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自然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1页
浅淡自然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2页
浅淡自然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3页
浅淡自然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淡自然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安名勋李培实一、加强自然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中华民族的后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培养无产阶段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各级各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这场变革,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力增强产生巨大的影响。依照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要求每个没有智力缺陷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法定年限的教育。义务教育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施。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知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势下,国际间的政治斗争、经济竞争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要在这场角逐中取胜,就必须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的科学与技术,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就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全体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为此,中央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疽'我们一定要为国家培养一批面向21世纪的人才。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如果说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是人的手的延伸,那么这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就是人的脑的延伸。时代要求我们培养新一代能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为达这一目的,小学自然课与各相关学科共同承担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时代将初等教育推到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初等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所证明。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从小就受到精心培养和教育。他四岁就能阅读,少年时代就手不释卷地系统读完了洪堡文库收藏的最有价值的图书,其中甚至包括法国医学家关于精神病学的著作。童年和少年时代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与他后来创造控制论有密切联系。许多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成长都与幼年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密切相关。无数事实证明,早期教育有利于培养出类拔萃的英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数学家汉密尔顿、哲学家穆勒等,从幼年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受到周围有利环境的熏陶,经过后天的刻苦努力而成为天才。小学时期采取适当的方式,设置专门学科,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对于造就优秀人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小学开设自然课,有利于克服单纯的升学教育给初等教育带来的弊端,实现义务教育的目的。它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使儿童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小学自然课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儿童初步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他们的才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打好基础,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华民族要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因此,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自然课进一步加强了。现行教学计划自然课总援课时数为204课时,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自然课,而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自然总课时为272,提前到一年级开课。二、正确认识自然课的重要性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在人类历发展的长河中,每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曹雪芹、莎士比亚、鲁迅等等。这些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是人类智慧的骄傲,他们以自已创建的丰功伟业推动了历史巨轮的前进。然而,“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才人物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未来的伟大业绩开始于良好的基础教育。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的才能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在才能,良好的教育能使天才的火花迸射,使普通儿童成为英才。而不良的教育环境却会使遗传素质良好的人成为普通人。美国心理学家特尔门,从1921年起对1528名小学生装的智商进行测试,然后跟踪调查,每隔5年收集一次资料,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积累了极有价值的系统材料,直到1972年才结束,被试人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特尔门的研究证明:早期智力超常并不能保证今后具有杰出的才能。有能力、有成就的人,都是在接受系统教育(或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长年刻苦学习和钻研,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这项成果于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贡献奖。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物体坠落的速度和它的重要成正比,因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记叙的。人们都看到凋落的树叶缓缓下降,而成熟的果子却如石块一样砰然坠地,虽然也有人看见过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从悬崖落下,它们是同时落到谷底的,但并没有哪一位学者注意到这一重要事实,而让发现趔的机会从眼皮下溜走了。直到1590年春季的一个早晨,一位意大利青年用一个极简单的实验向世人揭示了这个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真理:他手里拿着一只铁球和一颗铅弹,他让这大小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从塔顶下落,铁球和铅弹同时落地,一时石破天惊,他的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撼动了“权威之言即真理”的陈腐观念。此人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俐略。他注意到常人容易忽略的那些细微现象并用实验来论证自己的假设。