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天津表口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天津表口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天津表口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天津表口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天津表口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天津表口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I.《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

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食欲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不是明朝时期,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是政府的政治意志表

现,“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故A项正确,排除。清朝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排除。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联系,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

2.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要

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原因是

A.人民尚未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我国的民主政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C.民主发展程度受到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条件的制约

D.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答案:

A

3.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昼出耕田夜绩麻”可知体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所以A项正确;

由“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所以B项正确;由“夜绩麻”可知当

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材料,所以D项正确。农民过

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无法反映,所以C项的信息不包括在诗句中,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特点

4.如果学生会宣传部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请同学们出一期板报,应选择

下列那个素材

A.B.

C.D.

参考答案:

A

5.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于()

A.中共瓦窑堡会议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中共洛川会议D.中

共西柏坡会议

参考答案:

C

6.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

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参考答案:

C

从命名方式上看,均是以欧洲地名加上“新”字,说明这是某个欧洲国家在美洲大陆的殖

民地。随着这种新地名的增多,表明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加剧。故答案为c项。材

料中的新地名并非都是新兴工业城市,更不是独立国家,排除A、B项;工业革命在美洲

的扩展是在19世纪,排除D项。

7.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

A

8.某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

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

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九二共识”

B.《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连战“和平之旅”演讲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参考答案:

A

9.明史专家吴啥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

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

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

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参考答案:

C

10.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

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参考答案:

A

1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在一篇演说中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

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

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

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

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D.政府应该扩大权限,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参考答案:

D

12.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新政协的召开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D.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参考答案:

C

13.《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表现是

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颁布的B、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

限制

C、法典给平民一定的好处D、法典中的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

员的绝对权力

参考答案:

B

14.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花瓷、青瓷、白瓷B、白瓷、青瓷、青花瓷

C、青瓷、青花瓷、白瓷D、青瓷、白瓷、青花瓷

参考答案:

D

15.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

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

B

考点:甲午战争的影响。A仅符合前一个条件千年不变,但后一个条件不符。C仅符合后

一个条件,而【)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只有甲午战争战前中国是封建制度千年不变,战后十

年后发生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6.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

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

西方式的近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B

17.“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材料反映的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参考答案:

B

【详解】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而非一次重要会议,故A选项错误;B选项

的八七会议是中共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清算了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

倾机会主义错误,做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决策,符合材料中信息,故正确;

C选项的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之后的一次武装起义而非重要会议,故错误;I)选项遵义会

议是土地革命时期,清算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军事上左的错误的一次重要会议,隶属于土地

革命时期而非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转折点,故错误。

18.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信息。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信

息、,表述正确的是

图11929-19九年农村8:命根据地示意图图2华北欧后抗日恨犯越形势示意图

A.革命中心:从北方到南方

B.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工农民主政权

C.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到民族矛盾为主

D.军队名称:从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

参考答案:

C

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由国共内战转向全民族的抗战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依据所学抗战,中国

革命的中心由此从南方转向了北方,中共领导的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军队由红军改

变为八路军。出现上述变化是由于日本侵略加剧,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阶级矛盾转变

为民族矛盾。故ABD表述错误,C符合题意。

19.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一大西洋B.大西洋一北冰洋一太平洋

—印度洋

C.大西洋一太平洋一印度洋一地中海D.大西洋一太平洋一印度洋

一大西洋

参考答案:

D

20.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

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

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物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清代内阁的官员按照

样本来办事。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故选B项。

21.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

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安徽六安双墩是汉墓,所以找出其中不属于汉朝的物品,

而青花瓷是元朝出现的,故选c。

22.《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

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

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C.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D.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参考答案:

D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金朝大举入侵中原,北方农民纷纷南渡,随之而来的就是北方先进

的技术传入南方,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在南宋完成,故选D;ABC均是材料信息的体

现,排除。

23.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

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D.重建了欧洲自由贸易和金融秩序

参考答案:

