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全致死人口死亡状况调查
死亡统计是反映社会健康状况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基本数据。它也是制定和评估医疗计划和医疗服务效果的主要依据。江苏省曾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参加了两次卫生部组织的全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全省城乡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并随后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死因登记工作。虽然常规死因监测系统较为实时、动态地反映了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漏报及死因推断错误较多的情况。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江苏省21世纪初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和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按照卫生部和科技部的要求,江苏省组织开展了2003~2005年第3次全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调查调查江苏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了15个县(市、区)进行调查。按照非农业人口居民高于50%的标准来划分,城市地区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徐州市云龙区和苏州市沧浪区,农村地区包括邳州市、苏州市吴中区、张家港市、太仓市、海门市、启东市、淮安市楚州区、金湖县、大丰市、响水县、扬中市和泰兴市。1.2死者一般资料死者死亡情况:收集调查地区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中全部死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死者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疾病诊断依据等内容。如果入户调查时被调查人不能确切回答死者生前疾病诊断及死亡的有关情况,则由调查员使用专用《死因推断量表》进行询问调查,由临床专家推断死亡原因。人口资料:收集调查地区公安部门2003~2005年每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以及出生人数;各地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资料从当地统计部门获得。1.3死因的调查结果省调查执行办公室采用分片直接培训的模式,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均须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调查。现场调查期间,省技术执行组会同调查地区相关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督导,并在所有调查表中随机抽取2%进行再入户调查,以及抽取5%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表》进行死因推断质量评价。质量分析结果表明,15个调查点除2个地区的粗死亡率确低于6‰,其余地区粗死亡率均在6‰以上,说明死亡数据完整,漏报较少。二次入户复核总符合率达到95%以上,5%调查表复查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为98%。此外,调查数据中老死占全部死亡的比例低于1%,诊断不明比例为0.10%,玛叶指数(Myer’sindex)为2.3662,无年龄偏好及堆积现象,各项质控指标均达到要求。省执行办公室对各调查地区的数据再次进行逐一审核、清理后形成最终数据库。1.4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年龄分布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分类及统计;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采用1982年全国标准人口进行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计算采用1~69岁作为早死年龄域。所有死亡数据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中进行分析。2结果2.1调查地区样本人群的基本特征本次调查涉及的15个地区3年平均人口为1106.25万人,占全省同期总人口的14.12%。以江苏省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总体,调查地区样本人群和总体在性别比、粗死亡率、人均GDP、15岁及以下人口比例、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对调查地区3年平均人口年龄结构与全省同期总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53,P>0.05),说明调查地区人口可较好地代表全省总体。2.2死者的性别和年龄15个调查地区2003~2005年户籍人口数分别为11023018、11048383和11116029人,3年合计为33187430人年。其中男性3年合计为16599574人年,女性合计为16587856人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按城乡分类,城市人口为3057927人年,农村人口为30129503人年。按苏南、苏北和苏中不同地区进行分类,人口分别为8779097,14056507和10351826人年。本次死因回顾调查共收集226403名死者的相关信息,其中男性123644名,女性102759名,男女性别比为1.20。其中城市地区为18972人,农村地区为207431人;按不同地区分类,苏南、苏北和苏中分别为60554、87169和78680人。见表1。2.3死亡率特征:城市至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精细化,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死亡,农村死亡,农村死亡,城市死亡,20.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5年江苏省人口平均死亡率为682.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21/10万;其中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男性分别为744.86/10万和384.49/10万,女性为619.4810万和300.47/10万,男性死亡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标化死亡率性别比为1.28。按城乡分类,城市及农村死亡率分别为620.42/10万和688.4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24.08/10万和346.44/10万,农村居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10%左右。按不同地区分类,死亡率苏中地区最高(760.06/10万),苏北最低(620.13/10万);而标化死亡率则为苏北地区最高(394.51/10万),苏南最低(318.44/10万)。见表2。2.4死亡率:最低水平分性别及年龄别死亡率分析表明,死亡率在出生后逐渐下降,5岁组死亡率20.15/10万为最低水平;但随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又逐渐升高,至85岁以后达到最高的21147.30/10万,未见再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图1。2.5第2位死因情况本次调查江苏省的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精神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208.99/10万,占全死因构成的30.63%,为首位死亡原因。第2位死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50.32/10万,死因构成为22.04%。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122.37/10万,占全死因的17.94%,位居第3位。前5位其他死因中,心脏病死亡率为74.97/10万,占全死因的10.99%;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为55.45/10万,占全死因的比例为8.13%。前5位死因共占总死亡的89.73%(表3)。导致男性和女性死亡的前10位原因及顺位略有不同。