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7包身工课程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2.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3.学会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1.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在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和说明。2.利用“三步精读法”来学习课文,掌握读书的基本顺序,学会有步骤、有重点地阅读,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的好习惯。3.学生在研究写法的过程中使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法进行交流。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是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著有话剧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另有《夏衍杂文随笔集》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5年。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在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知识链接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所以具有文学性。《包身工》是我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基础梳理]字音识记(1)嘈杂(
) (2)惺忪(
)(3)执拗(
) (4)褴褛(
)(5)譬如(
) (6)莴苣(
)(7)怜悯(
) (8)蹒跚(
)(9)锭壳(
) (10)谄媚(
)(11)噩梦(
) (12)骷髅(
)(13)焦灼(
)cáoxīnɡsōnɡniùlánlǚpìwōjùmǐnpánshāndìnɡchǎnmèièkūlóuzhuó纽忸扭狃瞌磕嗑溘锭绽淀碇契锲挈楔词语积累(1)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2)睡眼惺忪:形容刚刚睡醒,眼神仍然迟钝模糊。惺忪,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3)嘈杂:(声音)杂乱,喧闹。(4)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5)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6)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7)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词语辨析(1)权力权利①消费者协会的任务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________。②________是人民给的,我只能把它用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上。【答案】①权利②权力【解析】“权力”与“权利”都是名词。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与“义务”相对,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利”经常做“享受”“享有”等的宾语,“权力”经常做“行使”“使用”等的宾语,“权力”可构成“权力部门”“权力机关”等词组,“权利”不能。(2)横七竖八杂乱无章①万盛米行的河埠头,________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②这以上是我经过东三省三四日的报告,写的虽然________,然一切皆系实景实事,或可供国人参考。【答案】①横七竖八②杂乱无章【解析】“横七竖八”与“杂乱无章”都形容杂乱的样子。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横七竖八”偏重于不整齐,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杂乱无章”偏重于没有条理,只用于物。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主旨探微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任务探究]任务一理解1.文章最后部分作者由包身工制度引发了哪些联想?这样写有何作用?【答案】①由包身工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作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程度,人不如动物的命运。②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联想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③由对包身工制度的预言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这样的联想,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2.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文章渗透着哪几方面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①对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全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情感,从描写她们的住所、饮食、劳动,到她们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可停息的悲惨命运,无不表现出作者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可以说,作者是流着泪写的,我们是流着泪读的。②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在文中,作者除了通过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他们贪婪、冷酷、毫无人性的嘴脸,还用了很多反语对他们进行鞭笞。③深深的悲哀之情。这种悲哀之情很复杂,既有对包身工及其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有对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包身工之间冷漠关系的悲哀。任务二赏析3.赏析文章开头“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身工们的住所比喻为蜂房,将她们的活动喻为生物的蠕动,一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的拥挤、恶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没有人的尊严。4.这篇文章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答案】本文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运用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作“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而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任务三探究5.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你是怎样认为的?【答案】示例一: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类似的社会问题。示例二:课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20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讲,文章仍然有它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可以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课后巩固拓展[随堂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惊世骇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答案】C【解析】文中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反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D.表示直接引用。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①句中把剪纸民间艺人比作野花野草。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是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的,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民间艺人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①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②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我”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来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仍在增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②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结构发生根本性优化变革,有利于我们加快建立现代化能源体系、产业体系,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利于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并建立相应产业体系和高质量人才队伍,占据全球科技、产业和人才竞争制高点。最后,中华文化历来主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相契合,(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有利于推动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更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既有利于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又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既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推动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D.既有利于推动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又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用“既……又……”关联词连接,排除A;“推动我们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手段,故应先说“推动……”再说“实现……”,另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意义更深远,故放在最后,排除B、C。