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程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3.品味文章语句,理解“忠”“孝”的内涵,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法指导1.通过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诵读能力。2.厘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语句,了解“表”“志”的文体风格。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忠”“孝”的含义,探究文章悲恻动人的原因。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初仕蜀,任尚书郎。蜀亡后,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资料助读]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中国文学史上有“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晋书·孝友传》将他列为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九岁能属文。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此后屡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移居嘉定安亭,读书讲学,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才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仕途不顺,后卒于南京。归有光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代表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志》《项脊轩志》。写作背景《陈情表》:公元263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会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项脊轩志》: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给书斋取这样的一个名字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相关知识表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诸葛亮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是散文表文的代表作品。志“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志”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字音识记[基础梳理]xìn

mǐn

xiǎn

zuò

qiónɡ

jié

xiǎn

wěi

zhuó

yuán

shǔn

cuàn

ɡū

jiōnɡ

pá【答案】(1)动词,经历(2)动词,走路(3)动词,施行【答案】(1)动词,怜悯(2)动词,看重,推崇(3)动词,夸耀【答案】(1)副词,最,极(2)动词,到达【答案】(1)用在动词前,指代性副词,表示他人行为对于自己怎么样(2)动词,表被动(3)动词,拜见,谒见【答案】(1)副词,亲自(2)名词,亲戚,亲属【答案】(1)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助词,补足音节,不译(3)助词,的(4)代词,她(5)助词,的【答案】(1)介词,比(2)介词,在(3)介词,和(4)介词,和,跟【答案】(1)动词,做,设置(2)动词,构成,成为(3)介词,因为,由于(4)动词,是(5)动词,写【答案】(1)介词,因为(2)连词,来(3)介词,用(4)连词,而,以便(5)连词,来(6)介词,凭【答案】古义:不会走路,这里指柔弱。今义:不可以。【答案】古义:一直到……今义:副词,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到达。【答案】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站得住脚;创立、建立。【答案】古义:自己的私情。今义:小,少,形容微不足道。【答案】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表身心劳苦,比喻艰难困苦,很疲倦的感觉;现多指工作和劳作的感受。【答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答案】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答案】古义:嫁到我家来。今义:归顺、归附。【答案】古义:变了两次。今义:又发生变化。【答案】(1)向上(2)像犬马一样(3)一天天地(4)在家外(5)在家里(6)亲自(7)对着西面(8)亲手(9)往下(10)从上面(11)从前面(12)时常【答案】(1)做官(2)任职(3)砌上围墙(4)喂奶,哺育(5)照亮半截墙壁(6)上朝【答案】(1)使……上闻,报告(2)使……保全【答案】(1)忧患凶丧的事(2)卑微低贱的身份(3)元老,旧臣(4)美【答案】远离文言句式1.判断句(1)今臣亡国贱俘(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妪,先大母婢也(

)【答案】(1)无标志词的判断句(2)“……也”表判断(3)“……也”表判断2.倒装句(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令人长号不自禁(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5)室西连于中闺(

)(6)鸡栖于厅(

)(7)其制稍异于前(

)【答案】(1)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州司临门,于星火急”(2)宾语前置句,“禁”的宾语“自”在前(3)状语后置句,应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4)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此”放在动词“居”的后面(5)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中闺”放在动词“连”的后面(6)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厅”放在动词“栖”的后面(7)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前”放在动词“稍异”的后面3.省略句(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拜臣郎中(

)(4)除臣洗马(

)(5)臣具以表闻(

)(6)谨拜表以闻(

)(7)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答案】(1)省略宾语、主语,即“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2)省略谓语,即“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3)省略谓语,即“拜臣(为)郎中”(4)省略谓语,即“除臣(为)洗马”(5)省略宾语,即“臣具以表闻(之)”(6)省略宾语,即“谨拜表以闻(之)”(7)省略句,“读书”后面省略介词“于”4.固定句式(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2)有所希冀(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答案】(1)“既……”,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2)“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东西、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3)“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陈情表结构图解[整体梳理]主旨探微《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项脊轩志结构图解主旨探微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通过写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刻怀念。文风朴实,感情真挚,叙事曲折,自然动人。陈情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

