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包含了“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③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民族共同铸就了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的历史。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④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力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⑤纵览历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⑥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等理念,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屡遭挫折,却愈挫愈勇,是因为有“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品格作为支撑。B.虽然朝代更迭,天下分合,但是中华民族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牢固息息相关。C.在世界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因为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而丧失发展机遇,以致国门大开,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D.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对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分别从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具体内涵,条分缕析,层次井然。B.文章第③④段以时间顺序列举事例,论证了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文章最后一段提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使观点更有深度。D.文章在总体上采用“提出论点一分析、论证论点一得出结论”的结构形式,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表现了欧阳修的历史忧患意识。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现了曹植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气节。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事异则备变”,表现了商鞅、韩非的变革精神。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雅”,《玉篇》解为正也,仪也,素也;《后汉书·窦后纪》说“及见,雅以为美”。“雅”后来成为品评中国艺术之标准,可以见其高。“俗”,通常认为与“雅”相对,颇有贬义。“雅”“俗”并非艺术水平、质量高下的绝对标准,它们是动态变化中的两种风格或范式。战国楚地既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而今日渐兴起于民间的美术与匠人精神,也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但是,艺术作品作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仍有优劣之分,可以尝试以“高”“低”来品第。如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低调奢华、“高雅”之至,而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则常遭侧目,虽然工艺繁缛,手法高超,但审美与格调恐落得“俗”。相形之下,一些民间艺术质朴清新,可以称得上“雅”。虽然西方不以雅俗为品,但西方艺术着实有类似的高低优劣之分。此处艺术的“高”“低”“雅”“俗”之辨,实际在乎“高”与“低”。中国传统书画就讲究诗、书、画三绝,邓椿的《画继》将绘画的地位抬得很高:画者,文之极也,高低之别就在于一颗“文心”。一颗有底蕴、有内涵、有思想之心,文与画、文与艺应是一体两面的。“文”,非独作字写诗之“文”,而首先是对艺术探索的执着和敬畏之心,其次是对艺术表现、艺术思想深入思考的学习之心。无可厚非,艺术家本应当追求完美和极致。然而当下许多艺术作品、艺术现象明明是矫揉造作、低俗粗鄙,令观者不知所云、一头雾水,而和者寥寥,但不少艺术家却以此为荣,以为只要作品“和寡”就是自身“曲高”的证明,实在自数欺人,艺术市场正好利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联合假艺术家欺世盗名。与此同时,不少人惯于接收低门槛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式学习。没有积淀,也不经锻炼,也就丧失了对艺术做出判断的能力。当大家都在装睡,则一片安然,这个恶性循环仍可继续运行,若有人打破沉欺,不知接盘的又是谁?当大家忽视诗词等传统文化久矣,“诗词大会”上底蕴深厚的新一代才让我们深感肤浅,足以揭穿皇帝的新装。20世纪之后,当代艺术将艺术的边界不断打破,60年代以后,流派、理论层层递进、枝繁叶茂,全世界的艺术都逐渐跟随美国的潮流迈入后现代。表面上繁荣的中国当代艺术,过去的成功者依然延续着“美国式”的逻辑、手法,不乏空洞、“低俗”、“面低和家”但市场火爆的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若沉下心、定下神,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品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境,去思考和创作,将会跳出瓶颈,脱离低俗空洞,在艺术史上真正达到更高境界。(摘编自周天宇《避免低俗需从传统文化入手》)材料二:如今,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现象相当突出,已经由网络虚拟空间向现实生活渗透。网言网语为何“低俗不休”?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无界定标准?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就这些问题,记者邀请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政府官员进行了对话。记者:网络语言低俗化的成因是什么?陈晓冉:网络低俗语言产生有四种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并被广泛传播;二是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同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周晓鹏:网络的公共化表达特性,使得各种实名或匿名的意见表达获得了一片天地,同时给网络暴戾留下了空间。往往现实表达的成本越高,网络表达的热度就越高,与之相应,网络暴戾的程度也就越高。这种网络暴戾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低俗化。记者:如何界定网络低俗语言?是否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张颐武:我们可以从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大众普遍感受、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违背人类交流规范,以及造谣污蔑触犯道德底线甚至造成刑事伤害等方面确定标准,进行判定。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尺度,也有主观的感受。