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彭珊)697-9答案_第1页
《统计基础》(彭珊)697-9答案_第2页
《统计基础》(彭珊)697-9答案_第3页
《统计基础》(彭珊)697-9答案_第4页
《统计基础》(彭珊)697-9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一统计概述任务一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A 2.B 3.C 4.D 5.A二、多选题1.ABCD 2.ACD 3.BC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3种职能,这3种职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信息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作为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保证。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信息职能的深化和拓展,反过来能够促进信息职能的优化。只有发挥了信息、咨询和监督三者的整体功能,统计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的决策参考。2.统计工作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4个阶段,这4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①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和指导依据,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也是统计工作后续环节的前提。②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后续环节的基础。③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研究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④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和决定性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在实际的统计工作实践中,应当尽力完成好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才能有效保证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3.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调查、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现代统计的含义可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方面进行认识。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统计学一方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学的理论也是在统计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可归纳为4项,包括:①为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依据。②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③为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提供资料。④为进行宣传教育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任务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单选题1.B 2.B 3.D 4.C二、多选题1.BD 2.AE 3.BDE 4.DE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1)总体与总体单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一方面,总体和总体单位是集合同元素的关系,如果说总体是集合的概念,那么总体单位就是集合的元素。不存在没有单位的总体。另一方面,不符合总体要求的单位不能成为该总体的单位。(2)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总体和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即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主要有:①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②标志中的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一般用文字表示;而指标必须用数值表示。③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特征;而指标是由标志及其表现汇总后得到的,具有综合性特征。④标志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等条件;而指标拥有具体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及其他条件。3.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①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组成部分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②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指针对特定的社会经济问题而制定的统计指标体系。4.(1)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将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其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不能分割出新的变量值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其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还能够分割出新的变量值的变量。(2)按其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将变量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确定性变量是指受某种确定性因素影响且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变动的变量。随机性变量是指受随机性因素影响且其变动大小、方向不确定的变量,其变动受许多因素变动的影响,具体的变量值的变化具有偶然性。项目二统计调查任务一了解统计调查的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C 2.B 3.C 4.D二、多选题1.BCDE 2.ABCD 3.ACE 4.ABE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直接搜集的、未经汇总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如开展统计调查获得的资料、做实验获得的资料等。次级资料是指经有关机构和部门汇总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二手资料,如他人的调查数据。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整理而来的。2.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调查,主要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全面调查使得调查人员能够了解并获得比较完整的、全面的统计资料,是我国长期以来收集统计信息的常用方式,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总体的情况,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与全面调查相比,非全面调查的涉及范围较小,工作量较小,能够节约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且获得的统计资料的时效性高;缺点是掌握的统计资料不够全面,调查结果有时不够准确。3.采访法可分为询问法和被调查者自填法。询问法是指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即调查双方面对面进行逐项问答,最后将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填入调查表。