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 待 字的成语_第1页
包含 待 字的成语_第2页
包含 待 字的成语_第3页
包含 待 字的成语_第4页
包含 待 字的成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含"待"字的成语计日而待计日而待,汉语成语,拼音是jìrìérdài,意思是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出自《出师表》。【近义词】指日可待、计日以待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示例高考的日子已经可以计日而待了,大家要认真复习。《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若不行此,社稷之忧可计日而待。」不待蓍龟不待蓍龟,汉语成语,读音是bùdàishīguī,意思是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出自《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作谓语;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近义词:不待蓍蔡整装待发整装待发,汉语成语,拼音是zhěngzhuāngdàifā,意思是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出自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连动式;作谓语;指做好充分准备。示例示例:我们已经~,向五指山主峰挺进。多用于参观前准备出发。(指启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请愿团还未启程北上,上海方面北军第四师整装待发的消息已传到浙江来。”相待而成相待而成是成语名称,读音是xiāngdàiérchéng,意思是互相辅助以取得成功。【出处】《汉书·魏相丙吉传赞》:“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坐而待弊坐而待弊,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érdàibì,意思是指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出自《后出师表》。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等死示例然~,曷若伏而俟命。★《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近义词:坐而待毙、坐以待毙推诚相待推诚相待,汉语词汇,拼音tuīchéngxiāngdài,意思是以真心诚意与他人相处。诚:相信。《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作谓语、定语;指以真心对待人。起足而待起足而待,汉语词语,意思是抬起脚后跟来等待,比喻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竭诚相待竭诚相待,汉语成语,拼音是jiéchéngxiāngdài,意思是指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示例翌日,乃入谢汉王,汉王却~,礼意兼优,比那昨日情形不相同。★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二十六回待贾而沽待贾而沽(拼音:dàijiàérgū),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亦作“待价而沽”。出自《论语·子罕》。待贾而沽:是指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近义词】:待价而沽、善贾而沽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等待时机。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熊案始末记》:“遂决计待价而沽,不图速成。”徐迟《牡丹》三:“奇货可居,应该待价而沽,大学生并不在老太婆眼中。”亦省作“待价”、“待贾沽”、“待沽”。席珍待聘席珍待聘,汉语成语,拼音是xízhēndàipìn,意思是铺陈珍品,待人选用;旧指有才能的人等待受聘用。出自《礼记·儒行》。席:铺陈;聘:请人任职。《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主谓式;作谓语;指有才能的人等待受聘用。坐以待毙坐以待毙,汉语成语,拼音:zuòyǐdàibì,意思是坐着等待死亡,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坐着等死。比喻将遭灭顶之灾而无积极措施。《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八回:“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人困,都於树林下坐以待毙。”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善良之民,坐而待毙。”清朱佐朝《后渔家乐》二:“贤契既同我去,夫人在此伶仃无倚,何不同奔他途,母子终须有顾,何必坐以待毙。”《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粮饷,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毙竭诚待下竭诚待下,汉语成语,拼音是jiéchéngdàixià,意思是尽心尽意地对待臣民部属。出自《谏太宗十思疏》。竭诚:竭尽忠诚;全心全意《谏太宗十思疏》“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定语,多含贬义。也作“守株伺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守株待兔”。守株待兔(1张)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他勤奋地经营着这块田地,收成很可观。田地里有一个树桩,干活累了时,他就在树桩旁边歇息一会儿。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耕作,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奔逃,结果一头撞死在了树桩上。百端待举百端待举,汉语成语,拼音是bǎiduāndàijǔ,意思是很多事情要兴办。出自《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端:项目。待:等待。举:兴办。意思是很多的事情等待着兴办。近义词:百废待举、千头万绪反义词:井井有条、百废俱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事业刚举办或刚接办时嗷嗷待食嗷嗷待食,汉语成语,拼音是áoáodàishí,意思是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出自《致秋誉章书其五》。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于困境需要援助。冷眼相待冷眼相待,汉语成语,拼音是lěngyǎnxiāngdài,意思是指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出自《明史演义》第二十回。