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性减速、增长分化与供给改革——中期宏观经济报告宏观分析师华中炜何珮电话动调控下的减速VS潜在增长中枢的下移
减速难以避免,关键是姿势是否优雅唯一的机会来自于劳动生产率…挖潜路径之一:精细化的资本深化过程挖潜路径之二:供给改革,释放全要素生产率决策者倾向于认为经济减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温家宝:“我们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是7%,今年确定经济增长7.5%,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同时,我也必须说明,这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应该承认,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李克强:“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2012年2月16日,《求是》)李克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2012年2月16日,《求是》)李克强: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并举”。(2012年2月16日,《求是》)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我们认为,短期急跌正是“结构性减速”的映射…老牌工业人均GDP增速长期走势老牌工业国劳动生产率1920至60年代:工业化带来老牌工业国经济的结构性加速。两次工业革命后,老牌工业国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快速转移,劳动力不断被重新配置到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工业部门。 1970年代之后:产业服务化带来老牌工业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随着工业国城市化不断深入,第三产业体量占比快速扩张,劳动力再次被重新分配,由生产率增长速度较高的工业部门向增长率速度相对较低的服务业部门的转移,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普遍下降出现在1970年代,并持续至今,这与人均GDP增长减速的时期基本一致。但是第三产业发展滞缓,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过高,产业结构或将进入加速服务化资料来源:华创证券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增加已经开始高于第二产业,而前几年为显著低于第二产业,这意味着经济将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资料来源:华创证券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性减速”已经发生,只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的韧性才使得全国GDP增速相对依然较高资料来源:华创证券虽然我国目前产业就业结构仍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性加速”时期相似资料来源:华创证券产业就业结构将进入服务化阶段,结构性减速已经发生就业份额GDP份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国(2011年)35%30%36%10%47%43%美国(1910年代)31%33%36%11%26%63%日本(1958年)36%29%35%18%26%56%韩国(1980年)34%29%37%14%38%48%台湾(1971年)35%30%35%13%35%52%美国德国日本台湾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峰值196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30%47%39%41%从增加值角度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缓,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远高发达国家历史峰值,若把当前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与“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联系起来,在下一阶段,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的再配置可能更倾向于第三产业,而非第二产业。减速难以避免,关键是姿势是否优雅资料来源:华创证券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日本、韩国人均GDP增速降速时期对比中国存在断崖式下滑的可能吗?约束条件和产业结构转变后的“结构性减速”劳动生产率: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即将进入服务化阶段,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结构性减速”劳动参与率:福利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导致的劳动参与率趋势性回落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口红利:我国“人口红利”时间窗口的关闭时间快于预期劳动参与率下降合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工业国劳动参与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算数平均1890年代58.2——71.273.080.979.772.61910年代46.283.674.870.181.978.072.41920年代51.276.272.070.377.266.668.91930年代50.174.072.568.575.1——68.01940年代55.071.764.668.7——62.764.51950年代52.272.872.469.467.958.465.51960年代54.672.771.172.164.148.563.91970年代53.470.765.574.360.458.263.81980年代56.870.555.466.253.154.359.41990年代65.763.658.461.955.148.158.82000年代65.361.058.562.055.948.758.6国家选取:MitchellandMaddisionInternationalHistoricalStatistics,CEIC,华创证券整理计算二战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19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盛行“国家福利主义”:就业与福利的分离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改变,更倾向于享受:沿海地区打工者对于加班的抵制“人口红利”时间窗口关闭时间快于预期时间窗口总和生育率低于2.165+人口占比大于14%劳动人口开始下降总人口开始下降1960~1965日本
1965~1970
1970~1975
1975~1980新加坡
1980~1985香港
1985~1990韩国
1990~1995中国日本
1995~2000泰国
2000~2005
日本
2005~2010越南
日本2010~2015
香港、中国中国
2015~2020印尼韩国、新加坡香港韩国2020~2025马来西亚
