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程目标1.了解作者,能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的重要生字词。2.理解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体会贾平凹语言浓浓的陕西风味。3.领略秦地的风俗民情,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增加积累、加深体悟,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2.采用“粗读—精读—研读”的品读鉴赏法,以读代讲,以读促思。3.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的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担任外语系教授。[资料助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他是新时期小说、诗歌、散文“三马并进”的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废都》《腊月·正月》《浮躁》;散文《秦腔》《月迹》《丑石》。他的散文陕西特色很浓,常常坦率、真诚地表现自己,他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在似乎漫不经心地描绘人们的生活与风情中,萦绕着一种使人深思的哲理,给读者以启迪。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写作背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本文涉及“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属于感悟自然类的散文,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作者由眼前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写出了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秦腔》:贾平凹出生在陕西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一种“还原式写作”。相关知识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老陕吼叫秦腔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的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等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有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的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此刻才会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字音识记[基础梳理]liè
qū
xié
diāo
zhě
diàn
sǒng
háo
jǐ
wēi
cuán
jiē
逝浙晰婉腕碗肺沛柿腔控崆词语积累(1)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一个人。(2)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3)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4)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形容闹得很凶。(5)凶神恶煞: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选词填空】(1)一直共患难的老伴去世了,儿女们也都各自成家,顿时他成了________的孤老头。(2)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________。(3)游子归来了,在这________之晨,游子归来了。(4)这几年村里起了__________的变化。【答案】(1)孑然一身(2)俯拾皆是(3)风雨如晦(4)天翻地覆词义辨析(1)做客·作客相同点两个词读音相同;从词性上看,都是动宾式结构的动词。不同点做客:拜访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寄居在别处。情境运用①孩子们第一次到北京______,兴高采烈。虽然夏令营已闭营多日,但孩子们仍沉浸在喜悦之中。②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______加拿大,将近二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做客作客(2)震撼·震动相同点都有“摇动”的意思。不同点震撼:震动,摇撼,多用在抽象的事物上。震动:颤动;使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多用于客观事物上。情境运用①一部着眼于指导法官审判的司法解释,竟然引起如此大的社会______,司法机关可能始料未及。②这场演唱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场绝对______视听的音乐盛典。震动震撼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结构图解[整体梳理]主旨探微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秦腔结构图解主旨探微《秦腔》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1.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提示]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文本深读]2.第6段中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提示]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一样谦虚、纯洁、坚强、美好,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但都默默担负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的全部秘密。3.如何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提示]这一时刻,即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4.作者在草木中追寻山村的余韵,他提到了哪些风物?这些风物总体上给了作者怎样的启迪?[提示]小溪,鼠麹草,彩菌,加利树,野狗、麂子的叫声。启迪:①自然给生命许多滋养(或:自然滋养人类)。