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铜府个,重点管控单元4个,一般管控单元2个。本工程治理河段位于优先保护单元、一般管控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执行贵州省省级及铜仁市市级生态空间普适性管控要求中根据划分的环境管控单元特征,对每个管控单元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形成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①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和改变用地性质。②重点管控单元。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区域及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单元,落实现有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和环境容量增容方案。③一般管控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为主,开发建设中应落实生态环境管控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建设任务是人口及农田保护,属于公益性建设项-41-7与《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生态保育区建设目标与发展为:实行严格保护,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活动,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和健康稳定发展。在此区域设置若干生态观测点,进行湿地生态环境的观测。本区禁止游人入内,仅对科研等非游览活动适当开放。区域内修建简易并且隐蔽的管护设施和巡护道路,供科研人员使用,主要进行湿地保护恢复和科研监测工作,观测调查并保护鸟类的生存与迁徙等。区域以科研监测与保护为主,设置巡护道路,建立观测站与观测点,进行本工程涉及湿地公园内的工程为蜂巢格室生态护坡、植物护坡、冲沟治理以及巡护步道,其中蜂巢格室生态护坡、植物护坡、冲沟治理防洪槽为总体规划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性工程,巡护步道为湿地公园日常管理、巡查以及科研监测必要设施,属于总体规划中规划中的巡护道路。综上,本项目建设内容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3.1.8与《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符合性分析K78~K9+758共680m植物护岸涉及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的黎芝峡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四)乱扔垃圾”。本工程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内容1.9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本工程项目组成和布局、规模,本工程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一级支流甘龙河段沿乌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河段建设,涉及保护区长度32.7km。县城段包括护岸工程、巡查平台、冲沟治理和岸线整治四部分,其中护岸-42-建设巡查平台6.82km;X0+000~X1+900左岸冲沟治理4处,采用格宾石笼防护;X9+800~X27+700乌江干流左岸岸线整治17.9km,清理岸坡崩塌体、修复现有的水利设施。县城段护岸工程设计护岸底高程高于彭水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米,冲沟治护岸底为界限,工程建设不占用保护区面积。0与水源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本工程县城下游洪渡镇段建设内容为植物护坡建设,位于洪渡镇乌江集中饮用m保护区面积;工程县城二桥至思渠镇段岸线整治工程位于思渠镇乌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占用面积约0.2hm²,距离一级保护区和取水口最近距离本项目施工期污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运营期无污废水产生,为降低施工期对洪渡镇乌江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獭乡乌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思渠镇乌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不利影响,报告中提出了完善的防治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在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与洪渡镇乌江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黑獭乡乌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思渠镇乌江集中式饮用3.2工程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2.1工程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环境问题整改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了护岸工程、植物护坡、岸线整治和巡查平台工程,完善乌江流域现有的防洪能力不足和水土流失严重问题,本工程实施将保证乌江涉及河段两侧的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部分工程段不可避免涉及湿地公园、风景名-43-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后提高了河流的防洪能力、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安全,对各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有限,严格落实施工期保护措施后可将不利影响降到可控范围。2.2施工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根据本工程建设任务和工程布置情况,结合本工程评价区的环境特点,本工程施工管理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水务局为核心,本工程施工期直接租赁当地乡镇(街道办)现有房屋作为施工营地;施工布置采取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相结合的原则,本项目在乌江干流沿线布置4个施工区,每个工区分别设置材料加工厂、施工仓库等,均位于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范围之外,也不涉及其他环境敏感区;经过土方平衡后,主体工程填筑所需的土方来源于本工程开挖料,多余土方用于坡面平整,无土石弃渣产生、未设置弃渣场,为了有效临时储存土石弃渣,利用护岸坡顶的管理范围进行土方暂存,便于土石弃渣临时储存和回采利用;同时,本工程位于沿河县城附近,两岸交通便利,施工期水泥、钢筋、砂石骨料等全部在当地采购,不设置施工加工厂和石料场,交通道路依托现有的省道、县道和通村公路,改扩建河滩道路作为施工临时道路长约3.0km,宽4.5m,有效控制了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3.3施工期影响源分析3.3.1废污水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机械设备修理冲洗产生的含油污水、护岸基坑废水和混凝土砂浆拌合设施冲洗废水;生生产废水(1)护岸基坑废水护岸废水主要是开挖护岸堤基础时,进入基坑的天然水。