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武帝萧衍《序三教诗》补论
梁启炎是南北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和文学史上也是一位著名的人物。《序三味诗》是他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古典纪论的《三味诗》)。赵仪武对这首诗进行了调查,并于17日获得了18年的记录(519)。一、萧衍开始接触道教和佛教《序三教诗》最早见于唐代道宣编纂的《广弘明集》: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孝义连方册,仁恕满丹青。践言贵去伐,为善存好生。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妙术镂金版,真言隐上清。密行贵阴徳,显证表长龄。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苦集始觉知,因果乃方明。示教惟平等,至理归无生。分别根难一,执著性易惊。穷源无二圣,测善非三英。大椿径亿尺,小草裁云萌。大云降大雨,随分各受荣。心想起异解,报应有殊形。差别岂作意,深浅固物情。《广弘明集》同时录有题为梁开善寺藏法师《奉和武帝三教诗》,相关研究者一般认为这位“藏法师”即是曾反对萧衍自领僧正的智藏法师,而《奉和武帝三教诗》所和的正是萧衍的《序三教诗》(《艺文类聚》卷七六载有萧纲《和三教诗》残篇:“聚沫多缘假,标空非色香。汉君虽起梦,晋后徒降祥。玄机昔未辩,洞鉴资我皇。”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坦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近识封歧路,分镳疑异尘。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顾惟惭宿殖,邂逅逢佳辰。愿陪入明解,岁暮有攸因。《广弘明集》在收录诗文时往往是把和诗直接放在原诗之后,而《奉和武帝三教诗》虽与《序三教诗》同存于第三十卷,却并不在一处,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诗中,萧衍叙述了自己与“三教”的关系,“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学界早已注意到诗中叙述接触三教的时间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少时学周孔”指自己自幼学习儒家经典,这一点基本上没有问题,但萧衍开始接触道教和佛教的时间绝非诗中所言的中年、晚年,如《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幼年好事,先受道法”,意谓萧衍自幼就接受道法。学界也普遍认为兰陵萧氏家族原本是信仰天师道的,萧衍也是自幼信仰天师道,后来才接受佛教。如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认为“武帝(萧衍)弱年之所以奉道,当由家世熏染,而中年之改奉佛,当由其在竟陵门下与名僧及信佛之文人交游,而渐有改变也”萧衍开始接触佛教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现存文献中萧衍首次与僧侣接触的记述是在建武年间。《金楼子·兴王》:有桑门释僧辉,不知从何来也,自云有许负之法。通名诣上,见而惊曰:“檀越项有伏龙,此非人臣之相,贫道所未见也。若封泰山,愿能见觅。”上笑而不答,此后莫知所之。《南史·梁本纪上》:寻为司州刺史。有沙门自称僧恽,谓帝曰:君项有伏龙,非人臣也。复求,莫知所之。所述之事为《梁书·武帝纪》所无,明显带有神异色彩,可能是出于附会。但另有一些迹象表明萧衍可能在即位之前就已经接触并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佛教,如昭明太子萧统小字维摩,明显带有佛教色彩,说明在此前萧衍就已经对佛教有一定程度的接触。此外,一些材料表明,萧衍的同胞长兄萧懿可能在萧衍之前就已经接触并接受佛教这一宗教信仰。如《梁书·长沙王业传》载,萧懿次子萧渊藻小名迦叶,诗中的记述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可能是出于文学写作谋篇的考虑,“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也可以理解为不同时期思想的重点不同,少时“起自诸生”,中年时一度对道书兴致浓厚,晚岁则归心释教,这与事实倒是相去不远。《序三教诗》不仅叙述了萧衍的三教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三教的理解,相关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中集中探讨论。