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检测练习一、单选题1.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玉文化至少包含东北地区、长江下游、黄河上中游、黄河下游和长江中游等五个各自独立又彼此影响的玉器系统,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玉文化的源头。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A.体现了玉文化地域性特点突出 B.提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例证C.促进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形成 D.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格局2.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至今,该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者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据此可知当时该文明区域(
)A.已经掌握了夯土建城技术 B.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C.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3.武丁是商代的第23代国君。在当王储的时候,其父小乙让武丁长期居住在民间,使他熟悉农业生产,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百姓疾苦。武丁即位初,曾经“三年不言",为的是“默以思道”,“以观国风”。这说明商代统治者()A.重视国家治理 B.重民思想形成 C.强调农业生产 D.实践仁政理念4.在辽宁一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不少房屋的外围都有着院落式的围墙,几乎所有房屋都有着多层的、极厚的屋内地面。一间房子原墙基不动,屋内先后垫积的居住面可达六、七层或更多。可见,当时这些地区(
)A.氏族之间联系趋于紧密 B.阶级分化较明显C.农业与手工业开始结合 D.私有制已经产生5.据史料记载,商代设立了大量的官职,例如都正都吏、都司都工、都市、都尉等,用于监督和管理地方事务。这些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管理税收,法律,军事和公共工程等事务。官员们的职责和权力都由朝廷授予,而非诸侯授予。这折射出商朝(
)A.分封制已得到普及 B.宗法制度已经成熟C.商王权力得到加强 D.官僚制度趋于完备6.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副壮年男性骨架,骨架周围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图案。有学者认为,骨架左右的蚌塑龙虎图案布列方位与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的东西二宫一致,蚌塑三角形图案与其东侧横置的两根人胫骨组成的是北斗图像。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中原地区初步确立王权制度 B.当地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C.黄河流域已经产生宗法制度 D.时人对天象已有一定的认识7.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神徽与鸟纹出土于浙江良渚有着“琮王”美誉的玉琮,挨挨挤挤的脑袋紧贴着展柜只为一睹神人兽面纹的真容(如图),而钺原本是杀伐的武器。考古发现可以说明(
)琢刻在玉琮上的完整神徽A.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技术创新 B.当时人与人关系发生变化C.人类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战争已成为主要交流方式8.相传,五帝之一的尧出于“方(违)命圮(同)族”的忧虑,本不同意让鲧去治水,但面对四岳(相传为重臣羲和的四个儿子,分别在四方任职)、百姓的“强请”,尧也只能顺从。这说明,传说时代末期的中国(
)A.君主权力尚未集中 B.原始民主发挥功用C.尚贤观念深入人心 D.神权干预部落决策9.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都以精美的玉器著称③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④是中华文明多源性的重要例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2020年,在浙江余姚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古稻田遗存,包括凸起田埂组成的“井”字形路网和完善的灌溉系统。考古人员测定其水稻植硅体密度为1~2万粒/克,远高于5000粒/克的认定标准。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我国五六千年前(
)A.农耕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成熟 C.井田制度的扩展 D.水稻产量的提高11.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玉米和南瓜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12.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些大墓,墓穴规模宏大,使用木椁葬具,有大量精美的陶器和石骨器,有些多达100多件,而且还有精美的玉器和象牙器等。这反映了当时(
)A.邦国的出现 B.生产工具注重实用性C.生产力发展 D.陶瓷技术有明显进步13.《史记》记载:“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大公于齐,兼五侯地。”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4.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
)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 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15.周代旁姓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赐姓是对少数古姓在政治上的合法承认,命氏则是天子命以诸侯的国号;最后“胙土”,即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制()A.与宗法制度结合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C.具有严格的程序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16.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阴山岩画中有关于原始社会猎马的描绘,如下图所示。图中一人正面围堵,一人其后偷袭猎物,第三人驱赶猎物。从这一岩画可以断定当地族群(
)A.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 B.讲求工具和策略的运用C.将射箭与军事训练结合 D.出现了农业领域的分工17.关于吴文明的起源,一曰“太伯奔吴说”,即太伯、仲雍为让国于少弟季历(周文王之父)而奔走于荆蛮,建立勾吴之国;一曰“有虞氏南迁说”,即舜部落从豫东地区,一迁江淮东部,再迁江南地区。前者有史书记载而无考古实证,后者则兼而有之。据材料可知(
)A.“太伯奔吴说”属于史家杜撰 B.周部落分封子弟为诸侯C.“有虞氏南迁说”可信度较高 D.文明溯源工程遥不可及18.如表为根据中国史前文明整理而成,这些信息材料(
)距今年代文化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万年分期周口店系统匼河系统西南东南200旧石器早期小长梁石器西侯度文化元谋文化10050周口店文化蓝田文化匼河文化观音洞文化和县龙潭洞105旧石器中期许家窑文化丁村文化岩灰洞文化东海大贤庄1.5旧石器晚期峙峪文化虎头梁文化下川文化富林文化穿洞文化A.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总体特征 B.开启了夏商周三代的奴隶制文明C.提升了考古学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成果 D.突出了中原地区文明的优势地位19.下图为某一文化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据图可知当时(
)
A.形成了多元的文明格局 B.早期国家特征已有显现C.阶级分化现象开始出现 D.青铜铸造行业相当发达20.《世本·作篇》记载:“胲作服牛”(胲:商人的第七代祖先;服牛:训练牛,让牛为人民服务);下图是殷墟出土的唯——件牛形青铜尊——“亚长”牛尊。据此可知(
