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木卡姆是一个总称,它包括十二木卡姆和其他地方木卡姆,如喀什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朗木卡姆等。因为十二木卡姆最全面也最具代表性,我们通常就以十二木卡姆指称木卡姆。有人曾这样描述,如果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教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维吾尔文化离不开十二木卡姆。
我们通常所说的木卡姆,是阿拉伯语,指一整套关于音乐的法则和规范。十二木卡姆,是指十二套有严格规范的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每一套木卡姆又分为三大部分,即琼乃格曼(qongneqme颂歌)、达斯坦(dastan民间叙事诗)和麦西来甫(mexrep民间歌舞娱乐活动的总称)。
木卡姆的雏形,是维吾尔族先民在游牧时代的一些长歌,在茫茫旷野上的高亢悠扬的抒情,被称为“博雅婉”(维吾尔语,旷野之意)歌。到了十三世纪,这些博雅婉歌开始出现体系化,以组曲的形式传入中亚和伊朗高原。十二木卡姆作为音乐体系的出现,是在十五世纪以后,与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最初被维吾尔人所使用的木卡姆这一阿拉伯术语,是指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并有严格规范的宫廷诗歌音乐的规则。而早期在维吾尔民间被大量传唱的“博雅婉”歌已被此时的民间叙事诗所取代,在民间口头流传。以木卡姆命名的有体系的宫廷演唱并没有与这些民间口头传唱走到一起,甚至完全相对。使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位伟大的维吾尔族女性——阿曼尼沙罕王妃,她被维吾尔人尊称为“木卡姆之母”。
建立于公元十六世纪的叶尔羌维吾尔汗国,是维吾尔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王朝的都城在莎车,即今天的喀什地区莎车县,阿曼尼沙罕王妃的陵墓就坐落在这里。王朝的第二代汗王阿不都热西提汗通晓维吾尔哲学、诗歌和音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具有非凡才华的乡村女子阿曼尼沙罕,受其诗歌与音乐才华的感染将她娶入王宫。此时宫廷有一名为卡德尔汗的高级乐师,他是中亚一带的著名音乐家。他不仅精通音乐,在维吾尔族及中西亚的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在汗王的支持下,阿曼尼沙罕王妃与乐师卡德尔汗一起,通过整理改革,完成了宫廷音乐与民间流传的结合,将纳瓦依等维吾尔族古典诗人的诗歌填入原有的宫廷木卡姆曲调,并增补了民间的达斯坦和麦西来甫,使每一套完整的木卡姆都由这三大部分组成,他们还将整理出的木卡姆确定为十二套,即十二木卡姆。阿曼尼沙罕王妃确定的十二木卡姆便有了这样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木卡姆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得到彰显,与中亚木卡姆之间的混杂的状况得以澄清,木卡姆中过多的波斯、阿拉伯借词被剔除;积极吸收民间歌舞,奠定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有歌有舞的木卡姆表演形式;木卡姆的歌词得到重新确定,从以往的带有晦涩难懂的宗教色彩的宫廷诗词中摆脱出来,以维吾尔十五世纪以来的重要诗人如纳瓦依等人的诗歌为主。之后的音乐家们就以纳瓦依等人的诗篇丰富和发展着十二木卡姆。经过改革后的木卡姆,健康而高雅,它以讴歌公正与善良,幸福和爱情为永恒主题。木卡姆从此成为集歌、诗、乐、舞在内的维吾尔民族艺术的盛宴——十二套木卡姆共包括了320首音乐曲、44位诗人的4492行诗,要将它们全部唱完,需要花费24小时。
木卡姆的表演过程华丽而高雅,欣赏者是一些有素养的群体,木卡姆欣赏成为当时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后来由于汗国的崩溃,艺人流散到民间,十二木卡姆音乐也随之融入民间。从此才开始了木卡姆真正民间化过程,成为口传心授的人民自己的艺术。这也是木卡姆何以能如此绵延不绝的原因。不论走到哪里,只要鼓乐响起,木卡姆就会在每一个维吾尔人的心灵中展开,目光中传递,而他们自身也成为一件件发出美妙音响的乐器。
木卡姆成为世界遗产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但在高兴之余还是有一些令人忧虑的事情,就是传承问题,目前已经确认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传承人仅有42人,大都年过六旬,很令人担忧。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新疆已经办了几家木卡姆学校,并且此次的申遗成功给新疆的木卡姆提供了一个契机,2006年自治区财政投入180万元,支持该团新演了一台原生态的木卡姆《木卡姆的春天》,在区内国内和出访演出中都收到了一致好评,此外还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共计1100万余元,是当年中央对新疆专项投如的4倍多,其中用于木卡姆的投入就有600万。只要能很好的借助这股东风,木卡姆这朵鲜花一定会开的更红、更艳!维吾尔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瓦孜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空走索”,它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一种杂技艺术表演形式。成书于1072至1074年的《突厥语大辞典》中即有“走软绳,耍达瓦孜”的文字记载。千余年以来,达瓦孜的演出方式基本保持传统风貌。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其特点是把多种多样的杂耍技艺搬到数十米高空的绳索或钢丝上演练,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表演前后走动、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行走、脚下踩着碟子行走、飞身跳跃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技艺。