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市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体会情理与意趣精妙第1页学习目标

一、掌握诗歌基本知识点

二、学会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三、学会鉴赏诗歌表示技巧第2页一、诗歌基本知识点第3页

中国古典诗歌诗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乐府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词(长短句)曲(一)、了解诗歌基本知识点第4页(二)识记下面诗歌知识点:

1、押韵:2、韵脚:3、律诗、绝句押韵规律:

4、5、律诗结构:

6、古诗朗诵节奏:

在诗句末尾使用相同韵母字。押韵字。律诗、绝句区分:整首诗歌由八句组成,称为律诗。由四句组成,称为绝句。除第一句外,单句决不押韵双句必须押韵。律诗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普通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三式,七字为二、二、三式。第5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歌体裁是()。2、这首诗歌押()韵,韵脚是()3、请给这首诗歌划分朗诵节奏。4、律诗一、二句称()联,七、八句()联。七言律诗中考链接裳、狂、乡、阳首尾ang第6页

二、景物形象鉴赏第7页形象人(诗中塑造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诗歌中所描写景与物)

第8页

重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首要任务就是琢磨出隐藏在形象背后诗人情感。鉴赏景物形象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第9页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问: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经过这些景物描写,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感?

第10页

上片描写了衡阳雁去、边声角起、崇山峻·

·

·———————————————

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么一——————————————————————

幅塞外风光。(指出形象),创造出寂寥、肃——————

·

··————杀意境(分析特征)。表现了戍边战士思—————·

··—————乡、悲凉之情(揭示情感)。———————

步骤:指出形象———分析特征———揭示情感第11页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秋词》(刘禹锡)假如从作品意境(景与情)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哪一首?为何?

中考链接第12页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第13页我喜欢第一首。(1分)因为:第一首作者描写了秋天黄昏“枯藤、老树、昏鸦”等几个特有景物(指出形象),创造出萧瑟、苍凉意境(分析特征)。(2分)表现了羁旅愁绪,游子思乡情怀(揭示情感)。(2分)我喜欢第二首。(1分)因为:第二首作者侧重描写秋天晴空中一鹤冲天而上情景(指出形象)。创造出明朗、开阔意境(分析特征)。(2分)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情怀(揭示情感)。(2分)参考答案:第14页三、表示技巧鉴赏

(1)修辞巧用比喻、、设问、夸大、拟人、反问重复、借代等(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结合、反衬、动静结合、照应等第15页(1)修辞巧用古诗词中作者经常会利用各种不一样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惯用技巧。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

◆夸大: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设问:如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拟人: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古诗词惯用修辞还有反问、重复、借代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第16页(2)注意分析各种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借描写某景或某物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把自己胸怀、心志寄托在对景物描写中。◆虚实结合:把描写眼前之景、可观之景与描写想象之景、虚拟之景结合起来写。

◆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两方面列举出来。古诗词中惯用表现手法还有:反衬、照应、等。

古诗词中惯用表现手法还有:

◆选材方面反衬:古诗词表示技巧中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一个表示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取相反、相对立事物从旁陪补方法。它与“对比”不一样,对比两个事物间关系是并列,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能够显著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突出被衬托一方。

第17页中考链接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这首词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首词利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设问、借代、拟人借景抒情第18页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三个知识点:一、识记诗歌基本知识点。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方法和步骤本节。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分析人物思想感情。

步骤:指出形象—分析特征—揭示情感

三、鉴赏诗歌表示技巧。(1)修辞巧用:比喻、、设问、夸大等。(2)表示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第19页

《枫桥夜泊》张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