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2011~2012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_第1页
2011年中国2011~2012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_第2页
2011年中国2011~2012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_第3页
2011年中国2011~2012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_第4页
2011年中国2011~2012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中国2011~2012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

一、逆差与中方出口贸易。作为东盟的进出口表现主要在于油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1周年。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和东盟10个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量为628.5亿人民币,首次超过3000亿人民币。与2010年相比,增长曲线(23.8%)的预测值大致相同。全球增长(22.5%)的增长率高于全球增长(22.5%)的平均值,尽管比去年继续上升,但仍在增长。东盟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依存度即双向贸易额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1年的6.2%和2001年的8.2%,提高到2011年的10.0%。分年度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从1991年的84.0亿美元到2011年的3628.5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42倍,年平均增长20.7%。期间,中国对东盟整体的贸易除1995年为顺差之外,其余年份中方均为逆差,其中,2003~2007年中方逆差均超过百亿美元(2004年达201亿美元);2008年与2009年逆差有所下降;2010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升至163.6亿美元,2011年进一步扩大到226.9亿美元。这一年,中国对东盟出口1700.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3.1%,占同期中国出口总额的9.0%;从东盟进口1927.7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4.6%,占同期中国进口总额的11.1%。分季度看,2011年中国—东盟的贸易额从首季的793.4亿美元,第二季升至917.8亿美元,第三、四季度分别为959.7亿美元和957.6亿美元,季节性波动仍明显。分月度看,(1)中方出口方面,2011年中国对东盟月平均出口141.7亿美元,其中,1~2月、6月和10月的出口额都在此均值之下,其中春节所在的2月份出口额最低,仅为81.8亿美元,跟2010年2月的数值几乎相等。之后7个月中方的出口额基本都在140亿~150亿美元的区间内平稳发展,到年末的11月与12月,中方出口呈现高增长,分别达到162亿美元和166亿美元。(2)进口方面,2011年中方从东盟月平均进口160.6亿美元,其中,1~2月、4~5月及10月份进口额在均值之下,3月、8~9月、12月的进口额都超过170亿美元,峰值出现在8月,为181亿美元。(3)12月当月进出口339亿美元,创单月进出口历史新高,增长13.7%。其中,进口173.1亿美元,出口165.9亿美元,分别增长7.8%和20.5%,环比分别增长2.4%和2.6%。(4)计算对比增长速度的离散差异程度显示,年内各月中方对东盟出口额与上一月份的环比值,在-22.9%到29.5%的区间内波动,波幅比2009年的区间窄、稳;而各月中方从东盟的进口额与上一月份的环比值则在-13.4%~39.6%的区间内波动,幅度比上一年的宽、大,波动较为频繁。(5)贸易差额方面,自2001年以来,除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2009年4~5月、8月、11~12月之外,其余各月中方均为逆差。2011年各月的逆差多在20亿美元上下,最低为12月份的7.4亿美元,最高为8月份的37.3亿美元。二、贸易总量与速度2011年的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在市场、区位及商品结构方面处于进一步的调整中。从贸易方式看,在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一般贸易占一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进出口增势强劲且逆差最大。(1)以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出口1798.8亿美元,增长32.7%,高出整体增速8.8个百分点,占同期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49.6%,比2005年即“十五”期末的比重(37.8%)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本年中方顺差107.2亿美元。(2)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134.8亿美元,增长8.2%,中方逆差35.7亿美元,贸易额占双方进出口总值的31.3%。其中,进料加工贸易970.0亿美元,占26.7%,增长11.8%;来料加工贸易165.0亿美元,占4.6%,增长85.5%。加工贸易曾占中国—东盟贸易的近一半,其中2005年的比重为49.0%,近年则呈现较明显的收缩趋势。(3)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进出口557.7亿美元,增长31.4%,其中进口466.1亿美元,增长32.9%;出口91.6亿美元,增长23.9%;逆差374.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15.4%,比2005年的比重(11.0%)有所提升。从贸易的主体与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最大主体,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私营企业则增速最快。(1)外商投资企业占2011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的49.5%(1795.7亿美元),增长18.9%,虽然所占比重比2005年的61.2%明显下降,但仍继续保持最大贸易主体地位。本年对东盟整体贸易逆差376.5亿美元。(2)私营企业进出口1089.0亿美元,增长42.6%,高出整体增速18.7个百分点,对东盟整体顺差154.0亿美元。近年来,私营企业占中国—东盟区域贸易的比重(30.0%)在提高,本年对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增长(23.9%)的贡献率达12.8个百分点,即一半多,其中,对中方出口增长(23.1%)的贡献率为13.6个百分点,对中方进口增长(24.6%)的贡献率为12.2个百分点。(3)国有企业进出口630.2亿美元,增长13.6%,占同期中国—东盟贸易17.4%,比重由2005年的23.7%收缩;本年对东盟整体逆差15.0亿美元。从国别市场看,如表1所示,2011年中方对东盟各成员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马来西亚成为最大贸易伙伴。(1)贸易总额方面,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双边贸易均保持2位数以上快速增长态势,对柬埔寨、缅甸、印尼、越南等国的贸易增幅均在30%以上。对马来西亚进出口900.3亿美元,增长21.3%,占同期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24.8%;对泰国和新加坡分别进出口647.4亿美元和634.8亿美元,分别增长22.3%和11.2%。