在维吾尔族民间乐曲的伴奏下,高空走索演员踏着节拍跳舞歌唱,迅速替换着高难技巧,表演幽默,场面热闹非凡,极富特色。达瓦孜早先流行于和田、莎车、英吉沙和喀什一带,后传至库车、吐鲁番、哈密、伊犁和乌鲁木齐。1990年1月,新疆杂技团吸纳仅存的英吉沙县达瓦孜团,成立了由阿迪力?吾守尔等5位主要演员组成的达瓦孜队。此外尚有艾山江?吾守尔的达瓦孜团。目前,两团均在乌鲁木齐。当今表演达瓦孜的明星当数新疆杂技团的空中王子阿迪力吾守尔,他是达瓦孜表演世家的第6代传人,其家族表演此技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阿迪力吾守尔不但创造了在高空钢丝上小顶倒立、劈叉、骑独轮车、弯腰采莲等创新性的高难技巧,而且于1997年和2000年两次刷新了高空走钢丝的吉尼斯记录,成为众人关爱的空中勇士。他曾说:“只要有鹰飞过的地方,架根钢丝,我就能过”。达瓦孜历史悠久,技艺独特,在高空杂技节目中独树一帜,深受观众欢迎,在中亚、日本、法国等地也广为人知,影响深远。但是,目前达瓦孜技艺的传承出现困难,高难度、高危险的表演要求从艺者具备极强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即使是有兴趣学习者也往往难以达到项目既定要求,由此造成达瓦孜传人难觅的状况。再加上现代文艺娱乐活动的冲击,达瓦孜的演出市场近于萎缩,这一古老杂技艺术日益陷入濒危局面,需要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工作。维吾尔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克恰克在维吾尔语中,“恰克恰克”(“qakqak”)用来表示笑话。恰克恰克”,是随着人们日常交流中的玩笑、趣语以及语言技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以逗人发笑为目的而说的具有幽默性的话语”.“恰克恰克”表演就蕴藏于这种广为流传的民间活动之中。根据传说,在维吾尔古代宫廷中就曾有专门表演“恰克恰克”的艺人,如今在诸多民间口头文化面临生存传承危机的情况下,“恰克恰克”却依然在维吾尔民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恰克恰克表演就表现形式而言,“恰克恰克”是一种由两人或多人参与完成的互动性极强的对话。根据内容和语言特点的不同,大致分为攻击型、绰号型、谚语型、故事型和歌谣型五种类型。攻击型通常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展开一场比拼智慧和幽默的战役,在场的“恰克恰克奇”们都会围绕这个主题,极尽搞笑逗乐之能事,幽默讽刺,句句紧逼,使得每一次发言就如同一次激烈的进攻,整个过程始终处在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当中。绰号型,在维吾尔族民间,把人名与绰号连用作为称呼的习俗由来已久,许多人都有绰号。而在绰号型“恰克恰克”中,就是在某个人的绰号上做文章,运用谐音、多意或曲解、联想等方法,来搞笑逗乐。谚语型,在这种“恰克恰克”中,对话双方会通过精彩的谚语或俗语等形式的语句互相讽刺,对话双方中后者所说的内容必须能够对前者所说的内容进行有力的反击,亦或是能够利用对方的绰号制造幽默。此类“恰克恰克”要求恰克恰克奇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将大量民间谚语俗语等知识烂熟于心,才能够在“恰克恰克”表演中运用自如,出奇制胜。故事型“恰克恰克”是由恰克恰克奇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通常会在结尾部分引出笑点,达到幽默效果。歌谣型“恰克恰克”使用的语言与维吾尔民间歌谣类似,相继表演的两位恰克恰克奇的对话必须押韵。这种类型的“恰克恰克”对恰克恰克奇的民间知识储备和语言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申报的“恰克恰克”入选,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吐鲁番枝条编制技艺吐鲁番枝条编织技艺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优秀手工技艺,生活在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就有用枝条编制生活用品的习惯。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服务生产、方便生活的同时,枝条编制技术也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倾注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劳动群众的创造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成为一项被世人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吐鲁番枝条编织技艺
吐鲁番枝条编制技艺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出土古墓葬中都发现了吐鲁番枝条编制的物品。
吐鲁番枝条编制产品大都是平常最实用的物件,最常见的莫过于夏季装葡萄的提筐,在吐鲁番这样的提筐堆成了小山,但是算不上好的技艺,吐鲁番的维吾尔族人都会编制这样简单的筐子,但就是这不起眼的柳条筐,造就了吐鲁番枝条编制今天的历史。
走进吐鲁番维吾尔族人家,看到的都是枝条编制器物:桌子上的果盘,书架上的葫芦,厨房里盛放馕的箩筐,院子里筛粮食的簸箕等等,都是吐鲁番常见的枝条编制品。
没有这些枝条编制品,恐怕人们会失去许多生活的乐趣和方便,传承了几千年的枝条编制技艺,正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每年的4月到10月,就能看到吐鲁番的编制者们赶着毛驴车,手里拿着镰刀去田间地头或戈壁沙漠中采集榆树、红柳、桑树、柳树等树木的枝条,然后将各种枝条按长短、粗细分别存放。
首先要将枝条剥去外皮,露出光滑洁白的枝干,在水中浸泡三四天后捞出阴干,这样是为了让枝条更加柔韧,保持编制物品的最佳效果。然后再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用途,选用这些枝条。
