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核心内容化学原理无机物与无机反应化学分析原理与方法1无机及分析化学核心内容化学原理1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自由能变反应熵变反应热计算公式(标准态)内容
任何物质的标准熵Sm都不为零,且都为正值。
2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自由能变反应熵变反应热计算公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自发过程的判据:
封闭体系,等温等压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
△G<0反应自发
△G=0平衡状态
△G>0反应非自发3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自发过程的判据:封闭体系,标准平衡常数
对溶液反应
aA(aq)+Bb(aq)=dD(aq)+eE(aq)
对气相反应
aA(g)+Bb(g)=dD(g)+eE(g)cθ=1mol·l-1
Pθ=100Kpa
用相对平衡浓度和相对平衡分压来表示的平衡常数称为标准平衡常数。4标准平衡常数对溶液反应aA(aq)+Bb(a多重平衡规则
若一个化学反应式是若干相关化学反应式的代数和,在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等于其相应的平衡常数的积(或商)。反应1+反应2=反应3----------K1
K2
=K3
反应1-反应2=反应3----------K1
/K2
=K3
反应1
2=反应2----------(K1
)2=K2
反应1÷2=反应2---------(K1
)1/2=K2
5多重平衡规则若一个化学反应式是若干相关化学反应式的代第三章酸碱与酸碱平衡3.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3.2酸碱平衡的移动3.3酸碱平衡中组分分布及浓度计算3.4溶液酸度的计算3.5溶液酸度的控制与测试3.6酸碱滴定法6第三章酸碱与酸碱平衡3.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63-3比较下列溶液H+浓度的相对大小,并简要说明其原因。0.1mol·L-1HCl、0.1mol·L-1H2SO4、
0.1mol·L-1HCOOH、0.1mol·L-1HAc、0.1mol·L-1HCN。H2SO4>HCl>HCOOH>HAc>HCNKaө(HCOOH)=1.77×10-4,Kaө(HAc)=1.75×10-5,Kaө(HCN)=6.2×10-10,73-3比较下列溶液H+浓度的相对大小,并简要说明其原因。03-812%的氨水溶液,相对密度为0.953,求此氨水的OH-浓度和pH值。83-812%的氨水溶液,相对密度为0.953,求此氨水的O1、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H+]3+Ka[H+]2–(cKa+Kw)[H+]-KaKw=0精确式91、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H+]3+Ka[H+]2当(忽略酸的离解)且当(忽略水的离解)CKKaaW·>10CKaa>105CKKaaW·>10近似式最简式当只满足(忽略酸的离解,不忽略水电离)
KC=Þ[H]+KW
aa+
CKaa>10510当(忽略酸的离解)且当(忽略水的离解)CKKaaW·>10C3-15欲配制500mlpH=9.0且[NH4+]=1.0mol·L-1的NH3·H2O-NH4Cl缓冲溶液,需比重为0.904、含氨26.0%的浓氨水多少毫升?固体NH4Cl多少克?113-15欲配制500mlpH=9.0且[NH4+]汉德森公式弱酸-弱酸盐组成如HAc-NaAc2、缓冲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的pH值决定于:A:Ka(Kb)B:组分的缓冲比。外加酸、碱改变缓冲比,但不改变Ka(Kb)12汉德森公式弱酸-弱酸盐组成2、缓冲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3缓冲能力和缓冲范围1)缓冲能力共轭酸碱对的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ca/cb或cb/ca越接近1缓冲容量越大,为1时最大。缓冲能力的大小决定于:A酸与共轭碱(碱与共轭酸)的总浓度;B缓冲比:ca/cb或cb/ca。133缓冲能力和缓冲范围共轭酸碱对的总浓度越大,缓冲容例:配制pH为5的缓冲溶液,选下列哪种缓冲对好?HAc—NaAcNH3.H2O—NH4ClpKa=4.75pKb=4.75H2CO3—NaHCO3H3PO4—NaH2PO4pKa1=6.37pKa1=2.12解:因HAc的pKa最接近于5,应选HAc-NaAc
4缓冲溶液的配制14例:配制pH为5的缓冲溶液,选下列哪种缓冲对好?解:因H3.6酸碱滴定基本原理及指示剂选择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cKa>=10-8指示剂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点pH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
153.6酸碱滴定基本原理及指示剂选择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双指示剂法
混碱NaOH酚酞NaCl甲基橙------NaHCO3V1NaHCO3V2CO2Na2CO3NaHCO3CO2pH=8.3pH=3.9HClHCl(1)V1>0,V2=0(2)V2>0,V1=0(3)V1=V2(4)V1>V2>0(5)V2>V1>0NaOHNaHCO3Na2CO3NaOH+Na2CO3NaHCO3+Na2CO316双指示剂法
混碱NaOH酚酞3-24有一Na3PO4试样,其中含有Na2HPO4,称取0.9947g,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881mol·L-1HCl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17.56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0.2881mol·L-1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又用去20.18ml。求试样中Na3PO4、Na2HPO4的质量分数。173-24有一Na3PO4试样,其中含有Na2HPO4,称当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滴定反应为:Na3PO4+HCl=Na2HPO4+NaC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反应进行到:Na2HPO4+HCl=NaH2PO4+NaCl
酚酞
甲基橙------Na2HPO4V1Na2HPO4V2PO43-Na3PO4Na2HPO4PO43-18当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滴定反应为:Chapter4沉淀-溶解平衡
Precipitation-SolubilityEquilibrium4.1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4.2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4.3沉淀的形成与纯度4.4沉淀测定法19Chapter4沉淀-溶解平衡
Precipitatio
AmDn(s)mAn++nDm-平衡时:Ksp=[An+]m
[Dm-]n
溶度积任意态的离子积用Qc表示.
