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遗传与进化》
【清单1】孟德尔的崩豆杂交实髓(一)
i.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其他优点:易栽培、后代数量多、花大易操作)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⑵豌豆不同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能稳定遗传的相对性状。吊"传粉]/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J1-小冬〜/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牛的棕毛和黑毛、兔的长毛与短毛等。弋仁:
3.人工异花传粉步骤:去雄一套袋f人工传粉套袋。去雄:除去母本未高茎(矮处的花矮茎(蟹)的花
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自花传粉;套袋目的:防止外来花粉干扰1一4皿B—>
4.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熟记,会写遗传图解)高茎⑺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实验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P高茎义矮茎
1杂交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i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Fi局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1区自交
高茎矮茎
F2(787)(277)Fi自交,F?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
3: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概念;1909年,约翰逊将其更名为“基因”)
解释遗传图解
①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P高茎X矮茎
遗传因子(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决定隐性性DDdd
;1
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配子Dd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成对/成单)存在。遗传因
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如、遗传因子(基
DDdd;FiDd(商至)
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如Dd。FiDdXDd
③配子中遗传因子(基因)成单(成对/成单)存在。生物体在八/\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配子DdDd
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基因)中的一个。
FDDDdDddd
纯合子产生1种配子,杂合子产生2种配子。2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2:1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①方法:测交,即用R(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②目的:a.测定Fi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b.测定Fi(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组成);
c.测定Fi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基因)的」1^_。
③遗传图解
遗传图解分析
黄伟编罗平三中
杂种子一代X隐性纯合子
高茎矮茎
测交DdXddDd产生的配子有D、d两种,比值为1:1
dd产生的配子只有d一种
配子D比一一d(单杂合子产生种配子,纯合子产生种配子)
I-----------21
后代Dddd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值为Dd:dd=l:l
高茎矮茎
表现型及比值为高茎:矮茎=1:1
1:1
(4)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1)模拟内容: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②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注: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可不相
同,小球数多的小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甲乙
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口/<四,q9,力
(2)结果和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书1:2:1。*蛹吟您,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数值比为:显性:隐性-3:1。叮铃:
6.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方法:假说一演绎法。
7.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矮茎。(抓取一次情况乙-)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基因型为dd。
关系:基因型决定表现型f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一定/不一定)相同(受环境影响)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一定/不一定)相同
8.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9.杂合子不能值/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如DdXDd。
纯合子(能/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会(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如DDXDD、ddXddo
10.显性、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理解掌握)
(1)杂交法: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eg:红色X白色一全为红色,则为红色显性性状。
(2)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中出现不同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eg:红色X红色一红色、白色,则为白色隐性性状。
(3)分离比法: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3”对应的为显性性状。
一对等位基因的六个杂交组合(熟记)
子代
序号亲本组合
基因型及比值表现型及比值
①AAXAAAA全为显性
②AAXAa1AA:lAa全为显性
AAXaa
③(纯合亲本杂交)Aa全为显性
(纯合子测交)
AaXAa
④lAA:2Aa:laa3显性:1隐性
(Fi自交)
AaXaa
⑤lAa:laa1显性:1隐性
(%测交、杂合子测交)
⑥aaXaaaa全为隐性
由上可知:若子代分离比为3:1,则双亲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AaxAa。(用A、a表示)
若子代分离比为1:1,则为测交实验,双亲基因为Aaxaa。(用A、a表示)
