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任务是()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 B.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C.讨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D.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2.流行语,一个国家的“口头禅”。下列流行语与新中国成立有关的是()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坚决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重庆 B.南京 C.北平 D.北京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1949年新中国成立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7.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8.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日本人学习中国汉字--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C.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D.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9.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10.7亿亩土地,296万余头耕畜,394万余件农具,3795万余间房屋,100多亿斤粮食,这是《开国大土改》中对建国初期整个土改运动中,以没收的方式进行再分配的总资产数字,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1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首次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12.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A.董存瑞 B.邱少云 C.罗盛教 D.黄继光13.以下解说词适用于如图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宣布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14.以下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恢复国民经济
C.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 D.发展农业生产15.如图是19
50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杨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后的喜悦情景。对这幅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19
52年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基本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6.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7.1954年,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8.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A.大跃进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19.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是指()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上海浦东大桥 D.钱塘江大桥20.下列与
1954
年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21.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2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23.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粮食总产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197.65--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24.如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上海求兴机器厂的公章红印。依据图片中的信息,这枚公章开始使用的时间最可能是()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25.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⑤三大改造完成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26.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指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27.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
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28.1967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林彪、江青一伙展开正义斗争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 B.“二月抗争”
C.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 D.粉碎“四人帮”29.阅读如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30.报纸既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主要媒体,也是反映社会变迁的窗口。如图《人民日报》的报道反映了()A.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B.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1.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1)在前80年中,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斗争?结果怎样?(2)在后8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各取得了哪些成就?(3)从前后80年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32.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53-1956年,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84.9亿元,其中对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151.5亿元,对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26.4亿元;1956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农业总产值为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为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业总产值61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9.6%和4.8%;交通运输有明显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材料二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从1952年的41.5%提高到56.5%.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的比重从1952年的35.5%提高到45%.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制造业等,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1)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正确规划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
(2)材料二中的比例变化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什么联系?现在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第几个五年计划?3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表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材料二:
材料三: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1985年8月又说:“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因为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1)材料一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变化?三年走了三大步的原因是什么?此后我国在城市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其核心内容和目标是什么?(2)材料二是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在图上填出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图片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有哪些?由此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3)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4)结合材料三,分析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外开放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方式,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A【解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现代史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点。3.【答案】C【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的相关史实。还需掌握此会议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的相关史实。4.【答案】D【解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开始不断追梦。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应理解记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记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5.【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以“新纪元”指的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②人民当家做主。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要理解记忆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其历史意义。6.【答案】A【解析】1950年-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对新中国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要重点掌握。7.【答案】D【解析】据题干“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8.【答案】C【解析】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所以C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
故选:C。
本题以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要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9.【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可知时间发生在1950年左右,这期间的战争是抗美援朝。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美国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10.【答案】D【解析】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
故选:D。
本题以7亿亩土地,296万余头耕畜,394万余件农具,3795万余间房屋,100多亿斤粮食为依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土地改革运动的相关史实。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邀请各界人士到北平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行新中国建立的筹备工作。该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事件。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
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答案】D【解析】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为了赢得战役的胜利,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黄继光.
注意对抗美援朝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识记.1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获得民族独立。故适用于如图的解说词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掌握新中国的成立和意义。14.【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不仅给予朝鲜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所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建国之初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理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史实。
注意准确识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15.【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解答】
D.据题干图片“1950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杨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后的喜悦情景”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幅图所反映历史事件土地改革。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综上,故D正确。
ABC.综上分析,此三项均与1950年土地改革的概况不符合,故排除ABC。
故选D。16.【答案】A【解析】题目给出的“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于1953年-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选: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知道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于1953年-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苏联和工业化这两个关键信息。1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第一部宪法制订的时间和会议及意义.1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至1957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C项;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变革,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等知识。19.【答案】B【解析】1957年10月,全长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故选: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本题以毛主席的诗词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20.【答案】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1954年宪法,这部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规定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答本题要熟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有关内容。21.【答案】D【解析】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任务。22.【答案】A【解析】据“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本题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实施的时间、意义。23.【答案】A【解析】观察“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可知,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农业集体化的开展。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刺激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故选:A。
本题以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24.【答案】B【解析】根据“公章红印”上显示的关键信息“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由此可知,题干中这枚公章开始使用的时间最可能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属于农业生产运动,与“公私合营”无关,排除A;“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C排除;国有企业改制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公私合营”“公章红印”。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合作化,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改变了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分析选项可知,①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经济、文化与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③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⑤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改变社会性质的是①④⑤。
故选:B。
本题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改变了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改变了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26.【答案】C【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选C。27.【答案】C【解析】“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是对当时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述。“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是最能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口号。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社员的一切财产都为公社所有。人民公社运动统一经营、集体生产,公有制度高,吃“大锅饭”,吃饭不要钱,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故选:C。
本题以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为依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28.【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和林彪集团篡党夺权。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会议和2月中旬在怀仁堂召开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谭震林、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同对四人帮和林彪集团进行坚决斗争,当时被称为“二月逆流”,实际上是老一辈革命家对林彪、江青一伙发起的抗争。
故选:B。
本题以1967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林彪、江青一伙展开正义斗争为依托,考查二月抗争。理解“二月抗争”的性质与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29.【答案】A【解析】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这导致如题干所示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的现象出现。
故选:A。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运动影响的掌握情况;应熟练掌握大跃进运动的表现及影响。30.【答案】C【解析】A.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与题意不相符。
B.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不符合题意。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与题目中: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的报到相符合。
D.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主要表现是继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
故选:C。
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之一,大跃进运动,应熟记其主要特征。
要注意记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的主要特征。31.【答案】【小题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结果:失败。.【小题2】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初步繁荣富强。【小题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的重大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各取得的成就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的重大斗争、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焦油罐施工方案
- 桥梁除锈施工方案
- 宽波段紧凑型环形孔径透镜成像系统设计
- 广西都庞岭印支期岩浆活动及其锡成矿专属性研究
- 微控制器单元中级联噪声整形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研究与设计
- 面向软件缺陷自动修复的过拟合补丁识别与修复方法研究
-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现状研究-以黄石市S幼儿园为例
- 水肥运筹对机直播再生稻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影响
- 基于潜在自然植被的全球植被恢复策略
- 歌剧《伤逝》中咏叹调《不幸的人生》音乐分析及钢琴伴奏艺术研究
- 夫妻债务转让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业务操作)考前必刷综合题库(800题)附答案
- 桌球助教合同协议
- 电商行业10万字PRD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一)(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 高一下学期《双休时代自由时间背后暗藏残酷筛选+你是“猎手”还是“猎物”?》主题班会
- GB/T 26354-2025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 交互式影像中叙事与视觉表达的融合及其观众体验研究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广东省茂名市2025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