工程共建设护岸总长度16.67km,采用蜂巢格室生态护坡和植物护坡,类比同类工程经验,其废水特征(2)机械设备修理冲洗含油污水-44-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布置4个施工工区,布置4座机械停放场,承担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修及保养任务、并兼作车辆停放场。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机械车辆维修、冲洗等过程,本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共303台(辆),共产生机械含油废水产生量为30.3m3/d,平均每个施工区产生机械含油废水产生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其中:石油类含量约为30mg/L,SS约为2000mg/L。含油废水产生量较少,拟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除尘洒(3)混凝土砂浆拌合设施冲洗废水混凝土砂浆拌合设施冲洗废水是在每班末的冲洗废水,其特点为废水产生量小、间断性排放,且排放是在几分钟内完成,本工程混凝土砂浆拌合设施班末产生的冲3.1.2施工期生活污水屋,不新建施工生活用房,每个施工营地高峰期人员数量5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3.3.2废气和粉尘(1)粉尘主要来源于工程开挖和交通运输,在防洪堤基础开挖和格宾石笼施工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交通道路时,在不同车速和路面清洁程度情况下,运输汽车(2)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运行。本工程施工不涉及炸药爆破,施工机械主t3.3.3噪声-45-本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开挖、机械运行和车辆运输,施工作业面的施工开挖噪声强度在60-70dB(A)。3.3.4固体废物(1)土石弃渣经过土方平衡后,主体工程填筑所需的土方来源于本工程开挖料,多余土方用(2)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100人,按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施工高峰期最高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05t,整个施(3)危险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保养和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类别HW08(900-214-08),危险特性为T,I,产.3.5生态影响源(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用地15.27亩);临时占用园地9.04亩。工程占地不涉及居民建筑物、无搬迁安置(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本项目护岸工程、冲沟治理、巡查平台建设及岸线整治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3.3.6社会环境在工程施工期间,特别是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100人。施工区人口密度增大,人员的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的可能;由于本工程施工人-46-本工程施工期的施工作业、施工活动和人员入驻,将对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和施工作业河段水域生境造成扰动影响,3.4运行期影响源分析本工程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废气及粉尘、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也不改3.4.1水环境本工程运行期不新增污废水排放,因此不会对乌江流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工程护岸工程、冲沟治理、巡查平台建设及岸线整治建设中,同步改善河道两岸3.4.2生态环境改变陆域与水域的联通性,同时提高县城段、洪渡段两岸岸坡的植被覆盖率和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的湿地环境3.5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1河道治理工程实施现状-47-.5.2环境影响回顾分析修建防洪堤为线性施工,施工区域规模较小,工程占地影响面积不大,受到影响的主要为河堤及施工道路两旁植被。且将随着工程的竣工而结束,属短期影响,-48-4环境现状4.1自然环境4.1.1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工程场地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地带,地势总体东南和西北高,中部乌江河谷最低,最高点在北部的龙头山,海拔高程1413m,最低点在北部洪渡镇乌江出境处,高程225m,平均高程751.0m。乌江沿河段总体上由南流向北,河流两岸有房屋、农田分布,两岸山低坡缓,坡度一般为30~40°,以溶蚀、侵蚀-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中低山地貌与河谷地貌为主。工程场区分布于地质貌与河谷地貌为主。乌江河流蜿蜒,从沿河二桥至小河口段河流流向呈NE20°~30°,小河口至大虎头社区段河流流向呈NW290°较缓,坡度一般25°~35°钻孔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s)、冲洪积层以蒸发和径流的形式排泄,勘察期间地下水位与河水水位基本持平。地下水及河水对县城段左右岸坡揭露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Q4s)、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粉质粘土及下伏志留系强风化泥质灰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等,现状岸坡基本-49-岸坡,岩性组成总体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粉质粘土为主,该段属于稳定性较差岸新统冲洪积物粉质粘土、志留系中统牛栏群(S2sh)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中上统韩Shn较差岸坡,性组成总体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粉质粘土为主,该段属于稳定性较差岸坡。桩号1+500~3+800岸坡岩性组成总体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粉质粘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n)泥质灰岩、中统牛栏群(S2sh)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为主,属于稳定性组成岸坡的土体抗冲刷能力较差,坡脚受河水的冲刷、掏蚀作用,同时在地下巡查步道基础主要座落于粉质粘土、弱风化泥质灰岩上,粉质粘土地基软弱不均,应注意不均匀沉降问题。