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硝酸钾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_第1页
二氧化碳和硝酸钾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_第2页
二氧化碳和硝酸钾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_第3页
二氧化碳和硝酸钾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_第4页
二氧化碳和硝酸钾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硝酸钾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

又名虾黄素、虾黄素、肤色-3,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3、3-二羟基-c、c-4-4的二羟色胺。由于具有良好的着色功能和超强的抗氧化能力,虾青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医疗卫生、化妆品和保健品等行业。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是一种淡水单细胞绿藻,是目前已知的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物种,最高含量达干质量的4%,被认为是理想的天然虾青素生产者。红球藻的生活史主要分游动细胞和不动细胞两个阶段:环境适宜时藻细胞快速生长,为游动细胞;当环境条件不利时转入不动细胞阶段,细胞内开始积累虾青素。根据培养过程中雨生红球藻的形态和颜色变化,可将藻细胞分为四类:绿色游动细胞、绿色不动细胞、褐色不动细胞和红色不动细胞。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雨生红球藻的培养条件及虾青素合成的诱导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由于不同研究者采用的培养方法和藻种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在众多的影响因子中,碳源作为细胞内有机分子碳骨架的提供者,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及虾青素的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Kaplan等指出二氧化碳是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最适碳源,但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又会造成培养液pH快速下降而不利于藻细胞生长。Kang等的研究也显示,以二氧化碳为碳源进行光合自养时更有利于雨生红球藻细胞中虾青素的积累。雨生红球藻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固定二氧化碳,然而,目前关于二氧化碳浓度对雨生红球藻光合能力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此外,氮也是雨生红球藻生长过程中的必需元素,Harker、Borowetzka等指出雨生红球藻的最适氮源为硝酸盐。虽然虾青素分子中不含氮,但培养液中氮浓度的高低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影响进而会影响虾青素的总量。同时,接种时藻细胞的状态对细胞内虾青素的累积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相关研究的报道则很少。本实验以二氧化碳为碳源,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同时,对培养后红球藻的光合能力进行了比较;其次在碳源较充足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培养液中硝酸钾浓度的浓度,对培养体系中氮浓度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接种不同状态的藻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藻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FlotowN-212)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本实验室保藏。1.2培养基初始ph按MCM的修正配方配制成基础培养基,灭菌(121℃、20min)后添加适量维生素,培养基初始pH为7.2。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细胞的培养,培养温度为22℃±1℃,光暗周期:12h/12h,光照强度为70μmol/(m2·s)。每天摇瓶数次,防止细胞贴壁,保种的藻细胞每7天转接1次,使其始终处于旺盛的对数生长时期。1.3空气中co与空气互联实验装置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气泵泵入灭菌的CO2气体,其中高浓度CO2(600×10-6)为除菌后的室内空气,低浓度CO2(60×10-6)是空气经由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处理后而得,CO2浓度通过CO2分析仪(Telaire7001,USA)实时监测,并通过及时更换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控制,以维持在60×10-6左右,气体流速为30L/(L·min)。1.4实验设计1.4.1雨生红球藻细胞的培养实验中设两个CO2处理组,分别为600×10-6和60×10-6,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雨生红球藻细胞以3500g离心5min(22℃),弃上清液后,将收集的细胞用新鲜MCM培养基重新悬浮,并接种于5000mL三角瓶中,接种后体积为3000mL。1.4.2雨生红球藻细胞的诱导诱导不动藻种的制备绿色游动藻种:连续通入较高浓度(600×10-6)的CO2气体,设置不同硝酸钾浓度,分别为:0、1、10、100、200和300mg/L,每组设3个平行。接种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雨生红球藻藻液以3500g离心5min(22℃),弃上清液后,将剩下的藻细胞用缺氮(不含硝酸钾)的MCM培养液充分悬浮,再以3500g离心5min(22℃),然后将收集的细胞用含有不同硝酸钾浓度的培养基重新悬浮,最后接种于500mL三角瓶中,接种后体积为350mL。绿色不动藻种: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至稳定期后,由于营养消耗等原因,藻细胞逐渐失去鞭毛,转为不动细胞。藻液经充分静置后,去除悬浮液,获得绿色不动细胞作为绿色不动藻种。硝酸钾浓度分别设置为0、10、100和300mg/L,培养条件及接种方法与绿色游动藻种实验一致。1.5参数测定1.5.1藻细胞计数用血球计数板进行显微细胞计数。将培养物充分摇匀后取5mL至试管,用4%的戊二醛固定藻样后,在双筒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目多时,稀释后计数。每个平行计数4次,取平均值。1.5.2生产力根据普通生物学通用的计算公式计算生长速率:公式中:µ为相对生长速率;NT是时间T时的细胞密度;N0是初始时的细胞密度;T为培养时间。1.5.3ph值将培养液充分摇匀后取5mL至试管,用pH计测量。每个平行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1.5.4附加参数取70mL藻液,以3500g离心5min(22℃),收集藻细胞,利用Dual-PAM100测得光合参数。1.5.5c细胞法本实验利用丙酮法提取总叶绿素,计算公式为:C(a+b)=A663×8.02+A645×20.2;C(cell)=C(a+b)/细胞密度公式中:C(a+b)表示单位体积内的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C(cell)表示单个细胞中的总叶绿素含量,单位为pg/个;A645和A663分别为645nm和663nm处,1cm提取液的吸光值。