这种方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被调查者自填法是指调查人员将调查表送交给被调查者,说明填写要求和方法,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再由调查人员或调查单位审核并收回。4.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有三点,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1)准确性即统计资料的搜集要做到准确可靠、反映客观实际。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为保证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性,需要统计机构和人员在如实提供统计数据的同时,还应争取把调查误差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以降低误差的影响。(2)及时性是指填报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统计调查工作并提供调查资料,也可称为时效性。在统计调查中,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两者关系到统计资料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及时性只有在准确性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而准确性也不能损害及时性的要求。(3)全面性是指保证毫无遗漏地搜集所有调查单位的资料。如果统计调查工作获得的资料未达到全面性的要求,就会影响后续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工作,也不可能得出有关现象本质的正确结论。因此,统计调查的全面性是正确反映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保证。任务二设计、实施统计调查方案一、单选题1.B 2.D 3.D 4.D二、多选题1.ABCDE 2.ABCD 3.ABC 4.ABC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一览表的优点是,每个调查单位的共同事项只需要登记一次,不仅在填表时省时省力,而且便于将调查单位之间的资料进行比较,以检查资料的正确性;其缺点是不能多登记调查单位的标志。单一表的优点是可以容纳较多的标志或项目,便于整理和汇总;其缺点是每份表上都要注明调查地点、时间及其他共同事项,这会造成人力和时间的浪费。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主要与确定的调查目的有关。例如,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情况,调查单位为每一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为每个工业企业,两者不一致。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则一致,都是每个工业企业。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和推断总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调查单位称为样本。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5种,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4.典型调查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典型调查便于发现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及时反映各种新情况、新问题。②典型调查适于深入典型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助于全面工作的开展。③典型调查的资料可以用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并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任务三控制统计调查误差一、单选题1.C 2.D二、多选题1.ABC 2.ABCD三、判断题1.√ 2.√ 3.√ 4.×四、简答题1.(1)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时,要明确调查对象的范围,详细说明调查项目的具体含义、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确保调查人员或被调查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避免因误解而产生差错。(2)提高调查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加强对统计调查人员的组织训练,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3)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要建立相应的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制度和相关责任制,保证数据填报的正确性;同时也要加强对调查资料的审核工作,发现差错要及时处理和纠正。(4)建立健全统计法制。为防止弄虚作假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应当健全统计法制、增强法制观念,教育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实事求是,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以维护统计资料的真实性。2.代表性误差出现的原因有:①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②抽取样本的代表性较弱,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③抽取样本的样本容量或所包含的样本数不足。项目三统计整理任务一了解统计整理的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A 2.B 3.C 4.B二、多选题1.ABCDE 2.BCD 3.ABCD 4.AB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一般来说,统计整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明确统计整理的任务。统计整理的任务要与统计调查方案中的任务相同,不能与统计调查方案相矛盾或超出其范围。②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即应当运用适当的方法对相关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③明确统计分组和汇总的方式以及汇总指标。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组和汇总方法,对审核资料进行分组,并相应地汇总统计指标。④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并汇编所有的统计资料。此外,在统计整理方案中还应明确相关的人员与时间安排、整理工作完成的期限等内容。2.原始资料的审核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完整性审核:主要检查原始资料中调查单位是否有遗漏,上报的调查表的份数是否齐全,调查表中所有应填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完整。准确性审核:主要检查调查数据是否正确可靠、反映客观实际。具体包括计算审核和逻辑审核两个方面。计算审核就是对调查资料的计算范围、方法、计量单位、结果进行检查。逻辑审核主要是检查资料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指标之间是否相互矛盾等。及时性审核:主要审核调查单位是否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报统计资料,对于不及时填报的单位应及时催报,以免影响统计工作的进程。3.逐级汇总的优点包括:①能及时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有利于就地审查核对资料并及时更正错误;③有利于发挥各级统计部门的作用和优势。其缺点有:①汇总层次多,耗时,易产生登记性误差;②不适用于保密性资料的汇总。4.集中汇总的优点包括:①汇总层次少,产生登记性误差的可能性相对较小;②节省汇总时间,适用于时效性较高的资料的汇总。其缺点有:①不能及时发现并更正原始资料中的错误;②汇总资料不能满足各级管理部门的需要。任务二掌握统计分组与分布的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D 2.A 3.B 4.C二、多选题1.ABC 2.AC 3.ABCDE 4.AC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科学性原则:即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才能凸显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差异性。