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由权力走向权利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十二+由权力走向权利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十二+由权力走向权利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十二+由权力走向权利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十二+由权力走向权利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训练)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414页专题十二由权力走向权利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1.在11世纪的西欧,“要调整日益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新的私法。而法律发达的罗马法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被接纳对象”。这说明当时的西欧()A.商品经济发展 B.大陆法系开始形成 C.庄园经济崩溃 D.法律至上原则确立2.在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英国和法国先后出现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政治和拿破仑帝国的统治。它们的出现()A.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 B.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仍处萌芽状态 D.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3.下表是17—18世纪关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当时()1660年《列举商品法》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1663年《主要商品法》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货,由英国政府征税,再装船运走。1750年《制铁条例》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免除入口税。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A.英国工业革命后极力开拓市场 B.北美工业发展得到了英国保护

C.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 D.北美的独立浪潮逐渐走向高涨4.如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 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

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 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5.图文反映了()​​​​​​​

①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卢梭直接民主主张在革命中得以实现

③卢梭人民主权说促成了共和制度的确立

④法国的革命面临着反革命势力的威胁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1801年,保民官否决了拿破仑主持的《法国民法典》草案,并抨击其背离革命原则。对此,拿破仑表示,我们只需要应用革命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种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并于1802年修改了法令的通过程序。1804年,法典正式颁布。由此可见,拿破仑意在()A.推翻封建专制 B.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政权

C.宣扬启蒙思想 D.传播革命原则打击政敌7.19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认为,英国议会制度非常好,它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如果选民扩大到“自私自利的大众”并实行多数人统治,就必然导致暴力、腐败、混乱、恐怖、信仰丧失、战争和军事独裁。这表明保守主义政治家意在()A.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实现社会的转型

C.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保持贵族的统治8.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北方90%70%93%94%67%南方10%30%7%6%33%根据上表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 D.邦朕体制的弊端9.1867年一位德国人在《自由的法律职业:对普鲁士司法改革的首要要求》中提到:“英国的经验显示,律师就像是有效制约政府权力的看门狗,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律师是为人们的福祉而努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德国近现代律师制度的基础。以下对德国律师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使所有人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②单纯为被审判者的利益考虑

③有利于减少法官对法律误读

​​​​​​​④有利于维护人权和司法正义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A.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 B.推动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发展完善

C.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确保了美国文官队伍的公正廉洁11.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人们以为有了私人办的慈善事业和公私合办的福利机关,老弱病贫的人就会得到照顾了。1932年,美国私人捐款锐减,只占救济金支出总额的6%,有三千万人左右要依靠公办福利事业照顾,而地方政府却负担不起这笔开支。由此推知()A.罗斯福政府面临着严峻挑战 B.联邦体制不能适应严酷现实

C.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构建 D.经济危机削弱了人们同情心12.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小企业也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47年,全国小企业的数量约为806万家,1970年增加到1118万家,1980年进一步上升到1620万家。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B.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的新变化

C.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D.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3.当代西方工人阶级有各种不同的提法,这体现出()“蓝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白领”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灰领”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与较强的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敞领”在家里通过使用与工作单位连接的计算机终端远距离工作A.社会保障的完善 B.贫富差别的扩大 C.阶级矛盾的消失 D.现代社会的发展14.下列四幅图片出自美国学者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的《文件中的历史—改变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一书。依照历史发展进程,排序准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15.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福利社会”的构想。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16.英国进入1980年代后,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救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这主要是由于()A.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 B.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