②自然将时间相隔的人们在生命的深处联结在一起(或:自然使时空相隔的人们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5.有人认为,这篇写“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哥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即思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着于对纯粹精神和艺术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说理由。[提示](观点一)同意。①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此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此文写作者避居山林,寄情山水,对现实和时局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淡然的态度。②文章所写内容不仅与当时国家、民族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与作者当时的教书育人生活也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放飞自己的才情与思想。(观点二)不同意。①作者并没有完全超越现实。文章中有“浩劫”二字,而1942年恰好有一场关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浩劫”;文章末尾“风雨如晦的时刻”含蓄地点明时代特点。②文章所表达的自然美好、生命美好、人类声息相通等人生感悟,以及末段所寄托的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显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对阻止人类之间的杀戮、消除人为的“浩劫”,是一种呼唤和感召。秦腔1.阅读第2段,“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提示]运用了夸张手法,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和移就(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的文化。那么,作者笔下的秦人对秦腔又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提示]①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②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烟卷、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③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一句话: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所以,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我们可以用“痴迷”来加以概括。3.作者贾平凹也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作为一位名作家,他对秦腔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情呢?[提示]作者把从高高的土屋窗口飘出的雄壮的秦腔叫板置于“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的背景之下,使秦腔充满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因为在作者看来,“秦腔”不仅仅是秦地的剧种,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的象征。4.试举例分析本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特点。[提示](观点一)场面描写雄浑阔大,如作者写自己听到土屋的窗口飘出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由于这一情景置放在“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这样一个背景下,便使得飘出的秦腔充满了苍凉和厚重的历史感。(观点二)细节描写运用繁笔细致描摹、写实。文中多用繁笔、工笔描绘,以写实的笔调多角度多方位铺叙秦腔艺术的戏态人情,或山川风俗,或人心世态,或喜怒哀乐,多精雕细刻进行细部勾勒,又加上恰当地运用夸张修辞和铺排手法,使读者对秦腔有了一种全面、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如对演员上台时的描写,一步一步,环环紧扣,细致入微,神态毕现。【答案】B【解析】A.“悄然”的“悄”读qiǎo。C.“涤荡”的“涤”读dí。D.“妊娠”的“娠”读shēn。[随堂小练]2.下列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翻复赭色清冽疙瘩B.靛蓝纤秀辩认棱墓C.犷远遗撼嗥叫纤柔D.筹资肺腑过瘾晒丝绸【答案】A【解析】A.“翻复”的“复”应改为“覆”。B.“辩认”的“辩”应改为“辨”,“棱墓”的“棱”应改为“陵”。C.“犷远”的“犷”应改为“旷”,“遗撼”的“撼”应改为“憾”。D.没有错别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B.因为我们的到访,使这个即将消逝的山村有了一丝生气。
C.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这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到二十五万,原因是因为一场浩劫。
D.即使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嗥叫和麂子的嘶声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恐怖。
【答案】D【解析】A.偷换主语,应将“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改为“找到一条窄窄的石路”。B.缺少主语,去掉“因为”或“使”。C.句式杂糅,去掉“因为”。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平凹,陕西人,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秦腔》《洗澡》,散文集《月迹》《心迹》等。B.冯至,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感情外露、热烈奔放。C.《再别康桥》
