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我宁肯不要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性展示国家实力的文化盛会,遍览世博会各个国家展馆,在感受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一流的文化强国展示的是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二流强国借助现代高科技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三流国家大多炫耀的是传统文化符号;四流国家大多贩卖的是旅游产品和各种纪念品。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代表人物:胡适代表:康有为“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结论: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一)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民族虚无主义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谁能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义: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梦A、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B、基本特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C、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一)发展当代先进文化(中特社文化)1、中特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一元化)“面向现代化”就是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服务;“面向世界”就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世界前沿、体现时代精神,广泛汲取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面向未来”就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勇于开拓创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精神和知识水平上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只有坚持这一价值取向,中国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离开了这一核心要求,在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各项要求时就容易出现偏颇。“民族的”即民族性,就是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就是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吸收和借鉴同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科学的”即科学性,就是文化建设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反映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大众的”即大众性,就是既要领先广大人民群众,又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含义: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是什么?见教材P98))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为什么?即决定因素)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P100)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重要性:(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2)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必要性(1)见教材p96最后(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3))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P100)………………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分别是什么关系?文化与强国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道路与强国的关系:(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两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美国中国人口(亿)313.5博物馆175003200图书馆166003223报纸100231937刊物110009851出版社37000581电视台、电台11200(电台10000;电视台1200)3242美中两国文化发展主要数据比较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必要性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及生态循环农业规划
- 2025-2030智慧农业无人机市场需求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研究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2025届初中数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 2025年快递加盟店服务质量合同协议
- 业主临时公约(示范文本)2025版更新解读
- 2025年城市供用水合同违约责任协议
- 2025年建筑行业兼职工程师合同协议
- 2025年房地产兼职劳动合同
- 餐饮复工安全培训方案课件
- 高中总复习-物理提升版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2025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第一批招聘编外人员2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DHCP课件讲述教学课件
- 风电大件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广西物资学校公开招聘非实名编工作人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池管理制度
- 人工智能+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 文化IP转化驱动的目的地品牌塑造创新研究
- 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全文
- 【院感质检标准】12-安全注射观察表
- 校企深度融合建设以“六进六化六融合”为特色的产业学院
- (完整版)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汇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