要想制作出令人叫绝的枝条工艺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大多数匠人都延续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讲究的是实惠耐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结实和实用,对美观和情趣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给枝条编制工匠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由于材质的限制,枝条编制不可能随心所欲,但也有基本方法。其一,是在经干之间穿进突出的平织法。
其二是麻花织法,这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制技艺,主要用于器物的边缘,编制的图形可以根据编制匠人的技术来决定,图形有菱形、波浪形、椭圆形等。
通过这些技巧和图案的巧妙搭配,能使自然生长、司空见惯的枝条,在编制者手里摇身一变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美工艺品。
枝条编制技艺在过去的岁月里,广泛应用于吐鲁番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已经成为当地人民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沿用至今的枝条编制技艺是研究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习俗的重要渠道,所以保护这门手工技艺,让其独有的文化价值造福后代,势在必行。
让人振奋的是,今年吐鲁番枝条编制技艺已被收录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吐鲁番枝条编制技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枝条编制工艺第六代传人吐尔逊
农民吐尔逊是枝条编制工艺第六代传人。
吐尔逊年近六旬,他说他的先辈开始用枝条编制是在18世纪,先辈名叫克吾尔阿洪,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到如今已经传了300多年,他是第六代传人。
他们家族中每一代都有几个编制枝条特别出色的人,而且每一代都有新的品种传承下来,从没间断过。他感谢祖先留下来的这门手艺,让他们这些后人有了吃饭的本领。
每到旅游季节,吐鲁番市葡萄乡拜什买里村农民吐尔逊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总能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这些构思巧妙、编制精美的工艺品爱不释手,忙得吐尔逊和女儿团团转。
吐尔逊的摊位上摆满了用桑条、柳条、榆树条编制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葡萄干存放筐、花瓶筐、啤酒筐、葫芦等造型的工艺品琳琅满目。
如今,吐尔逊的儿子已经完全掌握了父亲的枝条编制技艺,在吐鲁番一带也成了有名的匠人,周围也有一批崇拜者。就连吐尔逊的女儿也跟他学习枝条编制的技艺,成了为数不多的女匠人。
吐尔逊一家人根据市场需求,对枝条编制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其样式新颖、造型优美,具有实用和观赏价值,深受客商赞赏,现在他们准备扩大经营,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文化"作为“刀郎文化”的发源地,新疆喀什地区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悠久、极具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奇葩。“刀郎文化”是诞生于新疆喀什地区的乡土文化奇葩,现存多种形态,包括粗犷沉凝的刀郎木卡姆、气势夺人的刀郎舞、憨态可掬的刀郎农民画等。记者从新疆喀什地区了解到,为了保护“刀郎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先后为12名家庭经济困难但具有名望的刀郎木卡姆民间艺人办理了城市户口,将他们纳入了城市低保;拨付专款为13名刀郎木卡姆民间艺人改造了住房;成功申报了“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中国刀郎麦西来甫之乡”“中国刀郎农民画之乡”,还申报了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喀什地区将7位有名望的“刀郎文化”民间艺人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并成立了“民间艺人协会”,提高艺人们传承、发展“刀郎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刀郎文化”接班人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喀什地区在一些中小学开设了“刀郎文化”艺术教育课,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谈时间》梁实秋课件
- 亲有过谏使更课件
- 护理人员生物污染预防
- 经济管理系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培训频率课件
- 公司级安全培训模板课件
- 零售行业招聘年终总结
- 青年医生病历汇报
- 语言表演教学汇报
- 舌系带过短护理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创伤急救(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
- 抖音短视频运营一周选题表(每周选题策划)
-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表
- 海南经济特区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 人体解剖学动作分析
- 某水利水电工程二期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
- 防错原理及案例课件
- DB37-T 1997.1-2019.物业服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