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单元2【基础测评】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从之。辞曰辞:推辞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答案】C【解析】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B.eq\b\lc\{\rc\(\a\vs4\al\co1(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eq\b\lc\{\rc\(\a\vs4\al\co1(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eq\b\lc\{\rc\(\a\vs4\al\co1(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答案】B【解析】A.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B.均为副词,已经。C.连词,并且/连词,况且。D.动词,做/动词,给予。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D【解析】①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答案】C【解析】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答案】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答案】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明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国不敌秦、晋两国,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说话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国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②士季:晋大夫,名会。③溜: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B.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答案】D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B.寝门,也作“寑门”。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最内之门曰寝门,即路门。后泛指内室之门。C.弑,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该字在《左传·宣公十八年》和《周礼·大司马》等文献均有记载。D.诗,指《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被道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五经”之一。【答案】D【解析】“被道家奉为经典”错,应为“被儒家奉为经典”。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使其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只得自己逃亡了。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答案】B【解析】晋灵公坦承自己的过错,但知过不改。并没有“文过饰非”。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答案】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2)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答案】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11.文中是怎样突出表现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答案】文中通过三个例子突出表现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先通过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以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然后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最后写晋灵公为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参考译文】晋灵公(的言行)不符合做国君(的规矩)。大量征收赋税来装饰宫墙。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就杀了厨师,(将厨师的尸体)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其中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向晋灵公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士季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晋灵公)还是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很厌恶,就派麑去刺杀赵盾。(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真是老百姓的靠山啊。杀害老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信。在这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堂来。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坏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人当奴仆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她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加入晋灵公的武士队伍,(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转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的饿汉啊。”(赵盾)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逃亡了。乙丑日(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回答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呀!《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说的是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①。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览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选自《隋书》,有删改)【注】①伽蓝:佛寺。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B.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C.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D.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答案】A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愚公移山》中“始龀,跳往助之”,其中的“髫”“龀”与此处含义相同。B.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魏、晋放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C.丁忧,指古时官员父母去世,辞官守制三年(27个月),是谓丁忧。又叫“丁艰”,“丁母忧”又称为“丁内艰”。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D.尚书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隋唐时,作为最高政务机构之一的尚书省主管决策。【答案】D【解析】“尚书省主管决策”有误,应是“尚书省主管执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士谦才华横溢,淡泊名利。他饱读诗书,精通天文术数,并时常作诗,但不喜做官,长期不仕。他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追求名声。B.李士谦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他多次赈济乡里百姓,并将债券烧毁。第二年他依然施粥,救活了很多人;到了春天,又拿出粮种给需要的人。C.李士谦看淡财物,待人宽厚。有兄弟分家不均的,他自愿补齐少得者财物;有偷盗他家粮食的,他也悄悄地躲藏起来假装看不见。D.李士谦德行兼备,深受爱戴。他曾被赵郡王高睿举德行,告诫族人敬重土地神明,常做善事,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在他死后为他请求谥号。【答案】B【解析】“第二年他依然施粥”理解有误,原文是“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他年”是指以后的某年,并非指第二年。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答案】伯父李玚(对这件事)深深赞叹推崇,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2)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览吾徒之不德也。”【答案】小孩大人一片肃静,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之后,才看到我们这些人不道德啊!”16.李士谦对其家僮捉到的偷粮食的人是如何处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李士谦对被其家僮捉到的偷粮食者加以安慰,并立即释放了他。原因是他认为偷粮食是穷困所迫,道义上不能被责备。【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伯父李玚(对这件事)深深赞叹推崇,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李士谦)为开府参军事。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李士谦)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李士谦服丧期满,把家宅施舍出来做寺院。(李士谦)博览群书,又精通天文术数。(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李士谦),(李士谦)借口有病而不接受。隋朝拥有天下的时候,(李士谦)坚持志向始终不出仕。李家是豪门望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曾经有一次在李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李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房协议更换为合同
- 讲解员劳务合同协议
- 货运调配开店合同协议
- 设备合同解除协议书范本
- 赣州仿型机采购合同协议
- 购买工地项目合同协议
- 豪华租赁汽车合同协议
- 设备交接协议书范本
- 试运转和试生产合同协议
- 2025年新创业扶持措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毕节市七星关区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真题
- 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盐业投资控股集团限公司选聘管理人员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酒类合伙开店协议书
- 石材干挂工程施工方案
- 智慧树知到《中国城市建设史(西安工业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遇见成长 与数同行-小学生主题班会四年级数学家长会发言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内膜癌病例讨论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红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 台球斯诺克简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