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学习流程及内容】(一)导入(2分钟)(二)自主讨论(7分钟)(三)聚焦展示(20分钟)(四)基础知识梳理Ⅰ.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区学习目标:了解隋唐的统治1.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称帝,改国号隋,定都;.年灭掉南方的,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积储丰富。②隋炀帝兴建城。③隋炀帝时开凿,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隋朝的灭亡——1)原因:①根本原因隋炀帝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生产遭到破坏。②直接原因1大规模。③直接原因2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2)教训-行仁政,实行休养生息,腐朽必垮,勤政为民;为唐初统治者提供了教训,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2.唐朝(618~907年)前期的盛世局面1)唐朝的建立: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唐627~649年年号曰贞观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居安思危,在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戒奢崇俭;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因此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国力强盛民族融洽邦交和睦边疆巩固文化昌盛史称“”。3)武周曌统治: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持续发展国势蒸蒸日上“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唐李隆基统治前期713~741年年号曰开元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时期,史称“之治”。第二区学习目标:了解唐朝经略边疆与唐季五代十国的更迭3.唐朝经略边疆,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1)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特征民族活动年代政权建立者(统治)活动区域经济形态民族变迁突厥东6世纪/统一蒙古高原畜(游)牧业今土耳其人的祖先。西/回纥(鹘)8世纪中骨力裴罗西北利亚畜牧业+农耕今维吾尔族、裕固族的祖先。南(六)诏8世纪前期皮罗阁(统一)滇·洱海农耕+渔猎彝族白族祖先吐蕃7世纪以来(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农耕+游牧今藏族的祖先靺鞨N黑水7————8世纪/东北三江流域农耕+畜牧业→女真粟末//契丹族(辽)其祖鲜卑→东胡10—12世纪耶律阿保机(统一)蒙古高原游牧+农耕+渔猎今达斡尔族的祖先2)举例说明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及其历史地位与启示注意:历朝可通用。方式:①采取军事手段使之归附→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唐太宗被尊为“”;唐高宗联合回纥灭。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管理当地→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时期,册封东北粟末靺鞨部首领为渤海郡王,让其管理当地。③+④和亲+结盟政策→唐太宗把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唐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唐蕃。⑤设置行政机构派员管辖→唐政府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府统辖天山南北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意义亦即启示:唐朝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促进了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4.唐朝中期由盛转衰——之乱:①背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地方军镇长官兵力扩大,气焰嚣张,国家出现外重的局面②概况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今北京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了历时八年的叛乱。③影响致使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唐朝。5.唐朝的衰亡——①唐朝后期,皇帝腐败、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唐末黄巢起义;907年,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6.五代十国(907~960年)——①五代政权,都在北方流域;政权,除以外,都在南方割据苟且②实质是唐朝后期的继续和扩大。2)后周世宗柴荣改革:是一场成功的调整生产关系的封建改革运动,有利于后周国力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Ⅱ.同步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虞世南称隋文帝“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其意在称赞隋文帝A.修建驰道 B.实现国家统一安定C.统一文字 D.出兵收复江淮失地2.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从这段材料能够看出A.唐太宗时期百姓安居乐业 B.唐太宗时期徭役比较繁重C.唐太宗重视科举,人才很多 D.唐太宗善于纳谏4.“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作出无数回答,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5.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见蝗虫,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将吞之,左右恐成疾,阻之。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唐太宗此举意在A.树立贤明形象 B.强调重农意识C.反思自身失误 D.重民生求治世6.唐太宗曾对朝臣们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该治国理念的是A.求贤若渴,虚怀纳谏 B.休养生息,不夺农时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D.恢复科举,延揽汉族7.“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对突厥使者的“颇多横恣”,采取息事宁人态度B.对归附来的东突厥,在其旧地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因俗而治,相当于今天的自治区、州)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9.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C.导致了唐朝与吐蕃的会盟 D.体现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10.633年,唐太宗下令修订《氏族志》,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唐太宗此举意在A.打击门阀士族影响力 B.继承谱学优良传统C.整顿官僚队伍的秩序 D.为科举制扫除障碍11.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12.贞观三年,唐太宗设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代和本朝史。自此,国史“皆官撰而成于多人之手也”。梁启超对此评价说“官撰、合撰之史,其最大流弊,则在著者无责任心。这说明了A.官修史书缺乏可信度 B.史学家缺乏求真的精神C.史书私修优于官撰 D.官修史书的政治选择性第三区学习目标:辩证理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3.P34学思之窗结合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课堂小结】(四)评(8分钟)(五)测(3分钟)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略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C.三项所给内容都不全面,故排除AB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都能体现“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徭役比较重,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相反;CD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由此可知,他认为以历代兴亡的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用来考察当今的利弊得失,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功绩。需要掌握唐太宗对历史作用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唐太宗的思想和历史学作用分析即可。本题以唐太宗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学的镜鉴、治世、明理的社会功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治世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调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A.材料提及唐太宗为减轻百姓蝗虫灾害而吞吃蝗虫的事情,重在其重视民生的理念,不是树立贤明的形象,故不选A。B.材料并未体现其重视农业的意识,故不选B。C.材料强调皇帝为减轻百姓的蝗灾而吞吃蝗虫,并未反思自身失误,故不选C。D.材料提及唐太宗面对蝗虫灾害,大咒“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他不顾蝗虫对其身体有害的劝谏,将蝗虫吞吃,并认为这样可以将百姓的灾害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可见其重视民生,故D正确。故选D。6.【答案】B【解析】题干“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体现出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题干“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体现对盘剥老百姓的危害;因此核心思想是爱华民力。故B正确。ACD均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关键信息有: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统治理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都能一视同仁”可知,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来的东突厥,在其旧地实行羁縻府州制度体现了“都能一视同仁”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与“都能一视同仁”相反,排除。CD项不是民族政策,排除。故选:B。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需要结合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和表现分析,注意解读材料。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都能一视同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和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得出四则材料的共同点。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因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C正确;ABD三项不全面,皆排除。故选C。9.【答案】B【解析】略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措施。要求掌握唐太宗时期成为贞观之治的原因及措施。A.依据题干材料“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知,《氏族志》打破了以往门第等差的传统,至于划分门第等级的标准,更不考虑过去做官的情况,只看在唐朝的官爵高下.这就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没落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故A项正确。BCD.继承谱学优良传统、整顿官僚队伍的秩序、整顿官僚队伍的秩序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五代十国,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不选ABC。D.结合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故D正确。故选D。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要求具备题干准确解读的能力。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修史书中修前代史往往立足于为本朝统治提供合法性,修本朝史则往往粉饰太平,表明没有心系民族兴亡的责任感。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最早代表人物。他认为研究历史在于求得进化之公理,要用进化论与因果关系研究历史,从中探寻救国之道。他对封建史学进行了批判,认为官修史书的编纂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的需要出发来编写史书,是出于政治选择。故D正确。A.官修史书在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故排除A。B.史学家是否缺乏求真精神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B。C.题干只说了官撰史书的弊端,并没有说私修史书优于官撰史书。故排除C。故选D。13.【答案】一方面,肯定隋炀帝主持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功绩: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