溶度积规则20AmDn(s)mA2121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当分别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将有何种变化?加入物质平衡AgCl溶液中浓度引起变化移动溶解度[Ag+][Cl-]原因HCl(0.1mol·L-1)AgCl(s)Ag++Cl-→
不变不变不变稀释→
↑
↓
↑
生成配离子→
↑
↑
↑
盐效应
←
↓
↑
↓
同离子效应AgNO3(0.1mol·L-1)KNO3(s)NH3·H2O(2mol·L-1)H2O←
↓
↓
↑
同离子效应22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当分别向溶液中加分步沉淀:混合溶液中离子发生先后沉淀的现象通常是离子积首先超过溶度积的那种难溶物先沉淀出来(所需沉淀剂浓度最小的先沉淀)23分步沉淀:混合溶液中离子发生先后沉淀的现象23
分步沉淀例:试通过计算说明:在含有0.01mol·L-1的Cl-和I-离子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AgCl和AgI的沉淀次序以及Cl-和I-能否分离。解:AgCl刚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0.01mol·L-1[Ag+]=1.77×10-8mol·L-1AgI刚开始沉淀时,溶液中[I-]=0.01mol·L-1[Ag+]=8.52×10-15mol·L-1因为沉淀I-离子所需Ag+浓度比沉淀Cl-离子所需的小得多,所以AgI先沉淀。当Ag+离子浓度增加到使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对于AgI和AgCl来说都是饱和溶液。24分步沉淀例:试通过计算说明:在含有0.01mo以下两个关系式必须同时满足:因为此时AgCl刚开始沉淀,所以溶液中的Cl-浓度仍然为0.01mol·L-1,代入(1)式可求得此时溶液中Ag+浓度为1.77×10-8mol·L-1,再代入(2)式,可求出[I-]。(1)(2)因为此时[I-]<10-5mol·L-1,可知I-沉淀完全,所以Cl-和I-可以分离。
分步沉淀25以下两个关系式必须同时满足:因为此时AgCl
分步沉淀判别混合离子(以Cl-和I-为例)能否分离的方法:叙述一:当先沉淀的AgI已经沉淀完全,即[I-]<10-5mol·L-1时,Cl-不产生AgCl沉淀,说明Cl-和I-能分离。叙述二:当后沉淀的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的[I-]<10-5mol·L-1,说明Cl-和I-能分离。26分步沉淀判别混合离子(以Cl-和I-为例)能否分离的方法:以K2CrO4为指示剂,AgNO3为标准溶液,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测定Cl-、Br-以Cl-测定为例: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分析(莫尔法)条件:A.指示剂用量B.溶液酸度C.注意事项充分振摇,干扰离子事先去除27以K2CrO4为指示剂,AgNO3为标准溶液,在中性或弱碱性第五章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5.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2电极电势
§5.3电极电势的应用§5.4氧化还原滴定法28第五章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5.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
1.原电池定义原电池: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电极:组成原电池的导体(如铜片和锌片)。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称为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子进入的电极称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29原电池292.原电池组成负极(Zn片)反应:Zn(s)2e
+Zn2+(aq)发生氧化反应正极(Cu)反应:Cu2+(aq)+2e
Cu(s)发生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原电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反应=负极反应+正极反应如Zn(s)+Cu2+(aq)Zn2+(aq)+Cu(s)原电池302.原电池组成原电池30‖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①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表示。电池符号(Cu-Zn原电池)③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相不同物种用“,”分开,溶液、气体须注明其聚集状态、浓度、压力等。
3、原电池的表示方法②两个电极在两侧,盐溶液在中间。31‖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电池符号(Cu-Zn
例: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符号表示。‖解:)(aq2Cl
2e)g(Cl
极
正2--+)(aqFe
e)(aqFe
极
负
32+-+-3.原电池的表示方法非金属电极;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构成的电极,应插入惰性电极32例: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符号表示。‖解电极电势符号:E(氧化型/还原型)如:E(Zn2+/Zn),E(Cu2+/Cu),E(O2/OH
),
E(MnO4
/Mn2+),E(Cl2/Cl
)等。标准电极电势符号:E
标准态: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中,有关离子浓度为1mol
L
1,有关气体分压为100kPa,液体和固体都是纯物质。温度未指定,通常为298.15K,其他温度须指明。
