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逵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回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B.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C.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D.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人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礼记》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B.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C.仲夏,古历法习惯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干支历十二月建的午月,也指农历五月。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都是死者生前撰写好的文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专注于治乱,对藩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两季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C.杜牧虽然受到宰相李德裕的赏识,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京又担任不同职务,但是在官场上很少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搜罗自己所撰文章,以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译文:(2)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译文:5.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杜牧是奇才,杜牧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B.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C.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D.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中“固然”与《庖丁解牛》中“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中“固然”含义相同。B.阴阳,是简朴而博大的道家哲学概念,把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C.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一生做官,退休后简居陋巷,孔子对他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D.孙子,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尊称“兵圣”,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鄙陋昏庸,用人不当。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诗经》《尚书》,作者说,只要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译文:(2)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译文:10.为什么作者认为山巨源对王衍的预料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请简要概括。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C.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家,世家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后指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B.窃,敬辞,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本文指自己。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兵勤王和服役的义务。D.山东,和“山西”相对,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都是史论文,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2)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译文:全文紧扣“天下之势”,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认为六国决策者目光短浅,不识“天下之势”,彼此“①”,以致“②”,从而自食恶果,相继灭亡。单元主题群文阅读——责任与担当1.答案:C解析:“尽”,全部,它修饰的是“仰”,而不是修饰“昭义之食”,故排除B、D两项。“单少”修饰“山西兵”,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2.答案:D解析:D项,“都是死者生前撰写好的文字”错误,墓志可以是死者生前自撰的,也可以是他人撰写的。3.答案:C解析:结合“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分析,可知“一生从未被重用”错误。4.答案:(1)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里,用一万名士兵修筑堡垒,阻塞关口,筑高壁垒不要与他们交战。(2)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京担任司勋员外郎,常兼任史馆的职务。5.答案:①杜牧有军事谋略;②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有担当,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解析:从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回鹘的分析和“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可知,杜牧有军事谋略。由“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可知,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有担当,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任用他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后来杜牧)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提拔为监察御史,称病辞职而在东都分司任职,因弟弟杜病重辞去官职。又担任宣州团练判官,被授官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将这些归咎于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不得当,(因而导致)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杜牧认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朝廷)嫌他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他写了《罪言》。几次提拔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到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遇到刘稹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皇帝命令各镇出兵征讨他,杜牧又送信给李德裕,认为“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里,用一万名士兵修筑堡垒,阻塞关口,筑高壁垒不要与他们交战。成德军世代与昭义军是仇敌,王元逵想报仇雪恨自然会奋勇作战,但不能长驱直入攻打上党,他一定会攻击西面。现在如果率领忠武军、武宁军加上青州五千精兵及宣润二千弓弩手,取道绛州进军,不出几个月,一定会颠覆叛贼刘稹的巢穴。昭义军的粮草,全部仰仗崤山以东地区,节度使平常率军留在邢州就食,崤山以西的兵力少,可以乘虚攻取。所以用兵听说是宁拙于机智而兵贵神速,没有看到巧谋秘计能长久(不被识破的)”。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京担任司勋员外郎,常兼任史馆的职务。改任吏部员外郎,又请求担任湖州刺史。过了一年,以考功郎中的身份担任知制诰一职,升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杜牧因为正直坦率,当时没有谁帮助他。堂兄杜悰历任将相,但杜牧官场受挫不能振作自己,心里很郁郁不平。逝世时年仅五十岁。当初,杜牧梦中有人告诉他说:“你应该叫毕。”又在梦中写道“皎皎白驹”四字,有人说这是“过隙也”。不久,蒸饭时饭甑破裂,杜牧说:“不吉祥。”因此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了。杜牧在诗歌方面的特点是情致豪迈,当时人们称他为“小杜”,来与杜甫区分开。6.答案:C解析:断句时注意虚词“也”“而”“哉”的位置。“而斯人有不遇之叹”是一个完整结构,不能拆开,排除A、D两项;“被”在古汉语中常用作动词,有“蒙受、遭受”之义,其后应有相关支配事物,“天下将被其祸”是一个完整结构,不能拆开,再排除B项。7.答案:C解析:“一生做官”错,颜渊一生没有做官。8.答案:C解析:“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一句有误,文中“鲜不为大奸慝”中的“鲜”,是“很少”的意思。此句意为“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人”。9.答案:(1)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使天下大乱呢?(2)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10.答案:①王衍的容貌和谈吐具有欺世盗名的有利条件,容易迷惑君主,这是山巨源对王衍预料正确的一面;②王衍不嫉妒,不贪污,顺应事物的发展,可惜惠帝才能平庸,不会驾驭人才,这是山巨源对王衍预料不正确的一面。【参考译文】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就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然而他不嫉妒,不贪污,追随大流。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使天下大乱呢?像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影响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他又怎能受到重用呢?从这一点来说,山巨源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像囚犯,面孔像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经》《尚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显赫的功勋。”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将获得有远见的名声,那可就太可悲了!11.答案:C解析:“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均是句意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故选C。12.答案:B解析:窃,是谦辞。13.答案:B解析: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道,还因为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韩、魏从背后乘机攻打,就非常危险了。14.答案:(1)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其)去抵挡如狼似虎的强大的秦国,他们怎么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2)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15.答案:①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②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中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