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资料_第1页
创伤急救资料_第2页
创伤急救资料_第3页
创伤急救资料_第4页
创伤急救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急救(教案)授课人:张超月济三煤矿保健站授课计划课时:4课时基本课题:创伤急救目的要求:通过学习让受训者掌握最基本的医疗救护常识和救护技术,重点和难点:心肺复苏技术、止血、包扎和固定。教具使用:模拟人授课方式:讲述、演示作业布置:(1)止血方法有哪些:A指压动脉法、B压迫包扎法、C加垫屈肢法、D止血带法(2)通气方法有哪些:A手抠法、B击背法、C垂俯压腹法、D托颌牵舌法(3)脊柱损伤搬运法:必须用硬质担架抬,保持伤处稳定,勿使伤处弯曲和旋转及扭动。第一节:一、概述(培训目的和急救现状)心肺复苏(一)复苏的定义(二)心跳呼吸骤停原因(三)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四)心肺复苏适应症(五)、心肺复苏禁忌症(六)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步骤和操作方法第二、三节:创伤救治(一)、创伤定义(二)、创伤分类(三)创伤救治原则(四)、需要紧急处理情况(五)、基本救治技术四、几种常见伤的处理烧伤化学伤生物伤第四节:模拟训练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各种机械使用增多,车辆日益增加,各种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呈增加趋势。虽然,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是伤害事故的发生地点往往远离医院,医生到达事故现场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有些病人病情危急,急需处理,并且现场处理的正切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这就要求现场人员具备一定的救护知识,让大家掌握一定的救护常识,就是我们今天培训的目的。急救现状: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急救知识非常普及,无论是警察还是士兵,以及各产业工人,都进行过专门培训,大部分是中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培训学习,并且在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码头、学校、饭店、宾馆等,都配别有专门的急救器材,甚至有心脏电机除颤仪这种先进急救器材,这是我们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象美国一个不到2亿人的国家,就有60000多万人进行过培训,所以在美国,呼吸心脏骤停的病人抢救成功率高达50%,而在我们国家这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不到2%,差距这么大,关键就是现场急救水平的差距,而不仅仅是医生水平的差距。因为心跳呼吸停止后,大脑缺氧的耐受极限为5分钟,超过5分钟,大脑神经细胞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很难抢救成功,即使心跳呼吸恢复,也只能是植物人。医学统计表明,心跳呼吸停止后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8分钟内进行复苏后治疗的,其康复可能性较大。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康复出院的可能性极小。这就要求我们现场的第一见证人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可以适当进行基本救助,而不至于手足无措。今天要讲的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治。一、心肺复苏(一)复苏的定义:是指为了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如在心跳呼吸骤停后使心脏复跳和恢复自主呼吸的技术为心肺复苏术,简称复苏术。应用人工呼吸解除窒息的威胁,以心脏挤压恢复心脏波动等都是典型措施。(二)心跳呼吸骤停原因:A.心脏本身的疾病:各种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B.创伤:胸部挤压伤、触电、溺水、空气栓塞。C.药物中毒:洋地黄、巴比妥、吗啡、酒石酸钾、有机磷。D.反射性心跳停止:胸腔内各种手术、气管插管刺激、腹腔盆腔内器官的牵拉均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E.各种麻醉剂对心血管的抑制。F.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出血。G.呼吸功能障碍。(三)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A.意识突然丧失,或在暂短的抽搐后出现意识丧失。B.大动脉博动消失C.呼吸变为喘息或停止。D.瞳孔散大、心音消失及全身紫绀。诊断心跳呼吸骤停以意识丧失、大动脉博动消失和呼吸停止为主要依据,但是一定要快速判断,快速抢救。不要反复检查,延误抢救时机。(四)心肺复苏适应症各种原因(如电击、溺水、外伤、中毒、过敏、手术麻醉意外、心脏疾病等)引起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抢救后有生存希望者。(五)、心肺复苏禁忌症1、癌肿及医学无法挽救的疾病的晚期衰竭死亡。2、确诊死亡已较长时间(半小时以上)。3、对确诊已脑死亡以及“安乐死”问题,尚有待医疗立法确定。