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石唐志目》校订补校_第1页
《曲石唐志目》校订补校_第2页
《曲石唐志目》校订补校_第3页
《曲石唐志目》校订补校_第4页
《曲石唐志目》校订补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石唐志目》校订补校

《曲石唐志目》、《李根元印泉》。后经其子李希泌先生整理,附载于1986年5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曲石精庐藏唐墓志》一书之后。李希泌先生在该书前言中写到:“先父穷二月之力,遍考新旧唐书及有关唐代史籍,将所得唐志编成《曲石唐志目》一份,从而发现其中若干石具有唐代重要史料,如黑齿常之父子、段承宗、苗素、孙处约妻陆氏、李廿四娘等志,或载唐书列传,或见宗室宰相世系表,足补史志之阙者不少。又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其《登鹳雀楼》诸作,脍炙人口,传诵千载。但唐书中未立传,仅在《王纬传》(《旧唐书》卷一四六)中一见其名而已。治唐代文学史者,辄以不悉其人之行事为憾。迨王之涣志出土,其生平始豁然轩露。”前言中的这段文字不仅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该书所收九十三方唐人墓志的重要史料价值,而且要言不烦地概括了其父编纂《曲石唐志目》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李根源先生见识之深和用力之勤。《曲石唐志目》(以下简称《志目》)在两个月内编成,时间毕竟不够充裕,疏误自是难免。今据影印墓志拓本对《志目》予以校订,正其讹误,补其阙遗,故题为校补。一、《清淇公志》原题:“墓志铭”下脱“并序”二字,应补。按:《志目》既称原题,则理应据志题原文照录,而不应省去“并序”二字。以下同此者,不再加按语,以免词费。“唐义宁元年,封清淇县开国公。”按:“义宁”乃隋恭帝年号,其时唐朝尚未正式建立。章太炎先生跋文已明确指出志称“大唐义宁元年”之误。应改正作“隋义宁元年”。二、《赵昭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三、《王礼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四、《王师感志》原题:“王师感”。按:“王师感”三字刻于墓志左侧,与通常在右侧之志题有别,应括注说明。五、《安静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六、《韩夫人解氏志》原题:“墓志”下无“铭”字,应删。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龙朔四年四月朔葬邙山”。按:纪年误,应改正作“龙朔元年四月乙丑朔葬邙山”。八、《独孤澄志》“龙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葬邙山”。按:日期误,应改正为“七月十日”。九、《樊秀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一○、《古大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邙山北张家村”。按:地名误,应改正为“葬邙山张相村东”。又按:志云:“古君讳弘节,字大量”,未言以字行,故其墓志应依常例称《古弘节志》,而不宜称《古大量志》。一一、《张爽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一二、《许国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清风乡邙山”。按:“清风乡”前应补“洛阳县”三字。一四、《张愿志》原题:“唐故骁骑校尉张君墓志铭”。按:“骁骑校尉”误,应正作“骁骑尉”。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一五、《韩昭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一六、《任夫人孙氏志》原题:“唐故处士任君夫人孙氏墓志铭”。按:“任君”后脱“并”字,又“墓志铭”下脱漏“并序”二字,均应补。“咸亨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葬洛阳清风乡界”。按:“葬”字前脱“合”字,“洛阳”后脱“县”字,均应补。由上列两条合并观之,《志目》所题《任夫人孙氏志》欠妥,宜改正作《任君并夫人孙氏志》。一七、《刘弘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一八、《孟仁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洛阳平阴乡邙山”。按:“洛阳”后脱“县”字,应补。一九、《张护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二○、《李叔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二一、《唐夫人小姑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二二、《元罕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名罕,字容子”。