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海市重点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活泼B.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C.自来水煮沸可以降低硬度,是因为加热时水中的部分钙、镁离子形成了沉淀D.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2.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药品,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停止加热;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A.bcadefB.abcdefC.bcadfeD.abcdfe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5.只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实现目标的是(
)选项实验要求实验方法A鉴别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除去矿泉水中的矿物质过滤C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D区分氧气和氮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A.A B.B C.C D.D6.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木材的燃烧 B.锅炉爆炸 C.动植物的呼吸 D.电灯发光7.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2H22O5,它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9个原子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58.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9.如图所示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B.铁、氯均属于金属元素C.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gD.铁、氯两种元素形成的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读出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熄灭酒精灯 D.液体药品的取用12.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3.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城市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于是人们改用骑自行车出行,既体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又体现了绿色环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车架用锰钢制造,具有韧性好、硬度大的优点B.自行车有些部件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的好的性质C.自行车链条是用喷漆来进行防锈D.自行车整体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14.已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杂质中不含碳元素),则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A.12% B.40% C.75% D.90%15.在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6.2g,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A.2.2 B.1.1 C.4.4 D.3.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风华实验小组的同学就酸溶液和碱溶液是否反应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如图一)。(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甲组同学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1)_____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色,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从而证明(2)_____是否存在,进而证明是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盐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3)_____据此甲组同学证明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活动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和甲组顺序相反的实验,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稀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4)_____,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掉了,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活动三)丙组同学(如图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后才想起来忘了加指示剂,他们想换一种试剂来检验,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所以认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请你评价丙组同学的结论(5)__(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证明有其他物质生成,则应设计实验证明(6)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计算:(1)CO(NH2)2中共含有________(写数字)种元素;(2)计算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写出简单计算过程);(3)计算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简单计算过程)。18.(8分)将
146g稀盐酸慢慢加入到24g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完成以下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克?(2)求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用10%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两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①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回答: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14.6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②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现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________NaOH溶液部分变质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题分析】
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食品反应,可用于食品包装,故A错误;B、洗洁精能将油污乳化为液体小珠滴,易于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B正确;C、自来水煮沸可以使部分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析出,所以会使水软化,故C正确;D、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故选A。2、C【解题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dfe。故选C。3、B【解题分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故选B。4、A【解题分析】
A.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此选项错误;C.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此选项错误;D.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不能用手拿,此选项错误。故选A。5、B【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矿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加入二氧化锰时,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不产生气泡的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题分析】A、木材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锅炉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动植物呼吸是营养物质与氧气反应,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符合题意;D、电灯发光为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且速度较慢。7、D【解题分析】
A、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共3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5)=72:11:4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8、D【解题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原子种类不变,错误;B、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2+16)∶(16×2)=7:4,错误;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化学方程式蕴含的信息是解题关键。9、D【解题分析】
A、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核外电子数=2+8+7=17,故A错误。B、铁属于金属元素,氯元素的汉字名称中存在“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C错误。D、铁、氯两种元素形成的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0、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1、B【解题分析】
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以图中操作正确;C、熄灭酒精灯不能吹灭,要用灯帽盖灭,所以图中操作错误;D、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12、D【解题分析】
A.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解释正确;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增大压强使石油气分子之间有间隙减小,可贮存在钢瓶中,解释正确;C.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更快,解释正确;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释错误。故选:D。13、A【解题分析】A、锰钢具有韧性好、硬度大的优点,故正确;B、合金的熔点小于其组成成分,故错误;C、喷漆后自行车链条不能活动,应用涂油来进行防锈,故错误;D、自行车的轮胎等是橡胶制成,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错误。点睛: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比它的纯金属差。14、C【解题分析】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2%,石灰石样品中含碳元素9%,根据纯度=×100%,可知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故选C.15、A【解题分析】
MgO+2HCl==MgCl2+H2O,MgCO3+2HCl==MgCl2+H2O+CO2↑,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所含氯元素的质量为:100g×7.3%×=7.1g,MgCl2中氯元素质量为7.1g时,与其结合的镁元素的质量为2.4g,换算成氧化镁的质量是4.0g,所以另外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2g-4.0g=2.2g,故选A。【题目点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慢慢氢氧化钠NaOH+HCl=NaCl+H2O溶液变为无色不正确,稀硫酸有剩余也会有此现象反应物有所减少或已不存在【解题分析】
活动与探究:(活动一)甲组同学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色,遇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从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活动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和甲组顺序相反的实验,向烧杯中先加入10mL稀盐酸,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又用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解释与结论:酚酞与碱变红色,与酸不变色,氢氧化钠是碱,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活动三)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所以认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请你评价丙组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稀硫酸有剩余时,滴加碳酸钠溶液,也会有气泡冒出;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判断一个反应能够发生时,如果不能证明有其它物质生成,则应验证反应物有所减少或已不存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43:4:7:146.7%【解题分析】
(1)中含有碳、氧、氮、氢4种元素;(2)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2010%14.1%【解题分析】
(1)由图象知,最后剩余4g为杂质的质量,则碳酸钙的质量为:24g-4g=2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解得:x=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乐成长小班教育的未来展望计划
- 2025年软考更改后的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优化招聘流程的策略与实施计划
- 优化资源配置的年度工作计划
- 为法学概论加分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黑龙江建华区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安徽相山水泥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法学概论考试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研究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常考技能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重点中学2025届七下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格+工艺文件汇编)-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课件
- 2024版兼职主播合作协议书
- 福建小凤鲜禽业有限公司1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科版(广州)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英语题卷(无答案)
- 纺纱厂管理制度
-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 医疗器械仓库管理课件
- 中华水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