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欣赏课件_第1页
电影欣赏课件_第2页
电影欣赏课件_第3页
电影欣赏课件_第4页
电影欣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精品欣赏主讲:彭红燕学时:30-32课程内容第一讲中国第五代电影第二讲香港电影与王家卫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第四讲李安: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第五讲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黑泽明第六讲林权泽: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第七讲美国电影第八讲法国新浪潮电影第一讲第五代电影(6学时)何谓第五代?一个电影创作群体一场电影运动一个电影流派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导演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一批电影导演。主要代表: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泄而出”1982年毕业后,10年间完成了一系列在思想探索和艺术追求方面具有鲜明个性的影片,给中国电影带来巨大冲击,也确立了他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导演形成的原因身世经历文化背景。上山下乡、参军、经历10年浩劫,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学院教育带来的“大师情结”。文化“寻根运动”的影响。在文化源头中分析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构造,反思民族痼疾,寻求民族文化中最原初的生命力。当时的文化反思潮流对第五代导演的探索具有启示作用。

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电影历程1983年张军钊《一个和八个》:“第五代”亮相。1984年陈凯歌《黄土地》:“第五代”划时代的作品。此后有:陈凯歌的《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5,)、《盗马贼》(1986)……黄建新的《黑炮事件》1989年张艺谋《红高粱》:“第五代”达到高潮。1991年陈凯歌《边走边唱》:“第五代”告一段落。

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电影的美学特征思想意识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第一讲第五代电影艺术特征冷峻的电影表现方式。影片主题的多义性和强烈个人性质的倾向愈发明显,影片里有温暖的理解和爱,也有深深的悲凉,但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内敛,不着痕迹。冷静观照的结果是间离效果的生成。颠覆性的全新电影语言——形式扩张,语不惊人死不休。视觉造型的张扬个性,视听元素、影像造型直接传达了影片内涵,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电影的局限未能接触当代重要题材,缺乏对社会更直接、更深入的分析。反情节、反戏剧化,淡化冲突的走向明显。影片不屑叙事,而偏于影像造型的独立表意功能,人物形象承载的意念过重,流于符号化。

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电影的意义在国内来讲,带来中国电影语言的革命。它与其他各国独立电影(50年代的法国、60年代的日本等)一道平衡了世界电影好莱坞一统天下的格局。第一讲第五代电影第五代电影的转型1991年陈凯歌《边走边唱》“第五代”告一段落。张艺谋《菊豆》(1990)和《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已显端倪,与前期“第五代”作品有很大不同。1994年《霸王别姬》把历史感和商业性结合得更为精湛。

1990年代中期以来“第五代”影人进入商业片的运作,实现艺术上和利润上的双丰收,已成为其生存方式和创作方式。《英雄》、《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第五代”彻底淡出历史。第一讲第五代电影佳片欣赏《黄土地》《霸王别姬》第一讲第五代电影佳片欣赏:《霸王别姬》《霸王别姬》获奖提名1994第51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陈凯歌(获奖)1993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陈凯歌(获奖)1993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FIPRESCI双周奖陈凯歌(获奖)1994第47届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陈凯歌

徐枫(获奖)1993第5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巩俐(获奖1993第5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陈凯歌(提名)1994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4第66届奥斯卡最佳摄影顾长卫(提名)1994第19届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陈凯歌(提名)第一讲第五代电影作品简析影片成功地将中国的社会使命与西方的文化诉求结合在一起;将寓言式的历史景观呈现与曲折坎坷的个体命运及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展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电影的灵魂人物是程蝶衣。他是影片伤悼文明失落挽歌中最哀婉动人的音符,全剧以程蝶衣的命运隐喻了传统文明失落的悲剧。在程蝶衣身上体现了两重悲剧:个体命运和文明失落的命运。个体命运:个体在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的运转中,无法把握自我命运的悲剧。第一讲第五代电影文明失落的悲剧文明在历史的变革中失落、沉浮,无以自持的悲剧。程蝶衣在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历了几次裂变

首先,“断指”:本我身体的失落。

身体意义上的裂变和缺失。“切断腁指”象征着初次暴力的阉割,是“本我”身体意义上的分离。

其次,“反串”:本我性别的倒错,健全人格的失落。

最后,“改戏”:本我精神的失落,艺术生命的失落。第一讲完第二讲香港电影与王家卫一、香港电影发展概述上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70年代电影产量高,质量不高。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电影出现“新浪潮”运动。电影的观念、主题,电影语言及制作技术都与此前电影不同。

