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社会生活研究综述_第1页
曹操社会生活研究综述_第2页
曹操社会生活研究综述_第3页
曹操社会生活研究综述_第4页
曹操社会生活研究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操社会生活研究综述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使曹军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水平。曹操的许多研究人员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汗流浃背的人。它主要侧重于曹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成就和曹操的陵墓。从生活、食物、婚姻、葬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见。本文拟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探讨曹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旨在推进曹操与社会生活的研究,以使曹操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曹操的历史贡献及地位。一、官渡泥鳅、鸡的饮食在中国民间,多有与曹操有关的饮食典故,如众人熟知的望梅止渴、一合酥、鸡肋等饮食故事。在河南许昌,至今还流传着官渡泥鳅、曹操鸡等与曹操有关的名肴。曹操生前十分关注饮食,他对中国食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重视农业生产、撰写《四时食制》、注重服食养生、禁止山西寒食等方面。(一)提升势力,打击犯罪农业生产的粮食、蔬果、肉乳是饮食文化繁荣的基础。曹操十分重视农业的生产,主要体现在实施推广屯田、禁止行军害稼、恢复田租征收、蠲免赈给灾民等措施上。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后,天下大乱,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平以来,天下离乱,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在打仗行军时,曹操严禁军人损害农作物。曹操曾发布《军令》,规定:“军行,不得斫伐田中五果桑柘棘枣。”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的势力恶性发展。汉末,袁绍控制的广大北方地区,“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当遇到天灾人祸时,曹操还下令蠲免赡给灾民。建安五年(200)以来,曹操与袁绍父子争战河北。建安九年(204)八月,曹军攻取袁氏老巢邺城。是年九月,下令:“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二)反映了所记水产的地域分布《四时食制》,魏武帝曹操撰,此书早已亡佚,今人不可得见原貌,但唐代李善《文选注》卷十二《海赋注》、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三十《鳞介部》、宋初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卷九三六至卷九四○,均曾引用“魏武《四时食制》”,内容凡14条(见次页表1)。说明至迟北宋初年,人们仍可见到《四时食制》一书。今人所辑《四时食制》所述14种水产,均名之为“鱼”,实不尽然,其中“鲸鲵”“海牛鱼”“□鲸沛鱼”分别为鲸、海牛和江豚,均为哺乳类水生动物。其余11种水产,子鱼(鲻鱼)、鲸瞢(鲟鱼)、望鱼(刀鲚鱼)、蒱鱼(不详)、鳣鱼、发鱼、蒸鲇为淡水鱼,蕃逾鱼(鳐鱼)、疏齿鱼(不详)、斑鱼(石斑鱼)为海洋咸水鱼。从14种水产的地域分布来看,产于北方的有鳣鱼(河南孟津)、斑鱼(北海)、鲸鲵(东海)、疏齿鱼(东海),产于东南地区的有海牛鱼(扬州)、望鱼(豫章明都泽,今南昌一带)、□鲸沛鱼(淮及五湖),产于西南地区的有鲸瞢(江阳、犍为,今四川泸州、乐山)、子鱼(四川郫县)、蒱鱼(四川郫县)、发鱼(云南滇池)。蒸鲇、萧拆鱼、蕃逾鱼,产地不明。曹操生前主要活动于北方中原地区,所编写的《四时食制》所记水产品,却不局限于北方一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曹操作为一个著名政治家放眼四海、心怀天下的情怀。现存的《四时食制》佚文只记载鱼类,内容比较单薄,但从书名来看,“是书应当记载一年四季的食制,并不仅限于鱼类,估计原书的内容要远为丰富”(三)以饮酒为方士东汉末年,随着道教势力的发展,服食养生开始兴起。作为上层统治人物的曹操,对服食养生亦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张华《博物志》载:“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郄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中国古代的方士,不完全等同于装神弄鬼、故做玄虚的骗子,其中亦有真才实学、医学造诣高深者,曹操的同乡神医华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曹操在左慈、华佗等方士的影响下,以啖野葛、饮鸩酒为修炼方药。之所以选择野葛作为服食之物,是因为曹操身患“头病”除了服食养生,关注自己的健康外,曹操还十分关注公共健康,他曾发布《戒饮山水令》,称:“凡山水甚强寒,饮之皆令人痢。”(四)因公规制而废,实行明罚令寒食节又称“百五日”,时间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寒食在东汉末期主要在山西地区流行……后汉末至南北朝,介子推被焚的传说被附会于寒食”寒食节最早起源于山西,在唐代以前并非一个全国性的大节日,而是局限于晋地的地方节日。东汉时期,山西寒食的时间很长,普遍长达数日,有的地方甚至长达一个月。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时值春寒料峭,数日或一个月寒食,给山西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后汉书·周举传》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炊,老小不堪,岁多死者。”恶风陋俗的革除,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至东汉末年,山西的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曹操攻取并州后,认为并州人寒食是一项陋俗,“子胥沉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子推独为寒食,岂不偏乎?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改善人们饮食生活出发,曹操颁发《明罚令》,规定:“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曹操明令禁断寒食,并未根除山西当地的寒食陋俗。