按:经细审志文,“容”字误,实为“客”字,应改正作“字客子”。二三、《平原郡君孙夫人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高崇朝宰相孙处约妻子侹”。按:“高崇朝”,“崇”字误,应正作“高宗朝”。又“宰相孙处约妻子侹”、“侹”字衍误。检志文未载孙处约妻室陆氏名讳,侹乃孙、陆所生之子,姓孙名侹,即志所载“嗣子朝议大夫前行绛州正平县令上柱国富春县开国男侹”。据上所述及墓志原题,《志目》所题《平原郡君孙夫人志》,宜改正为《孙公夫人平原郡君陆氏志》。二四、《周善持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圣历二年二月十日葬洛阳先茔”。按:日期有脱误,应改正为“十一日”。二五、《燕国公黑齿常之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且“墓志铭”之“铭”字误,实为“文”字,是应改正作“墓志文并序”。二六、《慕容知廉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高祖十一代孙”。按:“高祖”上下均有脱文,使人不明其义。“高祖”前应补“前燕”二字,“高祖”后应补“武宣皇帝”四字。“太祖十代孙”。按:“太祖”前应补“前燕”二字,“太祖”后应补“文明皇帝”四字。又此志为知廉“弟夏官郎中知晦撰”,《志目》失载,亦应补入。二七、《慕容昇志》原题:“大唐洺州淝乡县尉慕容府君墓志铭”。按:“大唐”误,应正作“大周”。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燕太祖十一代孙”。按:“燕”字上应补“前”字,“太祖”下应补“文明皇帝”四字。二八、《慕容夫人张氏志》原题:“大唐故慕容君妻张氏墓志铭”。按:“大唐”误,应正作“大周”。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二九、《关俭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三○、《黑齿俊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三一、《蔡行基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三二、《袁景慎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三三、《张利肩志》原题:“唐故朝议大夫苏州司马上柱国张公志序”。按:细审志题,并无“唐故”二字,应删。又“朝议大夫”下应补一“行”字。“景龙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葬邙山”。按:“五月二十五日”为其卒期,此作葬期误,其葬期实为“六月□日”,应改正。三四、《白夫人光倩志》原题:“大唐婺州义乌县主簿东莞臧南金安故太原白夫人墓志”。按:细审志题,“臧南金安”之“安”字实为“妻”字之误,应改正。“景龙三年十月二十日葬洛州合宫县北邙山”。按:月份有脱误,应正作“十一月”。三五、《张游洛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按:此志之撰者实有署名,而《志目》脱漏。依《志目》体例,应予“葬邙山”下补入“处士汝南陈贞节文”八字。三六、《蔡夫人张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开元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葬邙山”。按:此句前脱漏“张氏,清河人,青州临淄县令张宽之女”,依《志目》体例应补。又张氏之夫蔡行基志见本书三一号。三七、《慕容升夫人鱼氏祔葬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按.《志目》中“慕容升”应正作“慕容昇”,其墓志见本书二七号。三八、《贺夫人贾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三九、《王庭芝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河南平乐乡原”。按:“河南”下脱漏“县”字,应补。四○、《李明远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开元八年八月十八日葬邙山”。按:“十八日”误,应正作“十六日”。又“葬”字下脱漏“洛阳县平阴乡”六字,应补。四一、《裴自强志》原题:“墓志”下无“铭”字,应删。且“墓志”下应补“并序”二字。“垂拱元年十月十三日葬平乐乡南邙山”。按:垂拱元年为裴自强初葬之年,其妻京兆杜氏开元七年二月九日卒,开元九年十月十一日夫妻合葬。又葬地在“邙山平乐乡之原”而非“平乐乡南邙山”。故应改正为“开元九年十月十一日与夫人杜氏合葬于邙山平乐乡之原”。四三、《李候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四四、《王希俊志》原题:“唐故左卫伊州府长史太原王府君墓志铭”。按:“伊州府”有误,应正作“伊川府”。