[文本深读]作用总摄全段,并且奠定了文章的悲凉基调内容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年幼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2.将本文的第3段和第1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提示]这样处理不好。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1)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2)继而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3)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4)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提示]文中写道:“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此对偶句,通过“长”与“短”的比较,提出了一个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方案。“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个对偶句,通过“生”与“死”的并连,表现了李密一定要报大恩的诚心。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情。总之,对比鲜明的对偶句,既表现了诚心,也解决了问题。4.李密是采用哪些方法,从哪些角度打动皇帝的?[提示]第一,陈情于事。①诉说苦难的身世,令人同情。②体现祖孙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其孝心来自亲情,出自肺腑,感人至深,催人泪下。③如实表白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之情与朝廷非陨首所能报答的恩遇之间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辞官奉养祖母正是遵循皇上倡导的孝道。④力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的恩宠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达了一旦终养了祖母,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的感情。第二,陈情于智。①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上的处置会有很大的社会反响,关乎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②采用换位方式,猜想可能有的诘难而陈说衷情。仿佛面对晋武帝,一问一答,环环相扣,使晋武帝欲怒而不能,再辅以真情,情理交织,终使晋武帝化怒为悯,化疑为信。5.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提示](观点一)同意。李密是蜀汉的旧臣,司马氏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为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忌,存观望之心。晋武帝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故有“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之语。(观点二)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项脊轩志1.找出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写项脊轩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作用:①表现项脊轩的特点;②表现作者对项脊轩的热爱、眷恋之情;③引出下文对项脊轩相关内容的描述。2.文中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这件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提示]