标准电极电势33电极电势符号:E(氧化型/还原型)标准电极电势33标准电极电位的物理意义:标准电极电势E
(Ox/Red)是反映物质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E
(Ox/Red)↑,表示氧化型物质氧化性↑E
(Ox/Red)↓,表示还原型物质还原性↑
Ox-oxidizingstate氧化态(高)Red-reducingstate还原态(低)34标准电极电位的物理意义:Ox-o已知ClO4-/ClO3-的=1.19V,O3/O2的
θ=2.07V,Cr3+/Cr2+的=-0.410V,Cu2+/Cu+的=0.158V,标准状态下,各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A.ClO4-和Cr2+B.Cr3+和O2
C.O3和Cr2+D.O3和Cu+C35已知ClO4-/ClO3-的=1.19V,能斯特(Nerst)方程,298.15K=T时
ne
+b还原型a氧化型电极反应:))((lg3032+=ccnFRT.EE还原型氧化型abab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氧化型还原型一侧各物质相对浓度幂的乘积36能斯特(Nerst)方程,298.15K=T时ne应用能斯特方程式应注意:(1)计算所依据的电极反应必须按还原反应的方向准确写出,并配平分子数和电荷数,切记不能遗漏介质。(2)介质的浓度必须包括在能斯特方程式的表达式中。介质若在氧化型物质一侧,则出现在分子项;若在还原型物质一侧,则出现在分母项。(3)纯固体、纯液体不出现在能斯特方程式的表达式中。若是气体,则以代替浓度。37应用能斯特方程式应注意:(1)计算所依据的电极反应必须按2H++2eH2MnO4-+5e+8H+Mn2++4H2O能斯特(Nerst)方程382H++2eH2MnO4-+5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EEE
§5.3电极电势的应用
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电极反应的电势值较大的一个是原电池的正极,数值较小的一个是负极。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的电极反应的电势减去负极的电极反应的电势:39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EEE§5.3电极E
=E
(+)
-E
(-)
>0,反应正向进行即:E
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作氧化剂,
E
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作还原剂,反应能正向进行。标准状态下,可直接用E
判断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方法:(1)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电极反应,组成原电池;(2)判断氧化剂、还原剂;(3)氧化剂电对作正极,还原剂电对作负极40E=E(+)-E(-)>0,反应正向进行例:混合溶液中有I-、Br-、Cl-,欲使I-被氧化而其它离子不被氧化,该用什么作氧化剂?解:常用的氧化剂Fe2(SO4)3、K2Cr2O7、KMnO4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Fe3+/Fe2+,Cr2O72-/Cr3+,MnO4-/Mn2+
0.771.331.49(V)(+)I2/I-Br2/Br-Cl2/Cl-0.5351.0651.36(V)(-)41例:混合溶液中有I-、Br-、Cl-,欲使I-被氧化解:常用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必须注意E
+与E
不能换错。对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E
值大的为E
+
,E
值小的为E
;对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电对为E
+,还原剂电对为E
。此外,利用上式计算K
值时应注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因为K
值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有关,也即与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值有关。对任一氧化还原反应:Ox1+Red2
Red1+Ox2
由
rG
m
=
2.303RTlgK
和
rG
m=
nFE
得:在298.15K时,
42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必须注意E4、测定难溶电解质的
Kspθ
例
计算难溶盐AgCl(s)Ag++Cl
在298K的K
sp。解:设计如下原电池
)Ag|Ag+(1.0mol
L
1)‖AgCl(s),Cl
(1.0mol
L
1)|Ag(+正极反应:AgCl(s)+e
=Ag+Cl
负极反应:Ag=Ag++e
电池反应:AgCl(s)=Ag++Cl
注意:所求K
sp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的K
,先设法变为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原则:设计的电池反应为所求反应或其逆反应。434、测定难溶电解质的Kspθ例计算难习题5-13:测定PbSO4的溶度积常数。Sn2++Pb+SO42-PbSO4+Sn(-)Pb|PbSO4|SO42-(c)‖Sn2+(c)|Sn(+)测得E=0.22V,已知Sn2+/Sn的=-0.14VPb2+/Pb的=-0.13V=0.22V44习题5-13:测定PbSO4的溶度积常数。Sn2++Pb0.22=-0.14–[-0.13+0.0592/2lg[Pb2+]]lg[Pb2+]=-7.77Ksp=[Pb2+][SO42-]Ksp=[Pb2+]
Ksp=1.7×10-8