后世石勒统治并州时,也曾发布过禁寒食节的命令。“但不巧的是第二年发生了雹灾,雹子下得很凶,平地三尺,大的有鸡蛋大小,结果路上行人和家畜死伤上万。石勒为此专门解除了不许并州寒食的禁令。”二、曹操对中国葡萄酒文化的贡献酒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饮品,《汉书·食货志》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一)咏酒赋诗,饮酒曹操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造诣,是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尤其擅长赋诗,给后人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据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曹操集·诗集》统计,曹诗留传至今的诗歌共22首,它们是:《气出唱》(三首)、《精列》《度关山》《薤露》《蒿里行》《对酒》《陌上桑》《短歌行》(二首,第二首六解)、《苦寒行》《秋胡行》(二首,前一首四解,后一首五解)、《善哉行》(三首,前二首各六解,第三首五解)、《却东西门行》《步出夏门行》(四解,含《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神龟虽寿》)、《谣俗词》《董卓歌》《塘上行》。在以上曹诗中,题目中出现“酒”字的1首,约占曹诗的4.55%;诗文中出现“酒”及“玉浆”“行觞”“醴泉”“秬鬯”“酣饮”等相关文字的10首(见次页表2),约占曹诗的45.45%。曹操的咏酒诗句,歌咏凡人饮酒的最多,有5首(表2之2、3、4、6、9句);歌咏历史人物酒典故事的其次,有3首(表2之7、8、10句);歌咏神仙饮酒的2首(表2之1、5句)。曹操的酒诗,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西汉焦延寿《易林·坎之兑》称:“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理论来源于实践,曹操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酒诗,当与其经常饮酒有关。《三国志》中多有曹操与众人宴饮的记载,如卷十一《邴原传》引《原别传》载:“太祖北伐三郡单于,还住昌国,燕士大夫。酒酣,太祖曰:‘孤反,邺守诸君必将来迎,今日明旦,度皆至矣。其不来者,独有邴祭酒耳!’言讫未久,而原先至。”(二)待九越界,以好米酒,便酒发酵“九酝酒”,又名“九酝甘醴”“九酝春酒”,是东汉陪都南阳出产的一种甘醪酒。张衡《南都赋》称:“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径寸,浮蚁若萍。其甘不爽,醉而不酲。”东汉末年,南阳人郭芝到曹操的家乡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任县令,将酒方传给了曹操。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又将酒方献给了汉献帝。曹操《奏上九酝酒法》载:“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面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麹,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麹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在《奏上九酝酒法》中,曹操不仅交待了九酝酒的来历和酿造方法,还特别指出九酝酒的上清酒滓亦可饮用,若觉得酒味苦,不好喝,可加饭再酿一次,使酒味变甜。这反映了曹操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成规,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变易的创新精神。《奏上九酝酒法》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七《笨曲并酒第六十六》有所收录,题目变易为《上九酝法奏》,文字与《奏上九酝酒法》稍异,如“用曲三十斤”曹操将九酝酒的酿造方法贡献给汉献帝,使多次投料法(亦称“喂饭法”)这种先进的酿酒技术在酿酒界逐渐传播开来。后世米酒的酿造,正是在九酝酒酿造方法的基础上,反复实践,最终固定为三次投料。曹操上奏九酝酒法,对推动中国酿酒技术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三)孔融考释禁酒曹操北征乌桓,返回邺城后(建安十二年[207年]左右),曾下令禁酒。此次禁酒在历史上知名度颇高,很大程度上与反对者名士孔融有关。《后汉书·孔融传》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禁酒,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孔融第一次上书称:“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燿,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锺,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戹鸿门,非豚肩锺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饮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不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于汉;屈原不餘浦醩歠醴,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曹操对孔融上书的答复,其内容今人无缘再见,但却有幸见到孔融的第二次上书:“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的确说出了曹操禁酒的真实意图。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灾荒,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古代,酒多是社会上层的消费品。酿酒会消耗大量的粮食,在粮食大量短缺的灾荒年月,禁酒以减少口粮的额外消耗,对救荒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事实上,酿酒并非是粮食大量剩余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前,作家李凖曾下放到河南西华县当农民,“正值农村生产已接近破产的边缘,农民每年平均的口粮,大约是200多斤红薯干,70斤小麦,还有10斤左右豆类杂粮。但即使在这样穷困情况下,酒风仍然盛行。粮食酒是没得喝了,因为没有粮食了。但红薯干酒,家家户户却要换十斤、八斤”东汉末年,在粮食极度匮乏的时代大背景下,曹操打着饮酒败德亡国的旗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