韩国、新加坡中国2025~2030
泰国
2030~2035印度
2040~2045
马来西亚、印尼
泰国、越南国家选取:数据来源:UN,中国统计局,华创证券整理唯一的机会来自于劳动生产率…长期来看,资本回报率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来支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宏观方面需要资源要素配置的重构所产生的生产效率改进,在微观方面涉及到技术进步和流程的改进。无论在哪一方面做文章,均需要决策者在供给端实施改革,释放政策红利。资本深化率的提升依靠的是投资加速,却会引发投资回报率递减。但过度的投资加速反转过来常常会损害资本回报率,即符合投资回报率递减的规律,要想消减负向因素的影响,要依旧要依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在需求端的刺激政策,主导的经济活动扩张往往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天敌。速度—效益型经济: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很高粗犷型发展的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挤出效应单纯依靠资本深化来提高和维系劳动生产率时,全要素生产率会受到挤出。这更多表现为受到体制的抑制,如垄断、管制、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等,要素配置重置、技术流程创新难以发生,由此将导致:后果1:第三产业将长期被囚禁在传统的服务业上,高端服务业难以发展后果2:第二产业被禁锢在资本投入驱动型发展,在边际资本报酬率递减的影响下,最终难以为继。粗犷型发展的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挤出效应资料来源:OECD,华创证券2009-2010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速贡献显著下降单纯依靠资本深化来提高和维系劳动生产率时,全要素生产率会受到挤出。这更多表现为受到体制的抑制,如垄断、管制、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等,要素配置重置、技术流程创新难以发生,由此将导致:后果1:第三产业将长期被囚禁在传统的服务业上,高端服务业难以发展后果2:第二产业被禁锢在资本投入驱动型发展,在边际资本报酬率递减的影响下,最终难以为继。粗犷型发展的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挤出效应
劳动力资本土地能源环境总体20020.83.90.40.03.38.420031.03.81.10.03.39.220042.03.10.90.63.09.620052.43.01.31.73.011.420062.73.12.01.62.812.220073.23.61.21.62.412.020083.63.41.00.71.910.620092.73.50.90.71.89.6中国要素市场扭曲中生产者补贴量估算(%GDP)资料来源:黄益平,陶坤玉谨防全要素增长率消退所造成的“中等收入陷阱”历史上只有少数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挖潜路径之一:精细化的资本深化过程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索洛源泉”
–
基于中国连续的产业光谱和广泛的区域纵深,以及若隐若现的供给端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实现一种缓步的“结构性减速”,且有望形成“一个国家,东、中、西部三种经济体”的多元新格局。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转型人均GDP增速趋势性回落,但此时伴随着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激增,产业转移导致东南亚整体国家增速并未出现显著回落。中国东部省市正对应着日本当时的情况,不同的是日本当时体现在对外投资激增,中国则是内部产业的迁移。因此,预计未来中国经济降速度也将慢于日本等其他国家转型时候的情况。全球产业转移导致东南亚经济区域整体增速相对稳定历史中全球五次重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资料来源:华创证券全球五次重要的产业转移中部六省及西三角:承接制造业内迁的加速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后的第五次产业转移正在发生,东南沿海区域土地缺乏和要素成本上升驱动的制造业产业向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和西部资源带转移,由此引发的制造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将拉动该区域经济继续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速。从产业就业结构来看:当前我国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地区与21世纪初的东南沿海、70年代的韩国、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台湾和20实际初期的美国相似,而接下来这些国家均处于产业结构快速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性加速”阶段。中部六省及西三角当前产业就业结构与相似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对比资料来源:GroningenGrowthandDevelopmentCentre10-sectordatabase,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CEIC,华创证券整理计算就业份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部六省及西三角(2010年)41%27%32%东南沿海(2002年)41%28%31%韩国(1978年)39%30%32%日本(1955年)42%25%33%台湾(1968年)41%25%34%美国(1900年代)38%30%33%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改善了西部基础设施条件,降低了企业的外部成本,促进了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从数据上来看,内地基础设施投资占比持续上升,平均增速也高于东部,去年内陆交通设施建设已接近东部水平(见图表31)。内陆交通设施建设已接近东部水平资料来源:华创证券基础设施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改善产业内迁条件内地基础设施投资占比持续上升内地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增速也高于东部资料来源:华创证券资料来源:华创证券内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沿海2005年后内地FDI投资比重开始上升内地FDI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沿海资料来源:华创证券2005年后内地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开始上升基础设施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改善产业内迁条件资料来源:华创证券资料来源:华创证券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内迁的驱动力是工资水平的收敛,中部向东部的收敛、省会城市向直辖市的收敛速度更快,这决定了中部的省会城市将成为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向内迁趋势已显端倪,深圳流动人口首现负增长,农民工回流至经济发达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城市,重庆、武汉、郑州、沈阳、西安和成都等将是下一个农民工迁入城市。