【近义词】冷眼相看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二十回:“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并不升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近来人们对他都冷眼相待,他满腹疑团,不知为什么。对这场闹剧,你最好是冷眼相待,静观其变。面对支离破碎的婚姻,前妻的离去,亲朋好友的冷眼相待,此时的一切正所谓覆水难收,他能做的事便是静下心来,抛开所有的杂念,兢兢业业干出一番大事来。待字闺中待字闺中,汉语成语,拼音是dàizìguīzhōng,意思是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出自《礼记·曲礼上》。字:许配;闺:女子卧室。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举例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你的姐姐还待字闺中。虚位以待虚位以待,汉语成语,拼音是xūwèiyǐdài,留着位置等待,表示期待贤才。出自《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偏正式;作谓语;指留着位置恭候。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无待蓍龟无待蓍龟,汉语成语,拼音是wúdàishīguī,意思是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出自《周易·系辞上》。示例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从江左一隅,兼支大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大乎蓍龟。”待:等待;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秉烛待旦秉烛待旦,汉语成语,拼音是bǐngzhúdàidàn,意思是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出自《陈抟高卧》。【近义词】坐以待旦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好个古撇先生,还是那壁披衣据床,秉烛待旦哩!”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急迫。示例(瞿)式耜高兴极了,吩咐剩下的一个老兵进酒,~和(张)同敞销磨这个空城的一夜。(朱东润《张居正大传》第十四章)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同等对待同等对待,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děngduìdài,意思是同等看待,等同对待。出自《平凡的世界》。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今后他们的子弟一律和贫下中农子弟同等对待,不论入党入团,招工招干和参军,都不再受影响。”作谓语、宾语;指同等看待。示例老师对学生应该同等对待。坐而待旦坐而待旦,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érdàidàn,意思是指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出自《尚书·太甲上》。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坐等。示例《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明施耐庵《水浒》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二打祝家庄》:宋江其夜在帐中纳闷,一夜不睡,坐而待旦。蓄盈待竭蓄盈待竭,汉语成语,拼音是xùyíngdàijié,意思是积聚部队的锐气,等待敌方士气低落时,再行出击。出自唐·杜佑《通典》。蓄:积蓄;竭:干涸,指士气衰落。积聚部队的锐气,等待敌方士气低落时,再行出击。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五十四:“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指日可待指日可待,汉语成语,拼音:zhǐrìkědài,意思是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宋·司马光《乞开言路状》:以为言路将开,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宋·曾肇《上徽宗皇帝论内降指挥不可直付有司》:推今日欲治之心,为之不已,太平之功,指日可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清·梁启超《日俄战役关于国际法上中国之地位及各种问题》:“不待蓍蔡不待蓍蔡,汉语成语,拼音是bùdàishīcài,意思是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吉凶。比喻事理极明显。出自《三国名臣序赞》。蓍蔡:同“蓍龟”,指卜筮。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达潜朗,思同筮蔡。”折节待士折节待士,汉语成语,拼音是zhéjiédàishì,意思是指屈己待人。出自《周书·邵广传》。【近义词】:折节礼士《周书·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接人待物接人待物,汉语成语,拼音是jiēréndàiwù,意思是指跟别人往来接触,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注;“接人待物”与“待人接物”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可通用。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示例: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嗷嗷待哺嗷嗷待哺,汉语成语,拼音是áoáodàibǔ,意思是哀号着等待喂养,比喻饥饿时渴望得到食物的情景,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出自《诗经·小雅·鸿雁》。嗷嗷:哀号声。哺:喂养。《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近义词】饥寒交迫、啼饥号寒【反义词】丰衣足食、家给人足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于困境需要援助示例1,宋·穆修《上监判邢郎中书》:“一家贫寄京师,薪米不给,老幼数口,嗷嗷待哺。”2,《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天启三年四月上丁卯(百凡待举百凡待举,汉语成语,拼音是bǎifándàijǔ,意思是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出自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作谓语、定语;用于事业刚举办或刚接办时近义词:百端待举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赤心相待赤心相待,汉语成语,拼音是chìxīnxiāngdài,意思是真心诚意对待别人。