完整性原则:即要保证分组后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组可归,无一遗漏。互斥性原则:即在进行统计分组时,要划分清楚分组界限,每个个体只能归属某一组,不能同时归属两组或更多的组。2.在统计实践中,若要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通常需要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不同的分组,因此就形成了统计分组体系。统计分组体系可分为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种形式。简单分组是指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平行分组体系是指对同一个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后形成的所有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体系是指复合分组后形成的所有分组。3.首先,将变量值的原始资料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统计分组提供依据。其次,确定各组的变量值和组数,即以每个变量值为一个组。最后,汇总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并计算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编制单项式数列。4.(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并计算全距。所有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全距。(2)确定组数和组距。组距是指每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组数与组距是相互联系的,即全距=组距*组数。(3)确定组限。每个组的最大值称为上限,最小值称为下限。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当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时,与前一组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下一组。(4)计算各组单位数,编制组距式数列。根据排序后的各变量值数据,汇总各组的单位数并计算相应的比率,得到组距式数列。任务三掌握统计图表的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C 2.B 3.D 4.C二、多选题1.ABDE 2.ABCD 3.ABC 4.ACDE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统计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使统计资料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简明直观、清晰易懂。(2)便于对照比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规律性。(3)便于汇总和审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且便于计算和分析。(4)统计表是积累和保存统计资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2.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不同,可将统计表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简单分组表是指对主词进行简单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能够综合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复合分组表是指对主词进行复合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利用复合分组表能够深入分析总体的内部构成,反映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3.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绘制直方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表示变量,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部分情况下左右纵轴可同时使用,每个矩形的宽度表示组距,高度表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4.频数分布曲线主要包括钟形分布曲线、U形分布曲线、J形分布曲线3种。钟形分布曲线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可分为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以标志标量的平均值为中心,沿对称轴向两边发展,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正态分布在统计研究中应用最广泛。U形分布曲线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就呈现U形分布。J形分布曲线具有“一边大,一边小”的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若频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增多,则频数分布曲线呈正J形;二是若频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减少,则频数分布曲线呈反J形。项目四统计指标任务一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一、单选题1.D 2.C 3.A 4.A二、多选题1.ABCE 2.ACD 3.ABCDE 4.BC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解:根据式(4-2)可得计算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为101.85%,超额完成1.85%。2.解:根据表中数据及式(4-6)可分别计算出2018年各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为2019年各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为以2018年为基期,以2019年为报告期,根据式(4-10)可分别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的动态相对指标为任务二掌握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一、单选题1.C 2.B 3.A 4.A二、多选题1.ABCDE 2.ACD 3.BCD 4.ABC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解:根据式(4-13)可得计算结果表明,该工业系统的企业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3.9%。2.解:根据表4-13的数据,可得第2组月收入水平下的家庭户占总户数的比重最大,为45%,其月收入水平为4000~5000元,则该组为众数所在组。其中,,,,,根据式(4-19)可得众数为由表中数据可得则该组距式数列中第50户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为中位数。根据表中数据分别计算家庭户占总户数累计比重,结果如下表所示。按月收入水平分组/元家庭户占总户数比重/%家庭户占总户数累计比重/%3000~400020204000~500045655000~600025906000以上10100合计100—从表中累计比重可得,第50户家庭在第2组。其中,,,,,根据式(4-22)可得中位数为项目五时间数列任务一认识时间数列一、单选题1.B 2.D 3.C 4.D二、多选题1.ADE 2.AB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时间数列在经济活动和统计工作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观察时间数列中各种指标数值的变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过程。(2)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和趋势。将时间数列中的各期发展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反映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和趋势,揭示现象的数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3)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社会经济现象。