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三上学期错题重组四(10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三上学期错题重组四(10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三上学期错题重组四(10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三上学期错题重组四(10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高三上学期错题重组四(10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错题重组四(10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常受到“西洛可风”(令人不适的热风,易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的影响。该国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是非洲第一大产鱼国。下图示意摩洛哥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2.推测影响摩洛哥的“西洛可风”发生的季节及其风向(

)A.春季西北风 B.夏季东北风 C.秋季西南风 D.冬季东南风3.摩洛哥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充分 B.洋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C.冷海水上泛带来盐类物质 D.入海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类物质注入【答案】1.A2.B3.C【解析】1.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夏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风从海洋带来水汽,使得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少;同时,西北部纬度较东南部偏高,西北部受西风的影响时间更长,降水更多,东南部受副高以及东北信风的影响时间更长,降水较少。其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A正确;地形以及海陆位置对该区域降水的空间差异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大气环流相比,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错;洋流主要影响沿岸地区,对区域整体降水的空间差异影响较小,D错。故选A。2.注意“西洛可风”是令人不适的热风,易导致干燥炎热的天气。偏西风从海洋吹来,不会导致天气炎热干燥,排除AC;冬季,该区域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相对偏多,D错;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区域受到东北信风的影响,东北风从干燥的陆地吹来,炎热干燥,B正确,故选B。3.摩洛哥西北沿海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为离岸风,表层海水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盐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鱼类资源丰富,C正确;表层海水被带走,并非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充分,A错;该区域并不是受洋流交汇的影响,B错;图示区域降水整体偏少,入海河流较少,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C。下图为某自然地理事象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与甲区域相邻的西部区域所属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5.与丁处植被类型成因无关的是(

)A.海陆位置 B.东北信风 C.地形地势 D.气压带分布【答案】4.A5.D【分析】4.读图可知,从经纬度位置判断,阴影区表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从经纬度可知甲地为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该岛的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是热带草原气候,A正确。排除BCD,故选A。5.丁处为热带雨林,主要成因包括: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东部临海,受海洋影响大;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综上所述,与该处植被类型成因无关的是气压带,D正确。排除ABC,故选D。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7.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答案】6.A7.B【解析】6.从三个气象站的气温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三个测站均温最低的月份为7月份,表明三个测站均位于南半球,最冷月均温都高于15℃,全年高温,且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由此判断三个测站应均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类型由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该气候类型区的降水主要来自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带(北半球)、西风带无关,A符合璋,排除BCD。故选A。7.图中显示,三个测站最冷月气温和最热月,乙站最高,甲站最低,丙站居中。材料信息表明,三地纬度相当,因此影响三地的气温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地势高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此推断,甲站海拔最高,乙站海拔最低,丙站居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B。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沙漠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冻害灾害侵扰9.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答案】8.B9.D【分析】8.根据图中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可以判断两地都为热带草原气候,两地之间游牧路线,未穿越热带沙漠,A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草类茂盛,图示区域跨越赤道,因此游牧活动随着雨季南北移动,B对;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可知:比例尺=图示距离/实际距离,多多马距赤道大约为600千米,根据纬度相差1度等于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可知多多马纬度大约为6°S左右,未到南回归线,C错;游牧活动为热带气候,全年高温,不易受冻害灾害侵扰,D错。故选B。9.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是热带草原的湿季(南半球夏季),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位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7到12月期间,四个选项中,10月最有可能,D对。故选D。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10.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11.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10.B11.B12.D【分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0.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11.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12.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14.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答案】13.D14.B【解析】13.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故选D。树皮不能为植物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主要由土层、砂层控制,树皮对雨水污染物的吸附较弱,ABC不对。故选D。14.从图中可以看出种植土层和砂层的物质颗粒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故选B。树皮层主要防蒸发,不起主要净化作用,AD不对。砾石层是最后雨水的储存层,不起主要净化作用,C不对。故选B。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图中乙树种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16.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A.藏北高原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17.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阴雨天多,风力较大 B.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C.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明显【答案】15.A16.C17.B【解析】15.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果实等。图中乙树种凋落物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凋落量没有明显季节差异,B、C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D错。16.甲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全年有生长凋落,2、3月份凋落量较大,可能是亚热带常绿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C对。藏北高原以高寒草甸植被为主,没有森林分布,A错。东北大兴安岭北部以针叶林为主,冬季凋落量大,B错。华北平原是落叶林分布,秋季凋落量大,D错。17.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较多,最主要原因是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B对。东南丘陵春季有春雨天气,但风力较小,A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比夏季弱,对凋落影响不大,C错。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不如冬季明显,不是最主要原因,D错。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8.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频繁的直接原因是(

)A.流经山陕峡谷中,河床狭窄 B.黄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C.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 D.此段黄河汇入河流多1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可能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8.B19.D20.C【解析】18.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频繁的直接原因是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故选B。1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D正确。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2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故C③④正确,ABD错误。某年7月,罗马(42°N,12°E)的M先生到P地(左图)考察期间,发现当地温和多雨,但是M先生嘴唇干裂,感觉非常干燥,与罗马的同季节有很大差异。在P地的沿海地带M先生还看到了很多倾倒方向相同的树(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推测该地树木倾倒的方向可能是(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22.与同季节的罗马相比,此季节P地较为干燥的原因是(

)①西风更强,蒸发更强烈②沿岸有寒流,有降湿作用③气温更高,蒸发量更大④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21.A22.B【解析】21.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纬30°-36°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西北)交替控制,该地树木倾倒的方向可能是东南方向。A正确;其他选项与当地所处位置的实际情况不符,B、C、D错误。故选A。22.西风更强,带来更多海洋湿润水汽,空气不会干燥,①错误;沿岸有寒流,减湿作用强,导致P地较为干燥,②正确;P地相对于罗马纬度较低,因此气温较高,蒸发旺盛,③正确;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导致P地较为干燥,④正确。故选B。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23.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2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答案】23.D24.B【解析】23.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故选D。2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较少,所以雅典年降水量小。故选B。巴尔喀什湖是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大的湖泊,是发源于我国西北境内伊犁河的尾问湖泊(图)。研究发现,1930一2014年,巴尔喀什湖流域主要河流的入湖水量均显减少趋势,但中因伊犁河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巴尔喀什湖湖水东咸西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径流 C.蒸发 D.下渗26.中国伊犁河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反映出伊犁河源头区域气候(

)A.暖湿化 B.暖干化 C.冷湿化 D.冷干化27.巴尔喀什湖流域主要河流的入湖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流域内(

)A.农业用地增加 B.湖泊水位上升 C.荒漠化加剧 D.富营养化减轻【答案】25.B26.A27.C【解析】25.巴尔喀什湖湖水东咸西淡主要是西部有较多河流汇入,有丰富的淡水稀释,盐度较低,东侧汇入河流较少,淡水补充较少,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径流,B正确,降水、蒸发和下渗差异不大,ACD错误;故选B。26.伊犁河位于新疆,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增加,河水增多,蒸发加大,水汽增多,降水增多,反映出伊犁河源头区域气候暖湿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巴尔喀什湖流域主要河流的人湖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河流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可能导致中下游地区沙漠化加剧,C正确;水源减少,农业用地减少,A错误;湖泊水位下降,B错误;富营养化加重,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