出自元·乔梦符《两世姻缘》。作谓语、定语;指处世。近义词:坦诚相待反义词:虚情假意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意蕴期待意蕴期待,汉语成语,拼音是yìyùnqīdài,意思是指读者对作品在情感境界、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成语解释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待时守分待时守分,汉语成语,读音为dàishíshǒufèn,意思是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出自《裴度还带》。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作谓语、定语;指等待时机。元·无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作哑,待时守分坐以待旦坐以待旦,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yǐdàidàn,意思是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也形容因心中烦躁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入睡。出自《尚书·太甲上》。【近义词】夜以继日、枕戈待旦、朝乾夕惕《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此位官员,正是相国赵盾,因欲趋朝,天色尚早,坐以待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更待何时更待何时,汉语成语,拼音是gèngdàihéshí,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该说该做的时候。更:再,复。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该说该做的时候。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2、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抱冤》:“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杀我亲兄,此冤不报,更待何时!”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官兵三英战吕布》: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5、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既到这里,不杀天子谋大事,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汉语成语,拼音是pòbùjídài,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出自《镜花缘》。迫:紧急。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勒保﹞屡奏均言不必增兵,而附奏又请拨饷五百万,若迫不及待,自相矛盾,意图浮冒。”郭小川《春歌》之三:“为了表示迫不及待的祝贺,我还是作了第三支《春歌》。”亦作“迫不可待”。《绿野仙踪》第二九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近义词】刻不容缓、急不可待枕戈待旦枕戈待旦(拼音:zhěngēdàid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刘琨《与亲故书》。“枕戈待旦”的原义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时时警惕,准备作战,不敢安睡;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西晋·刘琨《与亲故书》)。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枕戈待旦”。东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待人处世待人处世,成语,指对待、接待人和处理事情、事物。“待人处世”与“待人处事”的注音相同,且词义很相近。“待人处世”则范围宽范,往往被理解为社会经验、人生哲学的一个范畴。而“待人处事”更接近具体做法,是讲对待、接待人和处理事情、事物。为人处世、为人处事、待人处事、待人接物。推诚待物推诚待物,汉语成语,拼音是tuīchéngdàiwù,意思是拿出真心对待别人。出自《资治通鉴·梁纪·高祖武皇帝大同四年》。拿出真心对待别人《资治通鉴·梁纪·高祖武皇帝大同四年》:“明公推诚待物,物亦归心;若用猜忌,去霸业远矣。”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明史·邹智传》蕴奇待价蕴奇待价,汉语成语,拼音是yùnqídàijià,意思是积聚珍奇的宝物,等待适当的价钱。比喻怀藏奇才,等待施展的机会。出自《梁书·武帝纪》。《梁书·武帝纪》:“若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求闻达。”作谓语、定语;指人有才待施展。坐而待毙坐而待毙,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érdàibì,意思是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等死示例明高攀龙《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书》之二:“事穷则变,变则通。如之何坐而待毙也。”今城守虽有馀,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元史·王义传》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水浒传》第一O八回:杨志、孙安、卞祥与一千军士,马罢人困,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拼音:yǐyìdàilá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在句中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后人延伸出成语“以逸待劳”。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刚登上帝位,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几个地方势力一直在和东汉朝廷抗衡,其中最大的就是西北。陇右的隗嚣和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刘秀试图招降隗嚣不成,就派兵攻打陇右,谁知却被打败。修整一段时间后,刘秀又派大将冯异前去征讨隗嚣。隗嚣立即派部将行巡率领大军前去占领冯异必经之路的枸邑,打算在这里抵抗冯异的进攻。冯异也赶紧加快行军速度,想抢先占据枸邑。虚左以待虚左以待(拼音:xūzuǒyǐdà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虚左以待”的原义是古礼以左为尊,留待左边的位置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虚左以待”。魏公子无忌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