省会和直辖市工资水平收敛资料来源:华创证券中部省会工资水平向东部收敛,决定了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向中东部工资水平收敛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深圳流动人口首现负增长资料来源:华创证券中国各地区出口同比增速资料来源:华创证券产业的转移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对外贸易方面。过去中国出口增长主要就是依靠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东部地区,这些出口大省的增长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11年以来,东部地区省市的出口增速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内迁已经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区域对外贸易增速方面第一类产业第二类产业第三类产业高关联-高外向度集群低关联-高外向度集群低关联-低外向度集群本地关联性较高:依赖当地产业集群带来的成本优势较低:主要从国际市场购入中间投入品较低:中间投入有较大的替代性外销比例高高相对较低,以内需驱动为主劳动力成本敏感性相对不敏感很敏感很敏感贸易成本重要性排序汇率、出口退税、出口运费出口运费、汇率、出口退税国内运费、出口运费、汇率举例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深圳、东莞和江苏的电子类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遍布珠三角和产三角的多数传统产业集群,如纺织服装、玩具、食品、电器机械、五金制品等高科技产业,如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迁移倾向概率较小,要生存势必升级外迁概率较大,引导内迁需要产业集群的配套建设(重庆笔记本电脑的例子)内迁概率较大基于本地关联和外向度的产业集群分类对东南沿海各类产业向内地迁移倾向的判断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投资我国东部地区在土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要素的约束下,高速发展的瓶颈已经显现,未来经济只能是适度增长,淡化GDP,而更强调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将是未来东部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从产业就业结构来看:当前东南沿海与1985年的韩国、1968年的日本、1977年的台湾相似,而接下来,80、90年代的韩国、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台湾均无一例外的进入产业结构服务化的经济“结构经减速”阶段。东南沿海当前产业就业结构与相似发展时期发达地区的对比资料来源:GroningenGrowthandDevelopmentCentre10-sectordatabase,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CEIC,华创证券整理计算就业份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东南沿海(2010年)26%36%38%韩国(1985年)25%31%44%日本(1968年)26%34%40%台湾(1977年)27%38%36%上海:超于GDP发展的先行者–现代服务业崛起上海高增长时代已成为历史,决策层已经认识到应该淡化GDP考核,更强调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上海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工厂”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年均增速从“十五”时期的11.2%上升至到“十一五”时期12.3%。第三产业在上海市生产总值构成中的占比也大幅攀升,其中的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尤为显著。从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对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计划来看,重点发展的服务业行业涉及: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重点服务业。东南沿海当前产业就业结构与相似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对比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华创证券上海市生产总值构成2011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第一产业0.70.70.80.80.80.90.91.21.41.5第二产业41.542.139.944.345.447.648.248.246.844.7工业#N/A38.135.941.142.444.244.743.342.840.3建筑业#N/A4.03.93.23.03.43.53.74.04.4第三产业57.957.359.452.251.349.650.050.845.34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84.94.25.55.86.38.46.36.36.7批发和零售业15.815.114.59.08.68.89.99.29.710.5住宿和餐饮业#N/A1.61.61.81.81.8#N/A#N/A#N/A#N/A金融业11.711.412.010.39.77.87.57.79.310.2房地产业5.35.88.25.36.56.57.38.76.96.5其他行业#N/A18.618.820.519.018.3#N/A#N/A0.20.3上海:超于GDP发展的先行者–制造业升级上海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010)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华创证券2010年上海以全国0.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4.3%的生产总值,完成了全国1.9%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吸收了全国10.5%的外商投资,支出了6.9%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凭借其密集的生产力布局,较高的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上海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同时,制造业也在向高端发展。包括发展那些体现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制造业。而另一方面,一般制造业在逐步转移出去。