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_第1页
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_第2页
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_第3页
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_第4页
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第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1896年,Becquerel发现了自然放射性,随后研究人员发展了伽马射线探测技术和探测仪器,到1935—1939年自然伽马测井得到市场的确认,成为当时唯一的核测井方法,用于划分岩性、确定泥质含量

核测井发展的三个时期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发现自然发放射性第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1932年,Chadwick发现中子,随后科学界研究了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中子的探测技术,1941年以后中子测井成为代表核测井技术的测井方法,确定岩性、孔隙度、套管井饱和度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发现中子第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1945年,

purcell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1949年出现核磁测井技术,1988年研制出第一台核磁测井样机,1990—1995年核磁测井得到市场的普遍确认,区分油气水、可动与束缚流体,求渗透率及研究孔吼分布珀赛尔(E.dwardPurcell)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第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核测井的优点1、对测量条件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各种泥浆的裸眼井、套管井中进行测量,服务期包括勘探、开发的全过程。2、能提供大量的物理参数,且大部分参数不可能用其它方法获得,即具有不可替代性。核安全: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核泄露事故第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七章自然伽马测井(GR)(naturalgamma_raylog)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naturalgamma_rayspectrallog)第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地质及核物理基础:岩石中含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铀系,钍系和钾,自然衰变时产生不同能量的伽马射线测量方法:用伽马射线探测器测量地层中总的自然伽马射线强度(自然伽马测井)主要用途:划分岩性及渗透层,求泥质含量,地层对比,沉积环境研究,烃源岩研究测量方法:对伽马射线进行能谱分析,分别测量岩石的铀、钍、钾含量(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第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伽马测井基础一、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1、原子和原子核元素符号:X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A=Z+N第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原子核中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并处在同一能态上的同类原子(或原子核),同一核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分别相等。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两种或多种原子之一,

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核素表示:ZXA

同位素表示:AX第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原子核能自发的发生衰变,由一种核素变为另一种核素稳定核素:原子核不能自发的变为另一种核放射性核素衰变时能发射

射线放射性核素:r射线:波长小于0.2纳米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第1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由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89%)1.46Mev(11%)

第1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4、核衰变定律式中:N0

——t=0时的原子核数

N——时刻t的原子核数

——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第1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5、放射性活度(强弱的度量单位)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数。活度单位:“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1次核衰变/s单位质量的活度叫比活度,单位为Bq/kg吸收剂量:每1千克受照物质吸收1焦耳核辐射能时,其核辐射剂量称为1戈瑞西弗:用于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定义为1西弗=1焦耳(辐射能量)/公斤第1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及能谱截至2007年,

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94种存在于地球上

,已发现的天然核素约有330多种,其中273种为稳定核素,60余种为放射性核素质量数小于209(质子数大于82)的大多数是稳定核素,只有少数是放射性核素,如K40、Co60、Cs137

、I131而质量数大于209(质子数大于82)的全部是放射性核素第1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放射系:连续衰变时放射性核素所构成的系列1)钍系:钍系是从232Th开始的,到208Pb结束,它的半衰期为1.41×1010年2)铀系:238U开始,到206Pb结束,238U的半衰期4.47×109年2、放射系长期平衡:子核与母核的核数比为常数子核放射性活度恒等于母核放射性活度第1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铀系、钍系、钾的伽马射线初始谱初始谱:根据放射系中核素的原子核初始衰变产生的伽马光子的能量和相对强度画出的能谱图相对强度:衰变100个核产生的伽马光子数第1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40K产生的伽马射线是单能的,为1.46Mev钍系中最重要的γ辐射体是208Tl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选择208Tl发射的2.62Mev

的伽马射线来识别钍铀系中最重要的γ辐射体是214Bi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选择214Bi发射的1.76Mev

