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柞蚕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1页
我国柞蚕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2页
我国柞蚕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3页
我国柞蚕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柞蚕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蚕业历史悠久,发展滞后,当然,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的结果。究其实质,就是这项产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到了现代,这种一致性更加突出,而且预示着未来这项传统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1开发环境的必要性我国的柞蚕产业,首先体现了四大生产要素,即柞蚕场、柞蚕种、蚕区劳力与柞蚕放养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大自然禀性慷慨,赋予我国大地1300万hm2的天然柞林资源,其中已开发建设成柞蚕场的有78.6万hm2。长期以来,这些蚕场柞林以极广泛的地域适应性和超强的再生机能,既作为经济林,又作为水土保持林,还兼作薪柴林,持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蚕场柞林,既能承受热带、亚热带的高温,又可容忍寒温带-50~-60℃的严寒;既能生长在海拔几km的高原,又可生长于海拔仅10m的低地;既能在肥山沃土上生长,又可在有机质低于0.5%的粗骨质棕壤性山地完成生长发育,所以自然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区的优势树种。每年,蚕场柞林利用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提供的光、热、水、气条件,立足山地,生产出绿色叶片,供养蚕所需。另外,周期性的蚕场轮伐还为山区百万农户提供近50%的生活能源。许多地区,还将柞树枝干作为上好培养料,用来生产珍贵的经济真菌。经过2000余年的产业发展,我国现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柞蚕品种资源库,保存着100多个各具不同优良经济性状的柞蚕品种。这些品种,适应地域,南起广西、贵州,北到黑龙江、内蒙,西起陕西,东至胶东,包括了全国柞蚕产区。品种性状也呈现出多样性,有强健性品种,也有高纤维量品种,还有抗病品种,白茧品种,大茧品种,地域性特殊化性品种,最近还选育成功高饲料效率型品种。此外还有许多高杂交优势率的亲本品种与优良杂交种。其中多数品种具有相当好的生产实用性能,从古至今,一直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这些遗传资源还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科学利用潜能。在我国柞蚕之乡,拥有数十万农村劳动力资源。这些人,多数文化素质都还不高,长年生活于山区,就业门路不多。放养柞蚕,为他们提供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他们每年利用当地再生的柞树叶片资源,利用传统的生产技术资源,为社会创造出数亿元的柞蚕业财富。农村剩余劳力资源的逐年增多又可为柞蚕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充分的人力条件。另外,全国上百家全民、集体和个体丝绸企业还吸纳了10余万城镇职工就业。至于柞蚕生产的技术资源,则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积累。历经千年实践,大约在300多年前,柞蚕放养与柞蚕茧丝加工传统技术已经相当完整。从柞蚕场的改造和营建,到柞蚕种的选择和保护;从柞蚕放养技术,到柞蚕主要病虫害的防范;以至柞蚕茧的漂练、缫丝与织绸技术,都形成了比较配套的体系,且长期普及于蚕区民间。到了现代,柞蚕生产技术发生了新的飞跃,在柞蚕病害防治、柞蚕种、柞蚕场建设、柞蚕放养方法等实用技术领域,全面应用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增强了对柞蚕业的技术支撑力度。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特征就是符合我国蚕区农民的实际需要,技术操作难度小,成本低廉,因而普及速度快、应用效果好。目前的研究发现,我国的柞蚕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科技开发潜力。第一,提高柞蚕场的有效利用率,只要将其提高到理论值的1/2,就可实现成倍的增产。第二,综合加工利用柞蚕资源,前景更为诱人。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目前正在开展的“APNPV载体——柞蚕蛹活体宿主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的研究,已经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柞蚕NPV基因重组载体,可以表达目的产物——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也许不用多久,这类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就会武装古老的柞蚕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推进柞蚕丝绸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存在巨大的潜力空间。