1.5.6细胞密度cs参考Boussiba和Vonshak的方法并加以改进,进行虾青素的提取和测定。计算公式如下:C1=(A492×1000)/(A1%,1cm×100);C2=C1/细胞密度公式中:C1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虾青素浓度,单位为g/L;C2表示单个细胞中的虾青素含量,单位为pg/个;消光系数A1%,1cm=2220;A492为492nm处1cm液层混合物的吸光值。1.5.7数据分析用SAS9.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数据,通过方差分析检测各实验组数据的显著性差异。2结果与分析2.1ps的光化学特性如图2a所示,不同CO2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当CO2浓度为600×10-6时,细胞生长较快,第20天时细胞密度达到42.67×104个/mL,前20d的生长速率为0.11d-1;当CO2浓度为60×10-6时,雨生红球藻的最大细胞密度和相应的生长速率分别为20.67×104个/mL和0.07d-1,均显著低于利用高浓度CO2(600×10-6)培养后的值(P<0.05)。光合作用参数:Y(II)表示任一光照状态下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即实际光合能力;Fv/Fm表示暗适应后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反映藻细胞潜在的光化学能力,常作为光抑制的指标。30d后,高浓度CO2培养后的雨生红球藻的Y(II)值为0.48,Fv/Fm为0.64(图2b),低浓度CO2培养后的Y(II)和Fv/Fm值分别为0.36和0.60,二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红球藻经高浓度CO2和低浓度CO2培养30d后,在单位体积内所获得的叶绿素浓度分别为(5.15±0.21)mg/L和(4.86±0.48)mg/L,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个细胞内高CO2组和低CO2组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2.03±0.18)pg/个和(27.77±1.45)pg/个(P<0.05)。利用高浓度CO2培养雨生红球藻30d后,获得的虾青素含量无论是单位体积内还是单个细胞中均高于低浓度CO2培养组,最大值分别为(1.85±0.11)mg/L和(5.50±0.31)pg/个(图2d)。2.2不同初始kno3浓度对红球藻虾青素的影响绿色游动藻种:在连续充气(600×10-6CO2浓度)的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随着KNO3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图3a)。当KNO3浓度为100、200和300mg/L时,雨生红球藻生长较好,所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分别为36.92×104、35.83×104和40.17×104个/mL;当培养液中初始KNO3浓度逐渐降低后,所得到的最大细胞密度也逐渐下降;缺氮时,细胞密度基本没有增加。当培养基中KNO3浓度较低时(0、1和10mg/L),藻液的pH值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保持稳定,保持在7左右;当KNO3浓度升高后,藻液pH也随之升高,当KNO3浓度为300mg/L时,第8天时,其值达到9.22(图3b)。雨生红球藻绿色游动细胞培养12d后,无论是单个细胞还是单位体积内,总叶绿素含量均随着KNO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图3c)。当KNO3浓度为30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8.13pg/个和15.67mg/L。如图3d所示,雨生红球藻在缺N的条件下也能积累一定量的虾青素(6.69pg/个);当培养液中有N时,单个细胞内的虾青素含量随着KNO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在KNO3浓度为1mg/L时获得最大值(10.93pg/个);单位体积培养液内的虾青素含量在KNO3浓度为100mg/L时最大,为2.86mg/L。绿色不动藻种:当绿色不动细胞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无论KNO3浓度的高低,藻密度在前两天里只有较小的增长。两天后,当KNO3浓度相对充足时(100mg/L和300mg/L),藻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生物量迅速增加,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分别为35.92×104个/mL和39.33×104个/mL。与用游动细胞接种后相似,在缺氮或KNO3浓度较低时,细胞生长较慢(如图4a)。雨生红球藻不动细胞接种到缺氮或低KNO3浓度的培养基后,藻液pH值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当KNO3浓度为100mg/L和300mg/L时,最大pH值分别为8.04和8.87。如图4c,不动细胞接种培养12d后,红球藻中总叶绿素含量与培养基中的初始KNO3浓度成正相关,随着KNO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单个细胞和单位体积内的最大值分别为22.77pg/个和8.96mg/L。当KNO3浓度为10mg/L时,不动细胞接种12天后,单个红球藻细胞内虾青素含量最大,为12.64pg/个;当KNO3浓度为300mg/L时,单位体积内的虾青素含量最大,为2.94mg/L(图4d)。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培养液中初始的KNO3浓度和接种细胞的类型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及虾青素的累积有很大的影响。当碳源和氮源相对充足时,红球藻生长良好,但较高的KNO3浓度不利于藻细胞内虾青素的积累;当培养基中缺氮或氮源浓度较低时,单个藻细胞内可以获得较高的虾青素含量,但此种状态下的红球藻生长缓慢,细胞密度较低,导致单位体积培养液内的虾青素总量偏低。3培养基碳源对红球藻虾青素的影响作为光自养生物,雨生红球藻只有吸收了充足的CO2,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同时较高的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图2b)。然而,培养液中自然溶解的CO2浓度比较低,不能满足藻细胞迅速生长的要求,需要不断地补充。补充碳源的方法有很多,如充CO2、添加NaHCO3和NaAc等。陆开形等指出适于红球藻生长的NaHCO3浓度为0.2g/L,此时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14.0×104个/mL。庄惠如等分别选用乙酸钠、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为碳源,研究了红球藻混合营养及异养培养的条件,所得的最大细胞密度分别为12.0×104个/mL和4.28×104个/mL。本实验中充气(CO2)条件下得到的最大藻细胞密度为42.83×104个/mL,远远高于上述研究者利用其他碳源培养时的值。实验证明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及虾青素的累积受培养液中氮源浓度的影响:在充入较高浓度CO2的条件下,当培养基中缺氮时,红球藻细胞内可积累一定量的虾青素,分析认为藻细胞中的Rubisco可作为一个氮库,为缺氮条件下细胞内虾青素的积累提供了一定的氮源;当培养基中KNO3浓度较低时,雨生红球藻生长缓慢,单个细胞内的虾青素含量较高,但因为细胞密度较低而使得虾青素总量偏低;当培养基中氮源浓度较高时,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