450.22=-0.14–[-0.13+0.059§5.4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5-2546§5.4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5-25466.1原子结构基本模型6.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6.3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第六章物质结构6.4共价化合物6.5分子间力和氢键476.1原子结构基本模型6.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6.Name名称Symbol符号Values取值Meaning表示Indicates指明principle主量子数n1,2,
shell,电子层energy能层size离核远近Orbitalangularmomentum角量子数l0,1,
,n-1subshellenergy亚层能级shape形状
magnetic磁量子数m0,1,2,
,
lorbitalsofsubshell亚层轨道direction方向Spinmagnetic自旋磁量子数ms+1/2,-1/2spinstate自旋状态Spindirection自旋方向小结四个量子数48NameSymbolValuesMeaningIndicat原子的单电子波函数,又称原子轨道波函数,例如:n=1,l=0,m=0即1s轨道;2s轨道;2pz轨道;指定三个量子数n,l,m为一定值,就解出一个波函数,就得到一条原子轨道49原子的单电子波函数,又称原子轨道波函数,例如:n=1,l=0电子云
概率密度:|Ψ|2表示电子在原子内核外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
电子云:|Ψ|2的空间图象
用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概率密度的相对大小小黑点较密的地方,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如1s的电子云50电子云概率密度:|Ψ|2电子云:1、核外电子分布三规则:最低能量原理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再依次由低向高填充,以使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能量最低稳定)。Pauli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容纳两个自旋方式相反的电子。Hund规则
核外电子排布511、核外电子分布三规则:最低能量原理Pauli不相容
Hund规则
(1)在填充同一能级的简并轨道(等价轨道)时,电子总是尽量先以自旋平行的方向分占不同的简并轨道。(2)简并轨道处于全充满(s2、p6、d10、f14)、半充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原子较为稳定。
核外电子排布52Hund规则核外电子排布52写出26号元素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填充顺序:1s22s22p63s23p6
4s23d6书写时改为:Fe:1s22s22p63s23p63d64s2
[Ar]
3d64s2
53写出26号元素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53半满全满规则:当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时,原子较稳定。原子实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全空:p0,d0,f0。54半满全满规则:原子实全满:p6,d10,f14;545-3-5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区根据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亚层确定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亚层区最外层的s亚层s最外层的p亚层p一般为次外层的d亚层d一般为次外层的d亚层,且为d10ds一般为外数第三层的f亚层f555-3-5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5-3-5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族根据区和最外层、次外层电子数确定区族s、p主族(A),族号=最外层电子数d副族(B)族号=(最外层+次外层d)电子数ds副族(B),族号=最外层电子数f镧系、锕系565-3-5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5-3-6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周期、区、族)取决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例20Ca写出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周期数=电子层数四周期最后一个电子填入s亚层s区元素族数=最外层电子数=2ⅡACa为第四周期、ⅡA族元素575-3-6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周期、区、族)取决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例24Cr写出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周期数=电子层数四周期最后一个电子填入次外层d亚层d区元素族数=(最外层+次外层d)电子数=(1+5)=6ⅥBCr为第四周期、ⅥB族元素58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周期、区、族)取决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6.3.3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有效核电荷Z*2.原子半径r3.电离能
I4.电子亲和能EA5.电负性
X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随核电荷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促使原子的某些性质呈周期性变化59§6.3.3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有效核电荷Z*2.
