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体系_第1页
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体系_第2页
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体系_第3页
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体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体系

一、西方支持创教思想的培养方法:办学成就城市教育体系是柏树正义体系的第三个因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运用了较大篇幅阐释其教育思想,其后半生精力主要集中于创办的学园之上,可谓是西方首位在理论和实践都很成功的教育家。有的学者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尔》留存在世,纵令其他教育著作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一)洞穴是阳光的存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用“洞穴比喻”倡导一种灵魂转向的艺术,比喻大体如下:一个洞穴,里面有一群囚徒,洞穴与外面有一条通道,只可以透过洞穴大小的光。囚徒们面向洞壁,由于受到束缚,无法走动或者转向。离囚徒们不远处高一点的地方,有些东西在发光,而光源处与囚徒们之间隔着一堵墙,墙后面人活动的时候超过墙头部分会形成影子在洞壁上,而囚徒们把这些影子当成是真实的事物。如果其中一人突然解除束缚,看到光芒,耀眼的光辉使他无所适从,即使别人告诉他真相,他也会拒绝相信。当走出洞外看到阳光,随着慢慢适应,他才真的相信了那个太阳的存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囚徒看做我们的灵魂,而种种束缚则是激情与欲望等非理性因素带来的痛楚,墙外面是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而太阳则是善的理念(理想国中以正义系统为主)。走出洞穴的囚徒最终回去洞穴,费力地引导其他囚徒走出洞穴得见本源,而不是口头的叙述。由此可窥见,柏拉图的教育目的就是促成灵魂的转向,使遭受心灵受缚的人们走出洞穴,逐步迈向高处,并最终越过那道墙得见真正的以整个正义系统为导向的理想城邦。这就是柏拉图教育体系的最终目的,也是其至高目标,因而教育体系也成为了柏拉图正义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教育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护卫者的教育问题。柏拉图认为“护卫者”在心灵上应意气风发,对自己温和对敌人残忍,爱好智慧。认为要用体操训练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护卫者”要从童年起接受严格训练,戒贪酒,戒好睡,少吃甜食,不应总是喜欢大笑,要有自我克制的美德。此外要控制饮食等肉体上快乐的欲望,提倡朴素的体育锻炼。其次是对教育内容与范围的论述。教育内容可划分为美育与体育,其中美育范围较广,不只是音乐类的。柏拉图认为应对写故事的人加以监督,诗的词汇应剔除可怕凄惨的名字以及英雄人物的痛苦与挽歌。在故事的形式与风格上,柏拉图认为不能过分的模仿,尤其不应模仿女人、奴隶以及鄙夫等,要任用严肃正派的诗人。在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上,柏拉图认为应废弃“挽歌式”的调子,不去追求复杂的节奏与多样的韵律,要考虑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要监督诗人与艺人,养成对于美的有秩序事物一种有节制和谐的爱。在教育的范围上,柏拉图认为男人与女人拥有不同禀赋(尽管人们对于柏拉图的共妻问题有过多批评),这是伟大的创想,柏拉图直接将其应用到自己阐述的教育体系之中,他认为教育体系也需要和谐的正义之美。柏拉图认为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工作专属于男性或者女性,各种天赋应分布于男女两性,女性同样可以担任国家保卫者,所以应给予同样的教育,这是柏拉图对于教育范围问题最具先创的贡献。第三部分是柏拉图关于人生分阶段的教育思想。柏拉图认为6~10岁是初级教育阶段,主要学习音乐与体育,教授算数与几何等在学习辩证法之前学习的预备性科目。柏拉图认为音乐可以陶冶心灵,而体育可以锻炼身体。同时柏拉图强调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要用做游戏的方法去学习,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10~17(或18岁)是中级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必须中断学习,到乡下去用习惯和法律培养他们成人,并且必须为所在城邦履行2年到3年的“强制性军事义务”。二、采取符合一般教育、思想教育原则的多语种教育,并注意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遵循生理性自然阶梯论教育观,二是基本教育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育儿应以健康和天赋为主,重视体格教育。儿童和青年以情欲与习惯为主,侧重于行为教育。青年至成人以思辨和理性为主,重视其哲学教育。在儿童阶段,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大体的划分:婴孩期末到5岁止为儿童期,此阶段要安排游戏或其他娱乐方式,这一方面需要教育监导去具体负责实施。7岁以下主要在家中进行,全邦需要杜绝一切秽亵的语言、图画以及戏剧,要端正语言。亚里士多德大体是按照出生到7岁(儿童期),7岁到14岁(少年期),14岁到21岁(青年期)三个阶段来安排生理性教育阶段内容的。当然亚里士多德重视体格的培育,如冬季生子为宜,婴孩应尽早去训练耐冷的习惯,可见其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可。其次亚里士多德谈到一些教育的理念,大致如下:(1)强调政体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应作为公共要务集中安排。小学四门课程为:读写、体操(以培养未来士兵为目的,多模拟军事等课程)、音乐、绘画。由此亚氏强调政府在教育中的整合作用,教育应是一个国家的公共项目,表明了教育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2)人们繁忙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闲暇而已,而闲暇有其内在的愉悦与快乐的幸福,课目并不一定切合实用,事事求实用是不符合豁达与自由精神的。