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感受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2、展开想象,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感受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2、展开想象,走进古诗描摹的场景,品鉴诗歌中的“逻辑悖论”所带来的3、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专题研讨“劳动的崇高与美丽",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鉴赏诗歌中刹那间的意趣美,提升审美能力。4、学习杨万里相关知识,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以及辛勤劳动等价值意义。第二单元6.2插秧歌学案审美价值。一、预习新课二、导学基础知识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难点:体会诗中所体现的虽然农事繁忙但齐心协力、勤劳乐观的精•神。重点:感受《插秧歌》语言的浅白流畅。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O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1.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联,描写插秧的繁忙;第二部分:颔联,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第三部分:颈联、尾联,表现劳动紧张、农人勤劳。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宁宗时致仕,进宝谟阁学士。后奸相当朝,辞官还乡。因秉性刚直,遇事敢言,终未被重用。闲居15年不出,孤愤而卒。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焚其少作江西诗体千余首,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诗风活脱浏亮,幽默诙谐,自然通俗。往往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很少用典,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存诗4200首。其词活泼自然,清新别致。有《诚斋集》、《诚斋诗话》。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二)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一1206年6月15日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以书力请谒见在此谪居的张浚。即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服其教终身。名书室曰“诚斋”。孝宗即位,被荐入朝。历官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任漳州、常州知州,广东提典刑狱。后还京,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3.知识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第一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知识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第一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O思考:尝试将上一题答案改为这种思路模式。示例:“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X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5.“笠是兜整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诗人才把这个“龙口夺食"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头盔和铁甲都是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如此比喻,也就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实际上饱含苦涩意味,表现了农民的艰辛。6.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整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鳖"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7.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苛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思考: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老妪(老翁)招呼农夫一家老小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大儿(一家人)的反应:他(们)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歌”或者不“歇”o事实上,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们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们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老妪(老翁):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唐宋诗》:“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注]郢中歌:一作[注]郢中歌:一作“田中歌"。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插秧歌》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老少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作自然流畅,勾勒出插秧工作的繁忙情形。B.《插秧歌》的三、四句描写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整”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C.《插田歌》(节选)以花鸟发端,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山冈上面花草繁密茂盛,燕子飞东又飞西;远远望去,田坡笔直如线,秧田里一片白水波光参差。D.《插田歌》(节选)用简练笔触,刻画了农民夫妇的形象: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一起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的唱和很像《竹枝词》。2.如果说《插秧歌》中的劳动者是“繁忙”的,那么《插田歌》(节选)中的劳动者则是“轻松愉快”的。请你结合诗句对《插田歌》(节选)中劳动者的“轻松愉快”进行简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当今时代,劳动形态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签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苻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田歌(节选)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批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注],嘤咛如竹枝。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①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①,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不仅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②o有学校开展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动教育的导向有所觉察。劳动是手段,③。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核心,学生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的心性教育。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请根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各写解析:“以'兜签'和'甲'借代”错,应是“以'兜签'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2.答案:①美景让其轻松愉快: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激;艳。②穿戴显其轻松愉快: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③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轻细,就像《竹枝词》的音调。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分析《插田歌》(节选)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劳动者“轻松愉快"的心情。答题时,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插答案以及解析一句话,每句话不超过一句话,每句话不超过25个字。①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②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③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田歌田歌》(节选)中,诗人在前四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田野间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以优美的笔调抒写自然美景,体现了劳动者的轻松愉快。五、六句“农妇白蛇裙,农父绿蓑衣”描写人物的衣着,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七、八句“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轻声细语的唱和传达出农人劳动时的愉悦心情。3.答案:①而是人需要耕种;②还要改进方式;③教育是目的解析:①处,结合前文“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可知,所填写的句子应以“而是”开头,且内容上应与“耕种需要人”的意思相对;再联系后文“尤其是中小学生”可以确定,这里应是强调人需要耕种,故应填写“而是人需要耕种"之类的内容。②处,结合后文“有学校开展家政课程”“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以及“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等句子可知,这里说的是要改进劳动教育的方式,故可填写“还要改进方式"之类的内容。③处,联系前文中的“导向",以及后文“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可知,此处应是说需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目的,且句式上还要与前文“劳动是手段”一致,故可填写“教育是目的"之类的内容。4.答案:①奠定心理发展的基础;②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③接受正向的心性教育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实际上是要求根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分析、概括“合适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第一段,“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这些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九江市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长沙浏阳市审计局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补录参加2024年公益性岗位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四川绵阳市经开区考核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济宁市任城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教育类)(12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招聘41人(第三批)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定西郑州麦克莱恩心理医院后勤人员招聘27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王充闾换个角度课件
- 2025广西中马投控集团招聘42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外研版2019)高考英语一轮单元复习课件必修1 Unit 1A new start(含详解)
- 幼儿成长档案电子通用版
- Linux操作系统课件(完整版)
- 短视频:策划+拍摄+制作+运营课件(完整版)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重修课程自学申请表
- 第四章路面施工.ppt
- mr9270s文件包中文说明书
- 中国酒文化(课堂PPT)
-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 Wiley数据库使用方法(课堂PPT)
- 心灵鸡汤(英文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