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法治,谓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与“人治”相对,只有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基础、前提条件立足点、归宿、发展前途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20C50S十八大以后改开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期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20C90S后社会主义法制新发展法制建设完善时期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成就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第一条……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第四条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2)作用: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教训:3.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发展时期(1)背景:

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2)成就: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54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对比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不同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4.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1)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措施:①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1999年和2004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十五大报告(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意义:P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内容七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个层次法律规范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历史意义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有法可依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法制基础知识拓展: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5.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措施:①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法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二编物权▪

第三编合同▪

第四编人格权▪

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六编继承▪

第七编侵权责任▪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5.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整合70年民事法律规范;汲取5000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体现社会主义人民利益愿望;体现对人民权利平等保护;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5.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3)意义:

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老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思考】结合表格分析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的特点?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继承发展宪法主体曲折发展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时间阶段成就1949—1966年初创奠基《婚姻法》《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1966—1976年严重破坏

1978—1992年重建与完善1978年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1982修宪1992—2012年形成体系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从“法制”到“法治”;1999年“法治”入宪、2004年“人权”入宪;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2年以后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新十六字方针;2018年习思想入宪;2020年5月《民法典》。阶段内容意义1949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2010年2012年以来60-70年代通过《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法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法治:开始法治建设历程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等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期法治: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建设遭严重破坏通过82宪法、制定《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基本法律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保证…法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九七十五提依法,“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五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奠定…法治: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宪法修正案》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民法典》法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影响: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④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红旗渠竣工◎成昆铁路勘探◎新中国电影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改革开放后(1)背景:①内在要求: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②中央推动:国家、社会良性循环发展需要与物质文明配套的精神文明。(2)表现: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1994年2001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中共中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五讲四美三热爱爱国主义、以德治国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中共十八大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发展历程:①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②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内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中共十八大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初步奠基法治建设进程精神文明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