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1页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2页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3页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总结1.1国内中部地区的分布及气候条件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地区分为三个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部。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河南六省,其中,武汉市为国务院认定的中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地理面积为102.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中部地区人口数量为36745万(2012年数据),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中部地区以温带季风、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区内部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情况存在差异。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大致相当(表1),能源消费量较大,占到全国能源消费的近四分之一,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压力较大。1.2区域气候适应的必要性全球气候快速增暖,是由于近百年来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的。虽然21世纪第一个十年,全球变暖趋势有所缓和,但是并未停止。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具有相当长的持续期,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对不同区域产生影响。由于各地经济条件、技术能力、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气候适应工作还要依据具体的区域特征进行实施设计。中国作为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地区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水平差距。对于发达地区,经济财富总量大,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开展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能力较高,但对于中部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就需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别,开展中部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探究,不仅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可以为中部区域各省更好开展工作,以及其他地区未来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思路和参考。2六个中部省份正在监测气候变化2.1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与环保工作战略与政策体系湖南省属于气候变化脆弱省份之一,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极具示范作用。2013年初编制完成的《适应气候变化湖南战略研究》,是国内省级层面完成的第一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湖南气候变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按照领域和区域,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和行动方案。随着湖南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使湖南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更严峻挑战。因此,制定符合湖南省情的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对于湖南当前和今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同时,《湖南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出台,全面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和“绿色湖南”建设。方案提出,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降低16%,万元GDP碳排放量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1.4%,森林蓄积量达到4.74亿立方米,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初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8.5∶42)和清洁能源消费模式。不久将出台湖南省“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筹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服务平台,用以支持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2.2湖北省低碳发展规划湖北省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省生活、生产影响很大。气候变暖使各种天气系统活动加剧,暖冬成为常态,旱涝灾害频繁,高温热浪、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面对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湖北省是中部地区较早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省份,2009年湖北省就印发了《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用于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国家启动的“五省八市”首批低碳试点省,2013年8月,湖北省组织编制了《湖北省低碳发展规划(2011-2015年)》、《湖北省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湖北省低碳交通发展规划》、《湖北省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湖北省森林碳汇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一总四专”低碳发展规划体系。另外,2013年底出台的《湖北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对到十二五末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提出要求,并进一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成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区域内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低碳试点示范,形成各具特色的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力应对气候变化。2.3控制措施和目标江西省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能源消费以煤为主,2009年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26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将继续增加,实现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压力较大。围绕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江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提出综合运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降耗、发展低碳能源、增加碳汇等多种控制措施,提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并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OP比重3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等目标。《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于2013年3月出台,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提出有序开发水电,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到2015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97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兆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表2),促进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方向发展,真正优化能源结构。2.4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目前最安徽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天然气资源缺乏,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相对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增加。能源、建材、钢铁和农业四大领域,约占安徽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其中,能源、建材、钢铁和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25%、25%、10%和20%。温室气体排放为主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安徽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已经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次生地质灾害、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给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必然选择,2013年底,《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大幅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低碳试点示范要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全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安徽省实施低碳产业培育壮大工程、节能减碳工程、清洁能源发展工程、森林碳汇与生态建设工程、农业适应能力提升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打造“低碳安徽”。2.5河南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措施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耕地总面积所占比例居全国第2位。2010年全省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64200万吨,其中,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领域以及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占79.4%、9.3%、9.1%、2.3%。“十一五”期间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5年净增1.3亿吨,增长26%。预计到2015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吨/万元,较2010年下降17%左右。为应对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河南省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增加碳汇工作。2013年底,《河南省“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出台,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提出河南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初步确立低碳发展体系;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河南省着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应用和推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技术。有序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领域试验试点工作。此外,为建设“低碳排放”工业发展体系,河南省还出台了《河南省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未来两年,将建设一批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和工业示范企业,推广具有减排潜力的低碳技术、产品,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推动工业低碳发展。2.6生态及气候变化风险山西省是煤炭能源大省,虽然能源效率有序提高,地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显著降低,但全省能耗总量和人均能耗量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加之山西省化石能源(主要是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森林碳汇增长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例过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难度仍在加大。再加上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区,“煤长水短”,长期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生态问题,灾害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亟待加强。近年,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增加森林碳汇等工作的开展,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思路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前期启动、筹备、策划阶段。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2011年,《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出台,作为山西省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规章,全面指导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2年底,《山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出台,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增加碳汇等提出具体要求。到2015年,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同时提出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综合措施,努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3气候变化适应背景中部地区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是长久以来,政府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宏观、持续的政策引导,机制体制尚不健全,开展工作仍旧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中部六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和我国先进省份仍有较大差距。就全国而言,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不同,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不需要承担量化减排的国际义务,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国内并没有展开针对气候变化的全国范围的具体行动。进入2l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对我国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同时,伴随能源消费的飞速增长,中国正受到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