编制时间数列需要积累和掌握现象在各个时期的统计资料,通过对积累历史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找出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再结合各种统计方法,能够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表现和趋势进行预测。(4)将不同国家、地区、部门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利用时间数列,不同地区和国家间既可以进行相同时期内某一指标的横向比较,也可以进行发展全过程的纵向比较,发现它们在某一方面存在的差异。2.按统计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时间数列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最基本的时间数列,其余两种是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派生数列。同时,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也可以分为时期指标时间数列和时点指标时间数列,简称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3.(1)时期数列中各个时期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而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2)时期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的长短有直接联系。而时点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3)时期数列中的指标数值一般采用连续登记办法获得。而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一般采用间断登记办法获得。4.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是通过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来反映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因此,保证时间数列中同一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关键和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包括4个方面:①数列中的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统一。②数列中的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一致。③数列中的指标的经济内容和含义应相同。④数列中的指标数值的计算口径应统一。任务二计算时间数列的动态分析指标一、单选题1.B 2.B 3.A 4.C二、多选题1.BD 2.ABCD 3.ACD 4.AB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将所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在于:①平均发展水平是根据时间数列来计算的,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来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现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②平均发展水平是对同一现象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差异的抽象化,而一般平均数是对同一时间总体中某一数量标志值差异的抽象化。2.解:根据题中所给数据,可分别计算各指标,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10130109551212413328137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期增长量—825116912043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增长量—825199431983583发展速度/%定基—108.14119.68131.57135.37环比—108.14110.67109.93102.89增长速度/%定基—8.1419.6831.5735.37环比—8.1410.679.932.89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可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任务三掌握时间数列趋势分析的方法一、单选题1.C 2.C 3.D 4.B二、多选题1.ABCD 2.BCD三、判断题1.√ 2.√ 3.× 4.√5.× 6.√ 7.× 8.√四、简答题1.应用时距扩大法时应注意几点:①同一数列前后的时间间隔应当一致,以便于比较;②时距扩大多少应根据具体现象的性质和特点而定,基本原则是要能正确反映长期趋势。若现象有明显变动周期的,扩大后的时距一般与现象的变动周期相同;若现象无明显变动周期的,可以逐步扩大时距,直至出现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③时距扩大法中以总数表示时只适用于时期数列,以平均数表示时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都适用。2.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列进行修匀,修匀程度的大小与移动平均的项数有关。即修匀的项数越多,对原数列的修匀程度越大,得到的移动平均趋势线越平滑,但所得的趋势值越少。一般情况下,移动平均项数与趋势值项数的关系为:3.按月(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的具体步骤如下:(1)列表。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列在同一栏内。(2)将各年同月(季)数值加总,求出月(季)平均数。(3)将所有月(季)数值加总,求出全期月(季)平均数。(4)求出季节指数,其计算公式为4.解: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别计算同月平均数和月总平均数,并将其进行对比,得到各月的季节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月份年份同月合计同月平均季节指数/%2018201920201242263282787262.33139.812235238255728242.67129.333232247265744248132.174178193205576192102.325184193210587195.67104.286140149160449149.6779.76714515716646815683.148152161174487162.3386.519110122126358119.3363.601013013014840813672.481115216717349216487.4012206230235671223.67119.20合计21062250239967552251.671200月总平均175.5187.5199.92562.92187.64100.00项目六抽样推断任务一认识抽样推断一、单选题1.B 2.C 3.B 4.D二、多选题1.ABCE 2.ACD 3.ABCDE 4.ABCE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解:(1)由题中数据可得抽样产品的合格率由于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用代替,则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分别为(分钟)QUOTEμx=σ2n(2)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时,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分别为2.解:由题中数据可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标准差分别为抽样产品的合格率(1)由于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用代替,则该产品平均寿命和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分别为(小时)QUOTEμx=σ2n(2)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时,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分别为任务二组织抽样推断一、单选题1.B 2.B 3.D 4.A二、多选题1.ACD 2.ABD 3.AB 4.ABCD三、判断题1.