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笔记)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 计算行车速度: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四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10.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11.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12.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13.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丝二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15.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16.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17.凸形平曲线: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19.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20.动力因素:某车型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总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21.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1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双向)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排列的第30小时的交通量。也称设计小时交通量,是道路设计的依据。23.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24.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 25.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26.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1、怎样选择坯口?坯口选择主要考虑四个方面:1)垭口的位置;2)垭口标高的选择;3)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4)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2、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对于新建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标高,其它各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路段,采用未设超高加宽前该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办理,也可按具体情况采用行车道中线标高。3、为什么要加宽?加宽为何设置在内侧?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因后轮通过前轮的内侧,原则上采用车道内侧加宽;2)内侧加宽工程量小;3)内侧加宽线形美观。4、公路如何分级、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5、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6.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2.绕中轴旋转3.绕边轴旋转;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7.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8.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9.在纵断面变坡处为什么要设置竖曲线?《标准》在制定竖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答:在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置竖向曲线称为竖曲线。其作用如下:1)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2)确保公路纵向行车视距;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故《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竖曲线。10.《规范》中对公路平曲线半径规定了哪些设计指标?如何应用?答:《规范》对公路平曲线半径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及最大圆曲线半径等指标。运用平曲线半径指标的一般原则是:在地形条件允许可时,应力求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或地形有所限制时,应尽量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条件特殊困难,迫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半径。11.公路的超高布置方式有哪些基本型式?答:对于双车道公路有以下三种过渡方式:1)绕内边轴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边轴旋转对于有中间带公路有以下三种方式: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对于分离式断面公路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公路分别予以处理。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X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b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X(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X(四级公路)五个等级。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X(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章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汽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0何状态)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级公路以空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四)级。12、 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蛙xia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XC圆曲线)和(缓和曲线)b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1同回,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或6倍设计车速)b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设计车速)。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X(—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2瓯)米。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2X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缘线旋转X(绕中轴旋转X(绕外边缘线旋转》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和(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如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 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x(高斯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X(平面直角坐标系)。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旦2)米,物高C米。 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x(会车视距x(错车视距x(超车视距)等四种。 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X(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 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TOC\o"1-5"\h\z视距)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视距的要求。 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x(圆曲线x(回旋线x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21.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沿溪线、山脊线、越岭线三种。 22.设计深度介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的设计阶段叫技术设计。 23.实地放线,不用坐标数据时,可采用(偏角)法或(坐标)法 24.汽车在等速度行驶时,不存在(惯性阻力),在水平路段上行驶时不存在(坡度)阻力。25.当圆曲线半径R=1000米时,缓和曲线参数A的合理范围是(333)至(1000)6 31.两阶段设计是按初步设计和(施理)设计两阶段进行。32.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包括横向倾覆稳定性和横向章移)稳定性。33.—般要求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小于()秒。34.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称为(坡长)35.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1、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应采用中央分隔带回侧边缘)的标高。2、公路的平面级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宜和〉曲线三部分组成。3、直线线形不宜过短、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以小于设计速度(2)倍为宜。 4、回旋线的长度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工减短)。5、公路选线的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6、如果平面要素是直线,纵断面要素是凹型竖曲线则主体线形要素(是)直线。7、沿溪线布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桥位选择)8、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三部分组成。9、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10、交叉口的车道数确定时,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 4“3S”系统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系统、(遥感系统)系统。 1、在公路网中,公路与(公路X(管线)纵横交错,形成(交叉。2、相交路线在(同一高程)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高程)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3、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叉口),创建(立体交叉)。4、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5、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3%),困难地段不大于(5%Jb 6、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匝道等连接上、下线的立体交叉称();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但不能直接连接的立体交叉称(B 7、(匝道)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4、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短链),反之则叫(长链》若有桩号k3+110=k3+105.21则为(长链4.79米),若有桩号k3+157=k3+207则为(短链50米\ 1、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 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穿线交点法'(拨角法x(坐标法)等。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外距X(切线长)和(曲线长)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 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X(路肩x(中间带)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X(路肩)以及错车道组成。 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米大于(05)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堤。 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20)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般路堑。 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来表示。6、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碎落台》 7、若平均运距(小于)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寒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V挖)+(V借》 10、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11、填缺=远运利用+(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b 12、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13、一般情况下(挖方潞基和填土高度小于(10)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 1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边缘带)组成。 15、取土坑分为(路侧取土坑)和(路外集中取土)两种方式。 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天然密实方)体积计算,填方按(压实后)体积计算。 17、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路基横断面设计图)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 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 2、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x(逐段安排x(具体定线)b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实地选线)和(纸上选线)两种。 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0度)以下。 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及(桥位选择)b 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垭口),确定(过岭高程),拟定坯口两侧(路线的展线)。 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X(回头展线X(螺旋展线)等三种。 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地带(走直线),斜坡地带(沿匀坡线布线),起伏地带(走直线和匀坡线之间*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b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段)和(竖曲线段)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度)和(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和(滚动)阻力等四种。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逐J,且坡长不得(尘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b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变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b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1、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3、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4、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5、识别视距(距离)又称识别距离是为了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1、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2.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①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②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③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④为方便设计与计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米的整数桩号处。 3、平面线形的设计一般原则1直捷、连续、顺适,与周围环境相适应2满足行驶上力学、视觉和心理的要求3平曲线和直线应有足够的长度4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和连续5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4、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满足乘客乘车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过、加宽缓和段的过度,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型美观5、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5.缓和曲线的作用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2、满足乘客乘车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3、满足超过、加宽缓和段的过度,利于平稳行车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型美观6、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7、公里直接用地范围1、对于路堤,为两侧排水沟外边缘外不小于1米的范围2、对于路堑,为边坡坡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不小于1米的范围3、有条件时,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里,“1米”改为“3米”,二级“1”改为2 8、平面线性设计一般原则1、线型直接、连续并与地形和环境相协调,满足力学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保持线型的均衡和连贯,避免连续急转,平曲线有足够的长度 9、无中间带绕内侧旋转过度方法1、先将外侧车道绕道路中线旋转,待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未加宽钱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过横坡度10、平面线性设计中,直线适用条件1、不受地形地物的平坦地带和开阔谷地2、市镇及其附近规划方正的农耕区3、长大桥隧道(4)交叉点前后5,双车道的超车段11、纸上定线与实地定线比的优点1、室内进行劳动强度低2视野开阔,不容易漏掉最佳方案2、进行多次设计质量高4自动化程度高12缓和破段的作用1、为了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情况2、避免汽车长时间低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13.平原区路性特点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外,一般人稠密,农业发达,村镇,农田、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姻中的财产安全协议3篇
- 工作绩效承包2篇
- 产品委托生产授权协议范本2篇
- 工程质量保证书版示例
- 地下车库销售合同样本3篇
- 家用玻璃花瓶定制协议3篇
- 乳制品包装材料选购3篇
- 冷库转让合同模板3篇
- 燃气具产品可靠性分析考核试卷
- 纤维板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预测考核试卷
- 电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 长江流域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
- SQLSERVER如何配置内存提高性能配置方案
- 电视台影视拍摄合同协议
- 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剖析
- 装饰公司结算管理制度
- 实习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 网络灾难恢复计划试题及答案
- 物业五一节前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