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育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育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育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育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1.结合列宁主义的形成过程,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深远意义。2.从“时空观念”角度理清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从中概括十月革命的特点和伟大意义。3.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并运用“唯物史观”评价苏联模式。列宁主义的形成1.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政治____________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组织1898年,俄国

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______________社会民主工党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沙皇专制马克思主义2.确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

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1)___________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_____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 。(4)工人阶级要以_______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布尔什维克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革命派“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在“同时胜利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论”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俄国暴力4.意义(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____________。(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为____________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两个政权并存:

胜利后,彼得格勒_______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二月革命结束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2.过程(1)占领冬宫:_______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____________所在地冬宫。(2)成立新政权①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②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1917临时政府苏维埃政权列宁社会主义国家3.意义(1)是俄国与

。(2)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无产阶级帝国主义并存与竞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____________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斗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目的内容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作用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_______的利益,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体现了政策的“战时”特点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说明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十月革命余粮收集制农民2.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3月内容(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2)允许________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

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租让制实质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粮食税私营企业3.“苏联模式”背景(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2)1924年1月,列宁逝世。措施(1)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和“”。(2)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_________”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_______首位、世界第二位农业集体化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化欧洲特点(1)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__体制;(2)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评价(1)积极性①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②“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_______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2)消极性:排斥___________,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___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化指令性计划卫国战争市场经济比例失调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90“史料阅读”,思考:为什么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提示: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2.阅读教材P92“学思之窗”,思考: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作了怎样的说明?

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应对战争和解决粮食危机而实施的,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是失败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恢复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阅读教材P92“历史纵横”,思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绘了苏俄哪一时期的社会画面吗?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社会画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形象: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见教材P90)信息解读:冬宫就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基地和象征。1917年11月8日凌晨,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的意义在于,它彻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象征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2.阅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年)”(见教材P91)信息解读: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政权面临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武装叛乱,国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应对战争的威胁。3.阅读“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见教材P93)信息解读: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把广大劳动农民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苏联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要求过急,强迫命令,出现违反自愿原则、侵犯中农利益的过火行为、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等。4.阅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见教材P93)信息解读:拖拉机厂承担军工厂的功能,能生产坦克,体现了苏俄(联)工业生产的特点;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探究一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史论史识1.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2.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在适用于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于第二国际各国政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溃疡以及必然灭亡的条件,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贡献“一国胜利”理论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这是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关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正确分析了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策略,并且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问题命题探究探究1列宁主义的理论创新史料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①。——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②……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③——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读史:设问:列宁为什么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对比两段史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有何启示?提示:原因: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大胆创新。①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发生②资本主义在各国发展不平衡③列宁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做了新的发展探究2运用列宁主义分析十月革命的时代性史料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①。此外,如果谈到某一个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一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体特点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读史:设问:根据史料,概括列宁的观点,并运用这一方法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提示:观点:社会问题带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要与国情相结合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究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史论史识1.从“时空观念”角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1)一个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四个变化”①建立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②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③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④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暴力夺权”是俄国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曾设想用和平方式完成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用暴力手段血腥镇压示威群众,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不可调和,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要推动俄国社会的进步,唯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3.多角度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革命性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命题探究探究1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史料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①。时间罢工资料②参加人数1914年8月—12月68次3.5万1915年1000次54万1916年1500次100万1917年3月8日事件20多万工人、士兵读史:设问: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表格中1917年3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伤亡;人民反战罢工、游行不断;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2)二月革命。(3)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①一战给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人们的罢工游行不断探究2十月革命的特点史料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①。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②。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读史:设问:史料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提示: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①俄国革命应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②政权应当从资产阶级手中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探究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论史识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新经济政策则是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与灵魂苏(俄)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探索。尤其是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且日益僵化。表明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创新是保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灵魂。命题探究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史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①,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②,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③。——余伟民等《世界通史(第三编)》读史:设问: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治上的合理性”的主要体现。提示:适应战争的需要,实行余粮收集制。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与当时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经济规律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探究2苏联模式的弊端史料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①……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②;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③,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读史:设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式的经济”是什么?给苏联发展带来的严重问题有哪些?提示:“苏联式的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限制生产竞争,妨碍了科学技术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造成经济、生活状况困难②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③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典例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 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C.

