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和方法_第1页
甘孜州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和方法_第2页
甘孜州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和方法_第3页
甘孜州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和方法_第4页
甘孜州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孜州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和方法摘要:甘孜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因素造就了当地藏族独特的饮食习惯,并形成了甘孜藏族独特的饮食文化。甘孜地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该地旅游观光。近年,来到甘孜这片神奇大地的国外游客数量逐年不断增长,外国游客对该地独特浓郁的藏族饮食文化同样充满好奇。通过品尝甘孜地区特色藏族美食不仅能让外国游客了解该地区藏族的饮食习俗,还能让他们领略当地藏族饮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精神价值。因此,研究甘孜藏区特色饮食名称翻译,积极宣传藏族饮食文化,展现当地藏族文化特色,已经成为推进当地旅游发展的一项迫切需求。关键词:特色藏餐;饮食文化;翻译策略前言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全州幅员有15.6万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1/3。是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地之一,贡嘎神山、海螺冰川、丹巴美人谷、梭坡古碉、甲居藏寨、塔公寺、龙灯草原、德格印经院、稻城亚丁等丰富迤逦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往州内旅游观光和探寻体验。一、近年甘孜州旅游概况近年甘孜州旅游发展迅速,前往该地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大幅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甘孜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2016年至2019年甘孜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关于该地区旅游统计数据来看,近年甘孜州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到甘孜州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总人数逐年攀升,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全州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同比2016年增加362.8万人次,2018年全州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同比2017年增加561.14万人次,2019年全州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同比2018年增加1079.54万人次;2017年全州入境游客同比2016年增加5.23万人次,2018年全州入境游客同比2017年增加0.57万人次,2019年全州入境游客同比2018年增加7.06万人次,甘孜州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也年年节节攀升,至2019年是甘孜州旅游发展蓬勃发展创新高的一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率高达64.9%,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高达64.8%,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更是高达77.3%,入境游客的逐年增加为甘孜州旅游带来的外汇收入增加特别显着,2017年旅游外汇收入比2016年同比增加1098.71万美元,2018年旅游外汇收入比2017年同比增加103.74万美元,2019年旅游外汇收入比2018年增加2033.3万美元。二、做好甘孜地区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意义旅游涵盖食、宿、行、娱、游、购,其中食是游客旅游的第一需求。菜单主要是一种用于向食客介绍菜名的应用性文本,是旅游文本类型的一个分支。菜单属于旅游公示语中的宣传性、呼唤性和提示性公示语,目的在于告知食客菜名信息,激起其食欲,吸引其消费,菜名承载着传播菜名所蕴含的饮食文化的功能。外国游客到甘孜州旅游不仅能欣赏到该地绚丽的自然生态人文美景而且还能体验当地特色藏族美食,做好甘孜地区特色藏餐菜名翻译既有利于宣传当地藏族美食文化,又能促进藏族饮食文化与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交流互动,因此,推进甘孜州藏餐菜名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一项迫切需求。“一种文化的发生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上,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可能生成什么样的文化。”甘孜州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与生活习俗形成了该地区藏族饮食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当地藏族善于就地取材,用普通常见的调料、简单的烹饪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三、甘孜地区特色藏餐菜名翻译的策略“白果”(beko)是炉霍县包初村村民春耕祭祀的食物。在炉霍县包初村一年的农事活动始于春耕,春耕祭土地神便是一年农事祭祀活动的开始,当地的村人历来非常重视这个盛大的祭祀典礼,称“莫嘎达”(rmoskarbdag),意思就是抢占施肥耕种之时日,即指春耕日祭祀。