镧系收缩:镧系元素从La到Lu整个系列的原子半径逐渐收缩的现象称为镧系收缩。原因:电子填入4f亚层,屏蔽效应较大,Z*缓慢增大,r逐渐缓慢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
使得15种镧系元素、第五周期和第六周期的元素的半径相似,性质相近,分离困难。60镧系收缩:镧系元素从La到Lu整个系列的原子半径逐渐收缩的共价化合物,分子间力,氢键1.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2.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3.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4.分子间力和氢键61共价化合物,分子间力,氢键1.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2.杂化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直线形三角形四面体三角锥V型s+ps+(3)ps+(2)ps+(3)p参加杂化的轨道2443杂化轨道数分子空间构型实例杂化轨道类型62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直线形三角形四6-21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H3却是三角锥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B:2s22p1sp2sp2杂化2S22p1636-21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H3却是三角6-21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H3却是三角锥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氨分子(NH3)的结构:不等性sp3杂化轨道2s2pN原子轨道孤对电子646-21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H3却是三角7.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7.2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7.3配位平衡7.4配位滴定﹡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657.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Cu(NH3)4]SO4内界外界配体中心离子配位原子配体数[Fe(CO)5]K3[Fe(NCS)6]练习:7.1.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66[Cu(NH3)4]SO4内界外界配体中心离子配位原子配体数7.1.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阳离子简单阴离子(Cl-、Br-)等化阳离子复杂阴离子(酸根离子、配离子)等酸先命名阴离子部分,后命名阳离子部分。系统命名677.1.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阳离子简单阴离子化阳离子复杂阴离内界(配离子)的命名用一、二、三…...表示。用罗马数字(I、II、III…)表示①命名顺序为:配位体数→配位体→合→中心离子(标出氧化数)。②若存在多种配位体:先阴离子(酸根离子)后中性分子;阴离子:先简单阴离子后复杂阴离子;先无机配位体后有机配位体;中性分子:水、氨、有机分子。同类配位体,按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68内界(配离子)的命名用一、二、三…...表示。用罗马数字(I[CoCl(NH3)(en)2]SO4
课堂练习:硫酸氯·氨·二乙二胺合钴(Ⅲ)内界:外界:形成体:配位体:配原子:配位数:
[CoCl(NH3)(en)2]2+
SO42-
Co3+Cl-NH3enClN669[CoCl(NH3)(en)2]SO4课堂练习:硫酸1、理论要点1)配合物的中心离子M同配体L之间以配位键结合,表示为:M←L
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2)中心离子用能量相近的空轨道杂化,以杂化的空轨道与配体形成配位键。
配位离子的空间结构、配位数、稳定性等,主要决定于杂化轨道的数目和杂化类型。7.2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701、理论要点7.2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70
配位数价电子构型杂化轨道空间构形实例24d10sp直线型Ag(CN)2
35d10sp2平面三角型HgI3
43d10sp3正四面体型Zn(NH3)42+
43d8dsp2平面正方型PtCl42-
53d7dsp3三角双锥[Co(CN)5]3-
63d5sp3d2正八面体FeF63-63d5d2sp3正八面体Fe(CN)63-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71配合物的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713.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①外轨型配合物全部由最外层ns、np、nd轨道杂化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称外轨型配合物,该类配合物键能小,稳定性较低。(中心离子的成单电子数不变)[Ni(NH3)4]2+、[Fe(H2O)6]3+[Co(H2O)6]2+[CoF6]3-、[Co(NH3)6]2+
[FeF6]3-723.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Ni(NH3)4]2+、[Fe(②内轨型配合物由次外层(n-1)d轨道与最外层ns、np轨道杂化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称为内轨型配合物。该类配合物键能大,稳定性高。
(中心离子的成单电子数减少)[Ni(CN)4]2-[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多元评价体系计划
- 2025年度网络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中小学科研与发展办公室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教研组课程设置计划
-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 RCEP框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 纸品绿色制造技术-全面剖析
- 生态旅游的兴起与环境影响评估-全面剖析
-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厚壳贻贝外套膜对壳损伤和急性海水酸化的代谢组响应
- 渔场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测试卷
- 《食源性病原体》课件
- (中等生篇)2025年高考备考高中历史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宋元时期
- 《药品泡罩包装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001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 17681-20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
- 安踏新媒体营销案例分析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氟化工艺作业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