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联读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联读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联读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联读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联读课件2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密论证语言

明确学习路径——《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1.通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结合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观点的现实针对性。2.细读课文,理清说理的思路,学习说理的方法,辨别严谨论证和生动说理之间的区别。3.研读课文,分析政论文、杂文、随笔等文体的不同语言风格,从语言角度体会作品的读者意识。4.围绕“学习之道”,多角度思考问题,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关于“学习”的观点。学习目标勾画思维导图,理清说理思路勾画思维导图,理清说理思路勾画思维导图,理清说理思路单元主题课段安排课时任务课时内容学习之道第一课段第一课时:落实文言字词,扫清学习障碍《劝学》单篇梳理第二课时:《师说》单篇梳理第二课段第三课时:学习针对说理,明确学习意义

单元推进第四课时:严谨论证结构,明确学习方法第五课时:多样论证方法,明确学习态度第六课时:严密论证语言,明确学习路径第三课段第七课时:落实写作任务,提升针对表达写作提升学习支架语言既是文章的载体,也是思维的体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素。我们似乎很难脱离说理观点、说理结构、说理方法去单纯地研讨语言,事实上,从语言构成要素而言,由小到大可以分为字词、句子句式(修辞)、篇章风格等,我们可以以这些要素为抓手,探讨说理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有针对性。教学任务论证结构辨析文体特征,感知语言风格聚焦论证方法,感受语言特色探究语言细节,感悟语言魅力任务一:辨析文体特征,感知语言风格不同文体风格的文章都有其各自的用语特点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获得真正修养有个性或人格的追求;凭爱好阅读读世界文学、经典、杰作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目的和前提》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文,思考作者面对“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到哪里读书”是如何论述这些问题的?课前活动资料补充

《读书:目的和前提》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读书:目的和前提》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写作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如何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

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文,思考作者面对“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到哪里读书”是如何论述这些问题的?010203引出上图书馆之乐回忆上图书馆之乐赞美图书馆公书林图书馆01清华图书馆02包德林图书馆03圆形图书馆04上图书馆课前活动资料补充

《上图书馆》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上图书馆》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主要成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做出巨大的贡献。著有大里学术论著﹑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感。多部著作获奖。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写作背景

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作者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学生活动1:阅读《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梳理文章结构,感知语言风格。篇目文章内容、结构文体语言风格《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学生活动1:阅读《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梳理文章结构,感知语言风格。篇目文章内容、结构文体语言风格《反对党八股》全文并列结构,逐条列举八条罪状——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政论文句式整齐对称,语言生动活泼,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拿来主义》文字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逐层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杂文句子大多短促有力,语言辛辣,含嘲讽意味。《读书:目的和前提》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在理性论述的同时又以感性的切身经历来阐述读书的道理。随笔说理语言缜密但又不失活泼,形式自由,笔调灵活,读来亲切自然。《上图书馆》作者主要选择自己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入文,真实展示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笔笔触灵活自由,记述求学读书的生活场景,语言质朴亲切。任务二:聚焦论证方法,感受语言特色比较同一写作技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效果,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学生活动2:《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三篇文章中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味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比喻篇目内容表达效果语言特色《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

学生活动2:《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三篇文章中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味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比喻篇目内容表达效果语言特色《反对党八股》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用我们日常熟悉的洗脸来打比方,去论证写文章要负责,没有责任心其危害更大,比喻贴近生活,自然亲切,容易让人理解。政论、杂文探讨严肃的社会问题,运用比喻体现较浓厚的讨伐氛围,但又“亦庄亦谐”“绵里藏针”;随笔中运用比喻,使说理充满睿智和温暖的气息。《拿来主义》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到了一所大宅子……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整段设喻,把外来文化比作一所大宅子,批判了孱头的懦弱无能、昏蛋的刚愎自用和废物的全盘否定,语言辛辣犀利,思想深刻睿智。《读书:目的和前提》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将抽象的修养比作具体可感的体育运动,同时句子又具有文艺气息,在理性的叙述中充满感性,让人倍感温暖。

学生活动3:《拿来主义》《上图书馆》两篇文章中都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体味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引用篇目内容表达效果语言特色《拿来主义》尼采就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论述“送去主义”会造成自欺欺人、中国永远贫穷落后的后果。杂文中的间接引用,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阐明送去主义的危害;随笔中的引用,表达作者当时澎湃的激情。《上图书馆》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对人类创造的文明无比的赞美之情。

学生活动3:《拿来主义》《上图书馆》两篇文章中都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体味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引用篇目内容表达效果语言特色《拿来主义》《上图书馆》任务三:探究语言细节,感悟语言魅力重点探究《反对党八股》活泼幽默、《拿来主义》冷嘲热讽等语言魅力。

学生活动5:《反对党八股》说理严谨、周密,且语言生动活泼。请找到相关语句,赏析这一语言特点。示例一原文:“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分析: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示例二原文:“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分析:前者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气”的可笑;后者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切中肯縻而又风趣生动。示例三原文:“懒婆娘的裹脚”分析: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很新鲜别致令人会心。

学生活动5:《反对党八股》说理严谨、周密,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请尝试分析、总结形成生动、活泼、幽默语言风格的方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1.使用谚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2.使用歇后语“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莫名其妙”3.使用成语“得胜回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人学士”4.使用文言词语“瘪三”“蹩脚”5.使用方言词语

学生活动4:《拿来主义》妙语连篇,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据此分析,本篇有什么特点?

用富有画面感的构思,借助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比如,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通过青年对大宅子如何占有、挑选的形象描述,把我们对待文化应采取什么态度这样一个常常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阐述得轻松自然。

用幽默犀利、讽刺性强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观点态度。

例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着”,又“一路的挂过去”,本身就构成了一副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绝妙的漫画。0102

学生活动4: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自成一体,在冷嘲热讽中呈现强大的战斗力、杀伤力。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尝试分析。示例一原文: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分析:

1.“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度。2.“捧”字活画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