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第1页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第2页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第3页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第4页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词源1、中国1)甲骨文中的“教”和“育”2)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教”、“育”的言论荀子《荀子·修身篇》:“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教育”一词使用的情况“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西方1)英语中,教育“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e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erziehung”三者均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2)西方教育思想家有关教育的言论:卢梭(法国):“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1、以上言论,有的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解释教育;有的则是从人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的含义,有的则着重表述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他们各持各的观点,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某些特点。2、观点的相同之处:都把教育看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二)“教育”概念的界定1.教育是动物的生存活动还是人类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2.教育这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何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广义的教育: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体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实践

1.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教育问题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3.教育规律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年限

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则显示:在有数据可查的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10-12年。实行13年义务教育的国家:荷兰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比利時、德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以色列、英国实行10年义务教育的国家: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实行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中国大陆、韩国、俄罗斯等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龄段(18~22岁)人口的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表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002年~2003年度数据的130个国家(地区)统计,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31.3%,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有加拿大、芬兰、韩国、俄罗斯等,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超过了80%。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为15%,2004年达19%,2005年达21%,年达2006年达22%(在学人数为2500万人)教育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

教育规律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现象(之三):灰色童谣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么,为了子孙下一代。”“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教育问题

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教育规律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现象(之四):

《重庆晚报》的记者对某小学生的采访

“我衣衣不舍地看着小猫被抱走……”前不久,徐女士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女儿错将成语“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可当徐女士指出错误时,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立马反驳道:“街上的广告牌都这样写的,怎么会错呢?”衣衣不舍`````服装店鳖无所求`````口服液见伊思迁`````房地产有杯无患`````磁化怀默默无蚊`````驱蚊器咳不容缓`````咳嗽药码到成功`````发动机净如人意`````去污剂骑乐无穷`````摩托车码到成功`````发动机无所胃惧`````胃药一气喝成`````可乐随心所浴`````浴霸饮以为荣`````饮料终身无汗`````空调无读不丈夫```书店

教育现象(之五):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

教育现象(之六):“妈妈,我不敢说”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在菜市里买菜,小明看见一个小偷把手伸进旁边一位阿姨的口袋想偷阿姨的钱。小明正想上前制止的时候,小明妈妈也发现了小偷的行为,妈妈赶紧把小明拉到一边来,及时制止了小明的行为。回到家里,妈妈教育小明说:“小明,你这么小,在街上遇见坏人做坏事千万不能讲,他们会打死你的,千万要记住啊!”

小明若有所思¨¨¨,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要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呀,为什么妈妈不让我说?

又一个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乘公共汽车去外婆家,车上人很多,非常拥挤。这时,小明发现有位叔叔把手伸进了妈妈的手提包,从包里拿走了妈妈的钱包。等那位偷走钱包的叔叔下车后,小明这才告诉妈妈:“妈妈,刚才那位叔叔偷走了你的钱包。”妈妈很气愤,说“你这孩子,你为什么不早说?”然后用力狠狠地打了小明一记耳光。小明很疑惑地说:“妈妈,你不是说小孩子见到坏人做坏事不能说的吗¨¨¨”

教育问题

为什么学生会学生言行不一?为什么学生会写错成语?为什么孩子不敢说真话?

教育规律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联合起来,对学生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现象(之七):“马加爵事件”和“女版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马加爵(23岁)用钝器将4名男同学杀死者。

女版马加爵事件

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女学生张超(19岁)伙同其男友,将包养她的情人木鸿章杀害,并用DV把分尸(260余块)的过程全程拍摄了下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悲剧?作为天之骄子,有着大好前程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冷酷无情和丧心病狂的恶行?

教育规律

对学生施行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不能偏废。教育问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萌芽期的时间范围

1.欧洲: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

2.我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二)萌芽期教育学的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研究问题还不完整,教育学还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哲学体系教育学(三)萌芽期中西方出现的有关教育的著作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中国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

无名氏《中庸》

朱熹:《四书集注》

王守仁:《传习录》

乐正克:《学记》

《雄辩术原理》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约公元前32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一)独立形态阶段的时间范围公元16世纪----公元19世纪50

(二)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著作《大教学论》。

(三)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理论体系,出版了许多出现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著作。

哲学体系教育学夸美纽斯(1592—1670)独立形态阶段教育著作举例

《普通教育学》(德国)赫尔巴特

《教育漫话》(英国)洛克

《爱弥尔》(法国)卢梭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裴斯泰洛齐

《人的教育》(德国)福禄培尔

《教育论》(英国)斯宾塞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

赫尔巴特(1776-1841)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一)时间范围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40年代

(二)特点教育学研究引入实证方法和实验方法,涌现了多种教育流派。

实验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新传统教育学派

人本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流派(1)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