对4个东盟新成员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进出口合计505.1亿美元,增长36.3%,高出6个东盟老成员国平均增幅14.2个百分点。(2)出口方面,中国对文莱、柬埔寨、缅甸、印尼、泰国、越南及菲律宾的出口增长较快,对老挝的出口略出现滑坡。(3)进口方面,中方从柬埔寨、缅甸、越南、印尼、老挝的进口增幅都在30%以上。(4)贸易差额方面,2011年中国对越南贸易顺差179.8亿美元,对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文莱贸易亦为顺差;对马来西亚和泰国贸易逆差分别达342.5亿美元和133.4亿美元,对菲律宾、印尼、老挝亦为逆差。从中国各省(区)、直辖市看,如表2所示,2011年广东、江苏和上海省市对东盟贸易额分列前3强,重庆对东盟贸易增幅最高。(1)对东盟贸易趋于集中。例如,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占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8%,前10强省市区占89.1%,前15强省市区占94.9%。其中,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931.5亿美元,增长15.5%,占同期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25.7%;江苏省和上海市分别进出口570.1亿美元和537.9亿美元,分别增长20.4%和23.9%,上述3省市合计占同期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的56.2%;北京市对东盟进出口189.6亿美元,下降2.7%,成为前10强中唯一下降的地区。(2)重庆、内蒙古和青海省市对东盟分别进出口45.9亿美元、5.7亿美元和0.7亿美元,分别增长2.1倍、1.1倍和1.7倍。(3)本年对东盟贸易逆差较大的省市主要是广东(173.6亿美元)、上海(130.8亿美元)、山东(88.9亿美元)、北京(51.4亿美元)和江苏(48.0亿美元)等,对东盟贸易顺差较大的省区主要是福建(49.2亿美元)、辽宁(42.3亿美元)、浙江(41.0亿美元)、广西(40.9亿美元)等。分产品看,机电产品位居2011年中国—东盟贸易榜首但增速仍落后于整体,成品油、集成电路出口明显下滑,资源性产品占据进口较大比重。(1)出口产品方面,中国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880.8亿美元,增长19.3%,落后于总体出口增幅水平3.8个百分点,占同期中国对东盟出口总值的51.8%;同期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77.6亿美元,增长9.2%;纺织纱线出口141.8亿美元,增长34.5%;农产品98.6亿美元,增长32.3%;成品油62.9亿美元,下降6.3%;集成电路出口60.1亿美元,下降11.1%。此外,出口增幅较大、总额超过20亿美元的大类商品,按出口额大小依次还有:纺织品(34.5%)、钢材(39.2%)、服装及衣着附件(33.4%)、液晶显示板(26.3%)、蔬菜(27.2%)等,而除了成品油、集成电路之外,负增长的还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产品。(2)进口产品方面,中方从东盟进口机电产品938.3亿美元,增长13.1%,落后于总体进口增幅水平11.5个百分点,占同期中国自东盟进口总值的48.9%,比2005年的比重(62.9%)显著下降;同期,高新技术产品进口800.9亿美元,增长12.5%;农产品进口145.9亿美元,增长36.2%,天然橡胶进口91.6亿美元,增长63.8%。进口增幅较大、总额超过20亿美元的大类商品,按进口额大小依次还有:食用植物油(49.7%)、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26.3%)、铁矿砂及其精矿(83.2%)、二甲苯(135.6%)等。(3)中方贸易逆差较大的产品主要是高新技术产品(中方逆差423.3亿美元)、天然橡胶(91.6亿美元)、煤(82.2亿美元)、机电产品(57.4亿美元)、食用植物油(53.4亿美元)、农产品(47.3亿美元)、原油(34.0亿美元)、粮食(21.3亿美元)。(4)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领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达0.9684,其中,机械设备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9324,电器及电子产品为0.6720。三、亚太区域的贸易结构从横向看,2011年东盟与亚太贸易大国的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其中,韩国与东盟贸易达1250.3亿美元,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8.5%),其后依次是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幅(23.9%)较高,日本与东盟的贸易(2478.6亿美元在日本与东盟本年的进出口贸易中,日方对东盟出口12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日方从东盟进口1247.4亿美元,增长23.5%;日方对东盟的贸易由2010年的顺差转为轻微逆差。在美国与东盟本年的进出口贸易中,美方对东盟出口764.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8.6%;从东盟进口1182.4亿美元,增长9.8%;美方对东盟贸易逆差418.0亿美元,比2010年的373.2亿美元有所扩大。在韩国与东盟本年的进出口贸易中,韩方对东盟出口71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从东盟进口53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韩方顺差由上年的91亿美元升至188亿美元。由图1所示的亚太区域贸易结构数据可见:(1)在亚太区域2011年的货物贸易关系当中,韩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2)2011年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相互之间的东亚“10+3”区域贸易总额达到15321.5亿美元,较2010年的12033.9亿美元增长27.3%。(3)2011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为2023.4亿美元,较2010年的1812.7亿美元扩大,而同时中方对东盟及日本、韩国仍保持不小的外贸逆差,分别为226.9亿美元、462.9亿美元和797.9亿美元,中方对东盟及日本、韩国累计逆差1487.7亿美元,比2010年的1416.4亿美元进一步扩大。这是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数量表现。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日、韩、美4国与东盟之间的进口及出口共8组132个月度贸易额时间序列,作相关分析、平稳性(单位根)及协整性检验(CointegrationTest,输出的有关图表与参数从略),结果如表3所示。(1)中方对东盟的出口,依次与中方从东盟的进口、日方从东盟的进口、韩方对东盟的出口以及美方从东盟进口存在正相关;中方从东盟的进口,依次与中方对东盟的出口、美方从东盟进口、日方对东盟的出口以及韩方从东盟进口存在正相关,而与日方从东盟的进口逆相关。(2)8组时间序列之中,中、日、韩、美对东盟进出口之间基本上都通过格兰泽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CausalityTest),说明这4个国家对东盟的贸易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3)8组时间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前132个月度进出口数据协整检验的结果与上一年用前120个月度数据分析的结论基本相似,说明亚太区域内中、日、韩、美4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相互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