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某种现象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充分的材料,运用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

(1)什么是论点?

论点是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2)论点要求:鲜明、正确。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

一篇只允许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论证中心论点的。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5)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2、什么是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真实可信)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俗语、谚语等。

3、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的分类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使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使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可以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可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使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可证明论点。

⑤类比论证类:

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⑥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议论文的论证结构1、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层进式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首段的作用:格式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3.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4.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

尾段的作用:格式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再次强调中心论点。3.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快乐?对此,梁启超有着精辟的论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最苦与最乐》,去感受哲人的睿智,接受思想的洗礼。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作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联系实际,形成自己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一、预习检查反馈

1.读准字音

达()观安分()恩惠()赔()礼纵()然契()约循()环悲天悯()人dáfènhuìpéimǐnzòngqìxún2.理解并掌握词语: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到悲愤和不平。3.了解作者合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一、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1.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那么作者对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用自己的话概括分别这两个观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作者作者是怎么看待苦与乐的关系的?“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得的责任,就得小快乐。”4.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看待苦与乐的关系的观点。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研读第1段,探究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个分论点的?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③作者指出责任“未解除”的情况有哪些?由此产生怎样的痛苦状态?

责任“未解除”的情况:

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

责任“未解除”产生的痛苦状态:

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二、研读课文2-3段,小组合作探究文章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1.作者在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正面论证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反面论证比喻论证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2.第2段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个分论点的?

第2段的论证思路:首先论述“贫穷、失意、老、死”为什么不是人生最苦的事,因为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作者认为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排除。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为什么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3.作者在第3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举例论证“责任“未解除”的痛苦状态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3.第3段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个分论点的?

第3段的论证思路:第3段作者首先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延长伸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论述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到死都痛苦的状态,最后再次强调分论点。这一段可谓议论层层深入。

三、研读课文4段,小组合作探究文章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

1.阅读第4段,找出作者关于人生快乐的观点的句子。①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②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③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④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2.作者在第3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和孔子的话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对比论证尽责任的快乐。正面论证不尽责任的痛苦。反面论证比喻论证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海阔天空

3.第4段作者是如何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这个分论点的?

第4段的论证思路:首先,作者引用古语、俗语曾子的话,阐述尽了责任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之后用“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的论据论证“苦乐循环观点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将尽责任的快乐和不尽责任的痛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并引用孔子的话进行论证。

四、研读课文5-6段,小组合作探究文章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

1.阅读第5-6段,找出作者关于苦与乐的观点的句子。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②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段的观点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3.第5-6段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这个分论点的?

第5段的论证思路:首先引用孟子的话证明“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大”,然后引用孟子的话和列举“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证明了身上的责任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尽责任方能得到苦中真乐。

作者在第5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第6段作者是如何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这个分论点的?

第6段的论证思路:

作者提出一些读者“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的想法,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这个分论点的。

五、《最苦与最乐》中只出现了几个分论点,请你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写作意图:告诉人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六、小组合作,探究本文写作特色1.思想深刻,格调高雅。

文章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价值取向深远。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却将陷入循环论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面对死亡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壮,却没有时间和情境的普适性。而“尽责任”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3.说理清晰透彻,论证严密,令读者易于接受

纵观全文,论证思路淸晰,作者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亊.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课文前半部分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课文的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孔子、孟子、曾子的话充当理论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自己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自述大道理,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

5.语言既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