2
1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上表①④⑥为自交,③⑤为测交)
(1)自交法:此法只适用于植物(植物/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如小麦、水稻、豌豆等。
待测个体旦若子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AaXAa-lAA:2Aa:laa,3显:1隐)
一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AAXAA->AA,全显)
(2)测交法:此法适用于植物、动物(植物/动物)。若待测对象为动物,应与多个异性个体交配。
待测个体X隐性纯合子分(若子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AaXaa-lAanaa,1显:1隐)
.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AAXaa-Aa,全显)
【清单2】孟德尔的骗豆杂交实验(二)
i.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熟记,会写遗传图解)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实验
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
P黄圆(双显)X绿皱(双隐)亲本具两对相对性状:子叶粒色(粒色):黄色一绿色
I杂交种子性状(粒形):圆粒一皱粒
Fi黄圆(双显)J表型双显性状,即: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1。自交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F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2Fi自交,F2性状自由组合: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315)(101)(108)(32)
其中亲本型占酩,重组型占非
9:3:3:1
双显单显单显双隐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说明每一对性
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解释遗传图解(牢记此模型)
①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基因)Y、y控制,圆粒P黄圆X绿皱
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基因)R、r控制,则纯种黄圆YYRRyyrr
豌豆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X双,纯种绿皱豌豆1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vvrr;黄圆豌豆产生的配子FiYvRr(黄圆)
为YR,绿皱豌豆产生的配子为
1③自交
②Fi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F29Y_R_3Y_rr3yyR_1yyrr
黄色圆粒。
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③%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基因)被此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91YYRRIYYrrIyyRRlyyrr
种
2YYRr2Yyrr2yyRr
配子各有四种:YR、Yr、vR、yr,数量比为11:1:1。基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因2YyRRYvXYy->lYY2Yylyy
的结合方式有16种;F2基因组合形式(基因型)有型4YyRrRrXRr-1RR2Rrlrr
9种,性状表现(表现型)有上一种:黄圆:黄皱:
F,每一种表现型中纯合子占1份,每一种单
绿圆:绿皱=9:3:3:1。(F)中纯合子共占羽6,
杂合子占2份,双杂合子占4份
单杂合子共占8/16,双杂合子共占M6)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①方法:测交,即用R(待测个体)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
②目的:a.测定R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b.测定B(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组成);
c.测定R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
③遗传图解
遗传图解分析
3
黄伟编罗平三中
杂种子一代X隐性纯合子
黄圆绿皱
测交YyRrXyyrr
YyRr产生的配子是YR、Yr、vR、yr,比值为
yyrr产生的配子只有vr一种
配子YRYryRyryr
(双杂合子产生4种配子,纯合子产生1种配子)
后代YyRrYyrryyRryyrr
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值为YyRr:Yyn•:yyR门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表现型及比值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1:1:1:1
(4)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自由组合。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了豌豆作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1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2对或多对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即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值。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3.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
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
(1)配子类型及概率
【例l】AaBbCC—AbC配子概率练习1:YyRr-Yr配子概率
IIII—I
2X2X1=4种]/2X]/2Xl=l/42X2=4种1/2义战=皿
(2)配子结合方式(=雌配子种类数义雄配子种类数)
【例2】AaBbCcXaaBbCC练习2:YyRrXYyRr
IIII
8X2=16种4X4=16种
(3)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
[例3]已知亲代为AaBbCcXaaBbCC,求子代基因型种类及aaBbCc所占比例?
AaXaa-l/2Aa1/2aa2种
[子代基因型种类:2X3X2=12种
AaBbCcXaaBbCCf《bXBbf皿BB羽Bbl^bb3种
[aaBbCc概率:3/2义V2义皿=1/8
CcxCC^l/2CCV2Cc2种
练习3:己知亲代为YyRrXYyRr,求子代基因型种类及Yyrr所占比例?
YyRrXYyRr-*YyXYy-1/4YY羽Yyl/4yy3种-子代基因型种类:3X3=9种
RrXRr-1ARRV2Rr]/4rr3种Yyrr比例:V2X1/4=V8
(4)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概率
【例4】己知亲代为AaBbCcXaaBbCC,求子代表现型种类及隐隐显性个体所占比例?
AaBbCcXaaBbCC-AaXaa-1/2显1/2隐2种
|子代表现型种类=2X2X1=4种
AaBbCcXaaBbCC-*BbXBb一利显也隐2种
隐隐显|概率=』2乂坐乂\=9
AaBbCcXaaBbCCfCcXCC—l显1种
练习4:已知亲代为YyRrXYyRr,求子代表现型种类及黄圆豌豆所占比例?