C.国家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7年以来美国的社区治理序号时期概况①1897~1929年共和党人担任总统25年,民主党人担任总统8年,对社区几乎无干预②大萧条时期~二战前罗斯福(民主党)新政,对社区采取干预措施③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1949年,通过《住房法案》,开启城市更新(杜鲁门总统,民主党);1963年,推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964年开启“社区行动计划”(约翰逊总统,民主党);20世纪70年代,引入社区发展公司、暂停城市更新工程(尼克松总统,共和党)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取消社区卫生服务联邦资助、削减联邦住房援助资金(里根总统,共和党);1992年,刺激企业推动社区发展(老布什总统,共和党);1993年推出“授权区和事业社区”(克林顿总统,民主党);2002年,推出“信仰为本和社区倡议”(小布什总统,共和党)——摘编自郑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1)根据材料,概括1897年以来美国社区治理观念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97年以来美国社区治理观念不同的原因。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西方各国都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一种以西德模式为代表,这种类型市场经济的功能只是根据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应该优先发展项目的安排,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目的只是帮助企业减少决策时的盲目性,而绝无意参与和改变私人的分散决策现状。另一种类型以法、日模式为代表,在这种类型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其他的经济政策来引导或制约,从而可以促使计划得以落实。——摘编自项扬《战后西方各国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类型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传统的计划经济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国家计划不能包罗万象,一般不涉及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细节,而主要是组织经济的宏观平衡,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和实现产业政策;第二,计划管理应当逐步实现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目标过渡;第三,计划的实现不一定都需要采取计划指标特别是实物指标体系,而应当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来调节经济活动。

——摘编自张敦《“计划经济”究竟是什么?——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中的两种计划调节类型的异同。

​​​​​​​(2)谈谈你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和西方经济调节形式的认识。19.下列材料节选自《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徐蓝主编)的目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一编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第一章相对隔绝的世界第二章世界初步连成一体第二编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第一章资本主义的诞生第一节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初步发展第二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尼德兰革命

二、英国革命

三、美国革命

四、法国大革命第二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扩展第一节工业革命第二节资本主义的扩展一、资本主义的初步完善

1.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

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3.美国内战和南部的重建二、资本主义的地域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3.德国与意大利的统一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全球优势请根据以上材料,从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0.有学者指出,制度创新是英国成为近代世界一号强国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三

为什么19世纪中后期,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诞生呢?根本原因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而政府人才奇缺,工作效率低下,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英国把考试任职引入行政官员的选拔以后,人民对国家的参与管理从此有了明确而集中的目标。——整理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诞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王权加强的表现。结合英国的历史分析“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作者的观点,并对此加以佐证。结合所学,指出该观点体现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11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需要对法律进行优化和重新制定,罗马法成为首先被借鉴的对象,故选A项。大陆法系开始形成于13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崩溃”说法错误,排除C项;法律至上是指坚持法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一切社会主体都应当服从法律、尊崇法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法等国均出现了强人政治,对于当时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D项正确;英法等国的强人政治并非是妥协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无关,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有了显著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通过立法形式对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货物运输、工业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这说明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以独占北美,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发展遭到了英国严重阻碍,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495年,英国教权高于王权,所以“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1593年,宗教改革后,王权高于教权,由世俗的“治安官管理户籍”1785年,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议会许可征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反映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B项正确;

材料中英国户籍管理印证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发展,但体现不出“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户籍管理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排除C项;