的伽马射线来识别铀第1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与岩石性质的关系1、与三大类岩石的关系岩浆岩及变质岩:放射性高于沉积岩,它含有较多的放射性矿物(锆石,独居石,揭帘石,角闪石及辉石等)沉积岩:一般放射性低于岩浆岩和变质岩。通常不含放射性矿物,其自然放射性主要是岩石吸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吸附能力有限第1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矿物铀含量的范围/g·t-1石英、长石1~2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3~10磷灰石、榍石n×10揭帘石、独居石、锆石n×100~1000几种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铀含量范围第1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矿物钍含量/g·t-1钍、铀比石英0.5~101~5长石0.5~101~6黑云母0.5~500.5~3橄榄石0.022~4独居石12500~49700特高揭帘石9100高锆石5600.4榍石5101.7磷灰石50~2501~1.3绿帘石50~2502~10几种矿物的钍含量和钍铀比第2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沉积岩的放射性粘土岩放射性最高,而石膏、硬石膏、盐岩等放射性最低,其它岩类在它们之间蒙脱石:分子中不含放射性核素,但表面积最大(269m2/g),对放射性物质吸附能力强伊利石(水白云母):它本身含有钾,对氧化铀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不是很强)高岭石和绿泥石:本身不含放射性核素,比面积又小,吸附能力差第2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石油测井中铀、钍、钾含量用的单位:铀、钍含量用—μg/g(g/t,g/l),记作ppm钾含量用—0.01g/g,记作%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强度随泥质含量增加而增加(含放射性矿物的岩石除外)钾铀钍砂岩0.7~3.8%0.2~0.6ppm0.7~6.7ppm碳酸盐岩粘土岩0~2.0%0.1~9.0ppm6ppm0.1~7.0ppm12ppm第2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率用截面σ表示,它的物理意义是:一个入射光子与单位面积上一个靶原子(或电子)发生作用的几率,它具有面积的量纲,所以称之为截面。一般用10-24cm2

作为截面的单位,称为靶恩(b),截面的大小与伽马射线能量及靶物质的性质有关二.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与探测第2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光电效应

伽马光子与原子核外的束缚电子作用,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光电子),而光子本身被吸收。光电子能量≈伽马光子能量第2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hv:伽马光子的能量m0c2:电子的静止质量能光电效应截面

:第2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康普顿散射伽马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光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第2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能量散射光子的能量为:反冲电子的动能为:第2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a.当θ=0o时,散射光子的能量达到最大,这时反冲电子的能量为0,光子能量没有损失。反冲电子的能量达到其最大值:b.当θ=180o时,这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为:反冲电子能量=0~Emaxe第2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σe当hv<<m0c2时:当hv>>m0c2时:r0=2.8×10-13cm,为经典电子半径第2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康普顿线性减弱系数σ伽马光子通过1cm的物质时,发生康普顿效应的几率σe—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NA——阿佛加得罗常数,6.02×1023/molρ——体积密度(g/cm3)A——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g/mol)(单位体积的物质中所有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电子密度第3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电子对效应当伽马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子核的库仑场的作用下,伽马光子转变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第3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电子对效应截面σp当hv>>2m0c2时:当hv稍大于2m0c2时:第3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4、三种效应的优势区第3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I0—x=0处的射线强度,μ—光子与物质发生三种作用的总线性衰减几率5、伽马射线的吸收在物质中,伽马射线束通过x路程后其强度I为I=I0e-μx伽马光子通过1cm的物质时,发生效应的几率第3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6、伽马射线的探测(1).基本原理概述伽马光子与探测器发生三种效应,产生次级电子使气体电离,产生电离电荷使NaI晶体激发,产生光子产生的电子到达阳极,输出一个负电压脉冲与光阴极物质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使光电子倍增形成电子束,在阳极上产生负电压脉冲计数管闪烁计数器记录一个伽马光子,输出一个电脉冲第3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盖革-弥勒计数管(G-M计数器)a.G-M计数管结构阴极:用金属圆筒或在玻璃内壳上涂一层金属膜阳极:管中央的一根细导线管内:充以惰性气体(加少量的乙醇或乙醚等)高压电源前置放大器定标器计数管探头RCG-M计数管第3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b.原理:(a).管内没有电离电流时,电路不通,阳极A电位U0(b).入射r→次级电子→管内气体电离→电离电子向阳极移动并不断增加→到达阳极附近爆发性增加(雪崩)→A点电位瞬时降低→有瞬时电流通过电阻R流向阳极→阳极电位恢复→在A点产生一个负电压脉冲第3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c).计数管记录一个伽马光子就输出一个电压脉冲