YyRrXYyRrfYyXYyf乎I黄必绿2种f子代基因型种类:2X2=4种
RrXRr-勃圆皿皱2种黄圆豌豆比例:利、利=9/16
(5)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
①9:3:3:lf(3:1)(3:1)-(AaXAa)(BbXBb)AaBbXAaBb
4
f(1:1)(1:1)f(AaXaa)(BbXbb)fAaBb义aabb、AabbXaaBb
③3:1:3:1—•(3:1)(1:1)—(AaXAa)(BbXbb)或(AaXaa)(BbXBb)-AaBbXAabb或AaBbXaaBb
④3:1-(3:1)1—-对基因符合杂合子自交,另一对基因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文字说明)
⑤1:1-(1:1)1-一对基因符合杂合子测交,另一对基因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文字说明)
4.异常分离比分析
Fi自交后代(AaBbXAaBb)Fi测交后代(AaBbXaabb)
比值基因型组合比值基因型组合
9:3:3:1(正常)9A_B_:3A_bb:3aaB_:laabbi:i:i:idE^)lAaBb:lAabb:laaBb:laabb
9:79A_B_:(3A_bb:3aaB_:laabb)1:3lAaBb:(lAabb:laaBb:laabb)
15:1(9A_B_:3A_bb:3aaB_):laabb3:1(lAaBb:lAabb:laaBb):laabb
9:6:19A_B_:(3A_bb:3aaB_):laabb1:2:1lAaBb:(lAabb:laaBb):laabb
9A_B_:3A_bb:(3aaB_:laabb)lAaBb:lAabb:(laaBb:laabb)
9:3:41:1:2
或9A_B_:3aaB:(3A_bb:laabb)或lAaBb:laaBb:(lAabb:laabb)
【清单3.1】■数分裂
1.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1次,形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形成4个子细胞,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哺乳动物精子形成场所是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卵细胞形成场所是卵巢。
精(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卵细胞)。用就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减数(Mr
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o如图A中的1和2、3和4,图B中的5和7、6和
辨析: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2^(是/不是)同源染色体
X、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同,但它们能联会,所以是(是/不是)同源染色体。
图A中a和a'、b和b’叫做姐妹染色单体,a和b(b‘)叫做非姐妹染色单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如图A中的1和2、3和4。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因含有4条染色单体而叫做四分体。
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着丝点=2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如图C。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减I前)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的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子细胞
精子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4精细胞--4精子
卵细胞形成(小)1极体2极体
1卵原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
过程(大)1次级卵母细胞(大)卵细胞、(小)极体
・乳动*精r的彩底过程图”.,嘀丸动物卵缰胞的形成过程图解
9.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津以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f1个卵细胞「不需要(需要/不需要)变形1+3个极体。
10.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有/无)同源染色体1
间期:主要特征是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
黄伟编罗平三中
前期(又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散乱分布: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四分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1个初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丕擅差分裂,形成1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较小的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有/无)同源染色体]
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每个次级精母细胞都均等分裂,共形成4个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
1个较大的卵细胞和1个较小的极体;极体均等分裂成2个极体。
1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12.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
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
13.不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据此可判断性别是一雌性。
均等分裂的细胞有: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极体。
14.染色体呈X的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岫数=1:2:2。
、对应时期:有丝分裂前中期、减I前中后末期、减H前中期。
着丝点断裂后的细胞:染色体数:核DNA数=1:1。
15.着丝点断裂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增倍。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是是数第一次分裂分期。
16.减n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减I的相同(相同/不同不
17.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判断技巧(熟练运用)
——核DNA
(1)终点与起点相比:数目相同的是有丝分裂的曲线,--染色体
数目减半的是分裂的曲线。
(2)有斜线的是核DNA数量变化曲线,无斜线的是
间前中后末间前中后末前中后末
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斜线部分表示进行DNA复制蠢手kd也曜嬴於前裂
(3)分裂结束细胞一分为二会导致染色体数和核DNA数
归纳:有丝分裂前中期、减I和减II后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数最多的时期是
18.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有丝分裂后末期:染色体数最少时期是减II前中期。
曲线图各段对应时期(形成原因)
AD:对应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其中AB段为Gi期,
每条染色体含量
DNABC段为S期,CD段为Gz期,BC段形成原因是进行DNA复制
cnF
2
,yDE: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1前中后末期、减II前中期
1ABFGEF:表示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对应有丝分裂后期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0时期
FG:对应有丝分裂后、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
1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图像判别(熟练运用)
图像特点分裂方式及时期细胞名称
染色体散乱分布;有同源染色
图1有丝分裂前期体细胞
体,但不联会
6
四分体散乱分布;有同源染色