一、香港电影发展概述徐克的新武侠片

,风格迷离诡异,使人如入梦境。特点:运用快节奏的剪辑来增强视听效果,利用变形镜头和不明显的升降格镜头加快人物动作,使武打动作显得敏捷而优美。如《鬼马智多星》、《新龙门客栈》等。一、香港电影发展概述许鞍华影片风格细腻,又冷静旷达,注重对人性的探讨与关怀。如《女人四十》。吴宇森是首位进军美国好莱坞电影圈的华人导演。打斗片具有高贵而浪漫之美,追求“暴力美学”。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王家卫是香港影坛最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演。

一、香港电影发展概述世纪之交,香港商业大潮吞没了尚未达到辉煌峰顶的“新浪潮”电影,由大公司主导的电影潮流成为目前香港电影的主流。香港主流电影的特征:首先,定位于大众消费品。注重娱乐功能,追求商业成功,观赏性被置于首位。其次,有一套迎合观众、固定不变的叙事模式。(1)反映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冲突与对立;(2)情节连贯。剧情成为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核心,镜头衔接流畅;(3)情节的发展靠偶然事件和误会推动,戏剧性强。二、王家卫及其创作概况王家卫(WongKar-Wai)1958年生于上海,五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美术设计系。经过短期培训,进入香港TVB电视台从事电视制作,并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编剧。1981年开始撰写电影剧本,1980年代共计写过13个电影剧本,曾被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1988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完成《旺角卡门》。

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旺角卡门》(1988)香港金像奖十多项提名。《阿飞正传》(1990)香港金像奖五项大奖。《重庆森林》(1994)《东邪西毒》(1994)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号称华人侠义电影的另类高峰。《堕落天使》(1995)《春光乍泄》(1997)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花样年华》(2000)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最佳艺术成就两项大奖。《2046》(2004)入选戛纳电影节。三、王家卫电影的独特风格审美意识方面强烈的都市感和现代感。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及其沟通,突现现代人漂泊无着的心灵,疏离、隔膜的人际关系,沟通的缺乏与障碍,既渴望又拒绝的矛盾心理。《旺角卡门》:英雄片,兄弟情谊的题材。表现的是人的卑微、无助、冷酷,显出对生命无法把持的黯然。《阿飞正传》:写迷失的一代,表现都市人漂泊无着的心灵,身份认定的危机。三、王家卫电影的独特风格《重庆森林》:警匪加爱情题材。表现城市人的寂寞,人际感情的飘忽无定。《东邪西毒》:武侠片题材,却是对武侠片叙事模式的颠覆。探索人的复杂情感、执迷、幻像破灭的心灵现实的试验电影。——以西毒为叙事中心,讲述了爱情悲剧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自我情感无所归依的悲剧。《春光乍泄》故事较单一,借同性恋题材叙说情感本身。男性恋人之间经历的情感上的相互厮守、分离、守望、游移、落寞等等,无一不是现代都市人情感关系的共同经验。……三、王家卫电影的独特风格艺术特点1.简单的故事框架,破碎的情节线索。2.被放大的细节起突出情绪情感,推动叙事,营造氛围和整体情趣的作用。3.精致的独白和经典的台词。独白用来表达感情和理顺故事线索;经典的台词耐人寻味,表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精神内涵。例如:

“其实杀一个人很容易……你尽管考虑一下,不过要快”(欧阳峰)——对于西毒来说,时间有的是,他需要只是时间的虚空被占满,通过不断的“营生”延续其破碎、虚无的生命。“翻过了那座山头,仍是一样的沙漠。“(欧阳峰)——隐喻生活的漫无目标,精神的无所归依。“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起,你一定要骗我。就算你的心有多么的不愿意,也不要告诉我,你最喜欢的人不是我。”(慕容嫣)——用一种自欺的方式来获取人心情感的无距离,却道尽了情感距离无法弥合的极度悲哀。

王家卫电影经典台词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你不想被拒绝,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绝别人。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反而记得越清楚,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三、王家卫电影的独特风格4.视听元素运用上的特点画面奢华颓靡,画面构图层次丰富,缺乏平衡,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如大特写加大全景的空镜头,对比强烈,直入人心。对画面中人物及其他元素运动的捕捉、大量运用升降格拍摄,增强了影片的形式感和抒情性。音乐方面,恰恰、探戈舞曲、爵士、ROCK、民乐等各种门类音乐有效弥补、增强了影片叙事的功能,渲染了特有的气氛。三、王家卫电影独特风格佳片欣赏《东邪西毒》1994版:97分钟2008版:93分钟第二讲结束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一、台湾电影电影发展概述20世纪20年代前主要放映日本影片。1925年到了60年代,台湾电影诞生并初步发展。继第一部台湾人影片《谁之过》问世后,出现了《汪洋中的一条船》、《原乡人》、《小城故事》、《早安,台北》等优秀作品。1960年到1970年,台湾民营电影迅速发展。