二、萧衍的“佛教”萧衍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三教”的体悟:六经之义在于“孝义”、“仁恕”,他尤其注重的是“去伐”、“好生”;而道书吸引他的则是所谓的“妙术”,佛教则取其“平等”,这种表述带有取其所需的功利主义色彩。萧衍对待道教的态度尤其带有功利色彩。“显证表长龄”一句告诉我们道书真正吸引他的并非“有名无名”之论,而是其中的延年之术。萧衍与陶弘景在建梁之初的交游已为人熟知,萧衍也曾写下过像《游仙诗》这样的诗歌,一度对于道教仙家之说也颇有兴趣,但他更在意的还是道教的长生之术,尤其是丹药。天监年间邓郁、陶弘景二人奉命为新君炼制丹药,宋贾嵩所撰《华阳陶隐居内传》(以下简称《内传》)载,天监三年萧衍命陶弘景炼丹时,陶弘景并不十分情愿,而答以“吾宁学少君邪”天监年间陶弘景等人炼丹失败,之后萧衍对道教的兴趣也相应减弱,而对释教则倍加推崇,用“犹日映众星”予以盛赞,如诗中所言,释教使他认识到世间乃是“苦集”,同时使懂得了因果之理,此后的文字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穷源无二圣,测善非三英”以下,往往被看做是在阐述三教关系,集中体现了萧衍的三教思想,但从上下文来看,实则仍是在表达自己对释教的体认,“示教惟平等,至理归无生”表示萧衍认为“平等”、“无生”(即涅槃)是释教的基本原则,从“分别根难一,执著性易惊”则是进一步的阐释:虽然释教教义最终归于“平等”“无生”,却不应该过于执著于此,因为实际上万事的“分别”是不可否认的,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才可能真正的理解“平等”“无生”的真意。就如儒释“二圣”或儒道释“三英”从终极意义上或许是“将无同”,但其区别在萧衍看来无疑是十分明显的,故而儒家取其“孝义”,道教取其“长龄”,释教取其“苦集”“因果”。“大椿径亿尺,小草裁云萌。大云降大雨,随分各受荣”则是化用了《法华经·药草喻品第五》中的典故: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种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花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这段“药草喻”是著名的“法华七喻”之一,以“大云大雨”喻如来所说佛法,以草木之性不同故而其形各异喻众生自性各有不同。佛法是“平等”的,而众生之性却是有着极大的分别,人心亦是如此,“心想”各有“异解”,因而“报应”也各有不同,这其中的“差别”不等并非刻意所为,而是“物情”本性使然。“示教惟平等”直至结尾的表述,完全合于《药草喻品》的旨意。萧衍本人的思想无疑是带有“三教合流”或“汇通三教”的色彩,但《会三教诗》却未必意在宣扬“汇通三教”的思想,它只是追述自己思想信仰发展的过程。在诗中佛教被放在最后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出现,正表明了他信仰的最终归属。《序三教诗》虽题名为“三教”,三教的分量却各不相等,从字数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佛教分量最重,儒道二教次之。萧衍现存作品中与佛教、儒家有关的作品数量远胜过道教,我们自然要考虑到梁代文献的散佚,但目前史料所载萧衍事迹也是较侧重于儒佛两家,与萧衍现存作品情况形成对应。萧衍统治期间复兴儒学,使得南朝的儒学在梁代大为振兴,《北齐书·杜弼传》称“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自周衰道丧,极于秦,至汉武始有博士弟子补官。汉明帝以人主自讲,其后,太学为党锢之祸。然皆莫及梁武之盛。儒雅之行,文字之流,礼典之成书,蓋千年所仅有,而后世无称者何也。萧衍在位期间佛教的兴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恩施外墙清洗合同协议
- 商场摊位购买合同协议
- 商品房买卖合同附属协议
- 员工外宿协议书格式
- 商品寄售合同协议
- 橘树转让协议书范本
- 模具抛光机转让合同协议
- 毕业签劳动合同协议
- 微信平台营销合同协议
- 民俗酒店转让合同协议
- 立绘买断合同协议
- 挖矿委托协议书范本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的禁忌
- 利达消防L0188EL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 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江苏盐城市射阳县临港工业区投资限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声音感应控制电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DB50T 1041-2020 城镇地质安全监测规范
- 2025-2030年中国冰激凌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体育赛事运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