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在诗歌创作上他属于“创造社”,该社的主要成员还有闻一多、戴望舒等。徐志摩的主要作品有《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D.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答案】D【解析】A.“著有长篇小说《秦腔》《洗澡》”有误,《秦腔》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洗澡》的作者为杨绛。B.“他的诗歌感情外露、热烈奔放”有误,冯至的诗歌含蓄深沉。C.“属于‘创造社’”有误,徐志摩是“新月派”。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秦腔作为陕西传统文艺的典型代表,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今社会你认为秦腔能冲出潼关,走向更大的舞台吗?请你为它写一段宣传推介词,100字左右。【答案】秦腔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它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一杯烈酒,让人沉醉;它朴实粗犷、细腻深刻,如一泓幽潭,以情动人。听,那是黄河的怒吼,那是长江的呻吟,那是泰山的悲鸣,一扬眉,一抬手,一低头,秦腔把炎黄儿女的卓卓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拓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课内素材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北京的京戏等,秦腔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北五省,在观众中,特别是农村观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素材采撷]秦腔是一种古老的地方剧种,本身就带有一种浓郁的地方色彩,而这种剧种又与八百里秦川,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人民的气质、风格相统一,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地方文化特色。《秦腔》中对秦川大地上风土人情、山川地貌等的描写,又是这片土地上所特有的,加上对这里人们生活场景的描写,使整篇文章带有一种强烈的“秦腔味道”的乡土气息。[适用话题]“乡土气息”“山川风俗”“地方特色”“生命力”等。课外素材贾平凹纠错撕对联1990年,贾平凹正创作长篇小说《浮躁》,不知为什么,写起来总感觉不那么顺手,让他不免心烦,就想出去散散心。这年冬天,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在运城市举行,该市蒲剧团邀请了陕西文艺界专家白浪等人光临指导。到运城后,贾平凹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该市蒲剧团演出的《西厢记》《宇宙锋》《高平关》等戏,对被誉为“牡丹群”蒲剧演员阵容和艺术造诣大加赞赏。演出空隙,该团编剧特地到宾馆看望贾平凹,征求他对《西厢记》的意见,并请他赐一墨宝。他稍作思索,一挥而就写了“艺之神妙在于能飞也”的条幅。写完后,仍意犹未尽地说:“武俊英、郭关明、吉有芳、李仙容主演的《西厢记》,景雪变、张大发主演的《宇宙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想把他们的名字编成一副对联,你看行吗?”此意正中编剧的下怀,连声称好。贾平凹点了一支烟,坐在沙发上想了几分钟,起身说了句:“想好了,写吧。”便挥毫写道:“雪变仙容冬有芳,俊英大发山关明。”从字面上看,景雪变、李仙容、吉有芳、武俊英、张大发、郭关明六位演员皆名列其中,虽然将几位演员的姓氏去掉,仅添了“冬、山”二字,却使联句活了起来。“冬”字蕴含着雪花改变了冬天的容颜,严寒中犹有梅花芬芳;“山”字则暗示着俊俏的花儿奇葩绽放,映照得山关一片火红鲜明。该对联无论在构思还是意境上都非常巧妙,在场的人情不自禁鼓掌叫好。但一位领导看了对联后却皱起眉头说:“虽然几个演员的演技都很好,排名却是有次序的,把排在后面的写到前面,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这是贾平凹万没想到的,他脸色顿时暗淡了下来,自语道:“我光图了一时兴奋,却忘了安定团结这个大事,不应该啊!”话音未落,就一把撕碎了对联。他出乎意料的举动,让大家在惋惜的同时,更为他的拙朴而感动。[适用话题]“知错就改”“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率真直爽”等。导读: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在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等。走进五彩缤纷的戏剧天地,你一定会惊叹声声,流连忘返。正如贾平凹的《秦腔》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秦腔从排练到表演的整个经过,一组组鲜活的镜头,令读者如临其境。[群文阅读]看戏叶君健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的,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选自《叶君健全集》,有删改)【赏析】这篇文章记叙了人们晚上观看梅兰芳京剧演出的经过,作者正面着笔,抓住演员的外貌、神态、动作、声音等,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描摹,使京剧大师的风范跃然纸上,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赞叹不已。与此同时,作者还抓住观众的反应,从侧面展开描写,以此来烘托艺术家的舞台表演是多么精湛。在行文过程中,作者集中笔墨对演员的表演进行了记叙和描写,却对表演者是谁秘而不宣,直到最后才把艺术家的名字点出来,紧紧攥住了读者的心。如此巧设悬念,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水的越剧陈荣力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很难想象近一百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的一种奇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粗犷厚朴的黄土地适宜于秦腔的撒野,茂密火红的高粱田孕育了二人转的品格,温山软水的江南无疑就是越剧千回百转的河流和湖泊。不仅如此,越剧的诞生更在江枫渔火、烟柳画桥,自古便以阴柔为美的江南,大大延拓了观美、享美的疆域,构建了审美、赏美的磁场。在吸收容纳昆曲、绍剧、滩簧、京剧以至话剧、舞蹈等诸多精华的同时,更构筑起一座美妙的岛屿,让所有热爱江南戏剧的芸芸众生,无不以登临为乐。就像婉约清丽的江南之水体现了江南的本性一样,曲调和唱腔同样以委婉柔美、深沉哀怨著称的越剧,亦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本性和特质。四工调的明快恰如春天里的桃花汛,弦下调的幽怨仿佛深秋中的芭蕉雨,而尺调作为越剧最主要的唱腔,那一份无以复加的洒脱和柔美,则更似初夏时节新绿荷塘里孟浪的涟漪。袁雪芬的纯朴真切,傅全香的跌宕多姿,戚雅仙的迂回沉郁,尹桂芳的流畅雅儒,范瑞娟的奔放淳厚,徐玉兰的烂漫华丽,这一切无不是江南之水形态的聚合、品性的张扬。