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_第1页
【解析】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_第2页
【解析】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_第3页
【解析】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_第4页
【解析】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丹徒期末)主要生活在极地气候的动物是()

A.骆驼B.大熊猫C.企鹅D.斑马

2.(2023七下·抚宁期末)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二月,与此无关的是()

A.正值南半球暖季B.白昼时间较长

C.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D.陆地露出,易于行走

3.(2023七下·江津期末)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A.中山站B.长城站C.东方站D.黄河站

4.(2023七下·老河口期末)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B.北冰洋C.南极地区D.北极地区

5.(2023七下·林甸期末)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

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

6.(2023七下·揭西期末)南极地区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降水稀少B.高寒缺氧C.多暴风雪D.日照强烈

7.(2023七下·太平期末)下列属于北冰洋沿岸地区典型动物的是()

A.北极熊B.企鹅C.海豹D.海象

8.(2023七下·三亚期末)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堆里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9.(2023七下·三亚期末)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的国家是()

A.米国B.倭国C.巴西D.阿根廷

10.(2023七下·北海期末)人们进行极地考察最终的目的是()

A.自然探险B.观光旅游

C.本国经济的发展D.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11.(2023七下·临洮期末)读南极洲图,回答:

(1)大洋:A;B;C。

(2)大洲:D;E;F。

(3)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G;H。

(4)在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企鹅被喻为南极的象征,成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它们成为南极冰雪大陆上的真正主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洲的代表动物,牢记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气温较为温和的2月,且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因为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出现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便于科考,故本题选D。

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故答案选B。

4.【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的原因,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地区,即使在暖季也非常的严寒。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故答案为:C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5.【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6.【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候严寒、干燥,多暴风雪;降水稀少、但水资源丰富;太阳高度较小,极夜时无太阳辐射。但是该地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只有0.5个大气压,容易导致缺氧,这对人体的损害较大,因而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7.【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和北极狐;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企鹅、磷虾;海豹两极都有;海象聚集在北极冰原上;故答案选A。

8.【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南极地区因其原始的自然环境而受全世界的关注,共同约定:在南极地区不能捕杀企鹅、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乱扔垃圾,只能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9.【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每年都组织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的国家是倭国。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被称为“自然实验室”,极地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周围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未经人类雕琢的自然环境,这一切使极地地区成为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此外,极地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还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11.【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非洲;亚洲;南美洲

(3)长城站;中山站

(4)顺时针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图中大洋是: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2)大洲是:D非洲、E亚洲、F南美洲;(3)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G长城站、H中山站、其中G、H两个科学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G长城站;(4)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极俯视图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纯记忆性的知识,多结合教材熟练掌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3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丹徒期末)主要生活在极地气候的动物是()

A.骆驼B.大熊猫C.企鹅D.斑马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企鹅被喻为南极的象征,成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它们成为南极冰雪大陆上的真正主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洲的代表动物,牢记即可。

2.(2023七下·抚宁期末)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二月,与此无关的是()

A.正值南半球暖季B.白昼时间较长

C.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D.陆地露出,易于行走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气温较为温和的2月,且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因为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出现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便于科考,故本题选D。

3.(2023七下·江津期末)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A.中山站B.长城站C.东方站D.黄河站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故答案选B。

4.(2023七下·老河口期末)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B.北冰洋C.南极地区D.北极地区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的原因,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地区,即使在暖季也非常的严寒。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故答案为:C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5.(2023七下·林甸期末)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

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6.(2023七下·揭西期末)南极地区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降水稀少B.高寒缺氧C.多暴风雪D.日照强烈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候严寒、干燥,多暴风雪;降水稀少、但水资源丰富;太阳高度较小,极夜时无太阳辐射。但是该地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只有0.5个大气压,容易导致缺氧,这对人体的损害较大,因而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7.(2023七下·太平期末)下列属于北冰洋沿岸地区典型动物的是()

A.北极熊B.企鹅C.海豹D.海象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北极熊和北极狐;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企鹅、磷虾;海豹两极都有;海象聚集在北极冰原上;故答案选A。

8.(2023七下·三亚期末)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堆里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南极地区因其原始的自然环境而受全世界的关注,共同约定:在南极地区不能捕杀企鹅、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乱扔垃圾,只能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9.(2023七下·三亚期末)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的国家是()

A.米国B.倭国C.巴西D.阿根廷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每年都组织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的国家是倭国。故选:B。

10.(2023七下·北海期末)人们进行极地考察最终的目的是()

A.自然探险B.观光旅游

C.本国经济的发展D.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被称为“自然实验室”,极地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周围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未经人类雕琢的自然环境,这一切使极地地区成为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此外,极地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还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11.(2023七下·临洮期末)读南极洲图,回答:

(1)大洋:A;B;C。

(2)大洲:D;E;F。

(3)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G;H。

(4)在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