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的基层管理,要求学生结合西方国家基层管理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的基层管理,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卢梭可以看出,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对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从“士兵的武器隐匿在鲜花丛中”可得出法国的革命面临着反革命势力的威胁,①④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实现,②错误;当时没有建立共和制,③错误,排除ABD项。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考生可通过阅读材料关键信息得出相应结论。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法国民法典》草案被抨击违背革命原则,但拿破仑表示应用革命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种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可知,拿破仑意在通过法典维护现实的政治,B项正确;题干中说不要那种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同时还受到保民官抨击其违背革命原则,由此可知拿破仑颁布法典的目的并非推翻封建专制、宣传启蒙思想,排除AC项;题干并未体现打击政敌,同时题干中保民官抨击法典违背革命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该保守主义政治家反对民主范围的扩大,意在保持贵族的统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维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英国17世纪已实现社会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中保守主义政治家反对民主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相较于南方,北方在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等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这能较好地解释了美国1861—1865年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原因,故选A项;“工业革命的扩展”逻辑错误,应为“资本主义的扩展”,排除B项;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的矛盾集中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特别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题干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邦联体制存在于1787年宪法颁布前,排除D项。9.【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可知,由于律师的代理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直接参与法律事务,故①错误;由题干中的“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可知,律师不仅仅为代理人的利益考虑,还为所代表的阶层利益考虑,故②错误;由题干中的“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律师是为人们的福祉而努力”可得,律师由于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得他们为代理人的辩护更具有专业性,从而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故③正确;由题干中的“律师就像是有效制约政府权力的看门狗,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律师是为人们的福祉而努力”可知,由于律师制度的存在,他们为了当事人和所代表的阶层谋取合法的利益,所以有利于维护人权和司法正义,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彭德尔顿法》是美国文官改革运动的重要法案,根据材料“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以得出该规定有利于文官不受党派控制,政治上保持中立,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项正确;该规定是为了使文官政治上保持中立,并不会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排除A项;该法案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完善,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11.【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为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私人捐款锐减,地方政府无力负担公办福利开支,所以联邦政府亟待构建社会保障体系,C项正确。1932年罗斯福尚未任美国总统,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至今仍然是联邦体制,B项说法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题干并没有人们同情心削弱的信息,D项排除。故选C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二战后美国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且其产值能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到50%,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故选C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并非自由资本主义,排除A项;材料仅强调二战后美国小企业的数量增加,并没有说明福利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与小企业的发展之间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强调美国国内小企业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体现的是对外经济的变化,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西方社会工人阶级的社会分层更加明显,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社会保障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阶级的分层,无法说明贫富差别的扩大,排除B项;阶级矛盾只可能缓和,不可能消失,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工人阶级,要求学生结合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工人阶级,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文字内容可得出,①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②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希特勒签署的慕尼黑协定;③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④是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故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可知,为了满足社会对福利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范莱内普强调不同政府机构之间和公共团体与私人团体之间的合作,这主要是因为“福利国家”政策给西方国家的财政增加了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而材料主要强调由“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变的原因,排除A项;“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需要从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等方面调整,而材料重点强调“福利社会”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是为了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C【解析】题干提到了英国在进入1980年代后,私人单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事务,这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模式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故选C项;题干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方面的相关表现,而与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A项;1980年代后,英国并未出现经济危机,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体现的是国家基层治理方面的表现和特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17.【答案】【小题1】变化:二战前,从基本没有干预到有限介入(或二战前,从保持地方自治传统到有限介入;或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走向国家干预)。二战后,从积极干预到推动社区自治(或从政府积极干预走向推动社区自治)。或社区治理观念变化: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小题2】原因:①美国政府基本保持地方自治传统、奉行自由主义政策;②一战与经济大危机,政府加强对经济、社区等领域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的推行);③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④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采取新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干预;⑤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两党执政理念不同,经济政策不同。(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基层治理。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结合1897年以来美国社区治理观念的变化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基层治理,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基层治理。第二小问要求学生结合1897年以来美国社区治理观念不同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基层治理,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8.【答案】(1)异:程度不同,前者政府运用计划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有限(干预有限),后者政府运用计划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明显;手段不同,前者重在提出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后者注重运用经济政策进行引导或制约。(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同:以间接的计划调节为主(都不同程度地在市场经济中渗入计划内容);目的都是为了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本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认识:西方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增加计划指导,中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增加市场调节(减少计划干预);二者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者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异:根据材料“西德模式……只是……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法、日模式……政府可以运用其他的经济政策来引导或制约,从而可以促使计划得以落实”,得出两者的干预手段和程度不同,前者重在提出指导性的规划和设想,干预有限,后者注重运用经济政策进行引导或制约,干预明显。

​​​​​​​同:根据材料“西方各国都……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形成……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得出都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在市场经济中渗入计划内容;结合所学,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目的都是为了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根据材料“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渗入了计划内容的市场经济”,结合所学得出本质: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认识:根据材料“西方各国都……相继实行了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指导”,得出西方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增加计划指导,根据材料“国家计划不能包罗万象”“应当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来调节经济活动”,得出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增加市场调节,减少计划干预;结合所学,二者都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无论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的中国,都相互借鉴,综合运用市场和计划手段来调控经济,可见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9.【答案】示例一:观点:体制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论证:世界近现代以来,一些大国的崛起离不开体制的创新。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独立,并依据1787年宪法,运用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创新性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后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从而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霸主。俄国1861年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根本上改造了传统的封建体制,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度,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由此可见,适时进行体制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示例二:观点:发展资本主义是世界近代史的时代潮流。论证: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如: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独立,并依据1787年宪法,运用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后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成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示例一:根据材料“第二编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的扩展”并结合所学得出观点:体制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其次进行论证:结合所学“美国独立战争的历程与影响”可以得出世界近现代以来,一些大国的崛起离不开体制的创新。然后以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