(六)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步骤和操作方法虽然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但是复苏的目的和复苏的方法是相同的,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首先抢救的目的就是迅速果断用人工方法重新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使心脑及时得到氧的供应,恢复满意的心功能并战胜合并症。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博动。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从心脏停博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初期复苏的步骤为以下三点: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因此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其方法有:手抠法、击背法、垂俯压腹法、托颌牵舌法。B.(breathing)人工呼吸有效人工呼吸应该能保持病人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接近正常。人工呼吸方法可分两种,一种是无需借助器械的徒手人工呼吸法,其中以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最适合现场急救,另一种是利用器械或特制的呼吸器以求得最佳的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地面或硬板床上。抢救者跪于(或立于)患者一侧胸旁。先将病人头后仰,一手将其下颌向上后方钩起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压迫于病人前额保持病人头部后仰位置,同时以拇指和食指将病人鼻孔捏闭,然后术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开始可连续吹入3-4口气,然后以16-18次/分的频率进行。每次吹毕即将口移开,并作深呼吸,此时病人凭借其胸肺的弹性被动完成呼气。施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胸壁是否起伏,吹气时的主力是否过大,否则应重新调整呼吸道的位置或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要注意每次深吸气时应尽量吹气时必须用力。C.建立有效人工循环(circulation)即通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人工循环的方法,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开胸心脏按压两种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机理是压迫胸壁所致胸内压力升高并传递到胸内的心脏和血管,再传递到胸腔以外的大血管,驱使血液流动。当挤压解除时,胸内压下降并低于大气压,静脉血又回流到心脏,称为胸泵机制。无论机制如何,只要正确操作,即能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动脉压可达80-100mmHg,足以防止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地面或硬板床上。抢救者跪于(或立于)患者一侧胸旁。肘关节伸直,肩部略前倾,双手掌交叉压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利用体重将胸骨向脊柱方向垂直压下4~5cm,每分钟80~100次,按压后立即完全放松,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如双人抢救,人工呼吸每次与胸外挤压5次交替进行,如单人徒手抢救,则每口对口呼吸2次挤压心脏15次。注意观查大动脉搏动、血压、皮色、瞳孔等标志以判断挤压的效果。二、创伤救治:(一)、创伤定义: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多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被破坏和功能障碍。(二)、创伤分类: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受伤原因分类按受伤皮肤是否完整分类挫伤、扭伤、挤压伤、爆震伤、创伤性窒息闭合性损伤擦伤、切割伤、挫裂伤、刺伤、撕脱伤、枪弹伤(火器伤)开放性损伤根据伤情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应根据伤情、受伤种类、部位、伤势,分别救治。(三)创伤救治原则:1、先抢后救,必须将伤员及时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再救治。2、全面检伤,分类处理,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四)、需要紧急处理情况:各种心跳呼吸停止病人,重度开放颅脑损伤、休克、各种急性出血、开放性气胸、窒息病人。(五)、基本救治技术:1、通气:各种伤员的鼻和气管被血块泥土或呕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坠均可造成窒息,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手抠法、击背法、垂俯压腹法、托颌牵舌法。2、止血方法:指压动脉法、压迫包扎法、加垫屈肢法、止血带法。止血带法注意事项:(1)标明时间;(2)连续阻断不得超过1小时;(3)不得用绳索、电线、铁丝等;(4)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4)止血带应加垫。3、包扎法:绷带卷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4、固定:骨折病人要固定后搬运。5、搬运:背、夹、拖、抬、架。脊柱损伤搬运法:必须用硬质担架抬,保持伤处稳定,勿使伤处弯曲和旋转及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