右岸为基岩面倾向乌江,为顺向坡,若桩端较高时,桩基外侧存在临空面,桩基岩体有顺层滑动的可能性,稳定性稍差,只要适当降低建基面,或者采取其它措施,则可确保地基稳定。步道跨越冲沟段应注意暴雨下洪水文地质根据岩性组合和地下水赋存条件,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基岩裂隙水、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四大类。碳酸盐组(P1q+m),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岩溶较发育,地下水水量丰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岩组有志留系中下统龙马溪群(S1ln)及志留系中统石-50-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相砂、卵石组成的孔隙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4.1.2局地气候沿河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有霜期短,以mm降水量≥25.0mm降水日数11.5天,降4.1.3水文、泥沙河流水系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彭水,在重庆市涪陵注入长江。乌江干思南以下为下游。较大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51-文、息烽、开阳,播州、湄潭、余庆、凤冈,瓮安,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等15个县市。流域内年均径流深600毫米,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甘龙河是乌江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酉阳红石,流经重庆酉阳小河注入沿河skm境内流域面积149km²。径流乌江属典型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来源于降水补给,其时空变化特性与降雨时空变化基本一致,即年际变化不大,其平均径流系数在0.55~0.65,但年内分配不均。流域降水多出现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该流域一洪水乌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基本相应,洪水具有陡涨陡落、峰高量大,洪量集中,峰型尖瘦、历时短等山区性河流特点。一般年份从4月份相继出现洪水,5~8月份出现洪水的频率最高,洪峰流量也最大,9月份洪水泥沙水文站2006~2018年的泥沙资料,kgs万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27.0t/km²。治理断面起点流域面积55257km²,与沿河水文站面积相差仅30km²,输根据《贵州省水文图集》中贵州省悬移质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分区图,治理河4.1.4地表水环境常规水质评价标为II类。甘龙河断面为常规监测断面,年沿河乌江断面、甘龙河南洞沟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2-(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乌江干流及其支流甘龙河近三年的水环境功能稳枯水期水质现状评价(1)现状监测情况2023年1月,我公司对W1沿河县城断面(乌江)、W2香树林断面(甘龙河)、W3洪渡镇断面(乌江)等3个断面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监测因子水温、pH值、溶解氧、透明度、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WWW(2)评价方法1)单项水质参数i在j点的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mg/L);2)溶解氧(DO)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SDOjDOsDOj(DOj≤DOf时)DOj------水质参数DO在j点的浓度(mg/L);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按下式计算:DOf=468/(31.6+T);DOs——溶解氧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SpHjpHj/(7.0–pHsd)(pHj≤7.0时)-53-jH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和本河段水域功能区划要求,计算出水质参数标准指数,当W1、W2、W3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地下水环境(1)监测点位本次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共布置了3个监测点,各监测点的位置及功能见(2)监测因子pH值、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硫酸盐、挥发酚、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氰化物、六价铬、砷、汞、铅、镉、铁、锰、总大(3)监测时间和频率(4)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5)评价方法-54-P=CiCoipHsd——标准中pH值的下限值;pHsu——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6)监测及评价结果准》(GB/T14848-2017)Ⅲ类的要求。监测点中总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本工程评价区的岩溶地质结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联通,地表面源和周围居民日常生4.1.5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达标区判断县)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其中沿河县环境-5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40,优良天数比例为98.9%,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3),六属环境空气功能达标区。环境空气现状补充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位布设(2)监测项目并同时同步记录监测期间每天的天气情况,包括:风向、风速、天气状况(晴天/阴天/多云/少云)、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参数。(3)监测时间(4)监测方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监(5)评价方法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均值(mg/m³);Coi――i种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mg/m³)。(6)监测及评价结果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表明,本项目沿线周边环境空气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