√ 2.√ 3.× 4.√四、简答题1.解:由题可得,,,则样本方差根据给定的置信水平QUOTEFt=95%,查正态分布概率表得:。则以此为基础计算所估计的总体成数的上、下限:下限:上限:计算结果表明,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由于同管理人员不能融洽相处而离职的人数比例的置信区间为63.65%~76.35%。2.解:由题可得,,,则样本方差根据概率保证程度QUOTEFt=95%,查正态分布概率表得:。则以此为基础计算所估计的总体成数的上、下限:上限:下限:计算结果表明,在99.73%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该厂这种零件的废品率的变化范围为0.68%~3.32%。3.解:由题中数据可知,,,根据根据概率保证程度,查正态分布概率表得:。则必要样本容量为计算结果表明,进行抽样推断的必要样本容量为24。4.解:由题可得,,产品不合格率应取2%,即,根据概率保证程度,查正态分布概率表得:。则必要样本容量为计算结果表明,进行砖块质量检查的必要抽样单位数目为88。项目七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任务一掌握相关分析一、单选题1.D 2.D 3.A 4.B二、多选题1.BCD 2.ABD 3.ABE 4.ABC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解:由表7-7中的数据可分别计算出,,,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xyx2y2xy12542510236936183471649284572549355610361006068864646478964817289128114410891113121169143合计5677420717538根据相关系数的简捷计算公式可得计算结果表明,变量x,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24。2.解:根据表7-8可编制出汽车货运量与汽车拥有量的相关系数计算表,如下表所示。年份汽车货运量x/(亿吨/千米)汽车拥有量y/万辆x2y2xy20114.10.2716.810.07291.10720124.50.3120.250.09611.39520135.60.3531.360.12251.96201460.4360.162.420156.40.5240.960.27043.32820166.80.5546.240.30253.7420177.50.5856.250.33644.3520188.50.672.250.365.120199.80.6596.040.42256.372020110.731210.53298.03合计70.24.96537.162.676237.78根据相关系数的简捷计算公式可得计算结果表明,汽车货运量与汽车拥有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65,接近于1,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任务二掌握回归分析一、单选题1.C 2.A 3.C 4.B二、多选题1.AC 2.ABE 3.BD 4.ABC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解:根据表7-12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企业编号设备能力x/(千瓦/小时)劳动生产率y/(千元/人)12.86.77.8444.8918.7622.86.97.8447.6119.3233.07.2951.8421.642.97.38.4153.2921.1753.48.411.5670.5628.5663.98.815.2177.4434.3274.09.11682.8136.484.89.823.0496.0447.0494.910.624.01112.3651.94105.210.727.04114.4955.64合计37.785.5149.95751.33334.75根据上表的数据可得根据式(7-7)可得将参数a,b代入式(7-3)中,可得劳动生产率y对设备能力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根据求得的直线回归方程,若某企业的设备能力为8.0千瓦/小时,则其劳动生产率为2.解:根据题中所给资料及式(7-7)可得(万元)(万元)将参数a,b代入式(7-3)中,可得销售利润y对产品销售额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根据式(7-9)可得估计标准误差为计算结果表明,一定产品销售额条件下,估计的销售利润与实际销售利润之间平均相差8.67万元。项目八统计指数任务一编制统计指数一、单选题1.D 2.D 3.A 4.C二、多选题1.ABC 2.BCD 3.ABCD 4.AB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解:(1)根据表8-11中的基期和报告期销售量资料及式(8-2),可得A,B,C三种产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分别为根据表8-11中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资料及式(8-3),可得A,B,C三种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分别为(2)要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就需要引入基期价格和报告期销售量分别作为两个总指数的同度量因素。然后根据表8-11中的资料,可以计算出三种商品基期、报告期的实际销售额,以及分别按基期价格和报告期销售量计算的假定销售额,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商品种类计量单位销售量价格/元销售额/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实际报告期实际假定A包1201501011120016501500B份80605060400036003000C米40042020248000100808400合计—————132001533012900以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根据式(8-6)及上表中的数据,可得A,B,C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为以报告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根据式(8-10)及上表中的数据,可得A,B,C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为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分别为97.73%,118.84%。2.解:由于题中缺少2011和2020年3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因而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产量总指数,而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来计算。根据表8-12中最后一列的产量增长率可得出甲、乙、丙3种产品的个体产量量指数分别为174%,110%,140%。然后根据3种产品2011年的实际产值和个体产量指数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产品个体产量指数2011年实际产值/万元万元甲174400696乙110848932.8丙140700980合计—19482608.8根据式(8-11)可得产品产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为由于产量变动影响的产值变动为计算结果表明,甲、乙、丙3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为133.92%,且与2011年相比,2020年3种产品的产量平均增长了33.92%,且产值受其影响,增加了660.8万元。任务二熟悉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一、单选题1.D 2.B 3.D 4.C二、多选题1.ABCD 2.ABCD 3.ABCE 4.ABC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解:根据题中资料可建立指标关系式为进而可建立指数体系为令零售量为q,零售物价为p,用0,1分别代表基期和报告期,则基期商品零售总额为,报告期商品零售总额为,按基期零售物价、报告期零售量计算的假定商品零售总额为。根据题中数据可得由题可知,,则根据式(8-17)可得由零售物价指数公式可得则受零售物价下跌影响的商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增减量为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指数为101.54%,零售物价指数为99.5%,零售量指数为102.05%,受零售物价下跌影响的商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增减量为万元。2.解:(1)根据表8-16的资料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