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课件_第1页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课件_第2页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课件_第3页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课件_第4页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导入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导入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一、赫鲁晓夫改革新授赫鲁晓夫(1894—197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留下了世界一流的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新授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新授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新授

回忆一下,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新授想一想回忆一下,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新授新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方面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弊端:新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方面严重违背市内容经济政治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取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精减机构等。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原则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新授内容经济政治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取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新授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新授新授推广种植玉米新授推广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新授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新授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新授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新授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新授想一想新授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新授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黑白相间的墓碑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新授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新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将经济改革作为重点。然而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新授戈尔巴乔夫二、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

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出发,那样给人民实惠就多一些,就可以巩固改革的社会基础。我们不正确地选择了实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戈尔巴乔夫新授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新授“”新授新授

经济改革没有成效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从此,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新授经济改革没有成效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新授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是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新授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即将签

八一九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新授想一想八一九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新授想一想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新授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人教版课件新授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新授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新授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从苏联到独联体新授从苏联到独联体新授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新授想一想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新新授新授新授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动脑筋:他们谁说的有道理?新授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新授

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新授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总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直接导致解体---—加速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体制更加僵化--冲击斯大林模式总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总结苏联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思想领域D.外交政策B练习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A练习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B练习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B练4.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改革C、“八一九事件”的发生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A练习4.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练习5.读下列材料答题: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请回答:

练习5.读下列材料答题:练习⑴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⑵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⑶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练习阻止苏联解体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苏联领导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