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四五、《慕容瑾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四六、《王昚疑志》原题:“唐故徐州滕县主簿王君夫人吴郡张夫人墓志铭”。按:“王君夫人吴郡张夫人”有误,应改正为“王君夫人吴郡张氏”。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叙”二字。“开元二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合葬”。按:开元二十二年四月二十日乃王昚疑卒时,以之作合葬时,误。其妻张氏卒于王眘疑灵櫬归葬洛阳途中之杞国。夫妻二人何时合葬于邙山,志文未载,但必在四月之后无疑,《志目》应予注明。四七、《公孙孝迁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四八、《郑齐闵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开元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葬洛阳清风乡原”。按:“二十五日”下应补“与夫人赵郡李氏合”等字,“洛阳”下应补“县”字。又此志载有撰志者署名,而《志目》脱漏,依例应将“从父侄前乡贡进士日成撰”等字补入“清风乡原”之后。四九、《郜崇烈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五○、《张承祚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五一、《贾令琬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天宝元载三月二十八日葬北邙平阴乡原”。按:“天宝元载”宜正作“天宝元年”。五二、《袁仁爽志》原题:“唐故游击将军陕郡忠孝折衝袁府君墓志铭”。按:“忠孝”下脱“府”字,应补。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天宝元载十二月一日葬洛阳东原”。按:“天宝元载”宜正作“天宝元年”。五三、《王之涣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宣义郎行河南府永宁县尉靳能撰”。按:“靳能”上脱“西河”二字,应补。五四、《贾令琬夫人马氏袝葬志》原题:“墓志文”下应补“并序”二字。“天宝四载十月二十五日夫人马氏合葬”。按:“合葬”下应补”于洛阳县平阴乡北邙原”。又贾令琬前志见本书五一号。五五、《张泚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五六、《胡肃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五七、《朱夫人王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名心自”。按:“心自”下脱一“在”字,王氏名号应正作“心自在”。五八、《朱新妇娄氏志》原题:“唐朱氏新妇娄氏墓志铭”。按:“新妇”上脱一“故”字,应补。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五九、《李琚志》原题:“大唐故河南府洛阳县尉顿丘李公墓志铭”。按:“唐”上无“大”字,应删。“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东京毓德里人”。按:“东京毓德里”为李琚私第所在,并非其郡望。依例应改正为“顿丘人”。“天宝戊子七月葬洛阳东北原”。按:“七月”下脱“丁酉”二字。检天宝戊子乃天宝七载,是年七月已巳朔,丁酉为二十九日。故应补正为“天宝戊子(七载)七月二十九日与夫人河东薛氏合葬于洛阳东北原”。又《志目》将此志之撰书人全数遗漏,应于“洛阳东北原。”下补入“前大理评事张階序,洛阳县尉韩液铭,洛阳县尉蔡希寂书”。六○、《秦暕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天宝十三载正月十三日葬洛阳北邙”。按:“洛阳”下脱“县”字,“北邙”下脱“原”字,均应补。六一、《高夫人张氏志》原题:“大唐前邺郡成安县尉高故妻张氏”。按:此志原本无志题,《志目》作原题,误。应称拟题并予说明,且宜拟作“大唐前邺郡成安县尉高府君故妻张氏墓志铭”。六二、《段承宗志》原题:“大唐故朝请大夫晋陵郡长史护军段府君墓志铭”。按:“朝请大夫”下脱“行”字,应补。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河西武威人”。按:其下应补“今为京兆人”诸字。六三、《郑夫人陈氏志》“陈氏,河南人,西充县尉郑偓佺之妻”。按:“陈氏”上脱“候莫”二字。“候莫陈”乃复姓。以此,《志目》所列之“郑夫人陈氏志”应改正为“郑夫人侯莫陈氏志”。六四、《李昢志》原题:“唐故朝散大夫太子左赞善大夫李府君墓志铭”。按:“李府君”上脱“陇西”二字,应补。又“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名昢,陇西成纪人”。按:“名昢”下脱“字昢”二字,应补。又“葬洛阳”下脱一“县”字,亦应补。六五、《高钦德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开元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葬洛阳清风里北邙洪原”。