男性的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占男性总死亡的35.82%,第2位为脑血管病,所占比例为19.71%;而女性的第1位死因为脑血管病,占女性总死亡的24.83%,而恶性肿瘤则位居女性死亡的第2位,构成比为24.40%。另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男性的第7位死亡原因,但并非女性的前10位死因;精神障碍位居女性死亡原因的第8位,却排在男性死因的第10位(表3)。2.6肺癌仍在pyll顺位的第1位调查地区3年各种疾病和损伤所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合计为1297188人年,其中男性为845797.5人年,女性为451390.5人年。恶性肿瘤仍位于PYLL顺位的第1位,占总PYLL的41.01%;但和死因顺位略有不同,损伤和中毒位于PYLL的第2位,构成为26.45%;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列PYLL顺位的3~5位。男性和女性PYLL顺位基本相同。2.7男性/女性比例2003~2005年,江苏省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为76.38岁,其中男性为73.93岁,女性为78.95岁,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地区期望寿命为76.31岁,而城市为77.08岁,城市略高于农村。按地区分类苏南期望寿命最高为77.28岁,苏中为77.13岁,而苏北最低,为74.92岁。3人口学和年龄结构差异促使居民死亡率下降了第3位死因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提高。本次死因回顾调查发现,全省居民死亡率已由建国初期的1645/10万下降到目前的682/10万,平均期望寿命也由不足40岁提高到了76.38岁。曾经是导致居民死亡主要原因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退居到死因顺位第10位;而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则位居死因谱的前列,成为了危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结合前两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分析,1973~1975年第1次调查江苏省居民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9.36/10万和638.8410万(1973~1975年江苏省人口死亡调查资料。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2006),1990~1992年第2次调查时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有下降,分别为626.91/10万和446.83/10万;本次调查居民死亡率水平高于上两次调查结果,但标化死亡率则比第1次回顾调查下降46.12%,比第2次调查下降了22.97%,说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导致全省居民死亡率再次升高的主要原因。此结果与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基本一致:2004~2005年我国居民死亡率较20世纪90年代略有升高,但标化死亡率则下降了23.6%。1986年江苏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3%,开始步入老年型社会,比全国平均提前了13年。截至2008年末,江苏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更从2000年的12.6%上升到16.5%。因此,随着人口控制政策的继续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将不容忽视。除受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影响,居民死亡率高低与经济水平发展也有较大关系。本次调查发现省内农村地区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城市10%左右;如按苏南、苏北和苏中不同区域划分,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虽然死亡率最低,但标化死亡率最高,说明消除人口年龄构成差异影响后,该地区人群死亡率要明显高于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苏南和苏中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流行以及环境状况变化对居民健康和死亡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江苏省本次调查结果前10位死因中,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占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的95.35%)和糖尿病(占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的96.53%)等慢性病所致死亡约占全部死亡85%,与全国调查82.5%的构成水平基本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回顾调查全国第1位死因为脑血管病,而江苏省的第1位死因则为恶性肿瘤。江苏省是我国恶性肿瘤高发地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一直是导致全省居民死亡的第1位原因。本次调查全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8.99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8810万50%以上;并且恶性肿瘤占全死因的构成已经超过了30%,高于全国22.45%的比例,可见江苏省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任务尤为紧迫。此外,在上两次死因回顾调查中,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并未进入全省居民死因顺位前10位,但本次调查已升至死因顺位第7位,与全国回顾调查结果相同,提示以糖尿病为主的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正在快速上升。除了慢性病给全省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损失外,损伤和中毒也带来了巨大的人群疾病负担。虽然损伤和中毒在死因顺位中仅位于第5位,但因其致死的25~40岁青壮年相对较多,因而造成的减寿年数较大,其PYLL顺位也上升至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本次调查显示,调查地区2003~2005年居民因损伤和中毒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为343126年,每个死者的平均减寿年数为27.01年。所有损伤和中毒类型中,寿命损失前5位的分别是交通伤害、淹死、自杀、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采购合同(制造业)
- 2025物业员工服务合同协议
- 2025维修服务合同范文
- 2025年插片机项目建议书
- 2025餐饮服务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工矿有轨专用车辆(窄轨机车车辆)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猪肉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八氟戊醇合作协议书
- 隔离栅 施工方案
- 矿石挖掘施工方案
- 英语课件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四 Unit6 Developing ideas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 3.1《百合花》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会展营销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护理
- 《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专题培训
- 2025年中考物理押题猜想卷(苏州卷)(全解全析)
- 《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课件
- 新能源开发知识培训课件
- 精神科患者冲动伤人应急演练
-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课件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