这正是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我国著名的巧匠鲁班,从一种能划破衣服和皮肤的带刺的草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古希腊达罗斯的姐姐将12岁的儿子送泰尔送去学艺,泰尔从鱼的脊骨和蛇的腭骨的形状受到启发,也发明了锯子。他们都从生物体的构造联想到工程技术问题,这种创造方法称之为仿生学。小学自然课吸取了现代科学发展中的这些新观念、新思想,根据儿童好动、好问、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心理特征,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研讨、假设、论证等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儿童“卷入”科学发现的过程,启发他们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研究大自然的奥秘。这样的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为四化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是极端重要的。三、小学自然课的深远意义1、 开设自然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然教科书采用了儿童喜爱的形式,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实现了愉快教学,体现了初等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自然教学既有科学教育,又体现了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方针。2、 自然课是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学科。自然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自然课的学习,使儿童认识自然界觉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些活动,使儿童从小受到科学教育,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3、 自然课在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最好的教师莫过于热爱。”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同时又是促进儿童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儿童对周围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兴趣,他们会长时间地趴在地上研究蚂蚁的活动,也会痴痴地望着星空,幻想月亮和星星的情景。他们有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自然课利用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利用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搜集癖”,引导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儿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4、 在自然教学中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意志品格、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自然课利用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学科学、用科学中,对儿童进行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特别是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培养儿童向往未来、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知、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他们节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5、 自然课对儿童在小学阶段学好相关课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然课中学到一些生理卫生知识,使儿童对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各器官的作用有初步认识,能让他们自觉地讲卫生、保护身体、锻炼身体,上好体育课。自然课中许多内容描述大自然中众多事物美丽的色彩和形状,对称均衡的结构等,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使美术课有更佳的教学效果。自然课中有不少手工制作和栽培、饲养等劳动技能的训练,这些内容和劳动课一起,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并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技能。从语文课现行教材看,涉及自然知识的课文,一年级占60%,二、三年级约50%,四年级约40%,五、六年级约有30%,自然课为儿童学习这些课文作了相应的知识准备和感情表象的积累,有助于他们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语文第二册教材中《春风吹》这一课写道:“春风吹醒了青蛙。”儿童有了青蛙冬眠的知识,知道“动物怎样过冬”,就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含义。自然课“让儿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此过程中,儿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写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课训练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作文生动活泼,有人曾将开设自然课的班级和未开自然课的班级对比分析,两班的作文题均为“春天”,上过自然课的学生描写的春天是美丽的、生气勃勃的;而未上自然课的学生笔下的春天则是枯燥单调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动植物图形,用来进行识数和计算,仅第一册就有37种之多,而中、高年级数学中更有不少科技知识和常用名词,例如声音传播的速度、物体的重量、液体的流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等等。自然课学到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而自然课训练的科学思维方面,逻辑推理的能力与数学学习更是密切相关的,我国有一些自然教师正在尝试指导儿童对某些现象进行定量研究或归纳为数学模型,那更是一种意义深远的综合教育的试验了。自然课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已经被许多生动具体的事实所证明,请看下面这些动人的例子:河北师大附小五年级学生杨翔宇发明了“两用日晷”,它除了能像普通日晷那样在刻度盘上准确地反映出时间之外,还能反映24个季节气日的变化,户外实验表明,太阳光可在两个刻度板上同时显示出此时的时间与季节。唐山市崔马庄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绍欣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观察仙后座和飞马座在星空的位置和变化,一连几个夜晚认真观察的结果,他发现这两个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自然”课本中的彩图大不相同,为此而写了一篇小论文:《仙后座、飞马座到底在哪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已被这位小学生在学科学的过程中付诸实践了。河北安国师范附小五年级学生袁会和他的伙伴学习《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时,对课文中的问题:“想一想,为什么可以在不见光的地窖里或山洞里栽培蘑菇?”有些不大赞同,他们就自己动手在不同光线的地窖里做栽培实验,他们的结论是:“蘑菇是菌类植物,是一种不含叶绿素的非绿色植物,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靠菌丝从土壤或培养基里吸取养料,但它生长也需要阳光的能量,不能认为它不进行光合作用就不需要阳光。不过蘑菇是耐阴植物,过强的光线对它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它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因此,说蘑菇可以在不见光地窖或山洞里栽培,是不妥的。”多么出色的论文呵!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已远远超出小学自然课的范畴。这些“小科学家”的自信和探索精神跃然纸上。小学自然课本的星空彩图确实不可能适用于我国每一地区,课本上的结论和叙述也不可能那么精密、准确,只可能是粗线条的、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