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②但辩证地看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素材积累]课内素材《包身工》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起床、早餐、上工、收工等,还对“芦柴棒”“小福子”等典型人物的遭遇进行了描述。包身工们没日没夜地工作,遭受非人的折磨。她们是一群深受带工老板和日本资本家剥削压迫的可怜少女。包身工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被揭露,不得不提一个作家,一个进步作家,他就是夏衍。夏衍从事过工会工作,曾经长期居住在工人区,因为经常和工人打交道,从工人的口中得知了包身工的事情。这位作家,做了一位有良知的作家该做的事情。[适用话题]“生存与尊严”“正义的力量”“良知”“环境”“工作与生活”等。课外素材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如清远“现代包身工”案,经查,被告人刘某某于2005年从江西省于都县将被害人谢某来先后带到清远市清城区横荷街道打古村委会敢鱼村、凤城街道田龙村委会八队的出租屋内,以包吃住的方式聘用谢某来从事“黑心棉”加工作业。其间刘某某以辱骂、殴打、十年间不支付任何工资报酬,强迫被害人谢某来从事“黑心棉”作业劳动,直至2015年4月22日,执法人员在查处该“黑心棉”加工作坊时才将被害人谢某来解救出来。经鉴定,被害人谢某来患“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尽管雇主在法庭辩称“我包他吃住,他有出入的自由,十年来我一直帮他保管工钱”,清远市中院仍然在二审终审中维持了原判,认定被告人刘某某犯强迫劳动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适用话题]“关注弱势群体”“社会良知”“人权”等。[聚焦高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考点链接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处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任务,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而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典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人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地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蒙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1943年(选自《白色的虹》,有删改)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答案】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技法攻略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中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1.借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表现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教养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借助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必须从情节入手。3.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如果抛开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形象,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一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广泛的“共性”。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把握。解题思路首先,审明题干,明确要求。其次,确定答题的角度:①情节角度,情节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②人物自身角度,人物的行为举止应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③主题角度,人物的命运表现了小说的主题。④环境角度,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⑤真实角度,人物塑造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答题要点(1)表明观点,表明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评价。(2)说明理由,分别从上述五个角度结合文本(有时题目要求需联系现实)来分条说明。[群文阅读]导读:
课文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这是令人沉痛的历史悲剧。在文明进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在劳动者权利越来越受重视和保护的今天,我们回顾包身工的历史,讨论当下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是为了让包身工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让明天的生活更美好!现代社会不允许有包身工小马飞刀前两天,某公司发文为“职业经理学校”公开招生。招收条件中提到,应聘者需遵守两点承诺才能被录取。那么是哪两点承诺呢?一要承诺做到“两不”:忠诚不谋私,顾事业不顾家;二要承诺终生在公司服务。要写承诺书,承诺以房产作抵押,离开公司以房产偿还,防止将公司作为跳板、作为“镀金”,学到经验后跳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这么大一家企业,怎么连一点法律常识都不懂?怎么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随后,该公司就该招聘信息内容发布致歉声明。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监察局表示,该招聘信息部分条款违反劳动合同法。由此,笔者想说一说人性化管理的问题。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正如某日本著名企业家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现在我们常说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无论是事业还是待遇,都无法脱离感情这个基础。因此,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人性化管理并非要弱化正常的制度管理。人性化与企业形象、效益之间并非“有你无我”般的水火不容。实际上,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更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是现代企业极为注重的竞争优势。而且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构建,不单单是企业主一时兴起的私愿,而是社会各项监督、保障机制综合力量作用的结果。这种综合力量作用,既意味着不论国企民企,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其获得的发展机制理当更为公平,也意味着那些无视员工权益的行为必须得到制度的惩戒。但是,我们也常能看到,由于劳动者和企业的地位、权益严重不对等,在当下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随意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为了得到薪水或保住工作岗位,往往敢怒不敢言。这种乱象是无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笔者以为,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唯有员工发展了,企业才能迎来持续、健康的发展。如果只想一味从职工身上获取利润,而无视职工的权益与发展,企业的前景恐怕也好不到哪去。(选自光明网2020年8月25日,有改动)【赏析】在现代文明社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确保合法用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在当前新旧动能转化的形势下,政府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升用工的合法性。完善用工法律制度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国共享经济参与者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面对新就业形态的需求,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多个文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明方向。2021年7月以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到完善劳动报酬支付和休息制度,明确企业不得制订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外卖送餐员,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网络餐饮平台要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需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针对网约车司机,2021年11月,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相关部门要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科学确定驾驶员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保障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包业务合同范本及风险管理要点
- 拱桥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示范
- 职场办公室软件应用技能培训教程
- 美容院经营数据统计与分析
- 建设工程勘察标准合同文本解析指导
- 油用牡丹种植商业计划书范例
- 2025年智能电网成套设备合作协议书
-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 2025年通信安全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医院招聘多选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件
- 安全仪表报警联锁回路调试记录
- 物业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员工离职、内部调职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 全液压转向器应用基础知识26新
- 大班数学《来自毕业餐会》活动反思
-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 GB/T 28553-2012汽轮机蒸汽纯度
- 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题库
-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课件
- 2023年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联难度几何题100道-打印整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