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课诗人谈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十五课诗人谈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十五课诗人谈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十五课诗人谈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十五课诗人谈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卓诗人谈诗1/29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诗人,出生于湖北武汉,著有诗集《门》、《悬崖边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歌》等,其中《老水手歌》》获全国第二届优异新诗诗集奖。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诗论集《诗人两翼》、剧作集《处女心》等。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尤其是在逆境中坚持创作,如《悬崖边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在孤苦中表现主动向上精神。

作家简介2/29学习目标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感情。2、能了解诗文蕴涵内涵及意境。3、对两位诗人作品有自己感受和看法。3/29诗歌欣赏《一个深夜记忆》4/29鲁藜(1914-1999)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七月派”主要诗人。他认为:“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工具。”“诗就是射向敌人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鲜花。”七七事变很快,胡风创刊《七月》,取意为二:抗战与现实主义。后又办《希望》(1945年1月-1946年10月),所刊作品收入胡风主编《七月诗丛》,人称“七月诗派”。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时候》、《儿时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作家简介5/29《一个深夜记忆》初读不大好懂。先不看分析评论,重复诵读原诗,读完把自己感受、体会与迷惑用“读书摘记”形式写下来,与同桌交流;然后阅读分析评论,看看哪些与你想法一致,哪些比你更深入,哪些你原来了解不够准确,应该加以纠正;最终在原诗旁边加上批注,批注时能够引用评论文章中话,更希望有你自己独到感悟与发觉。朗诵指南6/29月光流进门槛我认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很快,有风从北边来好像吹动了月亮弓弦于是我听见了拂晓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原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人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7/29诗只有三个小节,十行81个字,但展示意境却很丰厚,蕴涵意蕴却很深刻。

第一节,经过对月光误解写期望长夜结束。

第二节,经过由风声引发联想表示对拂晓渴望。

第三节,写又回到“万物还在沉睡”现实夜中。8/29“月光流进门槛”为何说成是“流”?

“月光流进门槛”是客观叙述。不过这个客观叙述是带有主观感受性质。这当然是诗人主观感受。有了这个“流”字,一幅静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一个“流”字改变了一个场景,使人感受变得丰富多彩。惜墨如金而又鲜明生动,这就是诗人语言利用成功一大标志。9/29“我认为是阳光”,这是一个“错觉”,不过假如从科学观点看,他会马上更正这种瞬间错觉,而无须把它诉诸文字。不过因为是诗语,所以他不但无须更正,而且还有意地强调并固定成文字,就因为这是一个“漂亮错误”。而且这里阳光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殷切期待心情。10/29“有风从北边来/好像吹动了月亮弓弦/于是我听见了拂晓音响”

“好像”不是一个明确概念,只是一个“好像是”感觉。但用在这里正是地方。“好像是”风吹动月亮弓弦而使他听见了拂晓音响。这是诗人想象。假如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是“好像”,就把想象合情合理地表现出来。可见准确使用词语对增强诗艺术表现力之主要。11/29“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人”

作者强烈地期望拂晓以后,发觉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原野去)以后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一个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人”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执著。但诗人说“只有”又并不是否定其它人,不是经过对比来突出自己是唯一“最初醒来人”,这里“我”是一个艺术形象,而不是指诗人实在自我。12/29《一个深夜记忆》作者鲁藜,以自己独特眼光,从常见事物身上发觉了美,你能说出他发觉了怎样美吗?

《一个深夜记忆》描写是更“常见”月光和月光下山影、原野,但不是表现景物本身美,而是借以表现解放战争年代人们美好心灵:期望“拂晓”、渴望光明而又乐观情怀。主题13/29《一个深夜记忆》是从“我”角度来观察和描写。“我”对描写对象认识、感情有没有改变?有怎样改变?请你结合作品作一点详细分析。《一个深夜记忆》先写月光引发错觉,再写“我听见了拂晓音响”,再写月光下眺望所见景物,以为“我是最初醒来人”。这种改变过程,表示人们对光明渴望之情和赢得光明乐观情怀。14/29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

15/29宁静而深沉意境学习评论曾卓16/29文段分析1、文章开篇有何特点?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那些内容?3、从文中看出,诗人为何将深夜看成拂晓?4、诗人在分析诗第二小节内容时注意从哪几个方面入手?5、作者是怎样引导读者揭示诗深意?6、作者为何喜欢这首诗?17/291、文章开篇有何特点?表示自己对这首诗“偏爱”,表现了眼光,感受和了解独特。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那些内容?阐释诗作内容表现背景。18/293、对诗歌意境,合理想像进行分析:因“错觉”而产生联想。把月光误认为是曙光降临。3、从文中看出,诗人为何将深夜看成拂晓?19/29(1)他指出“划破夜空流星,被风吹响月亮弓弦,既反衬了夜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沉静”和“动态感”评说,就是他独到看法和体会。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不过曾卓用自己联想丰富了诗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沉静参考物,而夜则因它们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2)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拂晓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意蕴,是曾卓对它发挥。这个发挥能够说恰到好处,使诗主题意蕴深入深化了。4、诗人在分析诗第二小节内容时注意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0/29它首先是指诗人生理上感觉,即对于拂晓降临“光感”;仔细琢磨“感觉到”这个词双重含义。

另首先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人”,而这个诗人“不但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感受同时代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21/29宁静而深沉意境宁静境静以动衬静深沉意对于时代最敏感人期望拂晓最迫切人22/291段:表示自己对这首诗“偏爱”,表现了眼光、感受和了解独特;2-5段:对诗歌意境进行阐发,对诗人内在情感世界进行探索,合理想象和分析,为最终结论得出打下坚实基础;6段:表示了对这首诗总体评价,“宁静而深沉”概括,简练而准确。段落大意了解23/29

诗歌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比如比兴、拟人、夸大、对偶、排比衬托、重复、象征、以静写动、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了解这些手法,有利于批文入情。曾卓在谈诗歌时就抓住了诗歌特点进行分析。如:“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原野:起伏山峦,河岸边山峦巨大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空流星,被风吹响月亮弓弦,既反衬了夜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进行,拂晓即将到来。”总之,诗人用诗普通语言鉴赏诗,给读者以美感受。鉴赏与归纳24/29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更多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景或物。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示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一个耐人寻味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事物或画面。25/2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迁移欣赏26/29《咏怀诗(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难过。27/29

判断以下句子所利用表示方式。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延安,描写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情景。()②起伏山峦,河岸边山峦巨大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③我欢喜这首小诗宁静而又深远意境,这在普通新诗中是少有。()记叙描写议论练习28/29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一项是()①.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