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五)自然灾害与人类_第1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五)自然灾害与人类_第2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五)自然灾害与人类_第3页
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五)自然灾害与人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五)(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解析:第1题,图示为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多洪涝灾害。第2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答案: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km)。下图示意38°N附近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震震源深度垂直分布,其中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带发生的地震 ()A.以中源地震为主B.多分布在海洋板块一侧C.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一侧D.震源越深的地震离边界越近4.图中所示的甲、乙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解析:第3题,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说明乙板块位置低,为大洋板块,甲板块位置高,为大陆板块。由图可知,震源集中分布在甲板块。第4题,(38°N,142°E)大致位于日本东部沿海地区,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答案:读图,回答5~6题。5.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名称是 ()A.寒潮 B.冰雹C.伏旱 D.台风6.这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也会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附近海域渔民捕鱼B.有利于附近盐场晒盐C.有利于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D.有利于杀灭害虫,便于第二年农业生产解析:第5题,从图示观察,该天气系统中心区气压低、风速小、降雨量小,甚至晴朗无风,中心附近风力大、降雨量大,符合台风的特征。第6题,台风常伴有狂风和暴雨,盛夏期间台风带来的降水可缓解高温酷暑。答案: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2年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回答7~9题。7.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①时段 B.②时段C.③时段 D.④时段8.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茶农经常采取的措施是 ()A.施肥 B.改善茶园的通风条件C.熏烟 D.滴灌9.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B.农田病虫害减少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据图可知③时段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故C项正确。第8题,熏烟可以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大气的逆辐射,晚间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故C项正确;施肥可以增加产量,但不能保温,故A项错误;滴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茶园的通风条件会加大冻害的威胁,故B、D项错误。第9题,寒潮是一种气象灾害,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农田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有利于农业生产,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下图为某年我国局部地区5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单位:mm)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此时段华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C.干旱 D.冻害11.此时段华北地区形成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热少雨B.冷空气南下,气温大幅度下降C.大气污染加剧,雾霾频频出现D.夏季风尚未影响到此,雨带在南方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年5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而华北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故此时段华北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段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为干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较弱,雨带尚未移动到此。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22分)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10分)(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12分)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多热带气旋(台风)。(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13.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24分)(1)说明古乡沟多泥石流暴发的原因。(6分)(2)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8分)(3)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6分)(4)沿山谷徒步行走时,当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当发现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如何自救?(4分)解析:(1)泥石流的形成和碎屑物质、地形、降水、植被等因素有关,结合古乡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可从上述几方面分析古乡沟多泥石流的原因。(2)冰川泥石流主要是冰川融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所形成,古乡沟有深厚的松散堆积物,而夏季时丰富的降水、大量冰川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加之古乡沟狭窄的河谷和巨大的落差,使泥石流造成的破坏力巨大。(3)该题考查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般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个方面描述,结合图中信息和我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回答。(4)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侧的山坡上跑。答案:(1)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此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