D.执行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月提纲》指明革命前进的方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应对战争的经济政策明立意以列宁的某次演讲内容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抓关键由“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可知,这应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干扰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C【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

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

,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原先的行动改良主义的办法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新经济政策,间接方式实现过渡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

上去。”——《苏联兴亡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宁的指导思想有何变化?(2)据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实质。这个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家资本主义指在社会主义主导下,允许私营经济存在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第(1)问和第(2)问中,“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第(1)问中,“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提示词第(1)问,指出——直接概括;第(2)问,说明——解释清楚;指出——直接概括。限制词第(1)问,时空限定——1921年开春以来;内容限定——新经济政策。第(2)问,时空限定——1921年;内容限定——新经济政策。核心词第(1)问,变化;第(2)问,变化、实质、影响。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第(1)问,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21年”“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已经失败了”可推知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来回答实质。第三小问影响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1)变化: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2)变化: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质:俄国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影响: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基础认知•自主学习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_____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火星报》2.标志:1903年,俄国_____________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内容:(1)________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_____________。社会民主工党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是在_________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2)它创造性地提出_________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____________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十月革命的进程:(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2)建立政权: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_____________的新纪元。(2)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_____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社会主义道路帝国主义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实行___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1)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2)允许_____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___________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私营企业苏维埃政权2.斯大林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1)背景:①1922年12月,苏联成立;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确立了领导地位。(2)建设成就:先后实施“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3)苏联模式的特点。①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___。②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指令性计划经济(4)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①积极评价: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_______,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消极评价:排斥_________,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工业化市场经济【正误会诊】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 ()提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社会各种矛盾激化。2.列宁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3.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提示: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资产阶级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延缓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提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5.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提示: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6.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教材开发】1.阅读课本第一目“史料阅读”,思考:列宁为什么这么说?提示: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所以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2.阅读课本第三目图片“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思考: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通过农业集体化,苏联改变了农村的所有制结构,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到国家控制的集体农庄中,农业生产被纳入“计划经济”体制。但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长期处在落后状态。【情境在线】1.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思考:图片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怎样的局势?提示: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2.观察苏俄(联)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思考:这一时期粮食作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哪项经济政策?提示: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能力形成•合作探究主题一十月革命的进程及意义【情境探究】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史料一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史料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摘自《列宁全集》思维交互: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微点拨提示:①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学业质量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关键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

关键信息从关键信息“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总结背景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史料一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①”……他还豪迈地说:“布尔什维克领导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陈迹。”史料二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②,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微点拨学业质量水平1:能够说出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史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

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作出正确的阐释

关键信息通过①总结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通过②认识十月革命对思想的影响,即宣传了马列主义;通过③认识十月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通过④认识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提示: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意义: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此后马列主义在世界广泛传播。③十月革命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④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史论阐释】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客观原因(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薄弱主观原因(1)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3)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4)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5)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特别提醒】正确认识二月革命的性质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只要看领导阶级,更重要的是看革命的任务。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主题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情境探究】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料一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史料二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区别。◆微点拨提示:区别: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来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而新经济政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政策;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学业质量水平1: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水平4:在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关键能力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关键信息从“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我们错了”“过渡阶段”到“不能实现……直接过渡”“利用资本主义”等提取信息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史料思维交互: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什么特点?◆微点拨提示:现象: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但重工业遥遥领先,农业增长相对缓慢。特点:注重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学业质量水平1: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

关键信息分析解读图表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但工业结构不合理;结合苏联模式的特点回答第二问【史论阐释】苏联模式的经验及教训经验(1)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苏联模式的创立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教训(1)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4)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特别提醒】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学情诊断•课堂测评

水平1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是

(

)A.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B.1900年《火星报》的创办C.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D.1917年四月提纲的提出【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主义也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存在是从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开始的,因此C正确。2.(2021·温州高一检测)实现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从而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二月革命爆发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选D。根据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D正确。A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排除;B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C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3.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选B。由“1921年……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由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故称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故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是苏俄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措施,与材料“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不符,排除A;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苏联模式的内容,与材料时间和人物不符,排除C、D。

【补偿训练】

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 (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