曲调和唱腔是如此,越剧的器乐无疑亦是江南之水的天籁和传真。越胡荡漾出十里蛙声出山来的逶迤,二胡盘桓着黄梅时节家家雨声的缠绵,琵琶的起伏里具有春江花月夜的纷繁,洞箫的呜咽中听着雨到天明的惆怅。至于赋予越剧另一名称“的笃班”的鼓板,清脆的击打里分明更是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和野趣了。江南丝竹本来便是凝水的声色和精灵,在江南众多的戏剧里,这样的声色和精灵怕以越剧为最。总思量江南地域里众多越剧的舞台常离不了水,或依偎于河边,或矗立于水中。这样的以水为伴,固然有江南水乡水路便捷的因素,但细细地想来,当委婉的唱腔贴着水面活泼泼地渡向四邻八乡,当飘飘的水袖袭着水波妖娆娆地迭出片片倒影,甚至当娇嗔的眼波借着水光的映衬湿漉漉地愈见鲜亮,那份极致的柔美和水灵,又岂是远水的舞台所能比拟、所能打量?说不清越剧上演的剧目到底有多少种。《白蛇传》中断桥寄情的白素贞,洇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血手印》里的冤屈、《祥林嫂》中的苦难,何尝不是水做骨肉的江南女性,乃至中国女性情感的演示台、命运的演示台、人生的演示台。总说柔情如水,如水的越剧却让如水的柔情化为冰,化为火,化为永远芬芳在江南天空和地域上一坛情感的女儿红,让每一个品尝过越剧的人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从曲调、唱腔、器乐到舞台,如水的越剧与江南之水,端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与消解,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的新生和升华。“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愁”“既然你说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哥”——当一阵阵水样委婉的唱腔、一声声水样妩媚的娇嗔,在江南的乡野市肆间、在江南的谷场河流上悠悠沉浮的时候,那是如水的越剧在水样地流淌。(选自《盐城晚报》,有删改)【赏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散文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起源于江南的越剧。文章抓住越剧与水的神似点,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对越剧艺术进行了绝妙的诗意解读。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先写越剧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的特点;再写它的产生和发展;随后又写了越剧的曲调、唱腔、器乐;最后介绍它的代表作,“水”贯穿始终,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互融合,从而巧妙点出了“如水的越剧”这一文题。独特的构思,新奇的比喻,丰富的知识,令人耳目一新。文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诗意,字里行间充满翰墨之香和书卷之气,给人一种特别的享受。推荐阅读:《十四行集》冯至《中外精美散文》人民日报出版社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考点链接《秦腔》中多用繁笔、工笔描绘,以写实的笔调从多角度、多方位铺叙秦腔艺术的戏态人情,或山川风俗,或人心世态,或盛况空前,或喜怒哀乐,多精雕细刻进行细部勾勒,又加上恰当地运用夸张修辞和铺排手法,使读者对秦腔有了一种全面感性的认识与了解。像对秦腔的演唱场面进行了工笔细描,“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描绘得有声有色。第五段一年十二个月铺排,烘托出秦川人扳着指头盼演出的急切心情。第六段对演员上台时的描写,一步一步,环环紧扣,细致入微,神态毕现。[聚焦高考]所谓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就是具体鉴赏语言在刻画人物,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效果。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①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等。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②叙述人语言,一般是作者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使用的语言,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一般是就叙述人语言而言的。鉴赏语言最忌讳的是用“生动、形象、鲜明”这一类词汇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典题在线(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线条之美梁衡……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短视频电商促销活动合规宣传规范考核试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专题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质量综合测评试题
- 2025年多晶硅5S纯度控制考核试卷
- 2025年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公诉考核试卷
- 2025年虚拟电厂2025年政策规范解读考核试卷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难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 供用热合同(标准版)
- 受控文件清单
- GB/T 4622.2-2022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第2部分:Class系列
- GB/T 4857.3-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 GB/T 14382-2008管道用三通过滤器
- GB 40881-2021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系统设计规范
- GA/T 1556-2019道路交通执法人体血液采集技术规范
- 检验科工作质量考核表
- 历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一览表 第一届到第十二届
-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1章
- 【英文原版小说】the things they carried《负荷》
- 阿里巴巴国际站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