每年的春耕时日,村里轮流派一名成年男性村民去请易日寺的卦师打卦测算,卦师以藏族历算星象为主,结合卜卦测算春耕的具体时日和其他诸多事宜。具体的春耕时日确定下来后,被派去打卦的村民会把消息传给大家,于是各家各户便忙着张罗准备。村人们忙着做一种叫“白果”(beko)的面食。“白果”形似馒头或锅盔,包心用牛油、糌粑、酸菜等混合而成。人们只在两种场合吃白果,一是春耕祭祀土地神的时候,二是家里有人去世的时候。春耕祭土地神时的白果比较大,大小至少要填饱一个劳作时的青年男子的肚子,而有家人去世时做的白果很小,只够吃两三口。“白果”蕴涵当地藏族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白果”的藏语拉丁文转写“beko”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一藏族特色食物的独特文化内涵。然而“白果”的拉丁文名称“beko”容易造成英语读者的理解障碍。根据“白果”的地域特征、民俗文化、外形,笔者试图运用音译、意译与加注的翻译策略把“白果”译为“LuhuoMoMo(servedonSpringPloughingSacrifice)”。“麦穗汤汤”是甘孜州炉霍藏区农家烹制的一种季节性特色美食。秋季待麦穗灌浆饱满快成熟时,人们割下麦穗以一只手握容量为大小,依次手握麦穗杆把麦穗放在滚烫的开水里,不停地抖动,抖落麦粒,然后用桦树皮做的漏勺过滤掉浮在水面上的麦芒和麦秆等杂质,继续加热熬煮,当地人习惯加些猪肉块或牛肉块炖熟,加盐即可食用。麦穗汤汤是一道当地藏族消暑季节性特色食物,味微甜,感冒的人忌食。根据“麦穗汤汤”的地域特征、主料、民族特色文化,笔者试图运用音译与意译结合的方法把这一当地特色饮食“麦穗汤汤”译为“LuhuoFreshWheatSoup,TibetanStyle”。“卓洛洛”(grololo)是炉霍地区冬天藏族食用的一种季节性食物。制作方法:提前一天将干豌豆煮熟,以当地产的麻豌豆为最佳。煮熟的豌豆晾晒在空旷的院子里,在寒冷的高原自然温度里隔夜冷冻晾晒待用,煮豌豆的烫储存备用。待第二天,把冻好的豌豆放进前一天煮豌豆的烫里加热煮开,然后加入风干牛肉粒,腊猪肉粒,加入当地产的黑刺吧果果,水柏枝的根,一起熬制即可。特色藏餐“卓洛洛”味薇苦,是当地藏族用于治疗感冒的一道温补药膳。每当牛羊牲畜感冒时,充满生活智慧的当地藏族也会加水稀释“卓洛洛”喂牛羊牲畜以治疗感冒。根据“卓洛洛”的地域特征、主料、民族特色文化,笔者试图运用音译与意译结合的翻译策略把这一当地特色食物“卓洛洛”译为“LuhuoPeaSoup,TibetanStyle”。甘孜州众多的山林、草场和高原气候为当地数十种野生菌类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其中以雅江的松茸和石渠的白菌最为有名。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稀少的产量,使得松茸和白菌成为世界上比较珍贵的菌类,被称为世界珍品。在甘孜藏区松茸和白菌的食用方法很多:清烧、清炖、清炒、煎、烤,然而当地藏族烹制松茸和白菌最有特色的方法是烤制。将采集的新鲜白菌或松茸整朵洗净,在菌子表面均匀涂抹酥油、洒上少量的食盐,然后放在火籽(牛粪或柴烧尽残留的火灰)上烤熟即可食用。“松茸”和“石渠白菌”富含天然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因其产量稀少,“松茸”和“石渠白菌”成为世界上极为珍贵的菌类,被称为世界珍品。“松茸”和“石渠白菌”的食用方法很多:清烧、清炖、清炒、煎、烤。甘孜地区藏族烹制松茸和白菌最有特色的方法是烤。烹制方法:将新鲜白菌或松茸整朵洗净,在菌子表面涂抹酥油、洒上适量的盐,放在火籽(牛粪或木柴烧尽后残留的火灰)上烤熟即可食用。作为食物名称松茸的英文是“Matsutake”,按烹制方式、原材料与配料的菜名翻译方式,特色藏餐佳肴“烤松茸”可译为“RoastedMatsutakewithTibetanButter”。关于石渠白菌的学名,曾有两种说法:按菌物学家毕志树先生等的鉴定应为:白色白桩菇(LeucopaxillusCandidus),而四川省农科院刘芳秀研究员则认为是口蘑的一个品系,理由有二:一是白菌与口蘑的形态学和生态环境极其相似,二是白色白桩菇源于北美,与石渠相隔遥远,而口蘑(Tricholomamongolicum)则几乎遍布国内各草原,就其地理位置来分析,似乎白菌与口蘑更有缘。笔者试图把白菌翻译为“RareTricholoma”,该译文能让外国食客立即联想到白菌的颜色、外观形状,也传递了白菌稀有珍贵的食用文化价值。因此,康巴藏餐珍稀佳肴“烤白菌”可译为“SerxuRoastedRareTricholomawithTibetanButter”。“灶灰锅盔”是甘孜藏区的另一种特色美食。烹制方式:首先把碱土浸泡在温水里,过滤掉碱土里的杂质,用碱水和好面,把面做成锅盔形状,锅盔放在底铁锅里煎烤成型,然后掩盖在灶火灰里,烘烤一整个晚上,至第二天早晨起床,从灶灰里掏出烤制好的锅盔,此时,锅盔表面金黄,外脆里酥软,用刀揭开锅盔面上的硬壳,趁热加入酥油和蜂蜜,锅盔味道香甜可口,味美无比。郭小华指出锅盔可音译为“guokui”,也可英译为“pancakesbakedinwok”或“bakedwheatencake”。笔者试图把甘孜州藏区的这一特色美食“灶灰锅盔”可译为“ZaohuiGuokui,TibetanStyle”,“BakedMoMoinHotAsh,TibetanStyle”,“BakedWheatenCakeinHotAsh,TibetanStyle”。“臭猪肉”为甘孜扎坝大峡谷藏族的特色传统习惯,十分奇特。猪喂肥之后,把猪用绳索套颈勒死,在腹部切一小口去内脏,然后以干豌豆粒、圆根块填充腹腔,缝合,再用黄泥糊严切口和七窍,埋入草木灰中。半年之后,草木灰已基本将猪肉的水分吸干,然后从草木灰中取出,悬挂在厨房的一角,让其在烟熏火燎中进一步腐熟变黄,外表也变得黝黑发亮。臭猪肉肉质细嫩,入口即化,像豆腐乳一样,闻着臭,吃着香。家中如有宾客来访,主人就会用肥嫩的臭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待客的最高规格。臭猪肉可存放十余年而不坏,据说放的时间越久越滋补越好吃。扎坝人认为臭猪肉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可以驱肠虫、去风湿。扎坝人家的厨房里,大都悬挂着几头被炊烟熏得乌黑的臭猪。臭猪肉是家庭富裕的象征。扎坝有一种不用蒸而用水煮的大包子,用小麦面做成面团,里面包入猪(牛)肉馅、野菜馅、韭菜土豆馅等,一个有半斤,放入滚开的水中煮熟,用大木瓢舀到各人的碗中,一个包子就够一个人一顿吃个饱。根据“臭猪肉”的地域特征、主料、储藏方式,笔者试图把这一特色藏餐译为“ZabaStinkPreser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