传统的依靠高能耗实现高产出的制造业增长方式正在被逐渐摒弃,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西部资源带:发挥资源优势,中国经济发展大后方从产业结构来看,当前我国西部资源带与70年代的韩国、60年代的台湾相似。但由于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的不同,预计我国西部资源带难以重复亚洲新兴工业国和东南沿海的发展路径。可以参考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智利、中东北非等资源输出国的发展路径,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例如:新疆、陕甘宁等石油天燃气生产基地;黄河、长江上游的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甘肃、云南铅锌、四川钒钛、内蒙古稀土开发基地;青海、新疆钾肥生产基地等。西部资源带当前产业就业结构与相似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对比资料来源:GroningenGrowthandDevelopmentCentre10-sectordatabase,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CEIC,华创证券整理计算就业份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西部资源带(2010年)52%15%33%韩国(1970年)50%18%32%台湾(1963年)51%19%30%东、中、西部人数基础设施存量与人均地区GDP比较资料来源:华创证券1993年至2008年间,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的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差异缩小了,但人均GDP差异却扩大了。通过大规模的政策干预(西部大开发),可以缩小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但未必能缩小经济发展差异。一个探讨:过快的西部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回报率低下挖潜路径之二:供给改革,释放全要素生产率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索洛源泉”–政策回归供给学派:政府在需求端的刺激政策、以及主导的经济活动扩张往往是往往带来的是粗犷的资本深化投资,这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天敌。中长期的决策框架需要重新回归供给学派,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可能性政策包括:财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改革以及打破垄断等。经济转型期,频繁的需求管理政策将对经济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廉价的终结”导致名义总需求的的快速膨胀是2010年末以来中国从紧货币政策的基本背景。而经济在经历从“结构性加速”到“结构性减速”的转换阶段中,经济周期短期化和波动扩大化,是近年来政策调整频繁、捉襟见肘的基本背景。营业税转增值税,减少整体税收。2012年1月1日开始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长期以来营业税压制了服务业的发展,释放了第二产业的生产力,营业税转增值税将优化产业结构,释放服务业生产力。国家税务总局的研究表明,以2009年为基期,运用T-CGE模型就改革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进行模拟的测算结果显示:营业税改增值税,将会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的增长,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分别提高0.3%和0.2%,高耗能行业增长值占比将降低0.4%;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约1.1%,社会投资增长约0.2%,出口增长约0.7%。通过税制改革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税负逐年加重资料来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税负研究》,华创证券长期税制需要降低流转税比重、增加个人所得税比重。即加大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同时降低增值、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目前,我国的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占比超过80%以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税制结合的发展轨迹给予我们发展中国家经验,假如我们相信税制与经济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假设,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期中国税制的长期走势就是所得税类会占据主体,而流转税将会占比逐步缩小。发达国家税收结构2007年中国税制结构2011年资料来源:OECD,华创证券资料来源:CEIC,华创证券通过税制改革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公共事业用地等)使用权不得转让-这一部分是未来农村集体用地改革的重中之重。成都的例子:成都改革首先提到的是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3 section A
- 两票执行细则培训
- 老年人心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清单与专项练习(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6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 声音的特性(分层作业)-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 动脉测压导管维护全流程指南:从置入到拔除的规范操作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1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 酯的水解反应课件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5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语言模型技术02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进展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呼吸内科培训与考核制度
- DB11T 2330-2024 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规范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新版)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指引(2023年版)
-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碱性电池行业发展现状、产业全景概览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