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1页
第一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2页
第一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3页
第一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4页
第一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第一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商朝中央机构中相和卿、士参与商王决策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举行,CCTV5体坛快讯也特别开设的“走齐鲁看全运”板块,全景展现“齐鲁大地”的风采。山东省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的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姓名C.因功得到的封地D.母亲的姓4、西周统治者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出发点是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B.巩固中央集权C.维护国家的统一D.确立等级制度5、《殷周制度论》中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指A.分封制度B.皇帝制度C.宗法制度D.禅让制6、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开创皇帝制度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8、右图所示主人的主要职能是A.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B.监察百官C.掌管军事D.掌管财政9、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指的是A.皇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10、一位历史老师在暑假期间参观了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拍摄了一些典型历史图片(部分见下图)并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学生的看法不正确的是()秦兵马俑一号坑武士跪射俑秦陵兵马俑二号坑A.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B.暴露了秦始皇的奢侈残暴C.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D.反映了秦朝人的保守落后11、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国二制C.郡县制D.行省制12、《元史·地理志》中也写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由于这样一个大国,元代在地方进行主要推行A.分封制B.郡县制C.地方设置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D.行省制度13、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力分权的矛盾。其中,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始于()A.秦朝B.西汉C.隋唐D.北宋14、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地方年代地方地方年代年代A年代地方地方ABCD15、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社受到“尚书令”“侍中”等人的严重制约A汉武帝B、朱元璋C、李世民D雍正帝皇帝16、下图所示的中央行政机构属于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17、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1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园地)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0、《资治通鉴》记载627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硅说:“国家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池,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表明唐代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护卫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21、“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22、清代学者梁章钜所著《枢垣记略》中提到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当时的内阁是A.最早的代议制机构B.皇帝的顾问机构C.后来军机处的前身D.并无实权的机构2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24、这一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 A.明朝统一国家的需要 B.明朝统一政令的需要C.要实现封建权力相互制约 D.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图2,明朝的内阁大堂旧址25、北京奥运会后人们进京旅游的热情迅速升温,如果你到内阁和军机处参观,你会发现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的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A.皇宫建筑布局愈加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6、右图是雍正年间始设的重要中央机构,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自始至终是个军事机构B.辅佐丞相的机构,相当于吏部C.总揽军国大计的权力机关D.皇帝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27、明清之际,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制度根源是A.绝对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 B.军机处的设立C.官僚机构的膨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8、《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于内阁而在于军机处。”这样做的结果是A.军机处成为行政机构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军机大臣威胁皇权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9、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秦朝、唐朝、明朝B.唐朝、明朝、清朝C.秦朝、唐朝、元朝D.唐朝、元朝、明朝30、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D.甲乙对,丙丁错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A错误的B(共10分)。31、分封制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是宗法制32、右图(图1)为2005年3月在台北市展出的《清乾隆碧玉“八珍耄念之宝”玺》印章,即乾隆皇帝的印章。皇帝称号始于夏王启。33、宋朝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刺史负责检查。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利于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35、明太祖设立的内阁制度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三.材料分析题。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37、材料一《史记》卷五《周勃世家》:周亚夫卫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卫侯,景帝犹豫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职官志》(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2分(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3分(3)根据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的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是谁?3分(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丞相的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38、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36、①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②“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③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37、(1)、帮助皇帝处理事务、位高权重(2)、丞相制度的存在能避免皇帝个人决策的失误,同时也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设置三省六部制(3)、明朝、皇帝权领六部、朱元璋(4)、皇帝的权利不断集中,丞相的权利不断被削弱,直到被废除38、(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4分)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4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5771001803090012095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