其间国语片398部,民营片占349部。以“言情”和“武侠”为主的民营电影与国营“健康写实”电影构成了台湾电影的黄金时代。产生了以李行、李翰祥、白景瑞、胡金铨四位著名导演为主干的导演阵营。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台湾电影的真正繁荣始于台湾“新电影”。台湾“新电影”指1980年代后执导的一批导演的电影作品,代表人物是杨德昌和侯孝贤。特点:(1)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历经苦难却哀而不伤的开阔豁达心态.(2)具有开放性的多元构思,注重细节处理,人物性格层次丰富,情节安排不采用戏剧式结构,而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铺陈,因而具有散文的韵味,体现出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暧昧性,造成了风格的淡雅和温和.(3)镜头语言追求纪实性,并力图通过画面传达出更深厚的哲理内涵。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二、侯孝贤和他的电影作品侯孝贤,生于1947年4月8日,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1974年从影。次年任李行场记、助理,当过副导演、编剧、演员。主要作品红气球

(2007)聂隐娘

(2007)每人一部电影

(2007)盛世里的工匠技艺(2006)最好的时光(2005)咖啡时光

(2003)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

(2001)海上花

(1998)李行最好的时光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再见南国,再见(1996)好男好女

(1995)戏梦人生

(1993)悲情城市

(1989)尼罗河女儿

(1987)恋恋风尘

(1986)童年往事

(1985)冬冬的假期

(1984)儿子的大玩偶

(1983)风柜来的人

(1983)在那河畔青草青(1983)风儿踢踏踩

(1981)就是溜溜的她

(1980)

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侯孝贤电影风格主题:关注台湾民生成长,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作品基调: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表现出绝对的清醒。叙事风格:长镜头的纪实风格。

如一位旁观者,偶尔娓娓道来,偶尔沉默不语,平静地用长镜头展开充满无尽况味的生活画面。让人在简约的镜头下,深深地感到一种情感和意象的延伸。淡淡的旁白,平静而节制,仿佛惋惜多于悲怆,整个画面弥漫着一重淡淡的悲情。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佳片欣赏《悲情城市》(1989年,157分钟)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双重视角下,为台湾人长期心中的禁忌与恐惧(“二二八”事件),作了最伤痛的回忆,显示了所谓台湾光复的历史叙事原来是如此的充满断裂,充满悲情。显示了在大的历史动荡中,人性永恒的良善、坚韧和尊严,以及对宏大理想、浪漫的祖国意识所保有的尊敬。第三讲台湾电影与侯孝贤长镜头运用,突出了画面的纪实风格,让画面自身显示其丰富内涵。

158分钟的片长只有222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时长约为43秒,有的镜头长达3分钟以上。长焦镜头远距离调拍,把角色与背景,动作与环境放到同等重要的程度上。画面的构图往往显得较为拥塞,突出了人物行为及置景中的微小细节。有一种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场面调度上,强调建筑中的几何空间;构图频繁使用画框中的画框,将空间进行多重分割。淡淡的旁白,平静而节制,仿佛惋惜多于悲怆,使整个画面弥漫着一重淡淡的悲情。第三讲结束

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一、李安的教育背景李安,1954生于台北。1973—1975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1978-1980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戏剧导演专业,戏剧学学士。1980—1984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电影学硕士。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二、李安的电影创作经历1990年《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本奖;1992年《推手》搬上银幕,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1993年《喜宴》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金马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编剧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1995年《理智与情感》获美国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1997年《冰风暴》,确立了其在好莱坞A级导演的地位。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1999年《与魔鬼共骑》2000年《卧虎藏龙》获金球奖最佳导演,美国“导演协会奖”。2003年《绿巨人》2006年《断背山》获第63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7年《色·戒》

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身为中国电影界的一分子,感到很骄傲。我拍的电影,包括我拍的外国片,都跟我的中国文化的养成、眼光有关系。中国文化的养料是我的老本。现在世界的认识让我们重新体验过去。当拿世界的眼光来检验的时候,你会反省。有时候从里面往外看,有时候从外面往里看,看得会更清楚。这是一个发展的年代,也是一个反省的年代。

——

李安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三、李安电影的特点主题上保持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对人类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中最丰富和敏感一面的持续关注。作品的基调:温厚、沉稳、含蓄、丰富;风格:克制而抒情。蒙太奇手法运用娴熟,将人物、画面氛围、情感融为一体。白描结合“留白”的手法,将人物深邃复杂的情感含蓄地表现出来。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佳片欣赏