王君超:目前,我国还缺乏界定网络低俗语言的原则标准和具体规范,有关工作相对滞后。关于“低俗”的具体厘定标准莫衷一是,甚至在是否需要规范网络用语的认识上也是言人人殊。记者:如何规范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王君超:判断网络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有低俗化表达,有必要明确几个基本标准:必要性——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明确性——表情达意是否明确无误,不会误导与引起歧义;普遍性——是否易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众接受。周晓鹏:从国家层面讲,要从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角度定期对网络语言来一次“大扫除”,把生动形象,词义明确的网络词汇,比如流行甚广的“给力”“点赞”等收录到词典、教科书中。对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不得列入汉语词汇表,不准在公文、教科书、报刊、广播电视、主流网站等语言载体中使用。彭兴顾;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联合启动确立标准规范的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实效。要加快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宇法)实施办法》,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四大重点领域尤其是网络媒体正确、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明确要求、推出可行机制。(摘编自访谈实录《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引热议扫除“语言垃圾”得有铁扫帚》)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里巴人”指战国楚地兴起于民间的美术与匠人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B.“文心”是指邓椿判断中国传统绘画高低之别的标准,特点是有底蕴、有内涵、有思想。C.“曲低和寡”是指不少艺术家以无病呻吟、哗众取宠为荣,作品低俗而和者寥寥的现象。D.“大扫除”是指从国家层面入手将网络语言进行分类整理,区分好坏后予以收录或禁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雅”与“俗”,都只是艺术作品的风格或范式,并不能作为判断其艺术水平、质量高下的标准。B.“诗词大会”上新一代的底蕴深厚让我们开始揭开面纱,反思自己对于古典诗词文化的忽视。C.网络语言低俗化是因为人们在现实中表达成本高,故而转向网络表达,最终形成了网络暴戾。D.对于如何界定网络低俗语言的问题,两位被采访嘉宾的观点是相同的,均认为无法进行界定。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低俗文化的问题,两则材料提供的解决路径存在差异。B.材料一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谨,论证颇有特色。C.相比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装睡”“接盘”等词语,材料二在语言表达方面更为准确。D.从发言的立场和角度来看,王君超和彭兴颀的身份可能分别是学者和政府官员。7.要想避免低俗化,清朗校园文化,各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8.访谈法是指针对某些问题,通过采访者和受访人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假如你是某电视节目的访谈记者,针对材料一提及的艺术市场联合假艺术家“欺世盗名”这一现象进行提问,邀请到的嘉宾有艺术家、专家学者、艺术市场从业者、市场监管者。请你至少向三种人分别提出合适的问题,形成有逻辑的提问提纲。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南泥湾侯发山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③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也有说他是苏联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还没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有的地块小,其实根本算不上地,仅能站下一头牛,生产队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种子,或莱,或庄稼。我记得有块“地”,年年收四五棵玉米,因为地块太小了,实在不能多种。⑦到了1982年,我已经上高中了。榆林市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榆林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我已经习惯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⑨不止榆林来的人失望,我和母亲也很失望。父亲不满我和母亲的表现,说:“当农民咋啦?科地吃粮,问心无愧。”⑩父亲的老家是河南,他为什么没有回老家却来到了米脂?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家没亲人了,那地方也……再说,禾脂的姿娘,绥德的汉。"父亲说到这里,不自然地挠了挠头。当时母亲也在旁边,撇了撇嘴:“还老实呢。”父亲赧然一笑,算是回应母亲的嗔怪。⑪我没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曾有过外出打工的想法,都让父亲给堵了回去。这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父亲的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带着我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在地里忙活。在我们那个村,年年就属我家打的粮食多。吃不完,便积攒起来,遇到哪里有了难,捐,可劲儿地捐。为此,家人没少跟他闹别扭。⑫2021年夏的一天,父亲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我要送他去医院,他说:“我知道自个儿的病,上医院白花钱。八十个春夏秋冬了,就是一台机器也该歇歇了。"尽管父亲这样说,我还是请了村医。村医诊断后,开了点药走了,临走他留下话:“赶紧准备后事吧。”⑬没过两天,父亲便溘然长逝。老人家临咽气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我来到米脂,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⑭我依照父亲的遗愿,背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南泥湾。看到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后悔真相知道的太晚了,没早点带他老人家来。⑮我一直羞于说出父亲的名字,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这是他在南泥湾时那些叔叔婶婶给起的昵称,他一直没改过。父亲去世后,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把姓改成了“南”。(摘编自《教师报》)文本二:文学构思的第二个层面属于微观方面,是对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细微构想,类同于建筑规划中的施工图纸设计,具体规定了长度、宽度、高度、墙体厚度、门窗大小等数据及施工方法。没有构思,创作就没有了中心,没有了灵魂,注定不能结出优秀成果。因此,构思这一核心作用不容轻视。创作就是创新,力求出新。