言语举止心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以手阖门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喜悦又稍带有几分伤感持一象笏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3.文章最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抚慰,以及现在妻死室坏给自己的伤痛,于是作者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精神苦闷,表达对死去的亲人的思念,寄托寂寥的身世之感。这两段文字笔调内敛,语气平静,“以乐景写悲情”,用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尤其是“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然自后”一组时间词语,更寄寓了无穷的感慨。文末摇曳生姿,写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写景语结束全篇。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引发读者无尽的凄婉惆怅的共鸣。4.作者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举例分析。[提示]如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状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静谧,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就能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很自然地生发。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我们读来却感觉情真意切,催人泪下。那么,你认为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哪个更能表达浓烈的情感?为什么?[提示](观点一)我认为非常之事更能表达非常之情。震撼人心的大场面总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像“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能从中自然真切地感受到岳飞母亲的爱国之心,更能深刻地理解岳飞受到家庭影响而日后产生的种种爱国壮举。再如,汶川地震中那位年轻的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到这里,谁能不为这生离死别的场面落泪?谁能不向这位伟大的母亲致敬呢?(观点二)我认为,情感的表达不在于场面的大小,也不在于事情的轰动程度。要想表达浓烈的情感,首先要求这种情感是真挚的,矫揉造作是不能感动人的。其次,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可以通过细节描写传情达意,也可以通过对话、动作、神态、肖像、景物等描写来传达浓烈的情感,当然还可以直抒胸臆,采用呼告的方式抒发炽热的情感。郭沫若的很多诗歌就是直接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的。(观点三)我认为平凡之中见伟大,描写日常琐事更能表达出浓烈的情感。如《项脊轩志》一文中描写母亲、祖母、妻子,写的都是一些寻常小事,但读来却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个场景,但就是在这种平淡中,我们感受到了拳拳而深沉的父爱。【答案】A【解析】夺:改变。[随堂小练]【答案】D【解析】A.介词,表凭借/连词,表目的,来。B.副词,不久后/副词,已经。C.介词,在/介词,跟,和。D.副词,一共。【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作动词。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B.室西连于中闺C.鸡栖于厅 D.令人长号不自禁【答案】D【解析】D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2)《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刻画出自己幼年寂寞、孤独的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情表》中,面对情况急迫的征召,李密向晋武帝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情真意切而含蓄精当的叙述,将忠诚之心与孝顺之情并提,合情合理。(4)《项脊轩志》中描写“三五之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项脊轩志》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睹物思人,托物寓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拓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课内素材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素材采撷][适用话题]“亲情”“美德”“感恩”“孝心”“忠与孝”“孝心是一种纯真的情感”等。课外素材《陈情表》中的真情与假意在古代,专制统治者大都不允许别人违背他的意志。为了不因上书陈情而招致杀身之祸,大臣们总是绞尽脑汁,试图让自己的话顺应帝王的心意。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臣们想要说服帝王,改变帝王原有的立场,是非常困难的。汉末三国与西晋易代之际,蜀汉旧臣李密写给当朝皇帝晋武帝的《陈情表》,言辞恳切,委婉含蓄,堪为臣子上书陈情的典范。中国古代提倡以“忠孝”治天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此乃人伦也。晋武帝司马炎曾任魏国相国,掌权后,他逼迫魏元帝曹奂把帝位让给了自己,定国号为“晋”,成为西晋的开国皇帝。西晋建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稳定政权,于是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而这就需要选好政治宣传人。李密当时以“孝”名满天下,德行和才干过人,是做政治宣传的不二人选。于是,晋武帝便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蜀汉政权为司马氏所灭,作为蜀国旧臣的李密,不可能没有忠君之想、故国之思。更何况西晋政权刚刚建立,政局尚不稳定,司马氏杀伐心较重,立即应诏做官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李密很清楚自己当时面对的政治形势,觉得这个时候出仕做官,风险太大,他还需要等待与观望,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他的《陈情表》言辞恳切委婉,其中很多语句都值得细细品味。比如“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李密以一个臣子的谦卑口吻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四句,表明李密没有完全拒绝晋武帝,而是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案,给足了晋武帝面子,为自己观察晋武帝的政治作风和西晋的政治形势争取了时间。晋武帝看了《陈情表》之后,非常感动,说:“密不空有名也。”他不仅同意了李密暂时不做官的请求,而且赐给李密两个奴婢,让地方官员给李密的祖母提供饭食。一篇文章,不仅让李密避免了杀身之祸,还让他的美名远播,实属难得。李密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把真情和假意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用真情包着假意,用假意反衬真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达到了最终目的。[适用话题]“忠孝”“真情和假意”“虚虚实实”“语言的艺术”等。导读:“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人子女,怎样才算尽孝了呢?我想这是每一个怀有孝敬之心的中华儿女都会时常思考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社会需要你,家里的长辈也离不开你。那么我们怎么在繁忙的工作中,做到“忠孝两全”呢?在这方面,李密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先尽孝后尽忠,感人至深。人生短暂,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天下的儿女们,趁你的父母还健在,赶快尽一份孝心吧![群文阅读]孝心无价毕淑敏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认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债。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带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选自《人生十六七》,有删改)【赏析】文章首先否定了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在作者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叙述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我们如何孝顺亲人王若尘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心理文化的积淀物,正以尊敬父母、赡养父母等崭新内容,为我们的时代所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可以成为当代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而存在。“孝”也是一种亲情的感恩反馈,即对自己生身养育的父母应尽子女的本分和义务。“孝顺”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要子女为父母做出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心安理得的行动。“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天下人子,尽孝的方式可以大相径庭,但孝心却一样。有人大而化之,有人细致入微。这也是为什么按现代伦理看古代的二十四孝,某些事情已显得不可思议,却仍然被称颂至今的道理。但如果想树立现代人孝顺的标准,无疑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如果仅以父母是不是吃好了、穿好了来衡量,现在大部分人都可以算作高等孝子。天寒地冻时,晋朝王祥想给继母寻找鲤鱼,只能到河面上用身体融化冰层,最后还是鲤鱼自己跳出来救急。而现在,别说吃鲤鱼,就是想吃螃蟹、龙虾,也并非什么难事。更别说想吃橘子、西瓜、荔枝了。周朝曾参之母,为了让儿子回来迎客,只能咬疼手指让其感应。现在,我们现代人用电话乃至高科技,就能实现古代人梦寐以求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后实现心理感应也未尝不可。我们还可以用营养品代替鹿乳让父母健康长寿,用蚊香驱除蚊虫换来父母好的休息环境,用空调来为父母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用汽车带着父母去欣赏自然风光……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方便于尽孝。工作繁忙,社会竞争压力大是我们现代子女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只要做到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孝道,有时候打个电话,道句问候,留下叮嘱,就可能胜过送长辈名车豪宅。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这种特别的节日里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最想对亲人说的话又是什么?是祝福,是遗憾,还是思念,抑或是一件深埋在心头的小事?在通信设备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话、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方式,为我们生命中最爱的人祈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抽点时间,腾点空闲,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才是一份至诚的亲情,是一份人间的大爱!(有删改)【赏析】这是一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议论文。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分析种种孝顺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关键是身为人子,是否真的牵挂着亲人而热情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呼吁大家尊重父母,珍惜亲情,铭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付出。全文语言流畅,分析详尽,很好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推荐阅读:《孝经》《〈论语〉中的“孝”》李璐瑶文言文断句考点链接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聚焦高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答案】A【解析】“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义。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很惊喜,(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苏洵去世,朝廷赠官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说新法的不便(之处)。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苏轼)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寺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律。”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缓施行。”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官服,升迁他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1088年),(苏轼)代掌礼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人坐在庭院中,噤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巡铺所宦官每每折辱应试的举人,并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语词,诬陷为罪状,苏轼全部上奏朝廷赶走了他们。元祐四年(1089年),因为积久评论政事,(苏轼)为当权大臣所恼恨。苏轼担心不被大臣宽容,请求出任地方官,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府。(苏轼)到达杭州后,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会的地方,因瘟疫死亡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集中多余的钱财二千缗,(苏轼)又拿出自己的五十两黄金,办起治病场所,稍微积蓄一些钱粮收治有病的百姓。徽宗即位当皇帝,经过三次大赦,苏轼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他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