2开发适应现代化国家科技需求的新产品首先,柞蚕丝绸商品有巩固的国内外市场地位。最近20年,全世界天然和人造纤维年消费量约2500万t,而柞蚕丝纤维世界年产量仅有5万t,只占纤维总量的0.02%,按世界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不足1g。在人们日益崇尚消费天然纤维,尤其是蚕丝纤维的时代,柞蚕丝纤维既然有突出的挺韧、强牢、幽雅、含蓄、吸湿、透气、抗紫外光、穿着舒适的特点,那么它在国际国内纤维消费市场中的地位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日益巩固。90年代前半期,我国柞丝绸年出口额已达到4000万~5000万美元,创造历史最高纪录。我国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丝纤维总产量的90%,而且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所以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纤维市场中,不会遭遇强劲的竞争对手。对以往40年国际丝绸市场的实际分析结果也表明,柞丝绸的消费量呈直线增长趋势。在国内市场,最近20年,对柞蚕丝绸的消费,增长趋势更盛。预测未来10年,市场对此的需求,至少是目前生产量的2倍,而依目前的生产发展状况,却很难满足这种需求。与此同时,柞蚕丝绸工业还面临着通过技术改造,使产品质量升级,商品成倍、成十倍增值的历史机遇。其次,最近20多年间,新开发的一批柞蚕生物产品正以较高的知识技术含量,挺进市场。柞蚕鲜蛹,不久前,已被《中国动物药》和《东北动物药》收为消食理气药物。它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而且组分合理。它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鸡蛋和瘦猪肉分别高出0.18和2.98个百分点,脂肪含量分别低3.82和7.52个百分点。它还含有K,Na,Mg,Fe,Cu,Mn,Zn,Se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1,B2,A,E,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B2和E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营养食品。而它的Pb,666,DDT等毒物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含量标准,亚慢性毒性、遗传性毒性试验均呈阴性。所以,柞蚕蛹不失为一种安全性极好的营养食品与药缮原料。柞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7%,而且富含有机锌,是难得的强化营养或功能性营养品。用柞蚕蛹栽培蛹虫草,出草率可达62%,栽培35~45d即可采收,其中的3—去氧腺苷药物成分,对人有抗惊厥、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舒张气管平滑肌的功效。甚至一直被废弃的柞蚕蛹皮,也可从其甲壳质中提取出壳聚糖,用作高分子赘合剂或阳离子型絮凝剂。以上介绍的,还仅仅是对柞蚕蛹的简单利用。引进高新技术以后,对柞蚕蛹的深层次利用开发,出现了更好的经济前景。柞蚕鲜蛹经特定诱导源的生物诱导,获得一系列抗菌、抗病毒活性物质,其中抗菌肽和抗菌蛋白兼有杀菌和抑制病毒及激活免疫系统的功能,溶菌酶可用于抑制病毒和消炎,凝集素能激活免疫细胞产生抗癌物质——肿瘤坏死因子(TKF)。前已述及的通过基因工程建立的柞蚕蛹活体宿主表达系统所表达的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价格昂贵。有人推算,若将中国丹东地区柞蚕蛹总量的20%用来生产这类新产品,其经济价值至少是丹东全部柞蚕茧缫丝后价值总量的3倍。至于柞蚕蛾系列生物新产品,目前已有多个品种、品牌的柞蚕雄蛾滋补药品、雄蛾营养酒、营养液等,年产值甚至已超过柞蚕茧的总产值。柞蚕卵,用来繁殖赤眼蜂,防治农林业害虫。仅用于玉米螟的防治,全国每年就有800万hm2农田得到防治,防治效果70%~90%,每hm2增产玉米150~170kg,年经济效益3800万元。除此以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柞蚕卵期的胚胎又是一种珍贵的昆虫营养库。卵内富含的游离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50%以上,核酸含量达5~9mg/g。另外,据日本的最新研究资料报道,用柞蚕屑丝制取的丝粉,已经用来大规模制作高级化妆品、强化营养食品和医疗保健品。柞蚕业为我国蚕区数十万农户开辟了衣食之源。每年养蚕收入往往占家庭年收入的70%~80%。90年代,北方蚕区一般每把秋柞蚕生产成本约2000元,包括“山底费”、蚕种、蚕药和特产税费,而平均蚕茧产值可达6000元,净收入4000元,正所谓“1把蚕,10亩田”“种地带放蚕,1年顶3年”。80d的秋蚕放养期,日均劳动收益可达50元,这样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净值率,在诸多农村产业中是不多见的。特别是在许多耕地少、交通文化落后的贫困地区,柞蚕放养业一直是农民得温饱、奔小康的依赖性产业。还有,许多柞蚕丝绸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3维护基层生态,增加水土保持力量柞蚕业的稳定和发展同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存在着天然的一致性。首先,连年养蚕收益成为人们保护蚕场资源的经济动力。而且,历史上,人们利用养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