图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卵)母细胞
2体,且联会形成四分体
图3染色体散乱分布;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
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
图4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
板上;有同源染色体,不联会
图5四分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初级精(卵)母细胞
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
图6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
板上;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图7、8有丝分裂后期体细胞
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
图9均分初级精母细胞雄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10不均分初级卵母细胞雌
图11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均分次级精母细胞、极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12开;每一极都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均分次级卵母细胞雌
【清单3.2】受精作用
1.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配子多样性原因)
(1)减[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体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分析:一个精原细胞,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个2种精细胞,特点是两两相同,两组互补。
若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个_4_种精细胞,特点是各不相同
精细胞精子精细胞精子
不发生交叉互换(形成4个,2种,两两相同,两组互补)发生交叉互换(形成4个,4种,各不相同)
(2)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
数
第
一
次
分
裂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分析:某生物染色体组成为YyRr,分析下面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_种精子,即YR和vr或Yr和yR;
一个雄性个体可产生4种精子,即YR和vr和Yr和yR。
7
黄伟编罗平三中
②一个卵原细胞可产生.1种卵细胞,即YR或vr或Yr或vR;
一个雌性个体可产生4生।卵细胞,即YR和vr和Yr和yR。
2.受精作用: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而细胞质几乎全部来
自卯细胞(母方)。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否父母双方各提供一半?母方提供的更多。
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4.高等生物的生活史
彻L受精卵
1►卵细胞」(2N)
(N)
5.观察减数分裂采用雄性生殖器官,最常用的动物材料和植物材料分别是精巢和花药。
【清单4】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在染色体上
(1)提出人:萨顿,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①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a.生殖过程中: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
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只有每对中的个。
c.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都是一个(条)来自另一个(条)来自母方。
c.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I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2)证明人: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方法是假说一演绎法。
2.基因的载体:染色体(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
3.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体内。
4.人和果蝇都是曳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
5.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具体如下:
雌果蝇f体细胞染色体组成:3对+XX或6条+XX,.j'L.
一卵细胞染色体组成:3条+X________________。।以0
N
雄果蝇f体细胞染色体组成:3对+XY或6条+XY,"A"K"
XXXY
-精子染色体组成:_3蚤+X_、3条+Y。图2-9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6.果蝇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身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点多;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分析等。
7.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1)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红眼(雌)X白眼(雄)
①果蝇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I杂交
②Fi全为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
红眼(雌、雄)
③F,红眼:白眼=3:1,说明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红眼
I*雌雄交配
与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红眼(雌、雄)白眼(雄)
④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利1/4
(2)实验现象的解释
8
解释遗传图解
P红眼(雌)X白眼(雄)
RR
①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丫染色体XXXr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四急救考试试题及答案
- 陕西单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多模式出行行为分析-洞察与解读
- 滕州面试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安顺镇宁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类乌齐县2025年中考数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跨界融合体验设计-第1篇-洞察与解读
- 盐城美术招聘真题及答案
- 央美附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德格消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涟源2022年事业编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可复制版】
- 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
- GB/T 17553.1-1998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 2023年西藏山南雅砻天然饮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海南矿产资源概况
- 幻影桌面云管理平台实践指导手册
- 沪教牛津版英语4A M3U1 In our school:animal school优质课课件
- (通用版)水利安全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编版一年级下册 《荷叶圆圆》2022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记录表(周)以及详细记录
- 汽车配件购销合同集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