用好素材、使之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构思决定作品的主题高下、人物形象的丰满羸弱、篇章结构的优劣和语言运用的妥否。(节选自曹安国《侯发山小小说构思艺术技巧初探》)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简单交代了父亲去世的事实,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B.小说运用“我”回忆追述的方法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厚重。C.第⑤⑨段均写到“我”想利用父亲的身份捞点好处,意在表现“我”的自私狭隘。D.本文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作者用平和朴素的语言达到了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10.文本一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1.文本二指出,“构思决定作品的主题高下、人物形象的丰富羸弱、篇章结构的优劣和语言运用的妥否。”请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谈谈小说结尾处多次提到“南泥湾”这一构思的妙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桓公问于宁戚曰:“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宁戚对曰:“要在得贤而任之。”桓公曰:“得贤奈何?”宁戚对曰:“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至矣。”桓公曰:“既以举贤士而用之矣,微夫子幸而临之,则未有布衣屈奇之士求见寡人者。”宁戚对曰:“是君察之不明,举之不显;而用之疑,官之卑,禄之薄也;且夫国之所以不能士者,有五阻焉:主不好士,谄谀在旁,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尝见用,二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习,然后见察,三阻也;讯狱诘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则豪俊并兴,贤智求处;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将著夫五阻以为戒本也。”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对曰:“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会不给,则隰朋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戚侍;军吏怠,戎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筦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节选自《说苑·君道》)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B.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C.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D.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意为才德优秀,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中的“贤”含义相同。B.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含义不同。C.狱,意为案件,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剃论战》)中的“狱”含义相同。D.善,意为修治,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中的“善”含义不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戚认为齐桓公并没有真正做到举拔贤士并任用他们,因为他考察人才不能明察,选出人才却不重用,任命的官职太低,所给的俸禄太少。B.宁戚认为,君主若能远离谄媚之人,重用谈便民利国之事之人,了解下情,审案公正,依法施刑,避免手下人独揽国政,贤士就会到来。C.晏子认为,齐桓公懒散懈怠时有隰朋,恣意放纵时有东郭牙,整治田土和安定百姓有宁戚,整治军队有王子成父,修养德行则有管仲。D.晏子认为,高缭跟自己成为兄弟已经很久了,但他才干比不上自己,又不能补正自己的失误,且只追求俸禄官职,所以不能担当辅佐重任。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
(2)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小桃灼灼)黄庭坚小桃灼灼柳鬖鬖①,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②。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①鬖鬖:音sān,丝条披垂之貌。②搀:掺合。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拈出桃红柳绿这春天最典型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描绘出动人的春景。B.下片开头三句,还是以景起,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景象。C.结句以人醉春色上酒楼来回应上片的“醺酣”,将春景与赏景的人相结合。D.黄庭坚的七言律诗《登快阁》和这首词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17.本词描绘的春景令人心醉,试结合词句分析词人是如何做到的?
六、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礼记·礼运》中“天下为公”的儒家理想社会对人才选举、人际关系的要求。
(2)“巷”常出现在古诗词中,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_____________”,以表现田园生活;辛弃疾《永遇乐》中的“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刘裕曾经生活的地方。
(3)“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古代诗人常借“水”的这一特点表达生命感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冰壶赛场上,常听到运动员发出“哈哈哈”“我我我”的喊叫,而跟随冰壶行进的运动员则拿着冰刷疯狂摩擦冰面。
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3篇)
- 线下与线上联合运营方案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政治试卷(含答案)
- 策划方案的蓝图与执行路径
- 江城区七一慰问活动方案
- 汉服读书活动方案
- 沈阳理工活动方案
- 民间活动团体活动方案
- 武汉企业清明节活动方案
- 武汉商户活动方案
- 2025年 汕头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校测面试题
- 2025年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 合同的内容讲课件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药品管理学概论(药品管理学)
- JC∕T 1083-2008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
-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建筑面积奖励实施细则
- ADL常用评定量表
-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