《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与魔鬼共骑》主题的三个方面:着重表现战争本身的残酷及战争中人的生命状态;表现了战争特殊情境下人性和人的情感的复杂状态;情与义的冲突(黑人赫特之于乔治及杰格之于杰克的“亦友亦奴”的关系)人性在群体选择上的多疑与脆弱(杰格的德裔身份之于正统的南方人;其良知未泯之于横扫者的滥杀无辜)“没有边界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危险的,而最危险的是那些困在中间的人。——杰格就是这样的人。”成长的主题。(杰格精神的成长、身体的成长)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与魔鬼共骑》艺术表现节奏控制上张弛有度,徐缓交错。表现人物情感含蓄;以场景烘托人物心境。“留白”手法的运用。第四讲李安——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世界电影创作《卧虎藏龙》主题:借武侠电影形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神。对话、画面氛围、音乐、人物形象等无不渗透着道家、儒家的哲学蕴涵。将中国道家思想与武功、情节、人物命运有机结合在一起。视觉画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美。第五讲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黑泽明黑泽明生平(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1943年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48年执导《酩酊天使》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

1950年拍摄《罗生门》,翌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

第五讲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黑泽明1975年导演日俄合资片《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影子武士》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黑泽明”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8年,一代大师黑泽明逝世。第五讲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黑泽明《映像黑泽明.刀篇》(上)/v_show/id_cc00XMzAxMDA3MTI=.html《映像黑泽明.菊篇》(下)/b/12019905-1220193287.html第五讲日本电影的杰出代表黑泽明佳作欣赏《罗生门》《卧虎藏龙》第六讲

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一、林权泽(1936—)韩国影史上的教父级人物,韩国电影的一块活化石。同时也是韩国影史上拍片数量最多的导演,迄今为止已有100部影片问世。

成就:2002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醉画仙》)。2005年,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经历早年曾在鞋店工作,后随鞋店老板去汉城开电影公司,进入电影界。

1962年(26岁)拍摄处女作。70-80年代个人风格开始形成。90年代风格类型呈现多元化。1998年,参加韩国影史上著名的“光头运动”,剃发明志,誓死“保卫韩国电影”。2000年后,影片频频参加各类影展并获各类奖项提名。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二、林权泽电影的特点思想和审美意识方面,尤其关注韩国人的原形和韩国文化的本质。其电影人物大都具有传统美德和泛意义上的古典情怀。

女性和母爱是其影片的重要元素,对女性的悲悯态度折射出其人本主义思想。其电影多表现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韩国正在流逝的民风民情。体现出对古朝鲜艺术和传统的关注热爱,充满东方神韵的纯美注视。

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艺术表现特点注重构图,画面优美而严谨,深受中国传统国画的影响。少而精的台词及优美的配乐。叙事工整浑朴。早期较为典型的好莱坞情节剧、封闭叙事模式逐渐转向节制戏剧冲突、情节松散的叙事,是韩国诗性电影的引路人。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二、林权泽电影代表作《悲歌一曲》(《西便制

》)1993为了不让传统艺术“潘索里”pansori失传,父亲将美丽的女儿双眼弄瞎,将她永远地留在了“潘索里”的世界,也留在了悲惨的未来中。影片犹如一曲沉重凄美的民族艺术挽歌,螳臂当车的无奈被碾碎在现代进程的车轮下。该片表现了韩国民族的刚烈和悲情。是林权泽风格最为圆熟和完备的作品之一。《悲歌一曲》1993《太白山脉》1994

以朝鲜半岛1948-1950年这段沉痛历史为背景的恢弘大作。林权泽以一种让人吃惊的冷静和客观审视,反思着那段历史。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春香传》(2000年)《春香传》是韩国的古典名著,以艺妓之女成春香和门阀子弟李梦龙为主人公,描写青春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打破封建等级观念的主张,被誉为韩国的《红楼梦》。影片完整保留了民间说唱形式pansori的风味,画面精致,古意昂然,节奏徐缓,戏剧性强。影片不仅给人视觉美感的享受,更尽情展示了朝鲜民族历史与民俗风情。《春香传》2000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醉画仙》2002影片以韩国历史上著名画家张承业潦倒而辉煌的一生为线索,对韩国19世纪历史与文化作了细致到位的展现,表达了对韩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价值的珍视。影片拍得空灵而异常美丽。虽以人物为中心,却渐渐回避戏剧性,情节显得散漫,摄影的模式以及剪辑的节奏并不急于变化,给人娓娓讲述人生的感觉。林权泽凭此片获戛纳最佳导演奖。《醉画仙》2002

第六讲林权泽——

韩国电影的杰出代表《千年鹤》2007年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50到1970年代末,讲述把悲伤的爱情、撕心的痛苦都放在歌里唱的女子松华,爱她而学习敲鼓,始终跟随她脚印的男子东户,他们之间美丽又深切的爱情故事。

松华与东浩的爱情,不体现在二人的长相厮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