)A.牛耕技术在商朝得到发展 B.商朝青铜器以礼器为主C.牛耕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D.商朝青铜铸造工艺完善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考古、传说和中华文明探源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发现的具有多种文明因素的史前城址的总数已达到50座左右,它们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对于这众多古城,不少学者意识到它们与传说中“五帝”时代林立的邦国(或方国)是相吻合的,它们应该就是这众多邦国(或方国)的都邑。从这个认识出发,学者又或赋予龙山时期这些邦国(或方国)以“都邑国家”或“城邦国家”的称呼,并认为其时社会已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1)依据所学,补充两处材料中没有列出的区域的史前城邑遗址。(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关于“五帝”时代的古史传说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22.(1)阅读下列商、西周两个世系表,指出西周权力继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简单评价这种变化。“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2)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简单评价这一制度。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3)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特点。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4千纪始,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包括西亚、北非、南欧三个亚区。这三个亚区的共性也比较明显——均流行青铜人像或神像,随之流行的还有青铜牛、印章、护身符、双翼斧等。青铜人像或神像多与祭祀活动有关,早期形体较小,晚期出现一些真人大小的雕像。人像的身份有法老、国王、神袛、祭司、祈愿者、献祭者、武士等,体现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浓厚的神灵信仰和宗教氛围。材料二
亚欧草原青铜文明自西而东可分为东欧、南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三个亚区。这三个亚区青铜器的类别与形制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东欧流行双刀战斧、横签战斧、板斧等,南西伯利亚-中亚流行弓背刀、钩刺矛、喇叭口形耳环等,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则流行管斧、铃首刀、铃首剑等。不过,共性更为明显,比如武器十分发达,工具、装饰品比较常见,晚期都流行马具和鍑,还有动物装饰艺术。材料三
公元前3千纪末期,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纵观中原青铜文明可以发现,以容器为核心的特征始终未曾改变,只是在细节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器类方面,夏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容器以爵、斝、觚、尊、自、罍、觥、壶等酒器为主,形成了标识身份等级的爵觚制度、流行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等传说类动物纹饰,罕见人物形象;西周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容器以鼎、鬲、簋、篮、敦、豆等食器为主,形成了秩序分明的鼎簋制度和编钟制度,流行窃曲纹、鳞纹、环带纹、蟠螭纹、蟠虺纹等抽象纹饰,偶见人物形象。中国青铜文明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青铜器铭文众多,尤其是有很多长铭文的青铜器。——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种青铜文明存在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铜文明的主要特征。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遂公盟(xǔ)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礼器内底铭文10行98字。首句“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天命禹平治水土,凿山以疏流)”是目前所知关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记录。图1史料二
《山海经·海内经》(战国)中有“洪水滔天,稣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刍羽郊。系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材料二
——摘编自鲍丽倩、许斌等《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了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另一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摘编自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判断。(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字的传播与演进”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B2.D3.A4.D5.C6.D7.B8.B9.C10.A11.D12.C13.C14.C15.C16.B17.C18.A19.B20.C21.(1)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城邑,山西襄汾陶寺的城邑。说明:回答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以及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史前城邑也可以酌情给分。(2)文明起源的问题就是阶级社会和国家的起源。从五帝的传说中可以研究和探讨新石器晚期中国上古历史的状况。五帝的传说和禅让制体现了公共政治权力(国家权力)的形成。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历史上“万邦”时代的说法也能够与考古学发现大量的城邑相印证,表明当时已经存在大量的早期国家“古国”(“邦国”“方国”“城邦”“都邑国家”均可)。22.(1)变化:由笼统的世袭制变为宗法制。评价:权力继承由混乱到稳定,避免了权力继承上的纷争,便于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朝代:西周。制度:实行的分封制。评价: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力,等级有序,便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矛盾;(3)特点:夏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还带有原始社会的特征,聚族而居,所以夏是“笼统的霸权”;商在夏世袭制的基础上,又实行内外服制度,以本族为同心圆,又外服周边各族,疆域扩大,所以商被称为“同心圆布局”;西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用宗法网络构建起各诸侯“众星拱月”统治格局,拓展了疆域,巩固了统治;分封制使天下归周,宗法制使天下归嫡;井田制使天下归王,礼乐制使天下归序。23.(1)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交融的程度;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差异。(2)特征:容器发达、乐器成套、铭文众多、块范铸造、等差有序。24.(1)史料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井下瑞雷波探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云服务在智慧教室建设中的应用与挑战
- 智能教育背景下大数据驱动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研究
- 2025届江西省赣中南五校联考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学生个人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存储与处理
-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学习动力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教职工科技应用创新在商业领域的拓展
- 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五大要素
- 企业远程培训的智慧教室应用分享
- GB/T 18380.33-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A类
- 第一章-护理学基础绪论
- 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课件
- J波与J波综合征课件
- 微整面部美学设计面部风水设计课件
- 5吨龙门吊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康复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 农药基本常识课件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方程计算题 (含答案)
-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 拟投入公路工程施工设备检测仪器设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