按:开元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实为高钦德卒期,以之作葬期,误。志云:“夫人太原王氏、河南程氏,继公逝亡,并权厝私第。……粤以天宝岁惟庚戍月在申朔日辰乙已,合葬于洛阳县清风里北邙洪原其右,礼也。”据志文知,高钦德与夫人王氏、程氏于天宝庚戌岁合葬。考天宝只有丙戌(五载)、庚寅(九载),而无庚戌,志文纪年有误。虽说庚戌讹误,但高钦德与夫人王氏、程氏合葬洛阳必在天宝年间无疑。李希泌先生在整理《志目》时,将此志置于天宝各志之后,并加按语说明,极有见地。六六、《李夫人郭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六七、《李廿四娘志》按:李氏廿四娘“讳盈”,排行第二十四。《志目》遗漏其名讳,应于“唐太祖景皇帝七代孙”之前补入“名盈”二字。“大历三年八月十六日厝扬州”。按:八月十六日为李盈卒日,而非权厝之时。依志文应补正为:“大历三年八月十六日卒,以其月权厝扬州”。六八、《阿原题:“阿“涪陵司马郭公季女”。按:“涪陵”下、“司马”上原有一字,似可补一“郡”字。若为慎重起见,亦可补一“□”号,以示此处之字漫患不清。六九、《裴涓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乙卯,葬邙山”。按:“乙卯”下有脱漏,应补正为:“乙卯岁八月十一日葬邙山”。又“从子遵鸿撰”,“从子”应正作“从侄”。七O、《段承宗迁葬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夫人,云麾将军武威郡开国公契苾荃季女”。按:“云麾将军”下脱漏“守左威卫大将军”七字,应补。七一、《赵益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大历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葬洛阳平阴乡”。按:“葬”字上应补”与夫人弘农杨氏合”诸字。又“洛阳”下应补“县”字。七二、《高夫人李氏志》原题:“墓志”下无“铭”字,应删。七三、《李峦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嗣子承奉郎监察御史裹行赐绯鱼袋汇撰并书”。按:“承奉郎”下应补一“前”字。七四、《李庭玉志》原题:“改葬墓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名庭玉。祁人。”按:“名庭玉”下应补“字庭玉”三字。“庚午(贞元六年)八月三日葬洛阳清风原”。按:“八月”误。志云:“所择之辰,孟秋上旬之三日”,是在七月。故应改正为“七月三日葬”。七五、《卢夫人崔氏志》“姊弟荥阳郑□道书”。按:“姊”字乃“姨”字之误,应改正作“姨弟”。七六、《崔倚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洛阳平阴乡北邙山原”。按:“洛阳”下应补“县”字。七七、《卢夫人崔氏元二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名元二,清河贝人,工部尚书秀曾孙”。按:“工部尚书”上有脱误,应补正为:“秘书监赠工部尚书秀曾孙”。“朝请大夫使持节泽州诸军事守泽州刺史赐紫鱼袋卢顼撰”。按:“鱼袋”上脱一“金”字,应补。七八、《杨仲雅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七九、《卢璠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名璠,字璠生”。按:“字璠生”,误。“生”字应连下读,故当删去。实为“名璠,字璠”。“元和已亥九月九日葬北邙山”。按:“元和已亥”下应补“岁”字,并括注十四年。“荆南监察判官试大理评事李行修撰”。按:“监”字为“观”字之误,应正作“荆南观察判官”。八○、《崔夫人王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八一、《刘晧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洛阳清风乡诸葛村之北邙原”。按:“洛阳”下应补“县”字。又志末有“弟曜”二字,当即志主刘晧弟也。八二、《李夫人高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长庆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宣义郎前行河南府洛阳县尉程勉撰,嗣子李玄庆书”。按:《志目》于此志脱误颇多,据志应补正为:“高氏,河南府密县丞岳之长女。长庆三年十一月四日袝葬于北邙原陶村先茔。宣义郎前行河南府洛阳县尉程勉撰,长庆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嗣子李玄庆谨扶力书。检校人村户骆叔义”。八三、《崔璆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葬洛阳县清风乡郭村”。按:“郭村”下应补“之北原先茔”数字。八四、《卢景修志》按:《志目》未列撰书人。依据志文,此志为卢景修“仲兄(卢)景南撰书”,应补。八五、《于夫人李氏志》原题:“墓志铭”下应补“并序”二字。“会昌三年十月十七日葬北邙”。按:此乃李氏卒期,而非葬时。据志铭“年会昌而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