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现历史事实彰显多元价值观

~评价人物两标准基本标准:是否符合历史时尚注意关键点:基本方法:分阶段评价、分方面评价和比较评价等时代性、利益性、全方面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1页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一第2页专题布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三个关键时期3、“康乾盛世”是中华文明繁盛阶段1、秦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创建阶段2、盛唐气象是中华文明承继阶段代表人物第3页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家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一)统一六国(二)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三)功过评价

课程标准

简述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第4页一、秦始皇生平1、少年秦始皇人质杀身之祸父亲早逝母亲私通权力阴谋吕不韦嫪毐赵太后几个关键词第5页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史记·秦始皇本纪》读史有得第6页一、秦始皇生平1、少年秦始皇2、青年秦始皇1)掌握实权(BC.238年亲政)第7页吕不韦嫪毐第8页一、秦始皇生平1、少年秦始皇2、青年秦始皇

1)掌握实权(BC.238年亲政)2)吞并战争(“秦王扫六合”)3、中年秦始皇1)吞并六国(BC.2完成)2)缔造帝国(有功劳有过失)第9页公元前2秦始皇病逝,葬于陕西临潼骊山第10页二、秦始皇功劳1、吞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第11页公元前2秦第12页第13页秦始皇为何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第14页(一)统一六国历史原因商鞅变法:生产力发展,民族、地域间联络加强人民饱受战乱,渴望统一根本原因:最彻底,实力最强嬴政雄才大略经过:东灭六国前230—前221历史意义结束割据战乱,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发展志向远大任用人才正确布署人民要求:个人原因:经过:东灭六国前230—前221第15页二、秦始皇功劳1、吞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它包含哪些方面?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议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含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第16页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设辅佐,政经军权独揽;置郡县,废除分封制度。政治措施第17页皇帝三公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丞相太尉第18页地方设置皇帝三公九卿郡守、郡丞、郡尉

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中央机构郡第19页第20页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认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绎山刻石》秦朝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根本性变革。

第21页二、秦始皇功劳1、吞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统一文字,促进文化融合秦始皇下令李斯把原来秦国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以后程藐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于全国。第22页

▲秦始皇废除了原六国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第23页二、秦始皇功劳1、吞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统一文字,促进文化融合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经济交流第24页韩赵魏布币齐国刀币楚国蚁鼻币秦国方孔钱第25页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第26页二、秦始皇功劳1、吞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统一文字,促进文化融合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经济交流5、统车轨修驰道沟通水路,便利交通第27页第28页“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汗·贾山《至言》第29页第30页二、秦始皇功劳1、吞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统一文字,促进文化融合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经济交流5、统车轨修驰道沟通水路,便利交通6、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伐越族设三郡第31页秦南海东海长城一带陇西第32页三、秦始皇过失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系统概括秦始皇过失及其造成后果。第33页三、秦始皇过失1、苛捐杂税,严刑峻法,民怨沸腾秦始皇为了维持专制统治,实施严苛法律。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则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到秦始皇时,更一味“专任狱吏”,把严刑峻法推至巅峰。其酷刑之名目,诸如籍沒、连坐、腰斩、车裂、阬、等等,不一而足。云梦睡虎地秦简第34页三、秦始皇过失1、严刑峻法,民怨沸腾2、滥用民力,民不聊生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发适戍。入刍稿,头会箕赋,输于少府。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

——《淮南子·汜论训》第35页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36页“秦始皇执政后马上开始修筑一座大墙,把当初中国北疆存在各个区域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一道巨大城墙,之后经过以后朝代加以完善,成了留存至今中国长城。”内蒙古固阳秦长城遗址第37页秦阿房宫复原图第38页三、秦始皇过失1、严刑峻法,民怨沸腾2、滥用民力,民不聊生3、焚书坑儒,禁锢思想为预防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施了严厉统治,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儒生和方士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第39页焚书坑儒(油画)第40页三、秦始皇过失1、严刑峻法,民怨沸腾2、滥用民力,民不聊生3、焚书坑儒,禁锢思想4、其残暴统治最终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秦朝灭亡。第41页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始皇做出客观全方面评价。第42页“焚书坑儒之事,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论以易富贵,在法可诛也。始皇一坑,正能够扫除恶气,惩创民蠹,功逾于过也。”

——梁启超“德国希特拉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得很,他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客卿’,并不专重‘秦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第43页(三)功过评价1.功:(1)统一中国,扩大疆域,开创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2)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3)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2.过:暴政(1)严刑酷法,滥用民力,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2)焚书坑儒,摧残文化;(3)其残暴统治最终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秦朝灭亡。3.总结: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主要地位,功大于过。

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第44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认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认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认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认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节选(相关秦始皇功劳)第45页巩固练习1.秦统一原因有()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战国吞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降低③长久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雄才大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尤其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秦朝时,负责监督其它官员官员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3.从经济上看,秦统一全国,最大作用是()A.统一了货币B.统一了度量衡C.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ABD第46页4.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工运河开凿于()

A.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隋朝5.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分析最靠近史实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D第47页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行政制度(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络,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施,是按地域划分。(2)分封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国拥有很强地方独立性,轻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第48页对焚书坑儒认识直接原因:儒生方士等攻击郡县制和以古非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