C

根据材料“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并结合所学可知,

马歇尔计划又叫西欧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和发展,为西欧经济一

体化奠定了基础,C正确;A“燃眉之急”不准确;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战后

世界贸易和金融秩序均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故D重建了欧洲的自由贸易和金融秩序,说法

不正确。

24.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25.西塞罗曾说:“法是植根于自然的、指挥应然行为并禁止相反行为的最高理性。”他

认为的“法”是

A.法律是神而不是人意志的体现

B.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C.自然赋予的理性的法律条文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参考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是最高理性是强调法高于一切,即强调法是高于一切

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法律是人意志的体现,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近现代法学,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自然赋予,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6.《十二铜表法》第3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

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

定的金额。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参考答案:

C

析I债务人对值权人有还债的义务.如不期履行.则金权人有胞中材料所提及的权利.这在根本

上体现了《十二■表妹〉时私有财产的保沪.故答案为CJft.A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啊体现,升值;B

啾不豌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27.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A.皇太极继位后

B.康熙亲政后

C.乾隆在位时

D.雍正继位后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清朝专制主义的发展。

康熙帝时,中央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康熙帝为了消

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立南书房,这样专制皇权进一步集中。皇太极在位时

没有南书房,而雍正帝在位后设立了军机处,雍正和乾隆帝时期不存在该三足鼎立局面。

28.“分封制一郡县制一-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B.中国古代统治者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渐完善

D.封建专制制度的逐渐完善

参考答案:

C

,,分封制—郡县制一郡国并行制一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势力的削弱,故

C项正确;题干说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强化,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不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题干说明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不是君

主专制的完善,故D项错误。

点睛:说明类选择题考查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一一本质”。

本题的现象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这反映出了中央权力的加强和地方权力的削

弱,即中央集权的加强。

2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

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

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

少数奴隶主手中

参考答案:

D

30.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

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

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参考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三等国

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力

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基本特征是“两极化”,即“新的权力天平上只剩下了美

苏两国”。一一张小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已经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早在1971

年就发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这一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

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1)(4分)两极格局。苏联解体。

(2)(10分)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

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的兴起),

中国的振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8分)

32.读图分析:(20分)

材料一、

都江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工程修筑的特点,并谈谈它的作用。(6分)

材料二、

田纳西水利工程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工程修筑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8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世界几大文明区域分布的特点。请指出促成文明链接的是哪一

历史事件?(4分)

材料四

★★★

★★

★★

★★

★★★

(4)观察材料四中的图片,说出它们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或依山形地势自动分流灌溉)(2分)

有利灌溉、防洪涝,促进农业发展;(2分)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分)

(2)经济危机(或经济大萧条)(2分)

作用:以工代赈;有利就业,促进消费;有利灌溉、发电、开放当地。(每点2分,共6

分)

(3)分散、孤立:新航路开辟。(各2分,共4分)

(4)区域化(2分)

试题分析:

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

第一问,依据所学学生可以从依山形地势自动分流灌溉角度回答,其作用有利于灌溉、防

洪、促进农业等;第二问,图片信息为田纳西大坝,是罗斯福在大危机背景下为解决就业

问题而新建的,其作用为以工代赈、有理就业、灌溉等;第三问,图片信息为新航路开辟

前人类文明的孤立、分散特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走向整体;第四问,图片信息为北美自

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图标,表明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题,学生通过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

33.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

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

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

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

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一一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列举清时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雅典“政治自由化”的原因是什

么?

参考答案:

(1)说明:清朝设军机处

清朝中枢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其总揽军政大权,实现绝对君权。

(2)过程:君主政体一寡头政治一民主政治;

原因:贸易的急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

(1)说明:由材料一中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

情况却正好相反”可知,题目要求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应该指的是清朝前期,加强

君主专制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雍正年间,清朝设军机处是个典型史实。因为这使得清

朝中枢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其总揽军政大权,实现绝对君权。

(2)过程: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由

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可得出,雅典政治制度

经历了君主政体一一寡头政治一一民主政治。原因:由材料二中的“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

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可以得出其原

因是贸易的急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

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

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

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

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

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

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

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