(d).通常把单位时间(分钟)的脉冲数称为计数率,计数率与伽马射线强度成正比。(f).探测效率:记录脉冲数占入射粒子数的比值(约1%)第3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闪烁探测器组成单元: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电子元件第3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工作过程:b.次级电子使闪烁体激发,退激时产生荧光光子a.γ射线进入晶体,通过三种效应产生次级电子c.将光子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原子序数大的材料)上,产生光电子(光电效应)d.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数量增加几个数量级,形成的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e.电信号经电子仪器处理、记录第4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输出脉冲的幅度和能谱响应1)输出脉冲幅度:与入射伽马光子在闪烁体中损失的能量成正比,而光子是通过三种效应损失能量的,且各不相同。2)输出脉冲的个数:与入射光子的强度(单位时间伽马光子数)成正比(计数率——脉冲数/分钟)幅度与强度的关系——能谱第4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a.模数变换器将输入脉冲幅度按比例变换成整数(地址码)b.每个地址对应存储器的一个记录道,每进一个脉冲就增加一个计数c.累积每道计数,得到一个谱(计数率与道址)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第4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仪器谱:用伽马谱仪测的自然伽马射线脉冲幅度谱(计数率与道址),是连续谱(被光子与闪射晶体相互作用复杂化)第4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0.662Mev第4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峰A:全能峰(0.662Mev),是由光电效应形成的平台B:是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峰C:为反散射峰(光电效应0.184Mev)峰D:X射线峰(32kev)0.662Mev第4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本参数(1)计数率:(2)探测效率:探测器每分钟输出的脉冲个数,计数率的大小与入射射线的强度成正比输出的脉冲数占入射粒子数的百分比(20%左右)(3)能量分辨率:脉冲能谱分布的半高宽与入射γ光子的能量比(约10%)第4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自然伽马测井用伽马射线探测器测量地层总的自然伽马射线的强度(计数率)第4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自然伽马仪器的刻度1.测井仪标准化(1)标准刻度井不同仪器,对同一测量对象得到不同的计数率低放射性地层两个,高放射性地层一个(在中间,模拟泥岩,总放射性是低放射性地层的2倍)探测效率不同,电子线路和仪器外壳的吸收条件等差别引起第4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API单位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规定:200API=高放射性地层计数率低放射性地层计数率不同仪器,相同测量对象得出相同的API值一级刻度井:全国统一的刻度井二级刻度井:各油田建立的刻度井三级刻度井:用伽马源现场刻度不同仪器,一个API单位对应的计数率不同第5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例:标准刻度井中,高放射性地层强度为40000个光子/分钟,低放射性地层强度为20000个光子/分钟;甲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为10%,乙探测器为20%;甲一个API单位对应的计数率=4000010%2000010%200=10乙一个API单位对应的计数率=4000020%2000020%200=20在刻度井中刻度:第5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甲探测器得到的计数率为:300个脉冲/分钟,乙探测器得到的计数率为:600个脉冲/分钟,对一个放射性强度为3000个光子/分钟的地层测量:而API单位为:300/10=30API而API单位为:600/20=30API第5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自然伽马仪器的探测特性(探测范围)径向:探测深度最大为46cm探测特性纵向:分辨率约为1m探测范围定义:半径为r的球体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占全空间的贡献的99%时,球的半径r按地层吸收系数最小值计算,r=46cm,探测范围最大值是一个直径小于1m

