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010203目录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湖北军政府1911.10-12南京临时政府1912.1-4北洋政府1912.4-1928.1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十二章国徽国民党党旗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1912年3月)缔造共和(1)中华民国的建立:P14时间、意义、措施新建立的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在中国诞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①目的:②原则:③内容: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三权分立责任内阁【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临时约法》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一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材料2: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临时约法》“因人设法”,总统与总理职权不明,不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反而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府院之争)。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党派名称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1912年8月①国民党成立;选举获胜,宋负责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10-11月④袁就任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3年春1913年7-8月②宋教仁遇刺③二次革命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行不通1913.3宋教仁北上组阁,于上海车站遇刺,袁世凯“听之愕然”“查明”布置暗杀活动的人:国务总理赵秉钧幕后真凶:???黄兴在挽联中写道: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却是袁世凯。失败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正式称帝1915-1916年:护国运动1914年5月1日,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共和名存实亡破坏共和《大总统选举法》和《中华民国约法》超长任期10年无限连任提名下任总统++=变相世袭1915年12月31日,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1916年1月1日,正式登上帝位。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护国运动”:1915年12月,李烈钧策动反袁,25日云南独立,蔡锷组织讨袁的“护国军”。25日云南、贵州等独立,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唾骂中死去。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83天的皇帝梦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受到历史惩罚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派系分争。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扶植代理人,分而治之。皖系统治时期(1916--1920)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军阀割据局面形成材料1: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2:民国初年,这些政党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每当召开国会期间,那些议员们前呼后拥地先住到甲党招待所,得到各种好处与红包,承诺投该党的票,然后再到乙党招待所住下,同样再得到好处费,并答应投该党的票。——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政党数量多;参政意识强;党争激烈,不受监督;腐化严重;【合作探究】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他们会参与选举、选票吗?会关心政府国会议案吗?一、探索共和:一波三折——民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合作探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原因:材料1:民初的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
——摘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合作探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原因:材料2: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世凯是不会让步的。……因此,在当时中国国情下,如果政党要去搞所谓政党政治,要么成为独裁者欺骗民众的工具,要么成为独裁者刀俎下的鱼肉。——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①政党仓促成立,党争激烈;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④国民民主意识淡薄(缺乏群众基础);③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⑥当时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⑦盲目学习照搬英美模式,脱离国情;⑧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⑤资产阶级对政党政治准备不充分;1924年-1927年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罹患肝癌,憾然去世蒋介石接管国民党,成立国民革命军,这是部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混合军队1926年,打倒列强,除军阀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1.先看“军政”,这是“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2.再看“训政”,这是“以党治国”的威权统治时期。因而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3.最后看“宪政”,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让历史告诉未来: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方略及启示》“革命程序”论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8)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8)——训政时期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统治正式结束。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背景:(2)训政纲领“训政”的实质是什么?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国民大会国民政府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领导指导、监督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总揽五项治权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48-1949)——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46年,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中华民国宪法》。称为“制宪国大”。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施行宪法,选举总统,建立总统府。称为“行宪国大”实质:用宪法形式确立国民党独裁统治何处寻民主?光明在何方?政治统治政治特点宪法南京临时政府①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②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内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政府①1912年8月,同盟会与几个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宋教仁主持党务;②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多数党领袖;③(1913年春,袁世凯制造“宋案”,并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政党政治;袁世凯独裁统治《中华民国约法》南京国民政府①1928年,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②1946年11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中华民国宪法》;③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训政、宪政口号下的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训政纲领》《中华民国宪法》【小结】一波三折: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92719371945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9革命根据地建设:
各级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建设:
“三三制”民主政权解放区建设:
设置行政区新中国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革命根据地建设
观察右图,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呢?
①农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②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③在北伐战争的影响下,有群众基础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是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政权性质:?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工农民主专政)大会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2.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敌后根据地逐步扩大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措施: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三三制”有何意义?
材料1: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材料2:第三条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合作探究】比较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比较项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不同点指导思想斗争对象分布地区政权性质最终结果相同点工农武装割据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主要在江南地区主要在华北地区人民革命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丧失抗击大部分日寇,根据地发展都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着眼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力量,都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启示:二、走向共和:艰辛探索——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一是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二是指导思想不同:苏维埃政权受苏俄革命、政权建设影响较大,边区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巩固、发展和建设根据地。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3.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解放区的建设(1)政权建设—行政区(2)理论基础—《论人民民主专政》意义:巩固了新兴的人民主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实践基础)《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时期制度建设地区意义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抗日战争边区政府参议会三三制原则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解放战争行政区解放区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合作探究】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9月195419571966-19761982《共同纲领》: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①含义
②核心③意义“文革”结束后逐渐恢复;1982年宪法①重要进展②意义
③地位(1)奠定基础(2)确立(3)挫折(4)恢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2.基本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教材19页,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脉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1982年中共十二大进一步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1993年中共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基本内容:P19【合作探究】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不同点性质职能产生方式相同点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①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3.基本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发展历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设立1949年《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4.基层民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概念解析】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能够国特色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农一师高级中学2025年学术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试(二)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硬质合金锯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宿州学院《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射频信号发生器市场全景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麻醉药品讲课课件
- 学前班春季学期工作计划
- 《数理统计》第6章 随机样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物理发泡干线支干线电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3G产业行业当前经济形势及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教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计划
- 美国加征关税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关税课件
- “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译林版)及答案
- 一例脂肪液化切口的护理
- 2025届嘉兴市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解析:智慧不会感到孤独
- GB 15269-2025雪茄烟
- 规模养殖场十项管理制度
- 2025航天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自动计算表-标准-
- 2025中考英语热点话题阅读《哪吒2魔童闹海》
- 头疗培训知识课件
- 双溪村移民安置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