在此亚氏运用了一个闲暇的概念,通过此概念教育人们闲暇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而面对课程实用的论断则是亚氏对知识的一种看法,过于追求实用而忘记了学习知识的本质,如亚氏所说学习或许就是为了一种闲暇,既是对于以后忙碌的练习也是对心灵幸福感觉的准备。(3)关于音乐方面的论述。亚氏认为音乐的作用有三种:娱乐与憩息、操修善德、操修理智,音乐有三种利益:教育、祛除情感、操修心灵。由此亚氏强调音乐对于个人的作用,既可娱乐又可修养。三、比较阿拉伯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序与法纪的因素柏拉图强调教育为政治而服务,比如儿童如果在初级教育阶段的游戏中接触到有关秩序以及法纪的因素,这便会在其一生的成长中相伴随。柏拉图试图通过教育来改造人性,认为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就可以培育人性。而亚里士多德则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并不是较为实际的功能而是取向于闲暇,并最终使人心宁神静。(二)亚氏的教育阶段柏拉图认为0-3岁是家庭教育,主要是良好习惯的培养,3~6岁主要是游戏阶段,由国家组织与管理,主要内容为唱歌、游戏等。6~12岁是初等学校教育,内容为阅读计算以及书写等。12~18岁主要是体操学校的五项竞技训练,18-20岁则是专门的军事训练。20~30岁是哲学、算数以及几何训练。30~35岁为较高深的哲学与辩证法训练。而亚氏的教育阶段不如柏拉图的详细,主要为0~7岁在家庭发展锻炼身体,听有意义的故事。7~14岁在国立学校进行体育、德育以及音乐等训练。14~21岁则是百科教育。可见柏拉图主张以七艺教育为主,而亚里士多德则更着重于百科教育。(三)娱乐与理智享受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为了陶冶心灵,主要侧重于德育层面,因此他坚决反对柔靡的音乐风格;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多数人学音乐是为了娱乐,是在闲暇时供理智享受。对于体育,柏拉图强调为战争而服务,因此要进行多种磨难和艰苦的训练;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儿童的身体不可以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认为儿童的操练应是比较柔和的,应使身体的生长不受损害。(四)对学习的重视柏拉图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重视早期教育。(2)主张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3)重视模仿法与实际锻炼法。(4)重视各科的相互作用与学习的程序。而亚里士多德则从物质与形式的关系来探讨教育方法。认为心灵可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状态,主张将身体的发展与心理发展分开进行。因此教育不应当是斯巴达式的片面教育,只顾身体而不顾心灵,而应当是雅典式的全面教育,兼顾身心。四、反对强迫式教育方法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教育体系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对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以及教育的对象等论述。在《理想国》中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问题,因而柏拉图强调的是一种义务教育,由国家进行组织与管理,包括像老师的选拔与具体内容的审查等等。柏拉图教育体系培养的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以及礼仪,这与我们当今的许多教学目标不谋而合。首先早在希腊时代柏拉图就观察到了天性在儿童教育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柏拉图重视天赋在社会分工中的作用,认为天性不同的人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而亚里士多德则重视自由教育,快乐教育,反对强迫式的教育方法。希腊具有深厚的自由教育的传统教育史的研究表明,在希腊语中,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是Agoge,二是Paideia。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Paideia一词来自Pais和Paidia。Pais意为儿童,Paidia意为儿童运动或游戏。Paideia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更多的是指导儿童自发活动,其中既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又包括儿童在活动及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其次关于柏拉图与亚氏根据年龄而进行的分阶段教育理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线喻”,主要是论述认识的过程,认识有四种能力:想象、信念、知识、理智,其中信念与想象合称意见,知识与理智合称理性,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因此分阶段教育方法也遵循此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因此社会需重视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特征,作为影响受教育者较为深远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要依据认识的四种递进过程安排学习事务,使每一阶段的教育尽可能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与心理情形。此外柏拉图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性。在《理想国》中,“善”的理念是整个理想国的哲学基础,也是一个人真正的归宿。柏拉图重视道德教育,从其对教育内容的审查就可窥见,必须让受教育者接受美好的故事内容与知识形式,要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年纪较大时还需去研究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