的球体第5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统计误差产生的原因核物理现象及对这些现象的探测具有随机性核衰变数和计数的统计分布三.自然伽马曲线特点(1)曲线有统计性涨落变化(自学)当数学期望值或平均值M较大时,统计分布服从高斯分布服从二项式分布第5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标准误差:相对误差:服从高斯分布的总体,标准误差就是均方根差N是一次测量的计数值,n是有限次测量的平均值第5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a.计数N的标准(涨落)误差地层厚度为h,测速为v,平均计数率n,则地层内总的计数N:标准误差:相对误差:第5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b.计数率仪测量结果的误差标准误差:相对误差:c.伽马曲线的涨落误差:第5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a.

对称于地层中点b.地层界面:厚层(大于1m),曲线半幅点对应薄层,半幅点厚度大于地层厚度d.代表值:极值(2)伽马平均曲线(r0=15cm,井眼半径)第5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伽马曲线应用1、识别岩性、划分储层第5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计算泥质含量适用条件??第6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测量注水井吸水剖面(示踪测井)(1)吸水剖面:注水井段每个小层的相对吸水量或注水井段累计相对吸水量。(2)施工常选用I131做示踪元素,用医用活性炭做固相载体吸附放射性同位素离子,与水配成活化悬浮液,注入井中时,水进入地层,而活化载体滤积在地层表面,形成活化层,滤积量与吸水量成正比。第61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确定吸水量Jr1(自然伽马)和Jr2

(示踪曲线)重叠,每层的面积差Jr1-Jr2

与该层相对吸水量成正比:第62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4)识别大孔道大孔道:是一种特殊的孔隙,是流体渗流的优势通道,后天形成的大孔道是由于注水开发形成的水洗通道识别方法:选用不同粒径的同位素载体测量吸水剖面,使吸水层位得到划分第63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4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自然伽马能谱的测量1、自然伽马能谱仪(2)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对电脉冲按幅度分类,分别在各道中记录相应幅度的脉冲数(得到数字谱——道址与计数率)(1)闪烁探测器:输出电脉冲,计数率与伽马射线强度成正比,幅度与光子在晶体中损失的能量成正比§3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第65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井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伽马谱仪的稳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编码,形成编码谱,经电缆传输到地面仪器(4)数据处理和记录系统:编码谱经解调器恢复为数据谱,经计算机解谱求出铀、钍、钾含量和总放射性强度第66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钍系、铀系、钾的特征伽马射线仪器谱第67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自然伽马谱的解析方法有剥谱法(和逆矩阵法)以铀系、钍系、钾的标准伽马仪器谱为依据假设混合谱是这三种标准谱的线性叠加特征能量高的核素对能量低的核素的道域计数有贡献,特征能量低的核素对特征能量高的核素的道域计数没有贡献第68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标准仪器谱:用能谱仪在刻度井中测量只含铀、钍或钾一种放射性核素的尺寸足够大的模拟地层,得到每种放射性核素的标准仪器谱。U的自然伽马仪器谱第69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自然伽马仪器谱的解析(剥谱法)特征道域:对三个特征峰刻度的计数用道区间

分别记录K40、铀系的Bi214

、钍系的Tl208三个特征峰(能量为1.46mev、1.76Mev、2.62Mev)I(94—113)、II(115—139)、III(173—211)第70页,课件共79页,创作于2023年2月n1=n11+n12+n13n2=n22+n23n3=n33设I、II、III特征道域的计数率分别是n1、n2、n3,则其组成为:n11、n22、n33:分别是K40、Bi214和Tl208在I、II、III特征道域造成的计数率n12:是铀系的Bi214在I道域造成的的计数率n13、n23:分别是钍系的Tl208在I、II特征道域造成的计数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